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用於計算機領域從業人員的專利法實例:計算機實現的發明的保護方法

適用於計算機領域從業人員的專利法實例:計算機實現的發明的保護方法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法] 丹尼爾·剋羅薩,[英] 亞曆剋斯·加迪納,[德] 福爾剋·吉姆薩,[奧] 約爾格·馬切剋 著,馮於迎,馬曉玲,鬍嚮莉 譯
圖書標籤:
  • 專利法
  • 計算機專利
  • 軟件專利
  • 技術法律
  • 知識産權
  • 計算機科學
  • 發明保護
  • 專利實例
  • 專利分析
  • 法律實務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知識産權齣版社
ISBN:9787513038461
版次:1
商品編碼:11861231
包裝:精裝
叢書名: 知識産權經典譯叢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6-0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00
字數:245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計算機領域從業人員、專利代理人、專利審查員
  本書為計算機領域的從業人員進行相關專利申請提供瞭具有實操性的工作指南。

內容簡介

  本書從深入介紹專利法律、實踐以及相關知識産權入手,對USPTO、JPO和EPO的特彆是以軟件或計算機為中心的專利申請流程及處理特點給予講解,並從商業方法、數據庫、圖形用戶界麵和數字版權管理等領域展開案例分析。本書為計算機領域的從業人員進行相關專利申請提供瞭具有實操行的工作指南。

作者簡介

  丹尼爾·剋羅薩,在加入EPO成為一名審查員之前在法國學習,並且為Thomson工作到1987年。之後,他獲得瞭電子領域內各類技術經驗。他專攻異議程序,並通過瞭1998年的歐洲專利代理人資格考試。

  亞曆剋斯·加迪納,曾在英國阿伯丁大學學習工程學。1990年,在慕尼黑加入EPO。1997年,他轉入位於海牙的EPO分部,並且在那裏見證瞭商業方法申請的快速增長。在EPO,他開發瞭基於EPO所有互聯網站點的相關事務和審查員培訓方麵的新的工作方法和流程。2007年他迴到瞭位於慕尼黑的EPO分部。

  福爾剋·吉姆薩,曾在德國慕尼黑大學學習計算機科學。2002年,他加入EPO成為一名審查員,並且從事商業方法和教育演示用具等領域的工作。

  約爾格·馬切剋,物理學傢,畢業於奧地利維也納科技大學,並且獲得瞭英國布魯內爾大學的哲學博士學位。在從事製造業和半導體器件研究六年後,於1986年加入瞭EPO。他負責檢索和審查通過計算機實現的發明和商業方法,並擔任審查小組主任。

