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物学实验教程(第二版) [Experiment of Cell Biology]

细胞生物学实验教程(第二版) [Experiment of Cell Biology]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金发,何炎明,刘兵 编
图书标签:
  • 细胞生物学
  • 实验教程
  • 生物科学
  • 高等教育
  • 教学参考
  • 细胞实验
  • 生物技术
  • 第二版
  • 实验指导
  • 大学教材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301635
版次:2
商品编码:11952717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国家精品课程配套立体化教材
外文名称:Experiment of Cell Biology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1-0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55
字数:39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细胞生物学实验教程(第二版)》被评为“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是王金发教授主持编写的《细胞生物学》配套实验教材,是在2004年出版的《细胞生物学实验教程》基础上重新修订的。《细胞生物学实验教程(第二版)》包括12章共71个实验,内容既保留了目前在细胞生物学研究领域中经常用到的经典实验,又新增了不少与现代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相关的新技术,包括:线粒体膜电位检测,抗性膜和胆固醇去除,细胞电泳技术,DNA、RNA和蛋白质的原位杂交,差异基因表达,酵母中cDNA的表达,细胞凋亡检测,果蝇胚胎的共聚焦显微技术等。《细胞生物学实验教程(第二版)》可供综合性大学及农林、医学、师范院校本科生和研究生细胞生物学实验课教学使用,也可作为从事相关专业研究人员的参考用书。

目录

第二版前言
第一版前言
第一章 光学显微镜技术
实验1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原理及使用方法
实验2 特殊显微镜的原理和使用
实验3 光学显微标本的制作技术

第二章 电子显微镜技术
实验4 透射电子显微镜
实验5 透射电子显微镜样品制备
实验6 扫描电子显微镜
实验7 扫描电子显微镜样品制备

第三章 细胞的形态结构
实验8 细胞形态结构与几种细胞器的观察
实验9 液泡系和线粒体的活体染色
实验10 用荧光脂质进行细胞活体染色
实验11 植物细胞骨架的光学显微镜观察
实验12 细胞骨架的免疫荧光显示
实验13 细胞的超微结构
实验14 细胞的显微测量

第四章 细胞化学
实验15 DNA的细胞化学——Feulgen反应
实验16 RNA的细胞化学——Brachet反应
实验17 细胞中多糖和过氧化物酶的定位
实验18 细胞中酸性磷酸酶的定位
实验19 细胞中碱性磷酸酶的定位

第五章 细胞生理
实验20 小鼠巨噬细胞吞噬的观察
实验21 胞饮作用
实验22 细胞膜的通透性
实验23 核质穿梭测定法
实验24 线粒体膜电位检测
实验25 细胞电泳

第六章 细胞分裂与染色体畸变
实验26 细胞的无丝分裂与有丝分裂
实验27 细胞减数分裂
实验28 环境因素及辐射诱变染色体改组的观察
实验29 细胞毒和细胞生长测定
实验30 彗星测定

第七章 染色体技术与核型分析
实验31 植物染色体标本的制备和观察
实验32 动物骨髓细胞染色体标本的制备
实验33 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与染色体标本制备
实验34 人类染色体G带技术
实验35 植物染色体分带技术
实验36 人类体细胞染色体组型分析
实验37 染色体核仁组织区(NOR)的显示
实验38 姐妹染色单体色差分析技术

第八章 细胞和组织培养技术
实验39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实验40 原生质体的分离和培养
实验41 细胞计数
实验42 动物细胞原代培养
实验43 果蝇胚胎细胞的原代培养
实验44 传代细胞培养
实验45 细胞的冻存与复苏

第九章 细胞化学成分的分离
实验46 细胞核与线粒体的分级分离
实验47 高尔基体的分离
实验48 核仁的分离
实验49 过氧化物体的分离
实验50 完整叶绿体的分离
实验51 中期染色体的分离纯化
实验52 动物细胞基因组DNA的提取
实验53 植物基因组DNA的提取
实验54 细胞和组织总RNA的提取

第十章 蛋白质、核酸的定位与检测
实验55 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DNA片段
实验56 同步检测DNA、RNA和蛋白质的原位杂交技术
实验57 银染法检测凝胶中的蛋白质——改良硝酸银染法
实验58 染色质免疫共沉淀
实验59 代表性差异分析:研究差异基因表达的方法
实验60 酵母中cDNA表达

