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速记歌诀

中医基础理论速记歌诀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兴广,张慧敏 编
图书标签:
  • 中医基础理论
  • 中医歌诀
  • 速记
  • 中医学习
  • 中医教材
  • 中医入门
  • 中医基础
  • 中医记忆
  • 中医经典
  • 医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55846
版次:1
商品编码:11846106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中医课程速记丛书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6-01-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161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中医专业学生
  以精炼的歌诀形式概括中医基础理论精要  执简驭繁,荟精萃要,朗朗上口,乐于习诵,速记不忘

内容简介

  本书是以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基础理论》为蓝本,采用歌诀形式,概括了该门课程的内容精要,并以注释形式囊括了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全部内容,言简意赅,便于理解记忆。本书执简驭繁,荟精萃要,朗朗上口,使人乐于习诵,便于记忆。本书可作为中医院校本专科学生的应试助学参考书,对于刚步入临床的初级医师也有很好的借鉴价值。

作者简介

  李兴广,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从事中医教学、临床、科研工作20余年,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综合课程教学中心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师资格认证中心命审题专家、香港执业医师、全科医师《临床中药学》组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亚健康专业委员会理事。对中医中药及养生保健等方面有较深入研究,有较坚实中医药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参加国家、部局级等科研课题10余项,获奖2项,课题负责人3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主编和参编著作有30余部,其中主编有9部;副主编有12部;编委有10余部。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1
第一节精气学说2
一、古代哲学精与气的基本概念2
二、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2
第二节阴阳学说3
一、阴阳的概念3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4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7
第三节五行学说9
一、五行的概念9
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11
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14
第四节中医学思维方法的特点17
第二章精气血津液神/19
第一节精19
一、人体之精的基本概念19
二、人体之精的代谢20
三、人体之精的功能21
四、人体之精的分类22
第二节气23
一、人体之气的基本概念23
二、气的生成23
三、人体之气的运动与气化24
四、人体之气的功能26
五、人体之气的分类28
第三节血31
一、血的基本概念31
二、血的生成31
三、血的运行及功能32
第四节津液33
一、津液的基本概念33
二、津液的代谢33
三、津液的功能35
第五节神36
一、神的基本概念36
二、神的形成36
三、神的作用37
第六节精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38
第三章藏象/41
第一节藏象学说概论41
一、藏象的基本概念41
二、藏象学说的形成41
三、藏象学说的特点42
四、五脏、六腑与奇恒之腑的生理特点43
五、脏腑精气阴阳的概念和作用43
第二节五脏44
一、心44
附:心包络47
二、肺47
三、脾51
四、肝53
五、肾56
第三节六腑60
一、胆61
二、胃62
三、小肠63
四、大肠63
五、膀胱64
六、三焦64
第四节奇恒之腑66
一、脑66
二、女子胞67
第五节脏腑之间的关系68
一、脏与脏之间的关系68
二、腑与腑之间的关系70
三、脏与腑之间的关系70
四、五脏与奇恒之腑之间的关系71
第四章经络/73
第一节经络学说的概述73
一、经络的基本概念73
二、经络学说的形成74
三、经络系统的组成74
第二节十二经脉75
一、十二经脉的名称75
二、十二经脉的走向交接规律76
三、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77
四、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77
五、十二经脉流注顺序78
六、十二经脉的循行部位78
第三节奇经八脉81
一、奇经八脉的主要功能82
二、奇经八脉的循行部位和基本功能82
第四节经别、别络、经筋84
一、经别84
二、别络86
三、经筋86
第五节经络的生理功能和应用87
一、经络的生理功能87
二、经络学说的应用88
第五章体质/90
第一节体质学说概述90
一、体质的基本概念90
二、体质的构成90
三、体质的标志91
四、体质的特点92
第二节体质的生理学基础92
一、体质与脏腑经络及精气血津液的关系92
二、影响体质的因素93
第三节体质的分类95
一、体质的分类方法95
二、常用体质分类及其特征95
第四节体质学说的应用96
一、说明个体对某些病因的易感性96
二、阐释发病原理96
三、解释病理变化96
四、指导辨证97
五、指导治疗97
六、指导养生98
第六章病因/99
第一节六淫99
一、六淫的概念及共同致病特点100
二、六淫各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101
第二节疠气106
一、疠气的基本概念106
二、疠气的致病特点107
三、影响疠气产生的因素107
第三节七情内伤108
一、七情的基本概念108
二、七情与内脏精气的关系108
三、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109
第四节饮食失宜110
一、饮食不节,饮食不适度110
二、饮食不洁110
三、饮食偏嗜111
第五节劳逸失度111
一、过劳111
二、过逸112
第六节病理产物112
一、痰饮112
二、瘀血113
三、结石114
第七节其他病因115
一、外伤115
二、诸虫116
三、药邪117
四、医过118
五、先天因素119
第七章发病/120
第一节发病原理120
一、发病的基本原理120
二、影响发病的主要因素123
第二节发病类型125
一、感邪即发125
二、徐发125
三、伏而后发126
四、继发126
五、合病与并病126
六、复发126
第八章病机/129
第一节基本病机130
一、邪正盛衰130
二、阴阳失调133
三、精气血的失常138
四、津液代谢失常143
五、内生“五邪”145
第二节疾病传变147
一、疾病传变的形式147
二、影响疾病传变的因素151
第九章防治原则/152
第一节预防152
一、未病先防152
二、既病防变154
第二节治则155
一、正治与反治155
二、治标与治本156
三、扶正与祛邪157
四、调整阴阳158
五、调理精气血津液159
六、三因制宜161

