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1937年的交通银行

1908—1937年的交通银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潘晓霞 著
图书标签:
  • 交通银行
  • 金融史
  • 中国近代史
  • 经济史
  • 银行史
  • 民国史
  • 社会史
  • 历史研究
  • 货币金融
  • 企业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16157657
版次:1
商品编码:11864302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4-01
用纸:胶版纸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交通银行是华资银行中历经晚清、民国、新中国三大历史时期的罕见老牌银行,迄今已有百余年历史。交通银行的百年命运与各时期的国势休戚相关,折射了不同时期的政治变革与社会兴衰,演绎了近代中国的百年金融镜像。潘晓霞编写的《1908-1937年的交通银行》基于政商博弈的视野,从近代中国政治与金融的复杂互动人手,探讨了1908一1937年问交通银行的坎坷历程,对其在不同政府时期、不同政策环境中如何应对时局变动,发挥金融常在优势,保持银行社会信用,求得长期生存与发展等问题做了比较深入的解读。

目录

绪论
上篇
第一章 交通银行的起步
第一节 交通银行的创立及初期发展
第二节 文本定位中的交通银行
第三节 交通系:政治力与交通银行
第四节 梁士诒:成败萧何
第二章 交通银行的维持
第一节 垫款与公债
第二节 1916年停兑风波
第三节 京钞整理
第四节 1921年挤兑风波
第五节 交通银行逐渐复苏
第三章 绕不过的政治
第一节 北伐风暴中的交通银行
第二节 交行南迁与初期改组
第三节 整旧营新:南京国民政府初期的交通银行
第四节 危中之机:1935年银行改组的背景
第五节 1935年交通银行与中国银行改组
第六节 且得且失:法币改革中的交通银行
下篇
第四章 交通银行的业务
第一节 存款
第二节 放款
第三节 发行
第四节 汇兑
第五节 公债投资
第六节 承兑汇票
第七节 盈利
第五章 治理结构与员工生活
第一节 交通银行的治理结构
第二节 交通银行的管理层
第三节 交通银行的若干管理制度
第四节 交通银行的员工生活
第六章 交通银行的社会经济关系
第一节 交通银行与实体经济
第二节 交通银行与钱庄
第三节 交通银行与外资银行
第四节 交通银行与中资银行
第五调剂市面与赈济社会
结语
附录1 交通银行历任总理、协理、帮理姓名
附录2 交通银行招考行员部分试题
附录3 1932年北平交行行员基本情况一览
参考文献
后记

精彩书摘

  《1908—1937年的交通银行》:
  1918年,梁士诒因帮段祺瑞讨伐张勋有功,3月从日本返国,新旧交系聚首,并围绕着交行的控制权展开争夺,给交行造成了很大危害,交行成为新旧交系斗争的牺牲品。如任凤苞以交行协理的地位支持徐世昌反对段祺瑞,使依靠段祺瑞的曹汝霖陷于困境。1919年五四运动标志着新交系开始没落。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淡出政坛,1922年,梁士诒、叶恭绰等旧交系主要人物也以战争祸首罪名再次遭到通缉。交通系势力逐渐走向衰弱,其组织也开始解体。
  1925年3月至1928年,随着梁士诒回国,旧交系在交行卷土重来,梁士诒利用其残余影响将任期未满的张謇、钱永铭赶下台。不过,旧交系虽占据了往日的平台,但时过境迁,交行已不再是交通系“保育下的幼苗”,交行已经成熟,并开始独立。1928年,梁士诒等人再次遭到南京国民政府的通缉,交通系控制交行的历史彻底终结。
  交通系的兴衰变迁,直接决定了交行业务重点的转移。交通系从邮传部发迹,交行最初以经理邮传部轮、路、电、邮四政款项得以立足;当交通系势力迅速扩张,由交通部门扩张到财政、外交等其他领域时,交行的业务范围也从经营邮部款项扩张到分理国库、发行货币等其他属于国家银行经营的业务范围;当交通系衰落之时,交行在官场上失去靠山,业务重心也就随之转移到一般的商业业务。
  ……