第十一章 细胞工程技术
实验61 细胞融合
实验62 植物体细胞杂交——原生质体的融合
实验63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实验64 产细胞克隆测定
实验65 去污剂抗性膜和胆固醇去除的应用

第十二章 其他技术
实验66 细胞放射自显影
实验67 流式细胞技术
实验68 荧光标记技术
实验69 细胞凋亡的检测
实验70 共聚焦显微技术及去旋技术
实验71 果蝇胚胎的共聚焦显微技术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一些常用的换算
附录2 常用试剂及溶液的配制和使用
附录3 光学仪器保养与清洁的要点
附录4 常用缩写汇编
附录5 常用细菌培养基的配方

精彩书摘

  《细胞生物学实验教程(第二版)》:
  (三)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1.用前的准备工作
  (1)打开镜箱,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小心地把显微镜从镜箱内取出,轻轻地放在实验桌上。
  (2)检查显微镜的各部件是否完整和正常,如发现有部件损坏或出现故障,应立即停止使用,待排除故障或修复后,才能继续操作。
  2.低倍镜的使用
  (1)准备:将显微镜放于前方略偏左侧,必要时使镜筒倾斜(有的显微镜本身已经倾斜)以便观察。转动粗调节钮,将镜筒略升高(或将载物台下降)使物镜与载物台距离拉开,以免物镜与载物台相碰。然后旋转物镜转换器,将低倍镜对准载物台中央的通光孔(可听到“咔哒”声)。
  (2)对光:打开光圈,上升聚光器,双眼同时睁开,以左眼向目镜内观察,双手并用,左手调焦,右手移片或绘图记录,同时调节反光镜的方向,使视野内的光线均匀,亮度适中。
  (3)放标本片:标本片的盖片朝上,将标本片放到载物台前方,然后推到物镜下面,用压片夹压住,若有标本移动器,可用上面的弹簧夹夹住标本片,然后把要观察的部分移到通光孔的正中央。
  (4)调节焦距:从显微镜侧面注视物镜镜头,同时旋转粗调节钮,使镜筒缓慢下降(或镜台上升),低倍镜的镜头端与标本片间的距离约Smm时,再用左眼从目镜里观察视野,左手慢慢转动粗调节钮,使镜筒缓缓上升,直至视野中出现物像为止。如物像不太清晰,可转动细调节钮,使物像达到最清晰为止。
  如果按上述操作步骤仍看不到物像时,可能由以下原因造成:①转动调节钮太快,超过焦点,应按上述步骤重新调节焦距;②物镜没有对正,应对正后再观察;③标本没有放到视野内,应移动标本片寻找观察对象;④光线太强,尤其是观察比较透明的标本或没有染色的标本时,易出现这种现象,应将光线调暗一些后,再观察。
  3.高倍镜的使用(1)依照上述操作步骤,先用低倍镜找到清晰物像。
  (2)将需要观察的部分移到视野的中央。
  (3)眼睛从侧面注视物镜,用手移动转换器,换高倍镜。
  (4)眼睛向目镜内观察,同时微微上下转动细调节钮,直至视野内看到清晰的物像为止。
  如按上述操作仍看不到物像时,可能由下列原因造成:①观察的部分不在视野内,应在低倍镜下找到后,移到视野中央,再换高倍镜观察;②标本片放反,应把标本片放正后,再按上述步骤操作;③焦距没调好,应仔细调节焦距。
  有的显微镜高倍镜与低倍镜不配套,从低倍镜转换高倍镜时,往往转不过来或撞坏标本,如遇到这种情况,可把镜筒略升高(或载物台下降),直接用高倍镜调焦的方法是:从侧面注视物镜,调节粗调节钮,使高倍镜头下降至与标本片最短距离,再观察目镜视野,慢慢调节细调节钮,使镜头缓缓上升,直至物像清晰为止。如需要更换标本片,应该先把镜筒升高(或载物台下降),然后把标本片移到载物台前方,再取下。4.油镜的使用方法
  (1)先按低倍镜到高倍镜的操作步骤找到物像,把要放大观察的部分移到视野中央。
  (2)把高倍镜移开,在标本片上滴一滴香柏油,眼睛从侧面注视镜头,轻轻转换油镜,使镜面浸在油滴中。在一般情况下,转过油镜即可看到物像,如不清楚,可来回调动细调节钮.即可看清物像。如仍看不清,应按上述步骤重做。
  (3)找到物像后,再调节聚光器和光圈,选择最适光线。
  (4)油镜使用完毕后,把镜头上升约10mm,并转到一边,用擦镜纸把镜头擦净。如仍擦不干净,可用擦镜纸蘸少许擦镜水或二甲苯轻擦,然后再用干净的擦镜纸擦一遍。
  (5)有盖片的标本片,可用擦镜纸蘸少许擦镜水或二甲苯,把油擦净。无盖片的标本片,可用拉纸法擦油。方法是:先把一小张擦镜纸盖在油滴上,再滴上二甲苯,平拉擦镜纸,反复几次即可擦净。也可以在二甲苯中把油洗去晾干。
  ……

