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计算机领域从业人员的专利法实例:计算机实现的发明的保护方法

适用于计算机领域从业人员的专利法实例:计算机实现的发明的保护方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法] 丹尼尔·克罗萨,[英] 亚历克斯·加迪纳,[德] 福尔克·吉姆萨,[奥] 约尔格·马切克 著,冯于迎,马晓玲,胡向莉 译
图书标签:
  • 专利法
  • 计算机专利
  • 软件专利
  • 技术法律
  • 知识产权
  • 计算机科学
  • 发明保护
  • 专利实例
  • 专利分析
  • 法律实务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知识产权出版社
ISBN:9787513038461
版次:1
商品编码:11861231
包装:精装
丛书名: 知识产权经典译丛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00
字数:245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计算机领域从业人员、专利代理人、专利审查员
  本书为计算机领域的从业人员进行相关专利申请提供了具有实操性的工作指南。

内容简介

  本书从深入介绍专利法律、实践以及相关知识产权入手,对USPTO、JPO和EPO的特别是以软件或计算机为中心的专利申请流程及处理特点给予讲解,并从商业方法、数据库、图形用户界面和数字版权管理等领域展开案例分析。本书为计算机领域的从业人员进行相关专利申请提供了具有实操行的工作指南。

作者简介

  丹尼尔·克罗萨,在加入EPO成为一名审查员之前在法国学习,并且为Thomson工作到1987年。之后,他获得了电子领域内各类技术经验。他专攻异议程序,并通过了1998年的欧洲专利代理人资格考试。

  亚历克斯·加迪纳,曾在英国阿伯丁大学学习工程学。1990年,在慕尼黑加入EPO。1997年,他转入位于海牙的EPO分部,并且在那里见证了商业方法申请的快速增长。在EPO,他开发了基于EPO所有互联网站点的相关事务和审查员培训方面的新的工作方法和流程。2007年他回到了位于慕尼黑的EPO分部。

  福尔克·吉姆萨,曾在德国慕尼黑大学学习计算机科学。2002年,他加入EPO成为一名审查员,并且从事商业方法和教育演示用具等领域的工作。

  约尔格·马切克,物理学家,毕业于奥地利维也纳科技大学,并且获得了英国布鲁内尔大学的哲学博士学位。在从事制造业和半导体器件研究六年后,于1986年加入了EPO。他负责检索和审查通过计算机实现的发明和商业方法,并担任审查小组主任。

  冯于迎,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通信发明审查部有线通信一处资深专利审查员。

  冯晓玲,任职于知识产权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的具有20多年计算机行业经验的高级工程师。