  馮於迎,國傢知識産權局專利局通信發明審查部有綫通信一處資深專利審查員。

  馮曉玲,任職於知識産權齣版社有限責任公司的具有20多年計算機行業經驗的高級工程師。

  鬍嚮莉,國傢知識産權局專利局通信發明審查部無綫通信一處資深專利審查員。

目錄

第一部分
第1章 序言
1.1 專利和軟件的基礎知識
1.2 美國、日本、歐洲專利實踐概述
1.3 本書結構及案例教學法介紹
第二部分
第2章 商業方法
2.1 案例1:銷售方法
2.2 案例2:網絡銷售方法
2.3 案例3:自動化網絡銷售方法
2.4 案例4:電力生産管理中的自動化網絡銷售方法
第3章 管理方法
3.1 案例1:數據采集方法
3.2 案例2:為瞭建立協議而同化管理信息的方法
3.3 案例3:為瞭建立協議而同化管理信息的數據處理裝置
3.4 案例4:通過加密通信信道達成協議的方法
第4章 數字版權管理
4.1 案例1:數字內容推廣方法
4.2 案例2:由計算機實現的使用加密技術的內容推廣方法
4.3 案例3:客戶端-服務器數字版權管理係統
第5章 數據庫和數據庫管理係統
5.1 案例1:同時訪問一個數據庫
5.2 案例2:具有時間管理的同時數據庫訪問
5.3 案例3:具有自動時間管理的同時數據庫訪問
5.4 結論
第6章 計費和支付
6.1 案例1:基於第三方的計費和支付方法
6.2 案例2:無卡的計費和支付過程
6.3 案例3:基於計費和支付係統的彩色矩陣
第7章 圖形用戶界麵
7.1 案例1:拼寫檢查係統
7.2 案例2:動態拼寫檢查係統
7.3 案例3:混閤拼寫檢查係統
7.4 案例4:智能拼寫檢查係統
7.5 結論
第8章 模 擬
8.1 案例1:用於模擬飛行狀況的方法
8.2 案例2:計算機實現的飛機配置
8.3 案例3:計算機實現的飛行模擬機
8.4 案例4:特殊用途的直升飛機模擬機
8.5 案例5:特殊主題——非統一體
第9章 遊戲
9.1 案例1:多玩傢遊戲
9.2 案例2:用於多玩傢遊戲的設備
9.3 案例3:手持式遊戲設備
9.4 案例4:基於RFID的多玩傢遊戲係統
第10章 電子學習
10.1 案例1:交互式電子學習工具
10.2 案例2:基於互聯網的交互式學習係統
10.3 案例3:計算機輔助教學係統
10.4 案例4:交互式教育地球儀係統
10.5 特定主題——公開不充分
第11章 醫學信息學
11.1 案例1:基於計算機實現的用於管理醫學治療的方法
11.2 案例2:計算機實現的醫學初診
11.3 案例3:支持醫學診斷的計算機化的方法
11.4 案例4:計算機控製的外科手術
11.5 結論
第12章 數學方法
12.1 案例1:用於定義圖錶點的數學方法
12.2 案例2:用於處理視頻信號的數學方法
12.3 結論
第三部分
第13章 判例法
13.1 第1章:序言,一般判例法
13.2 第2章:商業方法
13.3 第3章:管理方法
13.4 第4章:數字版權管理
13.5 第5章:數據庫和數據庫管理係統
13.6 第6章:計費和支付
13.7 第7章:圖形用戶界麵
13.8 第8章:模擬
13.9 第9章:遊戲
13.10 第10章:電子學習
13.11 第11章:醫學信息學
13.12 第12章:數學方法
第14章 結論和下一步設想
詞錶
圖索引
譯者後記

精彩書摘

  《適用於計算機領域從業人員的專利法實例:計算機實現的發明的保護方法》:
  1886年《伯尼爾公約》首次建立瞭主權國傢之間的版權認可。在《伯尼爾公約》下,創作性作品的版權不必聲明或宣布,可以將其理解為在這種作品創作完成時自動生效。一旦一個作品寫入或記錄到某些物理介質上,其作者就自動獲得瞭該作品的所有版權。
  實用新型用於保護一項發明創造,在某些方麵與專利類似。實用新型更常用於商業生命比較短或者與技術上不太復雜的創新相關的發明。獲得實用新型的過程比專利短且更簡單。獲得實用新型的要求通常沒有專利那麼嚴格,在許多國傢,僅需滿足“新穎性”要求,而並不審查“創造性”或“顯而易見性”的要求。實用新型保護的最長期限通常比專利短。
  工業設計可以定義為“由産品本身和/或其裝飾物的特徵所産生的産品整體或部分的外觀,具體而言,所述特徵包括綫條、輪廓、顔色、形狀、紋理和/或材料”。因此,GUI的外觀和感覺可能作為外觀設計而受到保護。歐洲外觀設計指令(1998年10月13日歐洲議會和理事會的指令98/71/EC)協調瞭在歐洲共同體(EC)成員國注冊外觀設計保護的要求。歐洲外觀設計指令第10條規定,外觀設計應當以5年為單位進行保護,從其申請日起,最長持續25年。
  集成電路布圖設計或拓撲圖可以通過特殊的知識産權保護。集成電路應用的産品種類繁多,從移動電話到手錶、汽車和計算機。創造一個解決生産設備的所有相關問題的新設計圖通常是非常昂貴的。這些巨額的成本就是布圖設計為什麼需要特殊保護形式的主要原因。《有關集成電路的知識産權公約》於1989年在WIPO的主持下通過。盡管該公約從未生效,但是它的主要實質性規定仍然通過參考的方式納入1994年通過的《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産權協議》(TRIPS)中。
  ……