前言/序言

  《细胞生物学实验教程》自2004年出版以来,深受读者厚爱。但由于细胞生物学的迅速发展和技术不断更新,以及各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原书已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为此,我们对教材的内容进行了调整和修订,以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
  全书包括12章共71个实验,内容既保留了目前在细胞生物学研究领域中经常用到的经典实验,又新增了不少与现代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相关的新技术,包括:线粒体膜电位检测,抗性膜和胆固醇去除,细胞电泳技术,DNA、RNA和蛋白质的原位杂交,差异基因表达,酵母中cDNA的表达,细胞凋亡检测,果蝇胚胎的共聚焦显微技术等。书中新增的实验内容有20个,并对细胞减数分裂的内容作了适当的改动,对细胞电泳、细胞凋亡的内容重新作了全面的修改,也删去了一些与其他学科重复的内容。此外,还对部分内容进行了调整,其中把原第八章中的“植物体细胞杂交——原生质体的融合”调到第十一章,把原第九章中的“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DNA片段”调到第十章中,从而使得全书内容更加紧凑。
  由于《细胞生物学实验教程》是细胞生物学基础实验,因此在实验项目的设置上,选择细胞结构和功能研究所涉及的基本方法,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细胞生物学研究最基本的技术。
  参与本书编写的人员有王金发、何炎明、戚康标、王宏斌、刘兵、冯冬茹等教师,他们长期从事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和研究工作。刘兵老师对第一版全书进行了文字编辑和校对的工作,何炎明老师对再版全书进行了文字编辑和校对工作。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难免有所疏漏,敬请广大读者给予批评指正。
好的,这是一本关于分子生物学的实验教程的简介,旨在为学生提供深入、系统的实践指导,内容涵盖了分子生物学领域的前沿技术和经典实验方法。 --- 图书名称: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精要(第三版)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为生命科学专业本科生、研究生及相关科研人员精心编撰的、详尽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操作指南。第三版在继承前两版成熟实验体系的基础上,全面更新了近年来分子生物学领域发展的最新技术,并对经典实验流程进行了优化和细化,旨在确保读者能够高效、准确地掌握从基础到前沿的各项核心技术。 本书的核心目标是提供一套既具有理论深度又强调操作细节的实践教程。我们深知,分子生物学实验的成功高度依赖于精确的步骤控制和对潜在误差的预判。因此,本书的叙述风格侧重于“为什么这样做”和“如何避免常见错误”,而非仅仅罗列步骤。 全书共分为六大模块,系统覆盖了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各个关键环节: 第一部分:分子生物学基础技术与核酸操作 本部分是理解和开展后续实验的基础。我们详细介绍了核酸的分离、纯化和定量技术。 1. 样品制备与细胞裂解: 针对不同来源的样品(如组织、血液、微生物、植物细胞),提供了最优化的细胞和组织匀浆、裂解方案,重点讲解了酶抑制剂的选择和使用时机。 2. 核酸提取与纯化: 详述了酚氯仿抽提法、硅胶柱法(Spin Column)和磁珠法在DNA和RNA纯化中的应用。特别强调了高质量RNA(无降解、无DNA污染)的制备标准和关键控制点,如RNase污染的防控。 3. 核酸的定量与质量评估: 不仅包括传统的紫外分光光度法,还深入讲解了荧光定量方法(如Qubit系统)的原理和操作,以及琼脂糖凝胶电泳的判读技巧,确保读者能准确判断核酸的浓度和完整性。 第二部分: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及其衍生技术 PCR是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的“万能钥匙”。