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流体热物理性质(第2版)

低温流体热物理性质(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黄永华陈国邦 编
图书标签:
  • 热物理性质
  • 低温流体
  • 传热学
  • 流体力学
  • 相变
  • 热工
  • 工程热物理
  • 制冷技术
  • 物理学
  • 第二版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博库网旗舰店
出版社: 国防工业
ISBN:9787118092134
商品编码:11739529958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4-04-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称:低温流体热物理性质(第2版)
  • 作者:黄永华//陈国邦
  • 定价:130
  • 出版社:国防工业
  • ISBN号:9787118092134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出版时间:2014-04-01
  • 印刷时间:2014-04-01
  • 版次:2
  • 印次:1
  • 开本:16开
  • 包装:平装
  • 页数:570
  • 字数:1078千字

编辑推荐语

《低温流体热物理性质(第2版)》介绍了16种低温流体的基本热物理性质以及各自的状态方程,给出了每种低温流体的饱和热力学性质数据表、以压力划分的*新热力学性质数据表以及工程上常用的温熵图和压焓图等。作者黄永华博士和陈国邦教授长期从事低温流体热物性方面的研究工作,他们精心选取了在低温工程、航天工程、化学工程等领域*常用的16种流体,介绍了这些低温流体的状态方程,给出了详尽而准确的物性数据表格与图线。

内容提要

《低温流体热物理性质(第2版)》介绍了16种低 温流体的基本热物理性质以及各自的状态方程,给出 了每种低温流体的饱和热力学性质数据表、以压力划 分的*新热力学性质数据表以及工程上常用的温熵图 和压焓图等。具体参数包含了温度、压力、密度、焓 、熵、比定压热容、比定容热容、声速、导数性质等 热力学性质以及黏度、热导率、表面张力等输运性质 。
     《低温流体热物理性质(第2版)》可供高等院校 从事制冷与低温工程、工程热物理、化学工程、低温 物理等相关专业师生,以及从事空间技术、液化天然 气技术、气体液化与分离技术等行业科研、设计与生 产的相关工程技术人员使用。本书由陈国邦、黄永华 主编。
    

目录

**章 低温流体热物理性质的热力学基础
1.1 热力学定律
1.2 基本热力学关系式
1.3 特性函数
l.4 麦克斯韦关系
1.5 常用热力学参量的定义
1.6 简明低温流体热物理性质总表
第2章 低温流体的状态方程
2.1 压力显式状态方程
2.2 多常数方程
2.3 基本状态方程
2.4 混合气体的状态方程
第3章 低温流体的热物理性质计算
3.1 热物理性质数据表生成
3.2 压-焓图和温-熵图绘制
第4章 低温流体的热力学性质表和图
4.1 氦-4
4.2 氦-3
4.3 标准氢
4.4 仲氢
4.5 氘
4.6 氖
4.7 氮
4.8 空气
4.9 一氧化碳
4.10 氟
4.11 氩
4.12 氧
4.13 甲烷
4.14 氪
4.15 氙
4.16 乙烷
参考文献
附录1 常用数学插值法及程序
附录1.1 数学插值方法
附录1.2 二元拉格朗日插值
附录2 常用热物理常数及单位换算表
附表2-1 常用热物理常数
附表2-2 单位换算