前言/序言

  原版前言
  筆者四人在EPO工作,其中三位是專利審查員,一位是專利審查小組主任。專利審查員評估那些可能會授予發明人專利權的申請。專利是賦予其持有者權利的一個法律頭銜,以阻止第三方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將發明用於商業用途。通過檢索各種信息,包括現有的以及申請人的首次申請提交日之前能夠被看到的信息,審查員尤其要檢查的是:相對於現有技術,發明是新的,並且不僅僅是顯而易見的改變。在專利的世界裏,審查員在檢索工作中獲得的這些信息被統稱為“現有技術”。專利審查員工作在技術的前沿,每天都要處理最新的和最具挑戰性的技術創新。筆者將呈現一份典型的專利審查員式的最具思想性的綜述。雖然筆者意欲給齣一般性的建議,但是帶有某些EPO程序化的傾嚮是不可避免的。
  本書潛在的想法首先産生於筆者中的兩位參與撰寫一篇文章的時候。在該文章中,筆者藉助於具體案例闡明瞭一件申請中有多少技術信息不得不被公開,其目的是描述一項進而值得對其創造性進行詳細審查的技術貢獻。這篇文章引來瞭社會廣泛的熱情和無數的評論,並鼓勵作者深入展開此項行動。從那以後,筆者屢次被請求考慮將範圍擴展到其他感興趣的特定領域。為瞭提齣一份更加全麵的處理此項主題的方案,在其中一位與目前的齣版商接洽後,筆者開始收集信息和參與討論,以期“做一件正確的工作”,創作一部更加完整的匯編,定期給齣片段性的介紹。
  作為一個名副其實的歐洲機構,EPO審查員的國籍遍布歐洲各地,分彆來自蘇格蘭、盧森堡、法國(或西班牙)和奧地利,因此,真正稱得上是“歐洲的”。EPO和它的公務員們已經創建瞭一種多元的文化,多元體現在既包含組織文化又滲透到所有員工的日常生活中。這甚至就其本身來說也是非同尋常的,然而——2009年1月1日,歐洲專利組織在慶祝瞭它的三十歲生日之後很短的日子裏就又迎來瞭“前南斯拉夫馬其頓共和國”成為其第35個成員國。最初的幾十年十分引人注目。伴隨著創始者們謙卑的期望,歐洲專利局受理的申請數量穩步增長,即使在瘋狂的睡夢中,他們也絕不會猜到目前的這個數字。在創立的最初幾年裏,EPO一年大約處理10000件申請,這已經被認為是一種成功。而2007年一年,EPO接收到的申請就超過瞭210000件。
  歐洲專利製度成功的一個根本原因似乎為在其支持下授予的專利權帶來的極高的經濟價值。這從一開始就成為人們為獲得專利而遵守《歐洲專利公約》(EPC)的一個極其強大的動力。筆者在日常工作中必須處理各種專利申請,其中一些描述瞭真正齣色的創新,而其中也有相當高的比例不會被授予專利權,因為它們沒有展示齣滿足我們專利法要求的所有重要特徵。在許多情況下,隻要重視一些基本的考慮因素,這種糟糕的狀況就可以被避免。這尤其適用於計算機實現的發明。
  筆者四人纍計在一起大約有70年的專利行業經驗,從學術背景來看,有物理學傢、電子工程師和計算機科學工作者。筆者很高興為這本書發掘自己的知識財富。目前筆者共同的專業興趣就集中在計算機實現的發明(CII)領域。這也包括經常被稱作“商業方法”的申請,因為它們是典型的基於計算機實現的發明。
  本書基於筆者在EPO的工作經驗,並藉助於一些在歐洲非常普遍的擴展性方法編寫而成。在歐洲,專利法或多或少正變得和諧統一。各國法院和歐洲專利局上訴委員會在依據《歐洲專利公約》處理被審查案件時,試圖根據同樣的價值觀來解釋法律,對確實存在分歧的地方,他們趨嚮於相對次要的重點事項,而不是根本性的差異。
  本書是一個引導審查員思考的手冊。盡管各國的專利法有所不同,但專利審查員的理論依據在全球範圍內是近似的。因此,很大程度上本書中先進的原理對其他國傢的專利製度也適用,並且經常為美國和日本的專利製度所參考。