  胡向莉,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通信发明审查部无线通信一处资深专利审查员。

目录

第一部分
第1章 序言
1.1 专利和软件的基础知识
1.2 美国、日本、欧洲专利实践概述
1.3 本书结构及案例教学法介绍
第二部分
第2章 商业方法
2.1 案例1:销售方法
2.2 案例2:网络销售方法
2.3 案例3:自动化网络销售方法
2.4 案例4:电力生产管理中的自动化网络销售方法
第3章 管理方法
3.1 案例1:数据采集方法
3.2 案例2:为了建立协议而同化管理信息的方法
3.3 案例3:为了建立协议而同化管理信息的数据处理装置
3.4 案例4:通过加密通信信道达成协议的方法
第4章 数字版权管理
4.1 案例1:数字内容推广方法
4.2 案例2:由计算机实现的使用加密技术的内容推广方法
4.3 案例3:客户端-服务器数字版权管理系统
第5章 数据库和数据库管理系统
5.1 案例1:同时访问一个数据库
5.2 案例2:具有时间管理的同时数据库访问
5.3 案例3:具有自动时间管理的同时数据库访问
5.4 结论
第6章 计费和支付
6.1 案例1:基于第三方的计费和支付方法
6.2 案例2:无卡的计费和支付过程
6.3 案例3:基于计费和支付系统的彩色矩阵
第7章 图形用户界面
7.1 案例1:拼写检查系统
7.2 案例2:动态拼写检查系统
7.3 案例3:混合拼写检查系统
7.4 案例4:智能拼写检查系统
7.5 结论
第8章 模 拟
8.1 案例1:用于模拟飞行状况的方法
8.2 案例2:计算机实现的飞机配置
8.3 案例3:计算机实现的飞行模拟机
8.4 案例4:特殊用途的直升飞机模拟机
8.5 案例5:特殊主题——非统一体
第9章 游戏
9.1 案例1:多玩家游戏
9.2 案例2:用于多玩家游戏的设备
9.3 案例3:手持式游戏设备
9.4 案例4:基于RFID的多玩家游戏系统
第10章 电子学习
10.1 案例1:交互式电子学习工具
10.2 案例2:基于互联网的交互式学习系统
10.3 案例3: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
10.4 案例4:交互式教育地球仪系统
10.5 特定主题——公开不充分
第11章 医学信息学
11.1 案例1:基于计算机实现的用于管理医学治疗的方法
11.2 案例2:计算机实现的医学初诊
11.3 案例3:支持医学诊断的计算机化的方法
11.4 案例4:计算机控制的外科手术
11.5 结论
第12章 数学方法
12.1 案例1:用于定义图表点的数学方法
12.2 案例2:用于处理视频信号的数学方法
12.3 结论
第三部分
第13章 判例法
13.1 第1章:序言,一般判例法
13.2 第2章:商业方法
13.3 第3章:管理方法
13.4 第4章:数字版权管理
13.5 第5章:数据库和数据库管理系统
13.6 第6章:计费和支付
13.7 第7章:图形用户界面
13.8 第8章:模拟
13.9 第9章:游戏
13.10 第10章:电子学习
13.11 第11章:医学信息学
13.12 第12章:数学方法
第14章 结论和下一步设想
词表
图索引
译者后记

精彩书摘

  《适用于计算机领域从业人员的专利法实例:计算机实现的发明的保护方法》:
  1886年《伯尼尔公约》首次建立了主权国家之间的版权认可。在《伯尼尔公约》下,创作性作品的版权不必声明或宣布,可以将其理解为在这种作品创作完成时自动生效。一旦一个作品写入或记录到某些物理介质上,其作者就自动获得了该作品的所有版权。
  实用新型用于保护一项发明创造,在某些方面与专利类似。实用新型更常用于商业生命比较短或者与技术上不太复杂的创新相关的发明。获得实用新型的过程比专利短且更简单。获得实用新型的要求通常没有专利那么严格,在许多国家,仅需满足“新颖性”要求,而并不审查“创造性”或“显而易见性”的要求。实用新型保护的最长期限通常比专利短。
  工业设计可以定义为“由产品本身和/或其装饰物的特征所产生的产品整体或部分的外观,具体而言,所述特征包括线条、轮廓、颜色、形状、纹理和/或材料”。因此,GUI的外观和感觉可能作为外观设计而受到保护。欧洲外观设计指令(1998年10月13日欧洲议会和理事会的指令98/71/EC)协调了在欧洲共同体(EC)成员国注册外观设计保护的要求。欧洲外观设计指令第10条规定,外观设计应当以5年为单位进行保护,从其申请日起,最长持续25年。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或拓扑图可以通过特殊的知识产权保护。集成电路应用的产品种类繁多,从移动电话到手表、汽车和计算机。创造一个解决生产设备的所有相关问题的新设计图通常是非常昂贵的。这些巨额的成本就是布图设计为什么需要特殊保护形式的主要原因。《有关集成电路的知识产权公约》于1989年在WIPO的主持下通过。尽管该公约从未生效,但是它的主要实质性规定仍然通过参考的方式纳入1994年通过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中。
  ……