好的,以下是一本不包含《低温流体热物理性质(第2版)》内容的图书简介,力求详实,贴近专业书籍的写作风格。 --- 图书名称:现代机械设计原理与应用(第3版) 作者:张伟、李明 出版社:工业科技出版社 ISBN:978-7-5180-XXXX-X 字数:约 850 千字 开本:16 开 定价:188.00 元 --- 现代机械设计原理与应用(第3版) 内容简介 《现代机械设计原理与应用(第3版)》是一本面向机械工程、自动化、材料科学等相关专业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以及一线工程技术人员的综合性教材与参考手册。本书在继承前两版经典理论框架的基础上,全面融入了近十年来机械设计领域的新理论、新材料、新工艺与新标准,力求在理论深度与工程实践的广度之间达到精妙的平衡。 本版内容经过系统性重构与大幅度更新,聚焦于实现高可靠性、高效率、智能化和轻量化的现代机械系统设计。全书共分十五章,脉络清晰,逻辑严谨,旨在帮助读者建立完整、系统的机械设计思维体系。 核心更新与特色内容: 第一部分:基础理论的深化与拓展 本书伊始即对传统机械设计的基础理论进行了深入回顾与提升。 材料力学与结构可靠性理论的结合: 重点阐述了现代材料的本构关系,特别是高性能工程塑料、先进复合材料和功能梯度材料在机械结构中的应用。引入了基于概率论的疲劳寿命预测模型(如Weibull分布和Miner准则的修正版),强调了结构在不确定载荷环境下的可靠性设计方法。 机械动力学与振动控制: 详细介绍了模态分析技术在设计初期的应用,以及主动与被动隔振技术。新增了非线性振动分析的基础,包括对摩擦阻尼、接触非线性和参数激励振动现象的定性分析与初步处理方法。 摩擦、润滑与接触力学: 专门开辟章节深入探讨了先进润滑理论,包括边界润滑、混合润滑的机理,以及固体润滑(如MoS2、石墨烯涂层)的应用。接触力学部分着重于真实接触面积的评估和局部应力集中现象的有限元分析。 第二部分:典型机械传动与连接件的设计优化 本部分是本书的工程核心,全面覆盖了现代机械中关键传动与连接元件的设计与优化。 先进齿轮传动设计: 摒弃了传统基于经验系数的强度计算,全面转向基于有限元分析(FEA)的齿面接触应力分析。详细讨论了高精度、高承载力的变位齿轮、行星齿轮系的优化设计,以及热处理对齿轮性能的影响。 新型滚动轴承与滑动轴承: 引入了陶瓷轴承、磁悬浮轴承在高速精密设备中的应用案例。滑动轴承部分增加了对液体箔轴承和气浮轴承的设计考量,重点分析了启动与停车阶段的工况。 连接件与紧固技术: 深入探讨了可拆卸连接(螺栓连接)的预紧力控制与寿命评估,并对比了胶接、焊接在不同服役环境下的优缺点。特别关注了异种材料连接的热应力管理。 弹性元件与柔性机构: 增加了对螺旋弹簧、板簧以及先进弹性元件(如波纹管、 Belleville 垫圈)的动态特性分析,为柔性机构设计奠定基础。 第三部分:机构设计与系统集成 本部分侧重于机械系统的运动学、动力学综合分析与现代设计方法论。 复杂机构运动学分析: 详细讲解了平面与空间机构的运动学逆解与正解,并引入了雅可比矩阵在机构奇异性分析中的应用。针对并联机构,提供了位姿规划与轨迹生成的实用方法。 现代机构设计方法: 强调了面向对象的设计理念。在综合设计中,引入了优化算法(如遗传算法、模拟退火)在多目标机械参数选择中的应用,以实现轻量化与刚度的最佳折衷。 机电耦合系统设计考量: 针对现代装备对伺服控制的要求,本版对机电耦合系统的设计进行了强化。讨论了驱动源(如步进电机、伺服电机、线性驱动器)的选择标准、误差传递分析以及对系统动态性能的影响。 可靠性与可制造性设计(DFM/DFA): 强调了设计阶段对加工、装配和维护的友好性考虑。引入了面向增材制造(3D打印)的结构设计规则,探讨了拓扑优化在实现复杂结构轻量化中的具体流程。 附录: 包含了最新的国家及行业标准(如GB/T相关标准)、常用材料的力学性能表、以及一套基于商业软件(如ANSYS/SolidWorks)的综合设计案例解析流程图。 本书的特点在于理论深度足够支撑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同时丰富的工程实例和详尽的计算步骤,也使其成为工程实践者手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书。通过学习本书,读者将能够独立完成复杂机械系统的概念设计、方案论证、详细设计及性能评估工作。

用户评价

评分

《工程传热学:从稳态到瞬态的深度探究》这本书,在传热的三个基本模式——传导、对流、辐射——的处理上展现了极高的专业水准。传导部分,它不仅覆盖了傅里叶定律,还花了大量篇幅讨论了非均匀介质中的热扩散方程的求解,特别是傅里叶级数和分离变量法在处理复杂边界条件下的应用,讲解得细致入微,让人不再害怕求解偏微分方程。对流部分,引入了无量纲数的物理意义分析非常到位,如雷诺数和努塞尔数如何表征流体的惯性、粘性和热交换效率,而不是简单地将其视为公式。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辐射换热的章节,它详尽地解释了菲涅尔方程在不同表面粗糙度下的修正,以及如何处理多表面系统中的辐射交换因子,这对于设计高温炉膛或航天器热控系统至关重要。全书的排版清晰,图表数据翔实,案例分析都选自高技术领域,使得学习过程充满动力。

