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大眾讀者 著名漢學傢蔔正民的這部著作,選擇瞭抗戰研究中兩個不常為人關注的主題:
其一是“秩序”。日本人殘暴地攻占瞭城市,但要重建一套秩序,則需要更多的手腕。他們發現利用品德低下的通敵者並不能達成目的,於是開始與原先秩序中的“地方頭麵人物”打交道。是勾結?是交換?還是抵製?圍繞“秩序”所發生的關係交織遠比戰爭要復雜得多。
第二是“小人物”。戰火紛飛之際,並非所有人都能拋傢捨業,更多窘睏、迷茫的中國老百姓情願留在故土。他們該如何選擇?作者以嘉定、鎮江、南京、上海、崇明為例,利用瞭中日雙方大量的檔案與迴憶錄,試圖將一些長期隱秘於大曆史中的小人物勾勒齣來。
內容簡介
《秩序的淪陷》為著名漢學傢蔔正民教授近著,關注的是抗戰初期的社會與人。作者選取江南五城(嘉定、鎮江、南京、上海、崇明)為例,描述瞭日軍殘暴占領城市、試圖重建基層機構的過程,並分析瞭地方頭麵人物與日僞政府的關係交織。“這裏有通敵,有抵抗,但兩者之外的其他行為要多得多。”藉助對這種模糊行為的分析,作者考察瞭戰爭時期城市秩序的維持,以及生活其間的個人的心態、處境與選擇,以求揭示一個復雜的戰時社會。
作者簡介
蔔正民,著名漢學傢,曆任多倫多大學、斯坦福大學等校教授,英國牛津大學邵氏漢學教授,現為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聖約翰學院曆史係教授。蔔正民學術視野廣闊,主要從事亞洲曆史和文化的研究,研究領域涉及明代社會和文化史、“二戰”時期日本在中國的占領等。代錶著作有:《為權力祈禱:佛教與晚明中國士紳社會的形成》、《縱樂的睏惑:明代的商業與文化》、《明代的國傢與社會》、《維梅爾的帽子:從一幅畫看全球化貿易的興起》、《殺韆刀:中西視野下的淩遲處死》等。
潘敏,曆史學博士,同濟大學政治與國際關係學院教授,2006年下半年在加拿大的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師從蔔正民教授。長期以來從事日僞基層政權研究,發錶相關論文近20篇,並著有《江蘇日僞基層政權》(2006)、博士後報告《國民政府懲治漢奸研究》(2008)。
精彩書評
蔔正民教授的非凡之處,在於他長期發掘並研究中日雙方高質量的檔案資料與迴憶錄,故而能以個案研究的方式,展示戰時問題的隱晦性與復雜性……這部書對中日戰爭史的研究與現代中國史的研究,都有不可估量的價值。
——大衛·P.巴拉特(David P. Barrett):《中國曆史評論》
這是一部曆史研究的範文。在這部上乘之作中,蔔正民教授不僅示範瞭如何進行曆史研究,而且展示瞭如何演示曆史研究的成果。他以自己深邃的洞察力,將淪陷區復雜隱晦且多層次、多方嚮的政治與社會,一一道齣……簡言之,此書無論是在研究上,還是在可讀性上,都堪稱佳作。
——蕭邦奇 (R. Keith Schoppa ):《美國曆史評論》
這部令人愛不釋手的著作,涉及瞭一個引人深思的話題。蔔教授掌握瞭汗牛充棟的資料,把無數鮮為人知的故事,放在20世紀帝國主義侵略與統治的大背景下,將中國當年的特殊性問題與世界的普遍性問題,融為一體,娓娓道來,妙不可言。
——白吉爾(Marie-Claire Bergere)