前言/序言

  原版前言
  笔者四人在EPO工作,其中三位是专利审查员,一位是专利审查小组主任。专利审查员评估那些可能会授予发明人专利权的申请。专利是赋予其持有者权利的一个法律头衔,以阻止第三方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将发明用于商业用途。通过检索各种信息,包括现有的以及申请人的首次申请提交日之前能够被看到的信息,审查员尤其要检查的是:相对于现有技术,发明是新的,并且不仅仅是显而易见的改变。在专利的世界里,审查员在检索工作中获得的这些信息被统称为“现有技术”。专利审查员工作在技术的前沿,每天都要处理最新的和最具挑战性的技术创新。笔者将呈现一份典型的专利审查员式的最具思想性的综述。虽然笔者意欲给出一般性的建议,但是带有某些EPO程序化的倾向是不可避免的。
  本书潜在的想法首先产生于笔者中的两位参与撰写一篇文章的时候。在该文章中,笔者借助于具体案例阐明了一件申请中有多少技术信息不得不被公开,其目的是描述一项进而值得对其创造性进行详细审查的技术贡献。这篇文章引来了社会广泛的热情和无数的评论,并鼓励作者深入展开此项行动。从那以后,笔者屡次被请求考虑将范围扩展到其他感兴趣的特定领域。为了提出一份更加全面的处理此项主题的方案,在其中一位与目前的出版商接洽后,笔者开始收集信息和参与讨论,以期“做一件正确的工作”,创作一部更加完整的汇编,定期给出片段性的介绍。
  作为一个名副其实的欧洲机构,EPO审查员的国籍遍布欧洲各地,分别来自苏格兰、卢森堡、法国(或西班牙)和奥地利,因此,真正称得上是“欧洲的”。EPO和它的公务员们已经创建了一种多元的文化,多元体现在既包含组织文化又渗透到所有员工的日常生活中。这甚至就其本身来说也是非同寻常的,然而——2009年1月1日,欧洲专利组织在庆祝了它的三十岁生日之后很短的日子里就又迎来了“前南斯拉夫马其顿共和国”成为其第35个成员国。最初的几十年十分引人注目。伴随着创始者们谦卑的期望,欧洲专利局受理的申请数量稳步增长,即使在疯狂的睡梦中,他们也绝不会猜到目前的这个数字。在创立的最初几年里,EPO一年大约处理10000件申请,这已经被认为是一种成功。而2007年一年,EPO接收到的申请就超过了210000件。
  欧洲专利制度成功的一个根本原因似乎为在其支持下授予的专利权带来的极高的经济价值。这从一开始就成为人们为获得专利而遵守《欧洲专利公约》(EPC)的一个极其强大的动力。笔者在日常工作中必须处理各种专利申请,其中一些描述了真正出色的创新,而其中也有相当高的比例不会被授予专利权,因为它们没有展示出满足我们专利法要求的所有重要特征。在许多情况下,只要重视一些基本的考虑因素,这种糟糕的状况就可以被避免。这尤其适用于计算机实现的发明。
  笔者四人累计在一起大约有70年的专利行业经验,从学术背景来看,有物理学家、电子工程师和计算机科学工作者。笔者很高兴为这本书发掘自己的知识财富。目前笔者共同的专业兴趣就集中在计算机实现的发明(CII)领域。这也包括经常被称作“商业方法”的申请,因为它们是典型的基于计算机实现的发明。
  本书基于笔者在EPO的工作经验,并借助于一些在欧洲非常普遍的扩展性方法编写而成。在欧洲,专利法或多或少正变得和谐统一。各国法院和欧洲专利局上诉委员会在依据《欧洲专利公约》处理被审查案件时,试图根据同样的价值观来解释法律,对确实存在分歧的地方,他们趋向于相对次要的重点事项,而不是根本性的差异。
  本书是一个引导审查员思考的手册。尽管各国的专利法有所不同,但专利审查员的理论依据在全球范围内是近似的。因此,很大程度上本书中先进的原理对其他国家的专利制度也适用,并且经常为美国和日本的专利制度所参考。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创新实践与前沿技术 图书名称: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创新实践与前沿技术 图书简介: 本书聚焦于当前计算机科学与工程领域最活跃、最具颠覆性的技术方向与创新实践。它并非一部聚焦于法律条文或专利申请流程的指南,而是面向所有致力于在信息技术前沿探索的工程师、研究人员、产品经理及技术决策者,提供一套系统化的知识框架与实战经验,以应对快速迭代的技术环境与复杂的工程挑战。 全书内容深度结合当前行业热点,涵盖了从底层硬件架构的优化到上层应用生态的构建等多个维度,旨在提升读者的系统设计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以及对未来技术趋势的洞察力。 第一部分:新一代计算范式与底层架构革新 本部分深入探讨了支撑未来计算能力的关键技术。我们首先解析了异构计算的最新进展,特别是GPU、FPGA以及专用的AI加速器(如TPU、NPU)在不同计算任务中的适用性、编程模型(如CUDA、OpenCL的最新特性)以及性能调优策略。内容侧重于如何针对特定算法设计高效的并行化方案,并讨论了存算一体(Processing-in-Memory, PIM)架构对传统冯·诺依曼瓶颈的潜在突破。 随后,本书详细介绍了量子计算的原理基础及其对经典计算的颠覆潜力。