前言/序言


《中医基础理论速记歌诀》:通往中医殿堂的智慧捷径 本书,一本旨在为中医初学者乃至有一定基础的学习者提供系统性、趣味性、高效性学习体验的读物,将带领您轻松跨越中医基础理论的学习门槛。它并非一本枯燥的教科书,而是一份精心打磨的学习辅助工具,将深奥晦涩的医学理论,化为朗朗上口的歌诀,让您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中医精髓,为日后的深入学习和临床实践打下坚实根基。 为什么选择《中医基础理论速记歌诀》? 中医理论博大精深,体系庞杂,许多概念如阴阳五行、藏象学说、气血津液、病因病机等,初学者往往感到无从下手,记忆困难。传统的学习方式,如死记硬背,不仅效率低下,更容易扼杀学习兴趣。而《中医基础理论速记歌诀》正是针对这一痛点而生。 化繁为简,趣味盎然: 运用歌诀这种古老而有效的记忆方式,将复杂的理论知识点,以生动形象、富有韵律的语言呈现。您可以像学习唐诗宋词一样,轻松愉快地诵读、记忆,让知识在吟唱间深入脑海。 系统全面,条理清晰: 尽管以歌诀形式呈现,但本书绝非零散的知识堆砌。它紧密围绕《中医基础理论》的核心内容,从阴阳五行、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病因病机、病证、治则治法等各个重要章节,构建起一套完整的知识体系。每个歌诀都精准提炼了该知识点的核心要义,并通过逻辑顺序进行编排,确保学习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高效速记,事半功倍: 歌诀的韵律和节奏感,能够极大地激活大脑的记忆功能。通过反复诵读,您将发现那些曾经令您头疼的理论,变得异常清晰和牢固。这不仅能节省大量的记忆时间,更能显著提升学习效率,让您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 理解与记忆并重: 本书的歌诀并非简单的口号,而是蕴含了深刻的医学道理。在编写过程中,我们力求歌诀在押韵易记的同时,也能准确传达知识的内涵。此外,书中还将配以简洁的白话解释和适度的扩展,帮助您在记忆歌诀的同时,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适用广泛,助力成长: 无论您是即将踏入中医学习殿堂的学生,还是希望巩固基础的中医师,抑或是对中华传统医学充满好奇的爱好者,《中医基础理论速记歌诀》都能成为您宝贵的学习伙伴。它可以作为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帮助您在课后快速复习和巩固;也可以作为自主学习的敲门砖,引导您开启中医的学习之旅。 本书的核心内容涵盖: 第一部分:中医学的基本理论 阴阳五行歌: 深入浅出地阐述阴阳学说的对立统一、互根互用、消长平衡等基本关系,以及五行之间的相生、相克、相乘、相侮规律。让您在简短的歌诀中理解天地万物运行的根本法则,以及它们在中医理论中的应用。 精气神津液歌: 聚焦人体生命活动的三大基本物质——精、气、神、津液。通过歌诀,您将清晰地认识它们的生成、功能、相互关系以及在维持生命活动中的核心作用。 病因歌: 详细梳理六淫(风、寒、暑、湿、燥、火)、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饮食劳倦、外伤跌仆等多种致病因素。歌诀将帮助您快速分辨不同的致病因素及其特点,为后续的病机认识打下基础。 第二部分:藏象学说 五脏(心、肝、脾、肺、肾)歌: 对每一个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与情志、体态、季节、颜色等的联系进行精炼总结。歌诀将帮助您建立起五脏各自独立的生理概念,并理解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歌: 概述六腑的传化、受盛等功能,以及它们与相应五脏的表里关系。通过歌诀,您将明白六腑如何协同工作,完成消化吸收、排泄等重要生理过程。 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歌: 介绍脑、髓、骨、脉、胆、女子胞这些特殊脏腑的生理特点和功能。歌诀将帮助您拓宽对人体脏腑结构的认识,理解这些“藏而不泻”的独特存在。 第三部分:气血津液与经络 气血津液歌: 深入分析气、血、津液的生成、运行、功能及其相互依存的关系。歌诀将帮助您理解人体生命活动最基本的物质基础,以及它们如何濡养周身、维持生命。 经络歌: 详细介绍了经络系统的组成(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孙络、浮络等),以及经络的生理功能(运行气血、联系脏腑、通行关节、抵御外邪等)。歌诀将帮助您构建起人体气血运行的宏大网络图景。 