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常見植物野外識彆手冊(衡山冊)

中國常見植物野外識彆手冊(衡山冊)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圖書標籤:
  • 植物學
  • 植物識彆
  • 野外生存
  • 衡山植物
  • 中國植物
  • 植物圖鑒
  • 自然科學
  • 園藝
  • 生物多樣性
  • 科普讀物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博庫網旗艦店
齣版社: 商務印務館
ISBN:9787100118156
商品編碼:11763776244
開本:32
齣版時間:2016-03-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稱:中國常見植物野外識彆手冊(衡山冊)
  • 作者:編者:何祖霞|總主編:馬剋平
  • 定價:39
  • 齣版社:商務印務館
  • ISBN號:9787100118156

其他參考信息(以實物為準)

  • 齣版時間:2016-03-01
  • 印刷時間:2016-03-01
  • 版次:1
  • 印次:1
  • 開本:32開
  • 包裝:平裝
  • 頁數:367

編輯推薦語

由何祖霞主編的《中國常見植物野外識彆手冊(衡山冊)》精選以衡山為代錶的湖南地區植物146科355屬564種。 可供華中地區湖北、江西等部分省市作為參考。 由植物分類學者編寫,經**專傢審定,確保**性。 精心編排內容和版式,語言簡明通俗,普及性強。

內容提要

由何祖霞主編的《中國常見植物野外識彆手冊( 衡山冊)》介紹瞭衡山常見的146科355屬564種,約占 衡山維管植物種類的三分之一(據記載衡山種子植物 183科801屬1776種,其中栽培種459種),植物種類的 選擇除瞭考慮常見性之外,還選擇瞭一些本區特徵性 的植物種類。讀者朋友,如有朝一日您到瞭衡山,在 嘖嘖稱奇的同時,我們希望本書成為您的幫手。
     本書將植物科學和生態旅遊緊密結閤起來,通過 對這些植物的名稱、形態識彆特徵與相似種的主要區 彆特徵,以及在衡山的分布地點的介紹,讓遊人在尋 找植物、認識植物的過程中,深入瞭解植物的奧秘, 使植物科學和文化知識*好地融入旅遊中。
     本書所記載的每種植物均配有花果期(蕨類植物 為孢子期)的圖例,植物圖片均為作者在衡山及周邊 地區拍攝。本冊所提及的植物種類的花果期及生境描 述在參考《中國植物誌》《湖南植物誌》《湖南樹木 誌》等誌書的基礎上,充分反映衡山及鄰近地區的實 際狀況。在正文部分,除重點介紹的植物種類外,還 選擇有l~2種形態相似的物種,這裏的“相似”指的 是花、果、葉等形態學上的相似,並非親緣關係上的 相近。
    

目錄

木本植物
葉針狀或鱗片狀
單葉
復葉
藤本植物
草本植物
花黃色(含淡黃色
輻射對稱
花瓣四
花瓣五
花瓣六
兩側對稱
有距
小而多
組成頭狀花序
花白色
輻射對稱
花瓣三
花瓣四
花瓣五
花瓣六
兩側對稱
唇形
蘭形或其他形狀
小而多
組成穗狀花序
組成頭狀花序
花紫色(含紫紅色、淡紫色、粉紅色或藍色
輻射對稱
花瓣三
花瓣四
花瓣五
花瓣六
兩側對稱
蝶形
唇形
有距
蘭形或其他形狀
小而多
組成穗狀花序
組成頭狀花序
花紅色(含橙紅色
輻射對稱
花瓣三
花瓣四
花瓣五
小而多
組成頭狀花序
花綠色或花被不明顯
輻射對稱
花瓣六
小而多
組成穗狀花序
組成頭狀花序
花小,花被不明顯
蕨類植物
植株禾草狀
中文名索引
學名(拉丁名)索引
後記及圖片版權聲明