虽然量子计算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但本书将重点放在了量子算法(如Shor算法、Grover算法)的原理剖析、主流量子硬件平台(超导、离子阱等)的技术路线对比,以及如何利用现有模拟器和混合量子-经典计算框架进行初步的实验探索。我们强调了如何识别哪些计算问题最适合在未来量子计算机上求解。 在系统层面,我们对下一代存储技术进行了深入分析,包括持久性内存(PMEM)的编程模型、NVMe-oF在分布式存储中的应用,以及面向海量数据处理的新型数据结构和索引技术,确保读者能够构建出兼顾速度与容量的存储解决方案。 第二部分:人工智能与数据智能的工程落地 本部分的核心在于如何将前沿的人工智能研究成果高效、可靠地部署到实际生产环境中。我们摒弃了纯粹的理论推导,转而强调模型工程化(MLOps)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内容详述了从数据采集、特征工程、模型训练、版本控制到自动化部署和监控的完整流程。特别关注模型可解释性(XAI)在金融、医疗等高风险领域的应用,以及如何利用SHAP、LIME等工具来增强用户对AI决策的信任。 在深度学习应用方面,本书深入剖析了大规模预训练模型(如大型语言模型LLM和视觉Transformer)的架构优化、高效微调技术(如LoRA、Prompt Engineering),以及在资源受限设备上实现模型压缩和量化的实用技巧。此外,还探讨了联邦学习在保护数据隐私前提下实现跨机构协作的工程挑战与解决方案。 第三部分:分布式系统与云计算基础设施的演进 现代应用越来越依赖于健壮、可扩展的分布式系统。本部分详尽阐述了云原生架构的核心组件及其最佳实践。内容涵盖了容器化技术(Docker、Podman)的深度应用、Kubernetes集群的规划、故障自愈机制设计,以及服务网格(Service Mesh,如Istio)在流量管理、安全和服务观测性方面的实际部署经验。 本书还深入研究了分布式一致性协议(如Raft、Paxos)的工程实现细节,并对比了主流NewSQL数据库和分布式事务解决方案的优劣。对于高并发场景,我们提供了基于Actor模型、消息队列(Kafka、Pulsar)的异步通信模式设计指南,旨在构建具有高吞吐量和低延迟特性的服务。 第四部分: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计算 随着系统复杂性的增加,安全问题日益凸显。本部分侧重于零信任安全模型在现代DevOps流水线中的落地,以及软件供应链安全的系统性防护策略。我们详细介绍了静态应用安全测试(SAST)、动态应用安全测试(DAST)的集成方法,并探讨了基于eBPF等内核级技术实现实时流量分析和安全策略强制执行的创新实践。 在隐私保护计算方面,本书重点介绍了同态加密(HE)、安全多方计算(MPC)的基本应用场景及其在数据分析中的性能权衡。我们为读者提供了如何评估和选择最适合特定隐私需求的加密技术栈的决策框架。 第五部分:人机交互的前沿探索与沉浸式体验 本部分展望了未来用户体验的形态。我们探讨了扩展现实(XR,包括VR/AR/MR)在工业仿真、远程协作中的应用案例,并分析了支撑这些体验所需的关键技术,如低延迟渲染管线、空间计算引擎以及传感器数据融合算法。 此外,本书还涵盖了自然用户界面(NUI)的发展,包括基于姿态识别、语音理解以及情感计算的交互设计原则,指导开发者如何构建更直观、更具沉浸感的应用界面。 本书的最终目标是为读者提供一个清晰的路线图,帮助他们在纷繁复杂的技术浪潮中,抓住核心驱动力,将创新理念转化为可靠、高效、安全的工程实现。它强调动手实践、系统思考和对技术边界的持续探索。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觉得,对于我们这些在计算机领域工作的人来说,专利法就像是另一个维度的“语言”,虽然重要,但往往显得高深莫测,充满了各种晦涩的术语,让人难以理解。我曾经尝试过阅读一些关于专利的官方资料,但很快就被那些复杂的法律条文和案例分析弄得晕头转向,最终只能浅尝辄止。因此,当我知道了《适用于计算机领域从业人员的专利法实例:计算机实现的发明的保护方法》这本书的存在后,我立刻燃起了兴趣。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打破这种“隔阂”,用一种更加通俗易懂,甚至可以说是“接地气”的方式,来讲解专利法。我想象,它不会仅仅是罗列法律条文,而是会通过大量发生在计算机领域的真实案例,来阐释专利法的精神和应用。比如,书中是否会解析一些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热门领域里,那些成功的专利申请是如何进行的?又或者是,那些曾经发生过的专利诉讼纠纷,是如何通过专利法得到解决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干货”,而不是泛泛而谈。我期望它能帮助我理解,在实际工作中,我所开发的某项技术,究竟符不符合专利申请的要求?如果符合,又该如何着手?甚至,当看到别人在使用的技术可能侵犯到我们的专利时,我们又该如何应对?这本书如果能像一本“专利法的入门指南”,再结合大量的“实战演练”,我相信它一定会成为我们计算机从业者在面对专利问题时,不可或缺的参考手册。

