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手术图谱

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手术图谱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陈亮,朱全 等 著
图书标签:
  • 胸腔镜
  • 肺段切除术
  • 解剖
  • 手术图谱
  • 外科
  • 肺癌
  • 微创
  • 胸外科
  • 解剖学
  • 手术技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东南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4154905
版次:1
商品编码:11687047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4-01
用纸:胶版纸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随着高分辨率CT技术的发展及其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不明性质的肺部孤立性小结节被发现,肺癌获得早期诊断的机会增多。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安全可行,治疗选择性早期肺癌基本得到肯定,对位于肺实质深部的良性结节、孤立性转移瘤也是必选之策,可称之为“微创中的微创”。作者借鉴日本和美欧经验,结合江苏省人民医院胸外科数年来200余例病人的临床实践,内容涉及各个肺叶的肺段切除及部分肺亚段切除,详细叙述手术步骤,并配彩图说明,包括适应证、术前准备、术中注意事项、术后处理等,书后配以高清手术光盘。内容翔实、图文并茂、观点新颖、重点突出,该书的出版为胸腔镜技术的发扬注入新鲜的血液。
  《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手术图谱》对有一定胸腔镜外科基础、致力于开展肺段切除的外科医师大有裨益。

作者简介

  陈亮,江苏省人民医院心胸外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会胸腔镜学组全国委员擅长各类胸腔镜手术(完全腔镜下肺叶切除术解剖性肺段切除术肺癌根治术胸腹腔主要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等)。

  朱全,江苏省人民医院心胸外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副教授,擅长肺、食管、纵隔等胸部疾病的诊断及外科治疗。陈亮主任和他的团队在胸腔镜领域经过长期的摸索思考和坚持不懈的努力,达到了成熟的境界,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目录

上篇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肺段的解剖学命名
第二章 术前准备及处理
第一节 肺段手术的适应证
第二节 肺部磨玻璃结节的影像学诊断
第三节 术前影像对手术的指导
第四节 手术设备及器械
第五节 术前准备
第三章 手术步骤及处理
第一节 肺段手术的麻醉、体位及切口
第二节 手术中结节的定位
第三节 手术流程
第四节 手术中注意事项
第五节 常见肺段血管、支气管变异及畸形
第四章 手术后处理
第一节 手术后一般处理
第二节 手术后并发症的处理
下篇
第五章 全胸腔镜下叶上段(S6)切除术
第六章 全胸腔镜左肺上叶舌段(LS4+5)切除术
第一节 顺向式切除
第二节 序贯式切除
第七章 全胸腔镜下叶基底段(S7-10)切除术
第八章 全胸腔镜左肺上叶固有段(LS1+2+3)切除术
第一节 顺向式切除
第二节 序贯式切除
第九章 全胸腔镜右肺上叶各段切除术
第一节 右上叶尖段(RS1)切除术
第二节 右上叶后段(RS2)切除术
第三节 右上叶前段(RS3)切除术
第四节 右上叶后段外亚段和前段外亚段(RS2b+S3a)切除术
第十章 全胸腔镜左肺上叶各段切除术
第一节 左上叶尖后段(LS1+2)切除术
第二节 左上叶前段(LS3)切除术
第三节 左上叶尖后段的后亚段和外亚段(LS1+2b+c)切除术
第十一章 全胸腔镜下叶各段切除术
第一节 左下叶前基底段(LS8)切除术
第二节 右下叶外后基底段(RS9+10)切除术
第三节 右下叶上外后基底段(RS6+9+10)切除术
附:录像光盘
第一节 全胸腔镜下叶上段切除术(S6)
第二节 全胸腔镜左肺上叶舌段切除术(LS4+5)
第三节 全胸腔镜下叶基底段切除术(S7-10)
第四节 全胸腔镜左肺上叶固有段切除术(LS1+2+3)
第五节 全胸腔镜右上叶尖段切除术(RS1)
第六节 全胸腔镜右上叶后段切除术(RS2)
第七节 全胸腔镜右上叶前段切除术(RS3)
第八节 全胸腔镜右上叶后段外亚段和前段外亚段(RS2b+S3a)切除术
第九节 全胸腔镜左上叶尖后段切除术(LS1+2)
第十节 全胸腔镜左上叶前段切除术(LS3)
第十一节 全胸腔镜左下叶前基底段切除术(LS8)
第十二节 全胸腔镜下叶右外后基底段切除术(S9+10)