精彩書摘
1937-1938年鼕季,人們做齣瞭各種各樣的選擇,通敵隻是其中的一種,對其價值的評判不在於爭辯它比其他選擇好還是壞。我們要認識到,當時的人們必須做齣一種選擇,也做齣瞭選擇,而且是個人通過深思熟慮、精心權衡他們當時的利益得失後而做齣的選擇,在其行為意義被充分認識之前就做齣瞭選擇。毫無疑問, 其中許多人的選擇具有貪財的心理,也具有較壞的影響,史學工作者不是沒有資格記載這些貪財的行為或追蹤這些選擇所導緻的損失,並斷言這些損失是他們帶來的。我發現自己不可能不討厭書中齣現的一些人物的性格,建議讀者完全拋開個人的好惡是滑稽可笑的,尤其是當通敵的結果與他們的南京同類一樣是赤裸裸的行為時。但是史學工作者也有責任記載所有無貪財動機以及沒帶來破壞性後果的通敵行為。換言之,史學工作者有責任去挖掘淺層次閱讀中一些由於文化所確立的道德準則(這些準則可能是當時的,也可能是現在的)而可能被忽略的領模兩可的東西
當時最易遭到道德評判的是受過教育的地方頭麵人物,人們期望他們服務於國民政府,並期望他們從某種程度上具有普通人所沒有的責任。對他們做齣正確選擇的要求提高瞭,因為他們能支付逃離淪陷區的費用,而窮人是沒有能力的,所以也比較容易做齣正確選擇。受過教育的人比較容易去上海的公共租界避難,或逃到遠離戰爭的四川或雲南。受過教育的人離去後,留下瞭幾乎沒有享受過特權(比如受教育權)的群體,麵對掠奪成性的占領軍、不同政治派彆的抗日勢力以及整個鼕季都缺衣少食、無處藏身的難民,來修復被占領後的經濟和重組國傢行政機構。是否通敵涉及到個人在麵對戰爭的威脅時所具備的心理成熟程度、個人在麵對由於權力帶來的意外收獲時的貪婪程度、或者個人在麵對其他權力競爭者時的應變能力。不認真考察當時的實際情況,而去譴責這些人貪婪和叛國,是再造他們被迫通敵的政治土壤:假定每個人都進行瞭抵抗,這弄錯瞭抵抗劇本的情節。
與通常的假設相反,相對而言,普通民眾似乎對抵抗和通敵的道德要求不怎麼關心。在張懌伯為抵抗而呐喊與通敵者提倡順從之間,在那些“不惜一切代價,爭奪職位”的頭麵人物與那些冒著生命危險破壞占領政府的人之間,我們發現普通民眾並不積極參與兩個黨派的事業。在社會的底層,大部分人參與占領政府,如亨瑞剋·德斯來森(Henrik Dethlefsen)描述的那樣,“在占領當局的監督和施壓下,繼續行使權力”,他們要繼續生活,要努力掙到足夠的錢養傢糊口,要繳納無法逃避的稅款,要讓孩子在他們不能控製課程的學校裏上學讀書,要在不由他們建立或贊成的政府機構裏工作和生活。加拿大醫生、傳教士羅伯特·麥剋盧爾(Robert McClure)1938年在河南寫道,無論哪個政治派彆在該省執政,他所知道的農民都“習慣於被徵服”,“對已習慣於政府這種治理方法的人而言,日本人‘奪取’政權沒什麼值得害怕的”。這些人隻想繼續過他們的生活。他又加瞭一句,“應當假定日本人也意識到這種情況”。實際上也確實如此。滿鐵研究人員在中國北方農村做調查時發現,村民對國民黨和日本人一樣不感興趣,對通敵者亦然。所有這些都是必須適應的外來,也僅限於此。日本人很容易發現這一點,因為它使占領政府似乎可以成為這些民眾的政府,無所謂好壞,而且不需要為這種隻顧自己不顧他人的統治作任何道歉,就取得瞭這種統治的閤法性和公眾代錶的資格。
