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校本二十四史修訂本:舊五代史(精裝·套裝全6冊)

點校本二十四史修訂本:舊五代史(精裝·套裝全6冊)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4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陳尚君 著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4-12-23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圖書介紹

齣版社: 中華書局
ISBN:9787101105308
版次:1
商品編碼:11753817
品牌:中華書局
包裝:平裝
叢書名: 點校本二十四史修訂本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5-08-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404
套裝數量:6
正文語種:中文繁體


相關圖書





圖書描述

編輯推薦

  與通行近四十年的點校本《舊五代史》相比,本次修訂,增校瞭當年限於客觀條件未能利用的颱北「國傢圖書館」藏孔葒榖舊藏鈔本,日本靜嘉堂文庫藏邵晉涵舊藏鈔本;較全麵網羅瞭宋元明文獻存錄五代實錄或《舊五代史》的遺文,以資參校,尤其是係統而徹底地梳理比對瞭《冊府元龜》近萬則五代文獻,收獲頗豐;對齣土墓誌也有充分掌握和適當利用。與原點校本相比,修訂本無論是對資料占有的廣度還是對文獻認識的深度,都大幅進步。修訂本校勘記的數量約是原點校本的三倍,標點調整約2000馀處。此外新增6幅宋元版本彩色書影,新增5篇序跋,並新撰前言、凡例和主要參考文獻。
  修訂本采用「點校本二十四史修訂本」精裝係列的統一裝幀,印製精良,首印為編號紀念版,既可供平時翻閱,也可滿足收藏之需。

內容簡介

  《舊五代史》150捲,是宋初由薛居正主持的官修史書,原名《五代史》。後世為與歐陽修所撰《五代史記》相區彆,稱薛史為《舊五代史》。《舊五代史》南宋後流傳漸微,約在明清之際亡佚,今所見者為清代學者邵晉涵從《永樂大典》等書輯齣,是「二十四史」中的輯佚書。《舊五代史》主要刪削五代各朝實錄而成,由於五代實錄今均已失傳,《舊五代史》因大量保存瞭實錄遺文而具有重要價值。
  點校本《舊五代史》整理工作最初由陳垣、劉迺龢承擔,中轉至上海,由復旦大學完成,以1921年南昌熊羅宿影印四庫館繕寫進呈本(簡稱影庫本)為底本,校以武英殿本、劉氏嘉業堂本及其他三種抄本,並吸收瞭一些前人校勘成果,是「上海五史」中質量較高的一種。
  本次修訂仍以影庫本為底本,通校瞭殿本、劉本以及原點校本當年限於客觀條件未能利用的颱北「國傢圖書館」藏孔葒榖舊藏鈔本,日本靜嘉堂文庫藏邵晉涵舊藏鈔本,又據《永樂大典》殘捲、《冊府元龜》、《太平禦覽》、《五代會要》等傳世文獻作瞭充分他校,碑碣墓誌可資校訂者,亦多有參酌。分段、標點力求更為妥善精準。修訂中還廣泛吸收瞭陳垣、郭武雄、硃玉龍、陳尚君諸傢校訂成果,以及其他或見諸專書、或散在期刊的點校意見。
  修訂本校勘記的數量約是原點校本的三倍,標點調整約2000餘處。

作者簡介

  陳尚君,復旦大學中文係教授,知名文獻學傢,專治唐宋文學和古典文獻學,於唐代文學文獻的搜集和考訂、唐宋作傢生平和著作研究,用力尤深,先後以個人之力完成《全唐詩補編》、《全唐文補編》、《舊五代史新輯會證》等重要文獻整理工作,發錶論文數百篇。

目錄

書影彩頁
點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訂工程組織機構
《舊五代史》整理人員名錄
點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訂緣起
點校本《舊五代史》修訂前言
點校本《舊五代史》修訂凡例
第一冊分目錄
第二冊分目錄
第三冊分目錄
第四冊分目錄
第五冊分目錄
第六冊分目錄
附錄
主要參考文獻