十二经脉循行歌: 这是经络学习的重中之重。本书特别设计了简明扼要的十二经脉(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厥阴心包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的循行起止、主要走行部位及重要穴位歌诀,帮助您在最短时间内掌握经络的走向,为后续的辨证施治奠定基础。 第四部分:病因与病机 外感病因歌: 进一步细化六淫致病的不同特点和侵袭途径,以及它们如何导致疾病的发生。 内伤病因歌: 重点阐述七情内伤、饮食失调、劳逸过度等内因致病机理。 病机歌: 总结了疾病发生发展的普遍规律,如阴阳失调、气血紊乱、痰饮水湿、瘀血阻滞等。歌诀将帮助您洞悉疾病背后的本质。 正邪斗争歌: 强调正气(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和邪气(致病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疾病发生、发展、转归的关键。 第五部分:病证与治则治法 常见病证歌: 概括了中医临床中常见的各种病证的临床表现和基本病机,如发热、咳嗽、胸痹、腹痛、泄泻等,让您对常见疾病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治则治法歌: 介绍了中医治疗疾病的总原则,如扶正祛邪、调和阴阳等,以及八法(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具体治法。歌诀将帮助您掌握中医治疗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如何使用本书? 反复诵读,熟记于心: 将本书视为您日常学习的伴侣,在通勤、休息、睡前等零散时间,随手翻阅,反复吟唱。 理解消化,融会贯通: 在记忆歌诀的同时,结合课本、老师讲解,深入理解歌诀所代表的医学内涵。 联系实践,举一反三: 在临床观摩或阅读医案时,尝试用歌诀来解释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治疗原则,从而加深理解,提高辨证能力。 互助学习,共同进步: 可与同学、朋友一起学习,互相提问,共同吟唱,在交流中巩固知识,激发学习热情。 《中医基础理论速记歌诀》不仅是一本书,更是一把开启中医智慧宝库的金钥匙。它将以最直观、最有趣、最有效的方式,引领您穿越理论的迷雾,领略中医独特的魅力,最终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医传承者。让我们一起,用歌诀的力量,点亮您在中医学习道路上的每一步!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它的实用性和创新性。书名《中医基础理论速记歌诀》就直接点明了它的核心价值,而实际内容也完全没有辜负这个名字。它的封面设计比较朴实,可能没有那些花哨的设计,但正是这种务实感,让我觉得它是一本真正能解决学习痛点的书。 我个人一直觉得中医理论体系非常庞大,很多概念和原理都像是绕口令一样,光是记住名字就很难了,更不用说理解和运用。这本书最大的贡献就在于它通过“歌诀”这种形式,将这些复杂的知识点变得简单易懂,而且易于记忆。我试着背诵了几段,发现这些歌诀写得非常精炼,而且很有节奏感,很容易就能朗朗上口。 例如,关于“望闻问切”的歌诀,它不仅列出了四诊的方法,还用简短的句子概括了每个诊法的主要内容,比如“望色听声辨虚实,闻气嗅味知病机”。这种方式比我之前看过的任何一本教材都要高效。而且,我注意到歌诀后面还附有对歌诀内容的详细解释,这种解释不仅仅是简单的定义,而是深入到原理和应用的层面,结合了一些案例,让我能更好地理解歌诀背后的深意。 我最欣赏的是,这本书并没有把歌诀当成唯一的学习方式,而是在歌诀的基础上,提供了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途径。它不会为了押韵而牺牲内容的准确性,而是力求在歌诀的简洁性和理论的严谨性之间找到一个完美的平衡点。对于我这样的自学者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学习思路,让我觉得中医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学术,而是可以被掌握的实用技能。 总而言之,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一种学习方法论的体现。它用一种非常巧妙的方式,解决了中医学习中的一大难点——记忆和理解。它的内容扎实,形式新颖,非常适合那些想要快速掌握中医基础理论,又苦于记忆困难的学习者。

