中华国学文库:王阳明集(套装上下册)

中华国学文库:王阳明集(套装上下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明] 王守仁 著,王晓昕,赵平略 校
图书标签:
  • 王阳明
  • 心学
  • 明朝
  • 国学
  • 哲学
  • 思想
  • 文化
  • 经典
  • 中华国学文库
  • 套装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华书局
ISBN:9787101115284
版次:1
商品编码:11940409
品牌:中华书局
包装:精装
丛书名: 中华国学文库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6-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389
套装数量:2
字数:110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全书38卷,具体包括:首编语录三卷,为《传习录》,附以《朱子晚年定论》,乃守仁在时,其门人徐爱所辑,而钱德洪删订之者。次为文录五卷,皆杂文;次为别录十卷,乃奏疏公移之类。次外集七卷,为诗及杂文。次续编六卷,则文录所遗,搜辑续刊者。后附以年谱五卷,世德记二卷。其初本各自为卷,隆庆六年,御史谢廷杰巡按浙江,始合刻之。谢氏刻本影响深远,几为后出各本之祖。本次点校,即以《四部丛刊》影印之隆庆谢氏刻本为底本进行点校。本书是研究王阳明思想、哲学和事功史迹的重要且基本的资料。

目录

《王阳明集:上册》:
王文成公全书序
诰命
新建侯文成王公小像
旧序
传习录序
阳明先生文录序
阳明先生文录序
重刻阳明先生文录后语
阳明先生文录续编序
刻文录叙说
卷之一语录一
传习录上
卷之二语录二
传习录中
答顾东桥书
启问道通书
答陆原静书

答欧阳崇一
答罗整庵少宰书
答聂文蔚

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
教约
卷之三语录三
传习录下
附录朱子晚年定论
朱子晚年定论
答黄直卿书
答吕子约
答何叔京
答潘叔昌
答潘叔度
与吕子约
与周叔谨
答陆象山
答符复仲
答吕子约
与吴茂实
答张敬夫
答吕伯恭
答周纯仁
答窦文卿
答吕子约
答林择之

答梁文叔
答潘叔恭
答林充之
答何叔景


答林择之
答杨子直
与田侍郎子真
答陈才卿
与刘子澄
与林择之
答吕子约
答吴德夫
答或人
答刘子澄
卷之四文录一
书一始正德己巳至庚辰
与辰中诸生己巳
答徐成之辛未
答黄宗贤应原忠辛未
答汪石潭内翰辛未
寄诸用明辛未
答王虎谷辛未
与黄宗贤辛未
二壬申
三癸酉
四癸酉
五癸酉
六丙子
七戊寅
与王纯甫壬申
二癸酉
三甲戌
四甲戌
寄希渊壬申
二壬申
三癸酉
四己卯
与戴子良癸酉
与胡伯忠癸酉
与黄诚甫癸酉
二丁丑
答天宇书甲戌
二甲戌
寄李道夫乙亥
与陆原静丙子
二戊寅
与希颜台仲明德尚谦原静丁丑
与杨仕德薛尚谦丁丑
寄闻人邦英邦正戊寅
二戊寅
三庚辰
与薛尚谦戊寅


寄诸弟戊寅
与安之己卯
答甘泉己卯
二庚辰
答方叔贤己卯
与陈国英庚辰
复唐虞佐庚辰
……
卷之五文录二
卷之六文录三
卷之七文录四
卷之八文录五
卷之九别录一
卷之十别录二
卷之十一别录三
卷之十二别录四
卷之十三别录五
卷之十四别录六
卷之十五别录七
卷之十六别录八
卷之十七别录九
卷之十八别录十
卷之十九外集一

《王阳明集:下册》

精彩书摘

  《中华国学文库:王阳明集(套装上下册)》:
  君子之于六经也,求之吾心之阴阳消息而时行焉,所以尊易也;求之吾心之纪纲政事而时施焉,所以尊书也;求之吾心之歌咏性情而时发焉,所以尊诗也;求之吾心之条理节文而时著焉,所以尊礼也;求之吾心之欣喜和平而时生焉,所以尊乐也;求之吾心之诚伪邪正而时辩焉,所以尊春秋也。盖昔者圣人之扶人极,忧后世,而述六经也,犹之富家者之父祖虑其产业库藏之积,其子孙者或至于遗忘散失,卒困穷而无以自全也,而记籍其家之所有以贻之,使之世守其产业库藏之积而享用焉,以免于困穷之患。故六经者,吾心之记籍也,而六经之实则具于吾心,犹之产业库藏之实积,种种色色,具存于其家。其记籍者,特名状数目而已。而世之学者,不知求六经之实于吾心,而徒考索于影响之间,牵制于文义之末,硁硁然以为是六经矣。是犹富家之子孙,不务守视享用其产业库藏之实积,日遗忘散失,至于窭人丐夫,而犹嚣嚣然指其记籍曰:“斯吾产业库藏之积也。”何以异于是!呜呼!六经之学,其不明于世,非一朝一夕之故矣。尚功利,崇邪说,是谓乱经;习训诂,传记诵,没溺于浅闻小见,以涂天下之耳目,是谓侮经;侈淫辞,竞诡辩,饰奸心盗行,逐世垄断,而自以为通经,是谓贼经。若是者,是并其所谓记籍者而割裂弃毁之矣,宁复知所以为尊经也乎!
  ……