精彩书摘

  《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手术图谱》:
  第四节术中注意事项
  一、肺段血管、支气管的辨认和处理
  1.肺段动脉、静脉较细小且变异较多,需要沿血管鞘尽可能向远端仔细分离、辨认。肺段支气管的变异罕见,且肺段动脉、静脉沿所属的段支气管分布,术中可以相互参照。肺段静脉在远端再分为数支段间静脉(intersegmentalvein),在处理段问静脉时,尽可能只切断走行于靶段内、亚段之间的段问静脉(也有人称之为段内静脉,intrasegmentalvein),保留走行于靶段与邻近肺段之间的段问静脉。在无法确认段问静脉时,尽可能将靶段的各段问静脉向远端分离,在确定段间平面后连同肺实质一并切断,避免损伤和误断。
  2.靶段支气管辨认困难时,需要术巾进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并借助其光源定位靶段支气管。
  3.肺段动、静脉较细小,可以采用结扎后切断或腔镜用直线切割缝合器切断(缝钉高度2.0~2.5mm),不推荐在血管远端使用锁扣夹,以防在切开段问平面时影响直线切割缝合器的使用。采用直线切割缝合器切断肺段支气管(缝钉高度3.0~4.8mm),采用直线切割缝合器切开段问平面(缝钉高度3.8~4.8mm)。
  二、段间平面的确定及处理
  1.“肺膨胀-萎陷法”夹闭靶段支气管后张肺,保留肺段的肺组织迅速膨胀而靶段肺组织不张,表明靶段支气管判断正确;切断靶段支气管,张肺,靶段所在肺叶完全膨胀后单肺通气,保留肺段的肺组织塌陷、与充气的靶段肺组织之间形成界限,此界限即为段问平面,沿此界限切断。对于左上肺固有段、下肺基底段,确认、切断段支气管后低潮气量高频通气,待舌段、上段膨胀后在肺表面电凝标记,沿标记切断。
  2.其他确定段问平面的方法
  (1)Okada等于2007年报道,术中利用超细纤维支气管镜进行选择性靶段支气管高频通气(40Hz,2kg/cm2),以确定段间平面。
  (2)Misaki等于2009年报道,在靶段动脉切断后静注靛青绿(indocyaninegreen,ICG;3.0mg/kg),在红外线胸腔镜(infraredthoracoscopy)下确定段平面。
  (3)Oh等于2013年报道,靶段支气管切断后,在其远端注入ICG(25m9溶于50m生理盐水),以确定段间平面。
  ……