好的,這是一份針對假設的、不包含《中國常見植物野外識彆手冊(衡山冊)》內容的圖書簡介,旨在提供詳細且自然流暢的介紹: --- 《野外生存與博物學探索:昆蟲、鳥類及地質考察指南》 前言:步入自然的殿堂 本書旨在為廣大自然愛好者、戶外探險者、地理及生物學學生提供一份全麵、實用的野外考察指南。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常常忽略瞭腳下這片生機勃勃的土地。本書的撰寫初衷,是希望通過清晰的圖文介紹和詳盡的背景知識,引導讀者從更宏觀、多維度的視角去認識和理解自然環境。我們深信,真正的博物學精神,在於觀察、記錄與連接。 本書內容涵蓋瞭三個主要領域:昆蟲的形態與生態、常見鳥類的識彆與習性,以及地質構造與礦物沉積的基礎知識。我們精心篩選瞭最具代錶性、在不同地理區域廣泛分布的物種和地貌特徵,力求在保證科學嚴謹性的同時,兼顧入門讀者的可讀性與操作性。 第一篇:昆蟲——微觀世界的巨人 昆蟲是地球上種類最多的生物群體,它們在生態係統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本篇將帶領讀者深入探索昆蟲世界的奇妙結構與復雜行為。 形態學基礎與工具箱: 首先,我們將介紹野外識彆昆蟲所需的基本工具,如觀察盒、放大鏡和記錄本的使用技巧。隨後,我們將詳細講解昆蟲的基礎解剖結構,包括頭、胸、腹三部分,以及觸角、口器、翅膀等關鍵識彆特徵的解讀方法。理解這些結構,是準確分類的前提。 常見目群的識彆: 本篇重點介紹瞭鱗翅目(蝴蝶與蛾子)、鞘翅目(甲蟲)、膜翅目(蜜蜂、螞蟻與黃蜂)和直翅目(蝗蟲與蟋蟀)的典型代錶。 鱗翅目: 我們不僅展示瞭多種蝴蝶和蛾子的精美插圖,還側重於幼蟲(毛蟲)的食性特徵和蛹期的保護策略。例如,如何通過翅膀的斑紋、翅脈走嚮來區分相似的物種,以及不同科屬的觸角形狀差異。 鞘翅目: 甲蟲的多樣性令人驚嘆。我們將聚焦於金龜子科、瓢蟲科和天牛科,強調其鞘翅的顔色、光澤及錶麵紋理。此外,還收錄瞭與人類生活關係密切的害蟲及其天敵的識彆方法。 膜翅目: 重點介紹社會性昆蟲(如蜜蜂和螞蟻)的群體結構、分工,以及獨居蜂的築巢習性。通過對它們社會行為的觀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生物協作的奧秘。 行為生態學速覽: 識彆不僅關乎外形,更關乎行為。本書收錄瞭昆蟲的求偶舞蹈、捕食技巧、僞裝與警戒色的運用實例。例如,擬態的復雜性——貝茨擬態與繆勒擬態的區彆,以及它們在自然界中的生存優勢。 第二篇:鳥類——天空的歌者與信使 鳥類是生態係統健康的指示物種。本篇旨在幫助讀者從遠距離、動態的視角,快速、準確地識彆目標鳥種。 鳥類識彆的“五要素”: 成功的野外鳥類識彆依賴於係統性的觀察。本書強調“五要素”原則:體型大小、羽色斑紋、喙形、腿部特徵以及行為習性(飛行姿態與鳴叫)。 鳴聲的魔力: 鑒於許多鳥類在灌叢中難以目擊,鳴聲識彆成為關鍵技能。本篇附有詳細的鳴聲描述,並分類介紹瞭不同科屬鳥類的典型叫聲模式——是顫音、哨音還是重復的短促警報聲。我們還提供瞭記錄和辨識鳴聲的實用技巧。 重點鳥群解析: 我們選擇瞭在廣闊區域內常見的猛禽(如鷹、隼)、林鳥(如山雀、鶲)和水禽(如鴨、鷺)進行深入解析。 猛禽: 側重於翼展比例、展翅滑翔時的翼尖形狀,以及不同科屬在空中盤鏇時的不同姿態。 林鳥: 強調“初級飛羽的末端顔色”和“翼斑”這兩個關鍵識彆點,輔以它們在樹冠不同高度的活動習性。 季節性變化與遷徙: 鳥類的羽色會隨季節和年齡發生變化(繁殖羽、非繁殖羽、幼鳥羽)。本書詳細對比瞭同一物種在不同生理階段的外觀差異,並簡要介紹瞭區域性的主要候鳥遷徙路綫及其停歇地的生態特徵。 第三篇:地質考察——探尋地球的骨骼 地質是構成所有生態環境的基石。本篇將地質學知識平民化,教會讀者如何在野外識彆岩石類型、判斷地質構造,並尋找有價值的礦物露頭。 從腳下開始:岩石三大傢族: 我們將岩石清晰地劃分為火成岩、沉積岩和變質岩三大類。 火成岩: 重點介紹侵入岩(如花崗岩)和噴齣岩(如玄武岩、流紋岩)的晶體結構和冷卻速度的關係。 沉積岩: 強調碎屑顆粒的大小、分選性和膠結物的性質,如砂岩、頁岩和石灰岩的典型産狀。 變質岩: 介紹片麻理、闆狀構造等變質特徵,以及它們指示的地質應力環境。 礦物的初步識彆: 野外識彆礦物主要依賴物理性質。本書詳細介紹瞭硬度(莫氏標尺的應用)、條痕色、光澤和解理麵的觀察方法。我們精選瞭常見且易於辨認的指示性礦物,如石英、長石、方解石和黃鐵礦,並配以清晰的結構照片。 地質構造的宏偉敘事: 理解褶皺、斷層和節理是閱讀地質圖的關鍵。本書通過圖例清晰地展示瞭背斜、嚮斜的形態,以及各種斷層(正斷層、逆斷層、平移斷層)的形成機製和地錶錶現。讀者將學會如何通過露頭的傾角和走嚮來重建區域構造史。 結論:綜閤觀察與記錄的價值 本書的最終目標,是培養讀者一種“整體觀察”的能力。昆蟲的分布受製於植物(植物是它們的食物和棲息地),而植物的生長則受製於土壤和基岩(地質條件)。隻有將鳥類、昆蟲、植被和地質元素視為一個相互依存的係統,我們的博物學探索纔能真正深入。每位讀者都應帶著記錄的習慣踏入自然,因為每一次細緻的描繪和標注,都是對自然知識寶庫的貢獻。 ---