前言/序言


《百年征程:从洋行到国脉——民国时期交通银行的时代烙印》 本书并非详述1908年至1937年间交通银行的内部运营细则或具体账目,而是以宏大的历史视角,聚焦于这一时期交通银行在中国经济社会转型中的独特角色与历史意义。我们将一同穿越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探寻交通银行如何从一家由官方色彩浓厚的“官商合办”金融机构,一步步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扮演愈发重要的角色。 时代洪流中的金融先锋 1908年,随着清末新政的深入,交通银行应运而生,其初衷便是肩负起国家交通事业的融资重任。本书将带领读者回到那个时代的起点,理解交通银行成立的背景——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渗透、民族资本的初步崛起,以及国家在经济领域寻求自主发展的迫切需求。我们将勾勒出交通银行成立之初的战略定位,它不仅是中国最早的官营银行之一,更承载着发展民族工商业、推动国家现代化的期望。 从洋行到国脉:身份的演变与扩张 交通银行的名称本身便蕴含着其时代使命。“交通”二字,不仅指代其最初服务的交通运输业,更象征着沟通、联络、乃至连接中国经济命脉的宏伟愿景。本书将深入剖析,在辛亥革命、军阀混战、北洋政府到南京国民政府的更迭中,交通银行如何适应政治变迁,调整自身定位,从一家带有浓厚官方背景的银行,逐步拓展业务范围,服务于更广泛的社会经济需求。我们将看到,它如何在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中扮演重要角色,如何通过设立分支机构,将金融服务触角延伸至全国各地,乃至海外,成为名副其实的“国脉”延伸。 金融创新与国家建设的互动 在1908年至1937年这近三十年的时间里,中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本书将重点探讨交通银行在这一时期所扮演的金融创新者角色。它如何借鉴西方金融理念,推动中国银行制度的现代化?它在发行货币、管理国库、吸收存款、发放贷款等核心业务上的探索与实践,又如何与国家的经济建设紧密结合?我们将审视它在支持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如铁路、航运)、推动民族工业发展、以及应对通货膨胀等经济挑战中的努力与贡献。 国家危难中的金融担当 战争与动荡是中国近代史的常态。本书不会回避交通银行在国家面临重大危机时的角色。无论是抗日战争前夕的经济紧张,还是国民政府面临的财政压力,交通银行作为国家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如何在艰难的环境下维系金融稳定,如何为国家抵抗侵略提供资金支持,以及在动荡时期如何保护存款人的利益,这些都将是本书着力展现的方面。它不仅仅是一家商业银行,更是国家意志和民族生存的金融担当。 历史的回响与启示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更为严峻的阶段,也意味着本书所聚焦的这段时期告一段落。本书的结尾并非戛然而止,而是旨在通过回顾交通银行在1908年至1937年间的种种努力、成就与挑战,为我们理解中国近代金融史提供一个重要的切入点。它让我们看到,一个金融机构的发展,从来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深深地嵌入在时代的洪流之中,既塑造着时代,也被时代所塑造。本书将试图引发读者思考,在那个充满变革与挑战的年代,交通银行的金融实践,留下了怎样的时代印记,又为我们今天的金融发展提供了哪些宝贵的历史启示。 本书旨在通过梳理这段关键的历史时期,勾勒出交通银行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生动图景,展现其作为金融先锋,如何在时代的浪潮中搏击,如何在国家建设中贡献力量,如何与中国的命运紧密相连。它是一部关于金融与时代、金融与国家、金融与民族命运的宏大叙事。

用户评价

评分

(评价四) 《1908—1937年的交通银行》这本书,在我看来,是一部关于时代洪流中金融机构命运的生动写照。它并非那种以人物传记或事件为主线的通俗读物,而是以一种更为宏观和深入的视角,展现了交通银行这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金融机构,在20世纪初那段风云变幻的二十多年间,是如何在中国特定的政治经济格局下,摸索、成长、壮大,并最终走向某种必然的结局。书中对于交通银行成立的背景,其在不同时期的业务拓展,以及它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所扮演的角色,都有着详尽而深刻的分析。我特别被书中关于交通银行在应对战争、经济危机时的策略和决策所吸引,这些不仅展现了银行的经营智慧,更折射出那个时代中国经济的脆弱与韧性。作者在史料梳理和分析上做得相当出色,通过对大量一手资料的运用,使得书中观点具有相当的说服力。总的来说,这本书不仅是金融史爱好者不可错过的读物,对于任何想要深入了解近代中国经济发展历程的读者来说,都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评分