前言/序言


《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手术图谱》 前言 胸腔镜手术(VATS)以其微创、术后恢复快、疼痛轻等优势,已成为肺部疾病治疗的重要手段。其中,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是保留肺功能、根治肺部病灶的关键技术。本书的诞生,旨在为胸外科医生提供一本全面、系统的图谱,详细阐述全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的每一个细节,从术前评估到术后管理,再到疑难病例的处理,力求为广大临床医生提供一份宝贵的参考。 第一部分:解剖基础与术前准备 第一章:肺段解剖学回顾 1.1 肺叶与肺段划分 深入阐述左肺、右肺各叶的组成,以及肺段的二维和三维划分。 详细介绍各肺段的命名、编号及其与血管、支气管的对应关系。 重点突出肺段解剖的变异性,强调术前识别和理解的重要性。 1.2 肺段血管解剖 肺动脉分支与肺段的关系:系统讲解肺动脉主干及其各级分支如何支配特定的肺段。 肺静脉引流与肺段的关系:详细描述肺静脉的走行及其收集各肺段血液的路径。 肺段内血管分布的变异性:分析血管变异对肺段切除术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1.3 肺段支气管解剖 肺叶支气管及其分支:系统介绍各级支气管的解剖位置和走向。 肺段支气管的辨认:强调在手术中如何通过解剖标志和影像学特征识别并分离出目标肺段的支气管。 第二章:影像学评估与术前规划 2.1 CT三维重建在肺段解剖中的应用 详细介绍如何利用CT数据进行肺段的三维重建,直观展示肺段的形态、大小以及与重要血管、神经的关系。 分析不同成像技术(如高分辨率CT、多排螺旋CT)在肺段评估中的优劣。 重点讲解如何通过CT影像精确规划肺段切除的范围和手术入路。 2.2 MRI在评估肺段病变中的作用 探讨MRI在辨别病变性质、评估血管侵犯及周围组织关系中的应用。 分析MRI对于特殊病例(如伴有金属植入物患者)的优势。 2.3 气管镜与超声在术前评估中的辅助作用 说明气管镜在评估气道受压、狭窄以及获取病理组织中的重要性。 探讨超声检查在评估胸膜病变、胸腔积液以及引导活检中的应用。 2.4 术前个体化手术方案制定 综合分析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影像学资料以及肺功能检查结果,制定最优化的手术方案。 强调在方案制定过程中,充分考虑病灶位置、大小、侵犯范围以及患者的肺功能储备。 第三章:全胸腔镜手术设备与器械 3.1 胸腔镜系统组成与选择 详细介绍高清胸腔镜摄像系统、冷光源、显示器等组成部分。 分析不同品牌、型号胸腔镜系统的特点和选择依据。 3.2 专用手术器械 各类抓钳、分离钳、电凝钩、吸引器等基础器械的介绍。 重点介绍用于肺段离断的器械,如直线切割闭合器(LCS)、能量平台(如超声刀、高频电刀)。 讲解套管、胸腔镜探条等辅助器械的应用。 3.3 呼吸管理与麻醉要点 单肺通气(OLV)的适应症、禁忌症及麻醉管理要点。 双腔气管插管的置入技巧与注意事项。 术中血流动力学监测与管理。 第二部分: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手术技术 第四章:手术入路与体位 4.1 经典三孔法与改良单孔法 详细介绍经典三孔法(观察孔、操作孔、器械孔)的建立过程和各孔的功能。 讲解改良单孔法的操作技巧、优点及适应症。 分析不同入路在处理不同肺段病灶时的优劣。 4.2 患者体位与体位固定 介绍仰卧位、侧卧位等常用体位。 重点阐述如何通过体位调整,最大程度地暴露手术视野,减少器械冲突。 强调体位固定对维持手术稳定性的重要性。 第五章:关键步骤详解 5.1 肺门辨认与血管显露 如何通过肺膜、淋巴结等标志辨认肺门。 系统讲解肺动脉、肺静脉的主干及其肺段分支的显露技巧。 强调在显露过程中避免损伤重要结构。 5.2 支气管离断技术 利用直线切割闭合器(LCS)离断支气管的详细步骤,包括器械的选择、切割线的设计。 介绍电凝剥离法、缝扎法等辅助支气管离断的技术。 分析不同大小、厚度支气管的离断方法。 5.3 肺段血管离断技术 利用直线切割闭合器(LCS)离断肺段血管的详细步骤。 介绍能量平台(如超声刀、 LigaSure)在血管离断中的应用,分析其止血效果和组织损伤。 强调在离断血管时,必须保证血管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5.4 肺实质离断与肺段剥离 介绍如何利用超声刀、电凝钩等器械进行肺实质的切割与分离。 重点讲解如何顺着肺裂或肺段间隔进行剥离,以减少出血和漏气。 分析不同类型肺实质(如纤维化、肿瘤浸润)的处理技巧。 5.5 标本取出与胸腔封闭 介绍标本取出袋的使用,确保标本完整性,避免肿瘤细胞种植。 详细讲解胸腔引流管的放置位置、数量及连接方法。 指导如何精确关闭胸腔切口,减少术后疼痛和感染。 第六章:常见肺段切除术式图解 6.1 右肺上叶肺段切除(S1, S2, S3) 分别详细图解右上肺 S1 (舌段)、S2 (尖段)、S3 (前段) 的解剖特点、血管支气管走行。 提供不同切除方案的术中操作流程图,标注关键解剖标志和操作要点。 6.2 右肺下叶肺段切除(S6, S7, S8, S9, S10) 分别图解右下肺 S6 (背段)、S7 (内侧基底段)、S8 (前基底段)、S9 (后基底段)、S10 (外侧基底段) 的解剖特点。 