评分

这本新近出版的《流体力学原理与应用》确实是领域内的一本力作,它系统地梳理了从基础的连续介质假设到复杂的湍流模型等核心内容。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讲解边界层理论时的深入剖析,特别是对普朗特数的引入和如何通过它来分析流体热对流的机制,讲解得鞭辟入里,让人对能量和动量在流体中的传递关系有了全新的认识。书中大量的实例和习题设计得非常贴合工程实际,无论是翼型周围的流动分离分析,还是管道内牛顿流体和非牛顿流体的压力损失计算,都提供了详尽的步骤和清晰的图示。对于初学者而言,它像一本结构严谨的教科书,循序渐进;而对于有经验的工程师来说,书中关于数值模拟(CFD)预处理和后处理的章节,也提供了很多值得参考的洞见,尤其是在网格划分对结果精度影响的讨论上,非常到位。它不仅仅是公式的堆砌,更注重物理图像的建立,让人在面对复杂流动现象时,能够迅速抓住问题的关键脉络。全书的逻辑推导非常严密,参考文献的引用也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学术功底。

评分

《计算方法与优化设计》这本书为解决工程中的复杂数学模型提供了一套实用的“工具箱”。它没有沉溺于过于抽象的数学证明,而是将重点放在了算法的稳定性和收敛性分析上。书中对迭代法的介绍非常系统,从牛顿法、割线法到更鲁棒的拟牛顿法,都清晰地展示了每种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在数值积分和微分方面,高斯求积和龙格-库塔法等高精度方法的推导和应用实例讲解得非常到位,特别是在处理强非线性的常微分方程组时的稳定性表现。对于优化设计部分,它巧妙地结合了传统的梯度下降法和更现代的遗传算法及粒子群优化等启发式方法,使得读者能够在面对多峰值、非凸优化问题时,有能力选择最合适的求解策略。书中附带的伪代码或MATLAB示例代码,使得理论知识可以迅速转化为可执行的程序,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这本书的实用性极强,是连接理论数学与工程实践的优秀桥梁。

评分

读完《高级热力学:统计物理视角》之后,我感觉自己对熵和自由能的概念有了脱胎换骨的理解。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从一开始就摒弃了经典热力学的宏观唯象描述,而是直接引入了玻尔兹曼的统计解释,用概率和微观状态总数来定义宏观热力学量。这种处理方式极大地增强了理论的内在逻辑性。例如,书中对理想气体熵的推导,清晰地展示了为什么选择特定的积分路径并引入了所谓的“可分辨性”修正,这比传统教材中直接引用公式要深刻得多。此外,它对系综理论的讲解也十分详尽,无论是正则系综、巨正则系综还是微正则系综,作者都给出了详尽的推导过程和应用实例,特别是如何利用巨正则配分函数来分析化学反应平衡和相变。书中穿插了许多关于量子统计(费米子和玻色子)的讨论,这使得全书的知识体系非常完整,为理解半导体物理和激光器中的粒子分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于任何想深入理解热力学本质的读者,这本书是不可多得的宝藏。

评分

我对这本《材料科学基础与先进制造技术》的感受是,它在宏观力学性能和微观晶体结构之间的桥梁搭建得非常成功。作者没有停留在简单描述各种材料的屈服强度和断裂韧性上,而是深入探讨了位错运动如何决定金属的塑性变形行为,以及相变动力学对陶瓷和高分子材料性能的决定性影响。尤其令人称赞的是,书中关于增材制造(3D打印)的章节,它并没有简单罗列不同的打印技术,而是着重分析了激光熔化过程中快速凝固速率对材料微结构,特别是晶粒尺寸和缺陷形成的影响,这对于理解增材制造材料的性能特异性至关重要。书中的图表制作极其精美,许多衍射图谱和电镜照片的解析清晰明了,帮助读者直观地理解原子尺度的排列规律。此外,作者在探讨材料的失效机制时,结合了疲劳和蠕变等实际工程问题,使得理论知识可以直接应用于解决实际中的材料选择和寿命评估问题。总体来说,这本书视野开阔,兼顾了理论深度和工程应用广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