前言/序言


一、 传承千载,思想之光——王阳明及其集大成之作 中华文明浩瀚如烟,思想宝库熠熠生辉。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无数先贤以其卓越的智慧,点亮了人类文明前行的道路。其中,王阳明(1472年—1529年),名守仁,字伯安,浙江余姚人,是中国明代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军事家,更是儒家思想史上划时代的人物。他所创立的“心学”,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和独特的视角,深刻影响了中国乃至东亚的思想文化进程,至今仍散发着蓬勃的生命力。 “中华国学文库:王阳明集(套装上下册)”,正是集结了王阳明一生最重要的思想精华与实践成就的典籍。这套巨著,不仅是系统了解王阳明哲学思想的必读之作,更是体悟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探寻人生智慧的宝贵资源。它如同一个知识的宝库,等待着每一位对中华文化、对人生哲理怀有深厚兴趣的读者去开启,去发掘,去领悟。 二、 心即理:打破藩篱,回归本心 王阳明心学的核心,在于“心即理”。这一思想,在当时乃至后世都产生了颠覆性的意义。在王阳明之前,理学强调“格物致知”,认为理在于事物之外,需要通过穷究事物的道理来达到对真理的认知。而王阳明则认为,理不在事物之外,而是在于人心之中。“心”才是万物的本源,是判断是非善恶的根本依据。 “心即理”的提出,并非否定客观世界的存在,而是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在认识世界中的核心作用。它将求知的外在转向了内省,鼓励人们向内寻求,体察自己的内心,发现内在本有的良知。这种思想,打破了外在的权威和僵化的教条,赋予了个体前所未有的精神自由。在“心即理”的指导下,人们不再需要被动地接受外来的道理,而是可以通过体悟自己的本心,获得真正的觉醒和解放。 《王阳明集》中,大量篇幅都集中阐释了“心即理”的哲学体系。从《传习录》中与弟子们的问答,到《大学问》等著作中的理论建树,王阳明层层剥茧,将“心即理”的精髓娓娓道来。他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深入浅出的论述,使原本晦涩的哲学概念变得触手可及。读者将能从中体会到,王阳明如何从本体论、认识论到方法论,构建起一套完整的、以心为中心的哲学体系。 三、 致良知:知行合一,实践出真知 与“心即理”紧密相连的是“致良知”。王阳明认为,人人生而有“良知”,这是人区别于禽兽的根本,也是善恶的内在标准。良知是先天而生,纯净无染的,但却容易被后天的习气和私欲所蒙蔽。因此,致良知的关键在于“格除私欲,发明本心”。 “致良知”并非空谈,它强调的是一种实践的工夫。王阳明认为,知与行本是一体,不能将它们割裂开来。“知”的最终目的在于“行”,而“行”又是检验“知”是否真实的标准。真正的“知”必然会导向“行”,而“行”的实践也能反过来深化和完善“知”。这就是所谓的“知行合一”。 在《王阳明集》中,我们能看到王阳明本人在人生实践中践行“致良知”的生动写照。他不仅是一位理论家,更是一位实践者。他曾平定宁王之乱,数度领兵出征,展现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在这些复杂的军事斗争中,他始终坚持以良知为指引,以仁爱之心对待将士和百姓。他的军事策略,往往也蕴含着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和对“致良知”的实践运用。 《传习录》中的许多对话,都展现了王阳明如何引导弟子们去体悟良知,并在日常生活中将其付诸实践。例如,他会用“锄草”来比喻去除私欲,用“学游泳”来比喻学习做人做事,强调的都是在具体的实践中不断磨砺心性,实现知行合一。这套集子,将引领读者一同踏上“致良知”的修行之路,学会如何在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中,保持内心的澄明,做出合乎良知的选择。 四、 经世致用:心学的实践力量 王阳明的心学,并非纯粹的象牙塔式哲学,而是具有极强的经世致用精神。他认为,哲学思想的价值,最终体现在对现实社会和人生价值的指导上。他的“致良知”主张,在政治、军事、教育、个人修养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军事上,王阳明以“心即理”为指导,强调士兵们内心的忠诚和勇气。他认为,只要将士们内心光明,不畏艰难,就能战胜一切敌人。他在征讨宁王、盗贼等战役中的出色表现,正是他哲学思想在实践中的有力证明。 在教育上,王阳明开创了阳明书院,主张因材施教,启发学生的自觉性,鼓励他们通过实践来学习。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道德自觉的君子。他“教人读书,非使人读书,要人学人”,这句朴实的话语,道出了他对教育的深刻理解。 在个人修养上,王阳明的心学提供了超越功名利禄、追求内心安宁的路径。在那个时代,士大夫们面临着仕途的压力和人生的困惑,王阳明的心学犹如一盏明灯,指引他们回归内心,寻找真正的价值和意义。 《王阳明集》中,不仅收录了他的哲学论著,也包含了他大量的奏疏、书信、序跋等,这些文献真实地反映了王阳明在不同场合、面对不同问题时,如何运用他的思想来解决实际问题。读者可以通过这些材料,深刻理解王阳明心学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五、 思想之光,照耀古今 王阳明的心学,并非只属于他所处的明代,其思想的光辉穿越时空,至今仍能给予我们深刻的启迪。在现代社会,人们面临着信息爆炸、价值观多元的挑战,常常感到迷失和焦虑。王阳明的心学,提供了一种回归内心、寻找方向的智慧。 “心即理”的观念,提醒我们在纷繁的外部世界中,保持对自我的认知和掌控。“致良知”的实践,指引我们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坚守内心的道德原则,做出正确的选择。而“知行合一”的精神,则鼓励我们在行动中不断学习和成长,将理想转化为现实。 “中华国学文库:王阳明集(套装上下册)”,不仅是一套珍贵的古籍文献,更是一部充满生命力的思想宝典。它以其完整的体系、深刻的洞见、鲜活的实践,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智慧的大门。阅读这套集子,我们不仅是在学习王阳明的思想,更是在与一位伟大的思想家进行心灵的对话,在中华文明的传承中,汲取无穷的力量。 这套“王阳明集”,将带领读者深入探究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感受阳明心学博大精深的魅力,并在个人的人生旅程中,点亮一盏属于自己的智慧之光。它是一份厚重的文化馈赠,一份宝贵的人生启示,值得每一位有志于提升自我、探寻人生真谛的读者细细品读,反复研摩。