评分

这本《中医基础理论速记歌诀》的外观设计就透露着一股踏实和专业的气息,封面采用的是深沉的墨绿色,搭配烫金的书名,显得庄重而不失雅致。我尤其欣赏它采用的纸张质量,厚实而略带哑光,翻阅时手感极佳,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 打开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精美的排版。每一个章节的标题都醒目有力,正文部分采用了清晰易读的字体,字里行间留有足够的空间,使得阅读体验更加舒适。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融入了一些古朴的中医插画,这些插画不仅点缀了页面,更形象地展示了一些中医概念,比如经络走向、穴位分布等,让原本抽象的理论变得生动形象。 在内容方面,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其“歌诀”形式。我一直觉得中医理论博大精深,但很多概念都比较晦涩难懂,记忆起来更是费时费力。这本书将复杂的理论用朗朗上口的歌诀串联起来,简直是一把开启中医知识宝库的钥匙。我随手翻到“阴阳五行”那一章节,歌诀的编排非常巧妙,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将阴阳五行的相生相克、相互制约的关系描绘得淋漓尽致,让人一听就懂,一背就会。 而且,这些歌诀并非简单的文字游戏,它背后蕴含着深厚的中医理论精髓。在歌诀之后,作者还配有详细的注解和阐释,对歌诀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做了细致的解读,并引用了大量经典文献作为佐证。这种“歌诀+注疏”的模式,既保证了记忆的便捷性,又深化了对理论的理解,让我能够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这本书的实用性真的非常强,无论是作为初学者入门的敲门砖,还是作为中医从业者日常的备忘录,都显得恰如其分。它成功地将枯燥的理论知识转化成易于记忆和理解的歌诀,大大降低了学习中医的门槛,让我对中医的学习充满了信心和兴趣。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非常有辨识度,用了一种比较复古的米白色作为底色,上面印着“中医基础理论速记歌诀”几个字,字体的选择也很有特点,看起来有一种沉静而深邃的学术气息。 当我翻开这本书时,我立刻被它独特的排版方式所吸引。每个知识点都被提炼成一段段押韵的歌诀,这些歌诀的语言非常生动形象,而且节奏感很强,读起来有一种顺畅感。比如,关于“八纲辨证”的歌诀,它用非常精炼的语言概括了表里、寒热、虚实、阴阳这八个纲领,并且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巧妙地融入其中,让人一下子就能抓住核心。 令我特别惊喜的是,这本书并没有止步于歌诀的呈现。在每一组歌诀之后,都紧跟着详细的解释和相关的知识拓展。这些解释非常到位,它会深入讲解歌诀中每一个词语的含义,还会引用相关的经典理论作为支撑,甚至会结合一些实际的临床案例,来阐述歌诀的实际应用价值。这种“歌诀+深入解读”的模式,让我觉得学习过程既高效又充实。 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书中关于“经络学说”的歌诀,不仅概括了主要经络的名称和走向,还在解释部分详细说明了每条经络的循行路线、主要治疗的病症,以及一些特殊的联系。这种详尽的解读,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速记手册,更是一本非常扎实的中医基础理论学习教材。 总的来说,这本书的设计和内容都非常出色。它成功地将复杂的中医理论转化为易于记忆和理解的歌诀,并且通过详细的解读,帮助读者深入掌握中医精髓。我强烈推荐给所有对中医感兴趣的朋友,尤其是那些觉得中医理论难以入门的学习者,这本书绝对会成为你学习路上的得力助手。