計算機科學與工程領域的創新實踐與前沿技術 圖書名稱: 計算機科學與工程領域的創新實踐與前沿技術 圖書簡介: 本書聚焦於當前計算機科學與工程領域最活躍、最具顛覆性的技術方嚮與創新實踐。它並非一部聚焦於法律條文或專利申請流程的指南,而是麵嚮所有緻力於在信息技術前沿探索的工程師、研究人員、産品經理及技術決策者,提供一套係統化的知識框架與實戰經驗,以應對快速迭代的技術環境與復雜的工程挑戰。 全書內容深度結閤當前行業熱點,涵蓋瞭從底層硬件架構的優化到上層應用生態的構建等多個維度,旨在提升讀者的係統設計能力、問題解決能力以及對未來技術趨勢的洞察力。 第一部分:新一代計算範式與底層架構革新 本部分深入探討瞭支撐未來計算能力的關鍵技術。我們首先解析瞭異構計算的最新進展,特彆是GPU、FPGA以及專用的AI加速器(如TPU、NPU)在不同計算任務中的適用性、編程模型(如CUDA、OpenCL的最新特性)以及性能調優策略。內容側重於如何針對特定算法設計高效的並行化方案,並討論瞭存算一體(Processing-in-Memory, PIM)架構對傳統馮·諾依曼瓶頸的潛在突破。 隨後,本書詳細介紹瞭量子計算的原理基礎及其對經典計算的顛覆潛力。雖然量子計算仍處於早期發展階段,但本書將重點放在瞭量子算法(如Shor算法、Grover算法)的原理剖析、主流量子硬件平颱(超導、離子阱等)的技術路綫對比,以及如何利用現有模擬器和混閤量子-經典計算框架進行初步的實驗探索。我們強調瞭如何識彆哪些計算問題最適閤在未來量子計算機上求解。 在係統層麵,我們對下一代存儲技術進行瞭深入分析,包括持久性內存(PMEM)的編程模型、NVMe-oF在分布式存儲中的應用,以及麵嚮海量數據處理的新型數據結構和索引技術,確保讀者能夠構建齣兼顧速度與容量的存儲解決方案。 第二部分:人工智能與數據智能的工程落地 本部分的核心在於如何將前沿的人工智能研究成果高效、可靠地部署到實際生産環境中。我們摒棄瞭純粹的理論推導,轉而強調模型工程化(MLOps)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內容詳述瞭從數據采集、特徵工程、模型訓練、版本控製到自動化部署和監控的完整流程。特彆關注模型可解釋性(XAI)在金融、醫療等高風險領域的應用,以及如何利用SHAP、LIME等工具來增強用戶對AI決策的信任。 在深度學習應用方麵,本書深入剖析瞭大規模預訓練模型(如大型語言模型LLM和視覺Transformer)的架構優化、高效微調技術(如LoRA、Prompt Engineering),以及在資源受限設備上實現模型壓縮和量化的實用技巧。此外,還探討瞭聯邦學習在保護數據隱私前提下實現跨機構協作的工程挑戰與解決方案。 第三部分:分布式係統與雲計算基礎設施的演進 現代應用越來越依賴於健壯、可擴展的分布式係統。本部分詳盡闡述瞭雲原生架構的核心組件及其最佳實踐。內容涵蓋瞭容器化技術(Docker、Podman)的深度應用、Kubernetes集群的規劃、故障自愈機製設計,以及服務網格(Service Mesh,如Istio)在流量管理、安全和服務觀測性方麵的實際部署經驗。 本書還深入研究瞭分布式一緻性協議(如Raft、Paxos)的工程實現細節,並對比瞭主流NewSQL數據庫和分布式事務解決方案的優劣。對於高並發場景,我們提供瞭基於Actor模型、消息隊列(Kafka、Pulsar)的異步通信模式設計指南,旨在構建具有高吞吐量和低延遲特性的服務。 第四部分:網絡安全與隱私保護計算 隨著係統復雜性的增加,安全問題日益凸顯。本部分側重於零信任安全模型在現代DevOps流水綫中的落地,以及軟件供應鏈安全的係統性防護策略。我們詳細介紹瞭靜態應用安全測試(SAST)、動態應用安全測試(DAST)的集成方法,並探討瞭基於eBPF等內核級技術實現實時流量分析和安全策略強製執行的創新實踐。 在隱私保護計算方麵,本書重點介紹瞭同態加密(HE)、安全多方計算(MPC)的基本應用場景及其在數據分析中的性能權衡。我們為讀者提供瞭如何評估和選擇最適閤特定隱私需求的加密技術棧的決策框架。 第五部分:人機交互的前沿探索與沉浸式體驗 本部分展望瞭未來用戶體驗的形態。我們探討瞭擴展現實(XR,包括VR/AR/MR)在工業仿真、遠程協作中的應用案例,並分析瞭支撐這些體驗所需的關鍵技術,如低延遲渲染管綫、空間計算引擎以及傳感器數據融閤算法。 此外,本書還涵蓋瞭自然用戶界麵(NUI)的發展,包括基於姿態識彆、語音理解以及情感計算的交互設計原則,指導開發者如何構建更直觀、更具沉浸感的應用界麵。 本書的最終目標是為讀者提供一個清晰的路綫圖,幫助他們在紛繁復雜的技術浪潮中,抓住核心驅動力,將創新理念轉化為可靠、高效、安全的工程實現。它強調動手實踐、係統思考和對技術邊界的持續探索。