用戶評價

評分

作為一本野外識彆手冊,便攜性與實用性是檢驗其價值的“試金石”。這本書的開本控製得恰到好處,既保證瞭版麵能清晰展示復雜的植物形態,又方便我能將其輕鬆地塞進我的探險小包裏,而不會顯得笨重。材質的選擇也看得齣是下瞭功夫的,封麵防水防汙,即便不小心沾上瞭泥點或露水,用濕布輕輕一擦就能恢復原貌,這對於經常在潮濕林地或山間穿行的我來說,簡直是太貼心瞭。而且,書頁的裝訂非常牢固,經過多次的翻閱和野外拉扯,依然保持著完好如初的狀態,沒有齣現散頁或鬆脫的跡象。這種對“工具屬性”的極緻追求,體現瞭編撰者對實際使用場景的深度理解,它不僅僅是一本知識的載體,更是一個可靠的野外探險夥伴。

評分

這本書的排版布局簡直是自然科學書籍的典範,邏輯性強到讓人想為設計者鼓掌。它不是那種簡單的A到Z的字母順序排列,而是根據植物的科屬、生長環境進行瞭非常科學的劃分。初次接觸時,你可能會覺得分類係統有點復雜,但深入閱讀後,你會發現這種組織方式極大地提高瞭識彆效率。比如,它會先把灌木和喬木區分開來,再細分到葉形和花序的特徵。這種層層遞進的結構,引導著讀者從宏觀到微觀地去觀察和思考。我特彆喜歡它在每種植物介紹前加的一個小小的生態背景介紹,幾句話就能勾勒齣該植物在當地生態係統中的角色,這使得植物不再是孤立的標本,而是活生生的生命共同體的一部分。這種兼顧瞭係統分類學和生態學視角的編排,讓這本書的內涵遠超一本單純的“查圖工具書”,更像是一本微型的植物生態百科全書。

評分

這本書的文字描述部分,簡直是為我們這些非專業人士量身定做的“翻譯官”。很多植物圖鑒的文字描述都充斥著晦澀難懂的術語,讓人望而卻步。然而,這本手冊的作者顯然深諳如何用最樸實、最生動的語言來描述復雜的生物學特徵。他們巧妙地運用瞭大量的比喻和對比,比如形容某花的形狀是“像倒扣的小鈴鐺”,或者某樹皮的質地“如同飽經風霜的老人皮膚”。這種貼近生活的語言,瞬間拉近瞭讀者與植物之間的距離。更贊的是,對於那些容易混淆的相似種,作者會非常細緻地指齣它們之間最細微、最關鍵的區彆點,並配上特寫圖進行佐證,避免瞭我們在野外“張冠李戴”的尷尬。讀起來毫不費力,知識點卻能牢牢紮根,這種“潤物細無聲”的教學方式,纔是真正的大傢風範。

評分

最讓我感到驚喜的是,這本書對特定區域植物的地域適應性信息做瞭非常深入的挖掘。它不僅僅告訴你“這是什麼”,更告訴你“它為什麼會在這裏生長”。書中穿插瞭許多關於特定山係(例如衡山周邊的特定微氣候和土壤條件)如何孕育齣這些獨特植物種群的洞察。我曾經嘗試用一些泛泛的全國性圖鑒去辨識我們這片區域的特有植物,結果往往是徒勞無功,因為很多植物的形態會因地理和氣候差異而發生細微變異。這本書卻完美地彌補瞭這一空白,它聚焦於這片山脈的“脾氣秉性”,使得識彆的準確率大大提高。這種深入到地域文化的植物學研究視角,讓這本書的價值得到瞭質的飛躍,它已經超越瞭簡單的物種列錶,成為瞭一部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態誌,讓我對傢鄉的自然環境有瞭更深層次的敬畏與瞭解。

評分

這本書的插圖真是讓人眼前一亮,色彩飽滿,細節刻畫得非常到位,即使是對植物學一竅不通的新手,也能通過這些精美的圖譜快速鎖定目標。記得有一次在郊外采風,遇到一株不認識的野花,趕緊拿齣這本書對照。書中的圖例不僅展示瞭花的形態,連葉脈的紋理、果實的構造都描繪得栩栩如生,讓人感覺仿佛觸手可及。作者在細節上的把控力讓人佩服,不像有些圖冊為瞭追求簡潔而犧牲瞭關鍵的鑒彆特徵,這本書在保證美觀的同時,完全沒有在專業性上打摺扣。每次翻閱,都像是在進行一次視覺的享受,那種在野外發現“書中那個”的驚喜感,是任何電子設備都無法替代的。這本書的裝幀設計也十分用心,拿在手裏很有質感,很適閤放在背包裏隨時取用,應對突發的好奇心。那些細微的筆觸和光影處理,讓植物的生命力仿佛要從紙頁中掙脫齣來,真不愧是花瞭大力氣製作的精品。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