评分

拿到这本《中医基础理论速记歌诀》,第一感觉就是它的设计理念非常贴心。封面颜色选择了比较沉静的蓝色,让人感到专业和可靠,字体也是那种很有力量感的宋体,整体风格偏向于学术性和实用性。 我特别喜欢这本书的编排方式。首先,它的目录结构非常清晰,每一章节都列出了需要学习的关键知识点,并且为每个知识点都配了一个朗朗上口的歌诀。这些歌诀的语言非常精炼,而且都押韵,读起来有一种特别的韵律感,很容易就能被记住。比如,“阴阳为体,五行是用,天地之道,万物生成”,简短几句就概括了阴阳五行在中国哲学中的核心地位。 更重要的是,这本书在歌诀之后,还提供了详细的解释和拓展。它不是那种只给你歌诀然后就没了的书,而是在歌诀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的剖析。解释部分会引用经典的原文,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阐述歌诀的含义,还会结合一些临床上的应用举例,让理论不再是空中楼阁,而是能真正与实践相结合。 我尝试着跟着书中的歌诀背诵了一段关于“气血津液”的内容,感觉非常高效。以前背诵这些的时候总是抓不住重点,但有了歌诀,那些关键概念就牢牢地印在脑海里了。而且,歌诀的解释部分也给了我很多启发,让我对中医理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高效的学习模式。它既满足了速记的需求,又保证了对理论的深入理解。我感觉这本书特别适合中医初学者,或者是有一定中医基础但希望巩固和深化记忆的学员。它真的能让你在短时间内掌握大量的核心知识点,并且能够灵活运用。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非常简洁大方,封面上“中医基础理论速记歌诀”几个字用了比较有古韵的字体,搭配上淡雅的水墨画风背景,一看就很有传承感,很吸引人。我特别喜欢这种风格,拿在手里感觉很有分量,也充满了对中医文化的敬意。 拿到书后,迫不及待地翻看了目录,内容安排得非常合理,条理清晰,涵盖了中医基础理论的方方面面,比如阴阳五行、藏象学说、病因病机、诊断方法等等。每一章都配有精心编排的歌诀,这对于我这种记性不太好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以前学中医,背诵那些概念和理论总是头疼,但有了这些歌诀,感觉学习的过程变得轻松有趣多了。 我试着跟着歌诀背诵了几段,发现确实非常押韵,而且节奏感很强,很容易就能记在脑子里。歌诀的语言也比较通俗易懂,避免了枯燥的专业术语,用形象的比喻来解释复杂的概念,比如“阴阳对立统一,互根互用,相互转化”,用很巧妙的语句串联起来,一下子就抓住了核心要点。这比单纯地死记硬背要高效得多。 而且,这本书不仅仅是歌诀的堆砌,在歌诀的后面,还附有详细的解释和拓展。比如,一个歌诀讲完后,会针对歌诀中的每一个要点进行深入的阐述,引用相关的经典原文,并结合现代医学的视角进行一些有趣的解读。这种“歌诀+解释”的模式,既满足了速记的需求,又保证了理论的深度和广度,让我能够真正理解这些歌诀背后的中医智慧。 总的来说,这本书的设计和内容都让我非常满意。它不仅是一本学习中医基础理论的工具书,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良师益友。我强烈推荐给所有中医爱好者、初学者,甚至是想要温习巩固中医知识的朋友们。有了它,中医学习的道路一定会更加顺畅和充满乐趣!

评分

很不错的小册子!

评分

纸质不好,很粗,会影响阅读,拿在手上感觉很不舒服

评分

感觉不错,感觉不错,感觉不错,

评分

不错

评分

很好,不错啊

评分

感觉不错,感觉不错,感觉不错,

评分

物流包装不好,书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形

评分

很不错的中医自学丛书、通俗易懂!

评分

正版图书正版图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