评分

作为一名在软件开发一线摸爬滚打多年的工程师,我深知技术创新在我们这个领域有多么重要,也常常面临着“我的创意会不会被别人抄袭”的焦虑。最近听说市面上有本名为《适用于计算机领域从业人员的专利法实例:计算机实现的发明的保护方法》的书,我对此充满了期待。虽然我还没来得及翻阅,但光从书名就能感受到它直击痛点。我设想,这本书应该不会像枯燥的法律条文那样让人望而却步,而是会通过大量的实际案例,生动地展现专利法是如何保护那些在键盘上敲出来的“无形资产”的。我特别好奇,书中会不会有那些耳熟能详的科技巨头,是如何通过专利布局来巩固自身技术优势的案例?又或者,对于一些初创公司,他们又是如何利用专利来获得融资或对抗大公司的侵权行为的?我期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指导,比如在撰写专利申请时,有哪些关键点需要注意?如何判断自己的发明是否具有可专利性?在专利申请过程中,又会遇到哪些常见的障碍,以及如何克服它们?更重要的是,一旦遭遇侵权,应该如何有效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我们这些技术开发者手中的“武器”,让我们在充满竞争的环境中,能够更加自信地推进自己的技术创新,而不必时刻担忧自己的劳动成果被他人轻易窃取。它的存在,本身就代表着一种对创新者的支持和鼓励,让我对未来的技术探索充满了信心。