(评价三) 刚读完《1908—1937年的交通银行》,感觉脑子里被塞满了那个时代中国金融业的脉络和细节。我一直觉得,了解一个时代的经济,从银行入手是很有意思的切入点,而交通银行作为那个时期极具代表性的金融机构,它的故事必然牵扯着方方面面。这本书的亮点在于,它把一个本来可能显得冰冷枯燥的金融历史,写得有血有肉,甚至可以说是引人入胜。作者并没有回避那个时代中国所面临的诸多挑战,比如政治动荡、外敌入侵,以及由此带来的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书中对交通银行如何在这种环境中谋求生存和发展,如何应对挤兑、如何处理外汇业务、如何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都有细致入微的描述。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一些历史事件的细节还原,比如某次重要的贷款决策是如何做出的,某个业务创新是如何实现的,这些都让我在阅读中能够感受到一种“亲历感”。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国近代经济发展中一个重要侧面的窗口,让读者能够透过一家银行的兴衰,去窥探整个国家在那段艰难岁月中的经济脉搏。

评分

(评价二) 作为一名对近代中国经济史略有研究的业余爱好者,我一直渴望找到一本能够深入剖析特定金融机构在历史进程中作用的著作,《1908—1937年的交通银行》无疑满足了我的这一需求,甚至超出了我的预期。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并非简单地罗列事实,而是通过对交通银行长达三十年的历史进行系统性的梳理和解读,揭示了这家银行如何在国家主义思潮兴起、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以及各种政治力量交织的复杂背景下,逐步确立和巩固其地位的。作者在分析交通银行的经营策略、风险控制以及与政府关系的演变时,展现出了深厚的学术功底。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交通银行如何应对通货膨胀、货币改革等一系列经济挑战的论述,这不仅让读者了解了银行自身的运作机制,更展现了那个时代中国经济面临的巨大压力和困境。书中大量的史料运用,如原始档案、信函、报刊资料等,为论证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使得整个叙述既有宏观的历史视野,又不失微观的史实支撑,读来令人信服。

评分

(评价五) 读完《1908—1937年的交通银行》,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历史的进程是如此复杂而又充满张力,而一家金融机构的命运,更是深深地烙印在时代的痕迹之中。这本书非常扎实地梳理了交通银行从成立到1937年这段关键时期的发展脉络,它没有回避那个年代中国所面临的诸多挑战,比如政治上的动荡、经济上的困境、以及国际局势的变幻。书中对交通银行在不同历史时期所采取的经营策略、业务创新以及其与国家政策、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都进行了细致的剖析。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交通银行如何在这个大变革时代,在艰难的环境下努力维护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那些篇章,这让读者能够看到金融机构的韧性与智慧。作者对于史料的运用恰当且严谨,为读者构建了一个清晰而立体的近代中国金融图景。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银行史,更像是一扇窗,让我们得以透过一家重要金融机构的视角,去理解和感受那个时代的中国。

评分

(评价一) 最近啃完了一本名为《1908—1937年的交通银行》的大部头,说实话,初翻开这本书时,我还有些犹豫,毕竟“银行史”这种题材,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枯燥的数字和晦涩的术语。但当我真正沉浸其中,却发现自己被深深地吸引住了。作者以一种近乎考古的严谨态度,为我们徐徐展开了20世纪初中国银行业的风云画卷。从交通银行的诞生之初,那带着时代使命的宏大叙事,到其在民国动荡岁月中的步履维艰,再到最终走向似乎难以避免的命运,每一个阶段都被描绘得淋漓尽致。我尤其被书中对那些关键历史节点的剖析所打动,例如,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交通银行如何抓住机遇,拓展业务,成为当时中国金融市场的佼佼者;又比如,在国民经济建设时期,它又扮演了怎样的重要角色。书中的细节之处,比如具体的业务往来、人事变动,甚至是一些当时社会经济环境的细微描绘,都让我仿佛置身于那个变革与挑战并存的年代,深刻体会到一家金融机构如何在时代的洪流中挣扎、发展,并最终书写自己的历史。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一家银行的兴衰,更折射出那个时期中国政治、经济、社会方方面面的深刻变迁,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时代史。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