提供各肺段切除的术中操作步骤图,强调辨认和离断各自特有的血管和支气管。 6.3 左肺上叶肺段切除(S1+2, S3, S4, S5) 图解左上肺 S1+2 (尖后段)、S3 (前段)、S4 (上舌段)、S5 (下舌段) 的解剖特点。 详细阐述左肺特殊的解剖结构(如肺动脉弓)对肺段切除的影响,以及相应的处理策略。 6.4 左肺下叶肺段切除(S6, S7, S8, S9, S10) 图解左下肺 S6 (背段)、S7 (内侧基底段)、S8 (前基底段)、S9 (后基底段)、S10 (外侧基底段) 的解剖特点。 提供左肺下叶肺段切除的手术流程图,突出其与右肺下叶肺段切除的异同。 第三部分:特殊情况处理与并发症防治 第七章:疑难病例处理 7.1 肺门周围肿瘤的肺段切除 分析肺门肿瘤侵犯血管、支气管时的处理策略。 探讨胸腔镜下肺门淋巴结清扫的技巧。 介绍联合切除(如血管或主支气管部分切除)的可行性。 7.2 侵犯胸壁或膈肌的肺部病变 探讨胸腔镜下部分胸壁切除与重建的技术。 介绍膈肌部分切除与修复的注意事项。 7.3 伴有肺大泡的肺段切除 分析如何同时处理肺段病变与肺大泡,降低复发率。 介绍肺大泡切除与肺段切除的联合操作技巧。 7.4 再次手术的肺段切除 分析再次手术的挑战,如粘连、瘢痕组织。 提供如何安全地显露解剖结构、避免损伤重要脏器的技巧。 第八章:并发症防治与处理 8.1 术中出血与漏气 详细分析术中出血和漏气的常见原因。 提供术中即刻处理的方法,如血管夹闭、缝扎、修补。 指导如何根据出血量和漏气程度选择进一步处理方案。 8.2 术后肺不张与肺炎 阐述肺不张和肺炎的预防措施,如早期活动、有效咳嗽。 介绍胸腔积液的引流与管理。 指导胸腔镜下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拔除时机。 8.3 术后疼痛管理 介绍术后镇痛方法,包括药物镇痛、神经阻滞等。 分析如何通过精细的手术操作减少术后疼痛。 8.4 支气管胸膜瘘 讲解支气管胸膜瘘的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 探讨胸腔镜下处理支气管胸膜瘘的技术。 第四部分:临床应用与未来展望 第九章:肺段切除术的临床适应症与局限性 9.1 早期肺癌的解剖性肺段切除 深入探讨解剖性肺段切除在早期肺癌治疗中的地位。 分析其在保留肺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的优势。 讨论其与肺叶切除的适应症选择。 9.2 良性肺部疾病的解剖性肺段切除 列举良性肺部疾病(如肺结核、支气管扩张、肺脓肿)中解剖性肺段切除的应用。 分析其在控制感染、缓解症状方面的疗效。 9.3 解剖性肺段切除的局限性 讨论在某些复杂病变、广泛侵犯等情况下的局限性。 强调在选择肺段切除术前,必须进行充分的评估和权衡。 第十章:未来发展趋势 10.1 机器人辅助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 探讨机器人技术在提高手术精度、视野清晰度、操作灵活性方面的潜力。 分析机器人辅助肺段切除的优势与挑战。 10.2 术中导航与精准定位技术 展望术中导航技术(如融合影像技术)在提高肺段切除精准性方面的应用。 探讨荧光引导、电磁导航等新技术在手术中的应用前景。 10.3 个体化治疗与快速康复理念 强调未来肺段切除术将更加注重患者的个体化需求。 介绍快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在肺段切除术中的应用,以期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结语 《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手术图谱》的出版,希望能够为广大胸外科医生提供一个清晰、系统、实用的学习平台。通过对解剖知识的深入理解、对手术技术的精细掌握,以及对临床经验的不断积累,我们相信,更多的患者将能够受益于这项微创、高效的治疗技术,重获健康。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本身就透露出一种严谨、专业的气息,让人联想到那些在手术室里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医生们。光是“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手术”这几个字,就足以让对胸外科手术感兴趣的读者心潮澎湃。我作为一个对此领域略有了解但并非专业外科医生的读者,在翻阅这本书时,脑海中自然而然地勾勒出那些复杂精细的操作画面。想象一下,在微创的胸腔镜下,外科医生如何凭借对肺部解剖结构的深刻理解,精确地找到并切除病灶所在的肺段,同时最大限度地保留正常肺组织。这本书的书名似乎在许诺,它将带领我们一步步揭示这一高难度手术的奥秘,从宏观的肺叶分区,到微观的血管、支气管走向,再到每一处精妙的解剖层次。我期待它能以一种清晰、直观的方式呈现,哪怕是通过文字,也能让读者感受到手术的逻辑和艺术。或许,书中会用生动的比喻来解释复杂的解剖关系,或者用流程图来梳理手术步骤,让非专业人士也能窥探其中的精髓。对于那些希望深入了解现代胸外科手术技术,特别是微创技术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的名字本身就具有强大的吸引力,预示着一次知识的盛宴。