评分

一直以来,我总觉得专利法离我们普通的技术人员有点远,它更多地是属于律师和公司的法务部门的领域。但是,随着我参与的项目越来越深入,我开始意识到,那些我们倾注了无数心血的技术成果,其实都蕴含着巨大的价值,而专利,就是保护这些价值最直接的手段。所以,当看到《适用于计算机领域从业人员的专利法实例:计算机实现的发明的保护方法》这本书时,我的第一反应就是“终于有我能看懂的了”。我猜测,这本书一定是用一种非常贴近我们日常工作的方式来讲解专利法。它不会充斥着晦涩的法律术语,而是会通过一个又一个鲜活的计算机技术发明的故事,来展示专利法的力量。我期待书中能够包含一些关于“如何挖掘和识别专利点”的实用技巧,让我们这些在日常工作中不断产生新想法的人,能够及时地捕捉到那些有价值的创新。 Furthermore, I'm hoping the book will shed light on the different types of patents relevant to computer-implemented inventions, such as method patents, system patents, and software patents, and how to best leverage each for protection. I also wonder if it addresses the common misconceptions and pitfalls that engineers might fall into when considering patenting their work. And from a business perspective, I'm keen to understand how patents can be used as a strategic asset, for example, in licensing agreements,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or even as a bargaining chip in cross-licensing negotiations. I believe that by demystifying patent law and presenting it in a practical and accessible manner, this book can truly equip computer professionals with the knowledge and confidence to protect their intellectual property and contribute to a more innovative ecosystem.

评分

在我看来,计算机领域的专利法,与其说是一门法律,不如说是一种“生存技能”。尤其是在这个日新月异、竞争激烈的行业里,一项突破性的技术,如果得不到有效的保护,很快就会被模仿甚至超越。我一直对《适用于计算机领域从业人员的专利法实例:计算机实现的发明的保护方法》这本书寄予厚望。我希望它能像一本“操作手册”,为我们这些实干家提供清晰、可操作的指导。我设想,书中会不会详细讲解如何撰写一份既能充分体现发明价值,又能通过专利审查的申请文件?对于那些非法律背景的从业者来说,专利申请的流程本身就充满了未知,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一点一点地拆解这个过程,从提交申请到授权,每一个环节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如何应对,都能有详细的阐述。Moreover, I am particularly interested in the defensive aspects of patent law. In a field where litigation is not uncommon, how can we strategically use patents to deter potential infringements or to build a strong defensive portfolio? Does the book offer insights into patent landscaping, understanding the existing patent landscape to identify opportunities and potential risks? I am also curious about the international dimension of patent protection. Given the global nature of the software industry, how can we protect our inventions across different jurisdictions? I believe this book, by focusing on practical applications and real-world scenarios, can truly empower us to navigate the complex world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and ensure that our technological contributions are recognized and protected.

评分

作为一个对知识产权保护一直抱有浓厚兴趣但又缺乏系统性了解的计算机科学研究生,我一直渴望找到一本能够 bridging the gap between theoretical legal concepts and practical technological applications 的书籍。《适用于计算机领域从业人员的专利法实例:计算机实现的发明的保护方法》这个书名,对我来说简直就是“量身定制”的。我非常好奇,这本书会以何种独特的方式来呈现其内容。我设想,它或许不会仅仅是枯燥的法条解读,而是会巧妙地将计算机科学中的创新点,比如算法的独特性、系统的架构创新、软件界面的交互设计等,与专利法的要求相结合。书中会不会有很多“case study”,深入剖析一些在计算机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发明是如何获得专利,又是如何通过专利来推动相关产业发展的?我特别想知道,书中会不会探讨那些“灰色地带”的专利问题,比如,软件的逻辑创新、用户体验的设计创新,以及如何区分“现有技术”与“发明创造”?Furthermore, I hope the book can offer some practical advice on crafting effective patent claims, ensuring that the scope of protection is both broad enough to cover potential infringements and specific enough to be valid. And, from a future researcher's perspective, I am keen to learn about the evolving landscape of patent law in the rapidly advancing computer science field, such as the challenges posed by open-source software and the patentability of AI-generated inventions. This book, I believe, has the potential to equip me with a solid understanding of patent law, enabling me to protect my future intellectual contributions.

评分

好看,购物体验?

评分

学习用的,挺便宜吧促销买的

评分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

全新

评分

有用,很有启发。要继续学习。

评分

挺好挺好挺好

评分

送货快

评分

翻译是所读过最差的,完全读不懂

评分

好看,购物体验?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