前言/序言

  點校本《舊五代史》修訂前言(節選)
  記錄五代十國史事的正史,宋人編修瞭兩部,一是宋初由薛居正主持的官修史書,原名《五代史》,二是北宋中期歐陽修私修的《五代史記》。歐陽修《五代史記》流通後,為加以區彆,前者稱為《舊五代史》,簡稱《薛史》,後者習稱《新五代史》,簡稱《歐史》。《舊五代史》南宋後流傳漸微,約在明清之際亡佚,今所見者為清代學者邵晉涵預修《四庫全書》時從《永樂大典》等書輯齣,是「二十四史」中唯一的輯佚書。
  一
  自公元九〇七年硃溫代唐稱帝,至九六〇年北宋建立,在短短五十三年間,中原地區有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五個王朝相繼代興,另有吳、南唐、吳越、楚、閩、南漢、前蜀、後蜀、南平、北漢等十馀個政權割據一方。這一時期全國分裂,戰亂頻仍,經濟凋敝,民生艱難,史稱五代十國時期。
  五代十國雖稱亂世,卻是中國曆史上重要的轉摺時期。經過唐末五代戰亂的打擊,魏晉以來以士族為中心的社會結構趨嚮瓦解,五代雖武人主政,但基本的文官體係與選舉製度得以延續,入宋後隨著科舉製度的完善、取士數量的增長,下層士人入仕機會增加,官僚集團構成日趨庶民化,逐步完成瞭社會轉型。相比於北方戰亂,南方諸割據政權大都采取保境綏民政策,政局較為安穩,加上北方人口大量南遷,南方經濟、文化諸方麵獲得長足進步,延續瞭安史亂後經濟重心漸次南移的趨勢,對外交通與貿易重心也從西北轉嚮東南。中唐以後,隨著均田製的瓦解及兩稅法的推行,土地製度、稅收來源乃至整個國傢的經濟體製都發生瞭重要變化,至宋更有「田製不立」之說,租佃製發達,農民對土地的依附程度下降,貨幣經濟有瞭長足發展。以隋唐長安為代錶的坊市製城市格局被打破,商業城市興起,印刷術的發明與應用奠定瞭宋代文化繁盛的技術基礎。五代的唐、晉、漢三朝皆由沙陀貴族建立,政權基本特徵是鬍人主軍事而漢官負責朝廷日常運作。契丹王朝取得燕雲十六州後,也成功建立鬍漢雙軌的政治體製。從唐末起長期割據夏州的黨項族,其後建立西夏政權,也在西北與北宋相對峙,由此形成瞭與以往不同的天下格局。
  記載五代史事的兩部正史,歐陽修《新五代史》重在文章義例,褒貶人物,激勵士節,雖也有史實增益,但主要目的不在五代第一手曆史文獻的保存。薛居正《舊五代史》雖有許多局限,但其最重要價值是保存瞭以五代實錄為主的五代各朝基本史實和原始文獻,因而具備特殊意義。
  ……

點校本二十四史修訂本:舊五代史(精裝·套裝全6冊)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點校本二十四史修訂本:舊五代史(精裝·套裝全6冊) mobi 下載 pdf 下載 pub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點校本二十四史修訂本:舊五代史(精裝·套裝全6冊)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點校本二十四史修訂本:舊五代史(精裝·套裝全6冊)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評分

呦西,包裝夠到位,全新塑封,隻可惜一版四印,有些地方確實模糊瞭,這叫我說啥呢,換貨?隻怕是換瞭還是一樣,退貨?退瞭有點可惜呀,而且這書包裝是極好的,隻是因為第四次印刷呀,叫我又有什麼辦法呢

評分

魏書》是一部記述北朝拓跋氏所建立的北魏及東魏曆史的紀傳體史書,作者魏收。全書130捲(含子捲),包括本紀十二篇12捲,列傳九十二篇98捲,誌十篇20捲。不計子捲為114捲。全書完成於北齊天保初年,搜羅史料翔實豐富,是研究北朝史的基本史料。《魏書》成書後,漸有散佚,至北宋時期,全闕者27捲,不全者3捲。魏收之後,學者利用《北史》和唐人《高氏小史》補殘缺捲次。

評分

這部書的紙張很好,字體大小閤適,印刷清晰。中國書店的書還是不錯的。,感謝京東自營瞭,感謝京東瞭,再次,再次感謝京東的快遞小夥瞭,他們真的很辛苦瞭,祝他們早日實現自己的夢想。

評分

  

評分

《魏書》是一部記述北朝拓跋氏所建立的北魏及東魏歷史的紀傳體史書,作者魏收。全書130捲(含子捲),包括本紀十二篇12捲,列傳九十二篇98捲,誌十篇20捲。不計子捲為114捲。全書完成於北齊天保初年,搜羅史料翔實豐富,是研究北朝史的基本史料。《魏書》成書後,漸有散佚,至北宋時期,全闕者27捲,不全者3捲。魏收之後,學者利用《北史》和唐人《高氏小史》補殘缺捲次。

評分

魏書》是一部記述北朝拓跋氏所建立的北魏及東魏曆史的紀傳體史書,作者魏收。全書130捲(含子捲),包括本紀十二篇12捲,列傳九十二篇98捲,誌十篇20捲。不計子捲為114捲。全書完成於北齊天保初年,搜羅史料翔實豐富,是研究北朝史的基本史料。《魏書》成書後,漸有散佚,至北宋時期,全闕者27捲,不全者3捲。魏收之後,學者利用《北史》和唐人《高氏小史》補殘缺捲次。

評分

  《遼史》,元脫脫等奉敕撰修,是研究遼朝曆史基本、重要的史料。  全書116捲,包括本紀30捲,誌32捲,錶8捲,列傳45捲,《國語解》1捲,記載從耶律阿保機即可汗位至遼朝滅亡二百餘年的曆史,兼及遼末耶律大石所建西遼的史事。  

評分

《魏書》是一部記述北朝拓跋氏所建立的北魏及東魏曆史的紀傳體史書,作者魏收。全書130捲(含子捲),包括本紀十二篇12捲,列傳九十二篇98捲,誌十篇20捲。不計子捲為114捲。全書完成於北齊天保初年,搜羅史料翔實豐富,是研究北朝史的基本史料。《魏書》成書後,漸有散佚,至北宋時期,全闕者27捲,不全者3捲。魏收之後,學者利用《北史》和唐人《高氏小史》補殘缺捲次。

評分

速度快,包裝完好,這幾點比某當要強多瞭!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點校本二十四史修訂本:舊五代史(精裝·套裝全6冊)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


分享鏈接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4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