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低温流体热物理性质(第2版)》介绍了16种低温流体的基本热物理性质以及各自的状态方程,给出了每种低温流体的饱和热力学性质数据表、以压力划分的*新热力学性质数据表以及工程上常用的温熵图和压焓图等。作者黄永华博士和陈国邦教授长期从事低温流体热物性方面的研究工作,他们精心选取了在低温工程、航天工程、化学工程等领域*常用的16种流体,介绍了这些低温流体的状态方程,给出了详尽而准确的物性数据表格与图线。
    《低温流体热物理性质(第2版)》介绍了16种低 温流体的基本热物理性质以及各自的状态方程,给出 了每种低温流体的饱和热力学性质数据表、以压力划 分的*新热力学性质数据表以及工程上常用的温熵图 和压焓图等。具体参数包含了温度、压力、密度、焓 、熵、比定压热容、比定容热容、声速、导数性质等 热力学性质以及黏度、热导率、表面张力等输运性质 。
        《低温流体热物理性质(第2版)》可供高等院校 从事制冷与低温工程、工程热物理、化学工程、低温 物理等相关专业师生,以及从事空间技术、液化天然 气技术、气体液化与分离技术等行业科研、设计与生 产的相关工程技术人员使用。本书由陈国邦、黄永华 主编。
    
**章  低温流体热物理性质的热力学基础
  1.1  热力学定律
  1.2  基本热力学关系式
  1.3  特性函数
  l.4  麦克斯韦关系
  1.5  常用热力学参量的定义
  1.6  简明低温流体热物理性质总表
第2章  低温流体的状态方程
  2.1  压力显式状态方程
  2.2  多常数方程
  2.3  基本状态方程
  2.4  混合气体的状态方程
第3章  低温流体的热物理性质计算
  3.1  热物理性质数据表生成
  3.2  压-焓图和温-熵图绘制
第4章  低温流体的热力学性质表和图
  4.1  氦-4
  4.2  氦-3
  4.3  标准氢
  4.4  仲氢
  4.5  氘
  4.6  氖
  4.7  氮
  4.8  空气
  4.9  一氧化碳
  4.10  氟
  4.11  氩
  4.12  氧
  4.13  甲烷
  4.14  氪
  4.15  氙
  4.16  乙烷
参考文献
附录1 常用数学插值法及程序
  附录1.1  数学插值方法
  附录1.2  二元拉格朗日插值
附录2  常用热物理常数及单位换算表
  附表2-1  常用热物理常数
  附表2-2  单位换算
《工程传热学:从稳态到瞬态的深度探究》这本书,在传热的三个基本模式——传导、对流、辐射——的处理上展现了极高的专业水准。传导部分,它不仅覆盖了傅里叶定律,还花了大量篇幅讨论了非均匀介质中的热扩散方程的求解,特别是傅里叶级数和分离变量法在处理复杂边界条件下的应用,讲解得细致入微,让人不再害怕求解偏微分方程。对流部分,引入了无量纲数的物理意义分析非常到位,如雷诺数和努塞尔数如何表征流体的惯性、粘性和热交换效率,而不是简单地将其视为公式。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辐射换热的章节,它详尽地解释了菲涅尔方程在不同表面粗糙度下的修正,以及如何处理多表面系统中的辐射交换因子,这对于设计高温炉膛或航天器热控系统至关重要。全书的排版清晰,图表数据翔实,案例分析都选自高技术领域,使得学习过程充满动力。
评分这本新近出版的《流体力学原理与应用》确实是领域内的一本力作,它系统地梳理了从基础的连续介质假设到复杂的湍流模型等核心内容。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讲解边界层理论时的深入剖析,特别是对普朗特数的引入和如何通过它来分析流体热对流的机制,讲解得鞭辟入里,让人对能量和动量在流体中的传递关系有了全新的认识。书中大量的实例和习题设计得非常贴合工程实际,无论是翼型周围的流动分离分析,还是管道内牛顿流体和非牛顿流体的压力损失计算,都提供了详尽的步骤和清晰的图示。对于初学者而言,它像一本结构严谨的教科书,循序渐进;而对于有经验的工程师来说,书中关于数值模拟(CFD)预处理和后处理的章节,也提供了很多值得参考的洞见,尤其是在网格划分对结果精度影响的讨论上,非常到位。它不仅仅是公式的堆砌,更注重物理图像的建立,让人在面对复杂流动现象时,能够迅速抓住问题的关键脉络。全书的逻辑推导非常严密,参考文献的引用也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学术功底。
评分《计算方法与优化设计》这本书为解决工程中的复杂数学模型提供了一套实用的“工具箱”。它没有沉溺于过于抽象的数学证明,而是将重点放在了算法的稳定性和收敛性分析上。书中对迭代法的介绍非常系统,从牛顿法、割线法到更鲁棒的拟牛顿法,都清晰地展示了每种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在数值积分和微分方面,高斯求积和龙格-库塔法等高精度方法的推导和应用实例讲解得非常到位,特别是在处理强非线性的常微分方程组时的稳定性表现。对于优化设计部分,它巧妙地结合了传统的梯度下降法和更现代的遗传算法及粒子群优化等启发式方法,使得读者能够在面对多峰值、非凸优化问题时,有能力选择最合适的求解策略。书中附带的伪代码或MATLAB示例代码,使得理论知识可以迅速转化为可执行的程序,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这本书的实用性极强,是连接理论数学与工程实践的优秀桥梁。
评分读完《高级热力学:统计物理视角》之后,我感觉自己对熵和自由能的概念有了脱胎换骨的理解。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从一开始就摒弃了经典热力学的宏观唯象描述,而是直接引入了玻尔兹曼的统计解释,用概率和微观状态总数来定义宏观热力学量。这种处理方式极大地增强了理论的内在逻辑性。例如,书中对理想气体熵的推导,清晰地展示了为什么选择特定的积分路径并引入了所谓的“可分辨性”修正,这比传统教材中直接引用公式要深刻得多。此外,它对系综理论的讲解也十分详尽,无论是正则系综、巨正则系综还是微正则系综,作者都给出了详尽的推导过程和应用实例,特别是如何利用巨正则配分函数来分析化学反应平衡和相变。书中穿插了许多关于量子统计(费米子和玻色子)的讨论,这使得全书的知识体系非常完整,为理解半导体物理和激光器中的粒子分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于任何想深入理解热力学本质的读者,这本书是不可多得的宝藏。
评分我对这本《材料科学基础与先进制造技术》的感受是,它在宏观力学性能和微观晶体结构之间的桥梁搭建得非常成功。作者没有停留在简单描述各种材料的屈服强度和断裂韧性上,而是深入探讨了位错运动如何决定金属的塑性变形行为,以及相变动力学对陶瓷和高分子材料性能的决定性影响。尤其令人称赞的是,书中关于增材制造(3D打印)的章节,它并没有简单罗列不同的打印技术,而是着重分析了激光熔化过程中快速凝固速率对材料微结构,特别是晶粒尺寸和缺陷形成的影响,这对于理解增材制造材料的性能特异性至关重要。书中的图表制作极其精美,许多衍射图谱和电镜照片的解析清晰明了,帮助读者直观地理解原子尺度的排列规律。此外,作者在探讨材料的失效机制时,结合了疲劳和蠕变等实际工程问题,使得理论知识可以直接应用于解决实际中的材料选择和寿命评估问题。总体来说,这本书视野开阔,兼顾了理论深度和工程应用广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