评分

在我眼中,《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手术图谱》这个名字,就已经点亮了许多探索的可能。它暗示着一种精细入微的视角,将我们带入微创手术的微观世界。我脑海里浮现的是,如何在狭小的胸腔镜镜头下,识别出那些如同迷宫般纵横交错的血管和支气管,并准确地“捉住”病灶所在的肺段,然后以一种教科书般的精准度将其剥离。这本书的书名并没有流露出任何花哨的修饰,而是直击主题,显得格外可靠。我猜测,书中的内容可能包含大量的解剖图,并且这些图很可能并不是静态的,而是能够模拟手术过程中器官的相对位置和运动。我想象,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仿佛就能置身于手术台前,跟随经验丰富的外科医生,学习他们如何在全胸腔镜的视野下,凭借对肺部解剖结构的了如指掌,完成一次又一次高难度的肺段切除。这种基于解剖的精准切除,不仅是对患者生命的负责,更是对医学科学的致敬。我期待这本书能给予我最直观、最深刻的感受,让我理解到,为何“解剖性”这三个字在此手术中如此重要。

评分

仅仅从书名《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手术图谱》来看,我首先感受到的是其高度的专业性和技术性。这显然不是一本面向普通读者的科普读物,而更像是为胸外科医生,特别是那些致力于微创手术的医生们量身打造的指南。我能想象,这本书的每一页都可能充斥着精细的手术解剖图,每一条血管、每一条支气管的走向都将被清晰地标注出来,仿佛在引领读者在人体内部进行一次寻宝之旅。而“肺段切除”这个关键词,又将手术的难度提升了一个层次,它意味着对手术者有着极其严苛的解剖认知要求,要能够精准地辨认出每一个肺段的边界,并且在切除病灶的同时,最大程度地保留健康组织。我猜想,这本书可能会详细阐述如何利用胸腔镜的优势,完成这种精细的操作,比如如何通过特定的器械和技术,实现对肺段的“剥离”。对于有志于深入了解这一领域的读者而言,这本书的名字本身就承诺了一种深入骨髓的知识传授,让人充满期待。

评分

我手里捧着这本《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手术图谱》,第一感觉就是它散发着一股沉甸甸的专业感,仿佛是多年临床经验的结晶。书名中的“图谱”二字尤其让我期待,我猜想里面一定充满了精美的插图,甚至是高质量的手术录像截图,用视觉化的语言来诠释每一个关键步骤。我深信,对于外科手术这样高度依赖空间想象和精细操作的学科来说,图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简单地展示手术过程,更能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将肺部复杂而精妙的解剖结构一一呈现,让我们看到那些隐藏在胸腔深处的血管、淋巴管和气道是如何互相交织,构成一个生命的奇迹。而“解剖性肺段切除”这个核心概念,更让这本书区别于一般的肺部手术书籍,它强调的是一种基于精准解剖的思维方式,这对于最大限度地保护患者的肺功能至关重要。我设想,书中可能会详细介绍每一个肺段的界限,以及在胸腔镜下如何辨识这些界限,并且针对不同肺段的切除,又有哪些独特的技巧和注意事项。我相信,这本书将是一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优秀教材,能够帮助读者建立起对这一复杂手术的全面认知。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手术图谱》——就足以引发我无限的遐想。它所传达出的信息,是一种极致的精细和专业,仿佛打开了一个通往高度专业领域的神秘之门。我迫切地想要知道,在这本书里,肺部那些复杂而精妙的解剖结构,是如何被一一呈现出来的。我期待看到那些高清的、甚至是三维立体的插图,能够清晰地展示出每一个肺段的边界,以及与之相伴的血管、支气管的走向。我想象,在全胸腔镜的视野下,外科医生是如何凭借对这些解剖细节的了如指掌,才能精准地找到病灶,然后“干净利落地”将其所在的肺段切除,而又不损伤周围的正常组织。这本书的书名,似乎在告诉我,它将是一份关于如何“看懂”肺部,以及如何在微创条件下进行“精确手术”的权威指南。我期待它能以一种清晰、直观的方式,揭示这项手术背后所蕴含的深厚的解剖学知识和精湛的外科技术。

评分

书很不错,正版,印刷也精美

评分

书不错

评分

好书一本

评分

实用的书,好好学习

评分

主任推荐的,很不错!

评分

书很不错,正版,印刷也精美

评分

very good,nice book,good job

评分

质量好,帮助很大,推荐!

评分

质量好,帮助很大,推荐!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