張懌伯擔心的是,無論人們多麼不喜歡他們所處的環境,但還是易於接受這種現狀。他知道一些人持有所有的政府都是“一丘之貉”的觀點,而且不隻是農民有這種看法,城裏人更易受其影響,有人甚至改變措辭,用“都能勝任”這一詞,支持不壓迫他們的任何政權。他評論說,“未受敵人蹂躪的地方的同胞們,切莫以為敵人入境,不過是統治的變更,還可安居樂業,照常享受。”這種投降的觀點將使人們的生活沒有多大變動,張懌伯認為這簡直就是“做夢”。張懌伯憤怒地警告道,屈服於日本的統治,代價是高昂的。但他也很恐懼,那就是時間。時間能徹底改變一切,比如將稀奇古怪之物改變為司空見慣的東西,將零星侵擾改變為日常控製,徵服看成是下一個政權。時間能不動聲色地壓倒瞭這種觀點:屈服於軍事統治是一種錯覺,而且時間也能使抵抗看上去是一種錯覺。後見之明者嚮我們灌輸,時間有利於抵抗派。抵抗派可以等到日本支配整個東亞和太平洋地區的野心破滅,也可以等到日本的軍事力量在亞洲大陸的慢慢枯竭,而且確信,不管誰將爬上國傢領導人的地位,日本傀儡都將最終倒颱。但這種情形在當時還不十分明朗,隻不過沒多久就確鑿無疑瞭。
時間不利於通敵者。“自治會”成員的高更換率錶明,大多數人在占領政府裏找一份工作比他們預期的要艱難得多。一些人能為自己在占領政府的官僚機構裏找到一個閤適的、舒舒服服的職位,一些人因參與占領政府而保護瞭自己的生意和傢庭的利益。更多的人,弄不懂戰時政治的復雜性,不願意站在入侵者的一邊,當有一個更吸引人的選擇齣現時,他們就退齣瞭,或者被迫退齣。關於這方麵的所有研究都錶明,通敵者在抗日政權和占領政權兩邊都錶現為政治上不可靠,道德上畏畏縮縮。對占領者而言,成功很大程度上隻是錶麵的,成本在不斷地增長,抵抗力量不斷毀壞新政權的所有基礎設施。對被占領者而言,代價也極其高昂,通敵者之間的勾結和競爭阻礙瞭一個政權閤法化所必須經曆的政治過程。在這種情況下,通敵是一種失策的選擇。
無論通敵的原因多麼復雜,但通敵的真實經曆與英勇的抵抗者以及設想的畏縮的通敵者相比,在效果上更模棱兩可,在實踐運作中更睏難。模棱兩可不意味著令人費解、無法解釋,睏難也不意味著通敵對占領當局毫無貢獻。模棱兩可和睏難意味著我們不能根據我們強加的道德要求來推斷處於倉促條件下人們行動的原因,亦不能僅僅根據參與者不能預測的結果來評估他們的行為。讓曆史行動遠離被民族主義情緒束縛的假想,或者遠離使其老掉牙的道德預設,使事件退迴到無法預料的不確定狀態。
……
秩序的淪陷(精裝本)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評分
☆☆☆☆☆
挺好的,包裝也不錯,同事一緻好評,以後有機會再來。
評分
☆☆☆☆☆
書不錯,一直都在京東買書。物流快。活動多力度大。準備靜下心來仔細研讀這本書。
評分
☆☆☆☆☆
開本比想象中大,精裝,看起來很漂亮,京東618價格太優惠瞭,多謝!
評分
☆☆☆☆☆
很好,很經典的書,非常喜歡,物超所值,值得好好去讀。。。會認真看的。。。
評分
☆☆☆☆☆
牛逼
評分
☆☆☆☆☆
剛剛開始讀。華人寫的,但是翻譯過來也是拗口,蠻吃力的
評分
☆☆☆☆☆
不錯
評分
☆☆☆☆☆
很具有思辨價值
評分
☆☆☆☆☆
不錯的書,精裝本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