用户评价

评分

坦白说,我并非一日就能完全领悟阳明先生的思想精髓,这套书我也会反复研读,甚至会把它作为一种“常读之书”来对待。每一次翻阅,都能有新的感悟和体会。它不仅仅是一部哲学著作,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精神境界的追求。这套《中华国学文库:王阳明集》以其精美的装帧、丰富的内涵和深邃的思想,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中国传统智慧的大门,让我对“知行合一”有了更具体的理解,也更加坚信,古人的智慧,是值得我们一生去探索和学习的宝藏。

评分

初次翻开这套《中华国学文库:王阳明集》,就被其典雅厚重的装帧所吸引,书页的质感温润,墨香淡淡,仿佛能穿越时空,与那位伟大的哲人对话。我并非专门研究阳明心学的学者,只是一个对中国传统文化怀有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平日里,我常在工作之余,沉浸于古人的智慧之中,试图从中汲取养分,安顿心灵。阳明先生的“心即理”、“致良知”等思想,早有耳闻,但总觉得隔靴搔痒,意犹未尽。此次缘分,得此精装善本,便迫不及待地开始逐页品读。

评分

对于《王阳明集》,我的体验更侧重于它作为一本“人生指南”的价值。阳明心学的核心,在于强调个体的主体性和内在力量。在现代社会,我们常常被外界的信息洪流所裹挟,迷失了自我,甚至怀疑自己的能力。而阅读阳明先生的文字,仿佛在黑暗中点亮了一盏明灯,提醒我回归内心,倾听自己良知的声音。书中的许多论述,虽然诞生于古代,但其蕴含的关于如何认识自我、如何应对困境、如何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保持清醒的智慧,至今仍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评分

阳明先生的著作,尤其是那些涉及心性修养、格物致知的篇章,对我而言,更像是一种精神的洗礼。他将高深的哲学理念,用浅显易懂的语言阐释出来,直指人心,极具启发性。阅读过程中,我常常被他那种敢于怀疑、勇于担当、坚韧不拔的精神所感染。尤其是在那些讨论战争策略、平定叛乱的篇章中,看到的不仅仅是军事家的雄才大略,更能体会到他“事上磨炼”、“知行合一”的实践精神。这套书的编排清晰,注释翔实,使得像我这样的初学者也能相对顺畅地理解其中的要义。

评分

《中华国学文库》这个系列本身就代表着一种严谨的学术态度和对古典文献的尊重。这套《王阳明集》更是如此,它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对一个时代、一个思想体系的完整呈现。上册的论述,如同涓涓细流,缓缓注入我的心田;下册的诗文、奏疏,则展现了阳明先生更为丰富、立体的一面。那些充满真挚情感的诗篇,以及他在朝堂之上、沙场之上的言论,都让我对这位历史人物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他既是高高在上的哲学家,也是深谙世事、体恤民情的实践者。

评分

知行合一王阳明很了不起的思想大家,值得一看。

评分

阳明先生的选本,中规中矩,很喜欢

评分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一代大儒王守仁是大明王朝心理学之集大成者,心学博大精深,我辈凡夫通篇看去,如醍醐灌顶,颇觉心路清明,心神有定,心学之有益于世道人心可谓大矣!本书字体俊雅,字迹清晰,排版疏朗,阅读收藏两相宜。

评分

书本身没问题,可是每次回来都有压角现象,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希望有所改进!希望有所改进!!希望有所改进!!!

评分

书是正版,包装也很好,快递很给力,好评

评分

本来想买全集,不过看这个活动,中华书局的应该也不错。

评分

信这个系列

评分

活动买非常划算,用了优惠卷更划算

评分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