用戶評價

評分

作為一個對知識産權保護一直抱有濃厚興趣但又缺乏係統性瞭解的計算機科學研究生,我一直渴望找到一本能夠 bridging the gap between theoretical legal concepts and practical technological applications 的書籍。《適用於計算機領域從業人員的專利法實例:計算機實現的發明的保護方法》這個書名,對我來說簡直就是“量身定製”的。我非常好奇,這本書會以何種獨特的方式來呈現其內容。我設想,它或許不會僅僅是枯燥的法條解讀,而是會巧妙地將計算機科學中的創新點,比如算法的獨特性、係統的架構創新、軟件界麵的交互設計等,與專利法的要求相結閤。書中會不會有很多“case study”,深入剖析一些在計算機領域具有裏程碑意義的發明是如何獲得專利,又是如何通過專利來推動相關産業發展的?我特彆想知道,書中會不會探討那些“灰色地帶”的專利問題,比如,軟件的邏輯創新、用戶體驗的設計創新,以及如何區分“現有技術”與“發明創造”?Furthermore, I hope the book can offer some practical advice on crafting effective patent claims, ensuring that the scope of protection is both broad enough to cover potential infringements and specific enough to be valid. And, from a future researcher's perspective, I am keen to learn about the evolving landscape of patent law in the rapidly advancing computer science field, such as the challenges posed by open-source software and the patentability of AI-generated inventions. This book, I believe, has the potential to equip me with a solid understanding of patent law, enabling me to protect my future intellectual contributions.

評分

作為一名在軟件開發一綫摸爬滾打多年的工程師,我深知技術創新在我們這個領域有多麼重要,也常常麵臨著“我的創意會不會被彆人抄襲”的焦慮。最近聽說市麵上有本名為《適用於計算機領域從業人員的專利法實例:計算機實現的發明的保護方法》的書,我對此充滿瞭期待。雖然我還沒來得及翻閱,但光從書名就能感受到它直擊痛點。我設想,這本書應該不會像枯燥的法律條文那樣讓人望而卻步,而是會通過大量的實際案例,生動地展現專利法是如何保護那些在鍵盤上敲齣來的“無形資産”的。我特彆好奇,書中會不會有那些耳熟能詳的科技巨頭,是如何通過專利布局來鞏固自身技術優勢的案例?又或者,對於一些初創公司,他們又是如何利用專利來獲得融資或對抗大公司的侵權行為的?我期望這本書能提供一些切實可行的指導,比如在撰寫專利申請時,有哪些關鍵點需要注意?如何判斷自己的發明是否具有可專利性?在專利申請過程中,又會遇到哪些常見的障礙,以及如何剋服它們?更重要的是,一旦遭遇侵權,應該如何有效地維護自己的閤法權益?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成為我們這些技術開發者手中的“武器”,讓我們在充滿競爭的環境中,能夠更加自信地推進自己的技術創新,而不必時刻擔憂自己的勞動成果被他人輕易竊取。它的存在,本身就代錶著一種對創新者的支持和鼓勵,讓我對未來的技術探索充滿瞭信心。

評分

我一直覺得,對於我們這些在計算機領域工作的人來說,專利法就像是另一個維度的“語言”,雖然重要,但往往顯得高深莫測,充滿瞭各種晦澀的術語,讓人難以理解。我曾經嘗試過閱讀一些關於專利的官方資料,但很快就被那些復雜的法律條文和案例分析弄得暈頭轉嚮,最終隻能淺嘗輒止。因此,當我知道瞭《適用於計算機領域從業人員的專利法實例:計算機實現的發明的保護方法》這本書的存在後,我立刻燃起瞭興趣。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打破這種“隔閡”,用一種更加通俗易懂,甚至可以說是“接地氣”的方式,來講解專利法。我想象,它不會僅僅是羅列法律條文,而是會通過大量發生在計算機領域的真實案例,來闡釋專利法的精神和應用。比如,書中是否會解析一些在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等熱門領域裏,那些成功的專利申請是如何進行的?又或者是,那些曾經發生過的專利訴訟糾紛,是如何通過專利法得到解決的?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乾貨”,而不是泛泛而談。我期望它能幫助我理解,在實際工作中,我所開發的某項技術,究竟符不符閤專利申請的要求?如果符閤,又該如何著手?甚至,當看到彆人在使用的技術可能侵犯到我們的專利時,我們又該如何應對?這本書如果能像一本“專利法的入門指南”,再結閤大量的“實戰演練”,我相信它一定會成為我們計算機從業者在麵對專利問題時,不可或缺的參考手冊。

評分

在我看來,計算機領域的專利法,與其說是一門法律,不如說是一種“生存技能”。尤其是在這個日新月異、競爭激烈的行業裏,一項突破性的技術,如果得不到有效的保護,很快就會被模仿甚至超越。我一直對《適用於計算機領域從業人員的專利法實例:計算機實現的發明的保護方法》這本書寄予厚望。我希望它能像一本“操作手冊”,為我們這些實乾傢提供清晰、可操作的指導。我設想,書中會不會詳細講解如何撰寫一份既能充分體現發明價值,又能通過專利審查的申請文件?對於那些非法律背景的從業者來說,專利申請的流程本身就充滿瞭未知,我希望這本書能夠一點一點地拆解這個過程,從提交申請到授權,每一個環節可能遇到的問題,以及如何應對,都能有詳細的闡述。Moreover, I am particularly interested in the defensive aspects of patent law. In a field where litigation is not uncommon, how can we strategically use patents to deter potential infringements or to build a strong defensive portfolio? Does the book offer insights into patent landscaping, understanding the existing patent landscape to identify opportunities and potential risks? I am also curious about the international dimension of patent protection. Given the global nature of the software industry, how can we protect our inventions across different jurisdictions? I believe this book, by focusing on practical applications and real-world scenarios, can truly empower us to navigate the complex world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and ensure that our technological contributions are recognized and protected.

評分

一直以來,我總覺得專利法離我們普通的技術人員有點遠,它更多地是屬於律師和公司的法務部門的領域。但是,隨著我參與的項目越來越深入,我開始意識到,那些我們傾注瞭無數心血的技術成果,其實都蘊含著巨大的價值,而專利,就是保護這些價值最直接的手段。所以,當看到《適用於計算機領域從業人員的專利法實例:計算機實現的發明的保護方法》這本書時,我的第一反應就是“終於有我能看懂的瞭”。我猜測,這本書一定是用一種非常貼近我們日常工作的方式來講解專利法。它不會充斥著晦澀的法律術語,而是會通過一個又一個鮮活的計算機技術發明的故事,來展示專利法的力量。我期待書中能夠包含一些關於“如何挖掘和識彆專利點”的實用技巧,讓我們這些在日常工作中不斷産生新想法的人,能夠及時地捕捉到那些有價值的創新。 Furthermore, I'm hoping the book will shed light on the different types of patents relevant to computer-implemented inventions, such as method patents, system patents, and software patents, and how to best leverage each for protection. I also wonder if it addresses the common misconceptions and pitfalls that engineers might fall into when considering patenting their work. And from a business perspective, I'm keen to understand how patents can be used as a strategic asset, for example, in licensing agreements,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or even as a bargaining chip in cross-licensing negotiations. I believe that by demystifying patent law and presenting it in a practical and accessible manner, this book can truly equip computer professionals with the knowledge and confidence to protect their intellectual property and contribute to a more innovative ecosystem.

評分

物流很快,商品很好,能送個京東狗嗎?

評分

翻譯水平還有待提高,原文的內容還是很好的

評分

評分

好看,購物體驗?

評分

書不錯,很實用,都懂的

評分

給力!!!!!!!!!!!!!!!!

評分

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

評分

書很好,好好學習,天天嚮上

評分

計算機相關的專利其實更復雜更難以把控,所以這本書值得參考學習。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