本部分将PCR从原理介绍深入到高级应用。 1. 标准PCR与定量PCR(qPCR): 详细解析了引物设计原则(Tm值、二级结构预测),酶的选择(如热启动酶),以及反应体系的优化策略。qPCR部分着重于标准曲线的建立、溶解曲线分析和内参基因的筛选。 2. 反转录PCR(RT-PCR): 区分了单步法和两步法的优劣,并针对cDNA合成过程中的效率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 3. 高保真PCR与复杂模板扩增: 介绍了使用Proofreading DNA聚合酶进行序列克隆和突变检测的技术要点。 第三部分:基因克隆与重组DNA技术 这是基因工程实验的核心。本部分聚焦于如何高效地构建目标表达载体或研究载体。 1. 限制性内切酶消化与连接: 详细讲解了单酶切、双酶切的条件控制,以及连接反应效率低下的原因分析。重点讨论了粘性末端、平末端的处理方法。 2. 载体选择与设计: 针对原核表达、真核表达和病毒载体系统,分析了启动子、选择标记和信号肽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3. 基因的获取与插入: 除了传统限制性酶切/连接外,本书详细介绍了Gibson Assembly和TA克隆等现代高效克隆技术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 4. 转化与筛选: 涵盖了大肠杆菌的化学感受态和热激转化、酵母转化,以及筛选阳性克隆的蓝白筛选策略。 第四部分:蛋白质研究技术(分离、检测与定量) 分子生物学研究最终要落到蛋白质的功能层面。本部分提供了对蛋白质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的完整方法集。 1. 蛋白质提取与定量: 比较了不同缓冲液(RIPA, NP-40等)对不同亚细胞组分提取效率的影响,并介绍了Bradford和BCA法在蛋白质定量中的应用与干扰因素排除。 2. SDS-PAGE与Western Blotting: 这是最核心的技术。操作指导细致到凝胶的配制、电泳的电压控制、转膜的效率优化(湿法与半干法),以及抗体孵育过程中的非特异性信号消除方法。 3.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分析: 引入了Native-PAGE和2D电泳的基础知识,以及用于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的酵母双杂交(Y2H)基础实验思路。 第五部分:基因表达调控与功能验证 本部分将实验技术与生物学问题相结合,重点在于如何验证基因的功能和调控机制。 1. 基因沉默技术: 详细阐述了RNAi(siRNA/shRNA)的设计、合成、转染或病毒包装过程。特别指导如何通过qPCR和Western Blot验证沉默效率。 2. 报告基因分析: 提供了荧光素酶报告系统在启动子活性和转录因子活性检测中的完整操作流程,包括双报告基因策略的实施。 3. 原位杂交与免疫组化(IHC/ICC): 针对组织或细胞切片中的特定分子进行定位检测,强调了固定、通透和封闭步骤对信号背景的影响。 第六部分:基因组编辑技术与新兴技术 紧跟学科前沿,本版新增了对CRISPR/Cas9系统的应用指南。 1. CRISPR/Cas9系统入门: 介绍了gRNA的设计原则、sgRNA的体外转录或质粒构建方法,以及将编辑元件递送到靶细胞的策略(共转染、慢病毒/腺病毒包装)。 2. 脱靶效应的初步评估: 提供了检测系统稳定性和脱靶率的基础实验思路。 3. 高通量测序文库制备基础: 简要介绍了RNA-Seq和ChIP-Seq实验的文库制备关键步骤和质量控制点。 本书特色: 实验流程图谱化: 每个关键实验都配有清晰的流程图,帮助学习者建立宏观认知。 “故障排除”专栏: 针对每个实验步骤,设置了“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模块,直接解决实验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试剂与设备指南: 详细列出了常用试剂的配制方法和实验设备的最佳工作参数。 本书不仅是实验室操作手册,更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得力助手。通过对这些核心技术的掌握,读者将能自信地开展分子生物学领域的各类研究课题。

用户评价

评分

读完这本书的目录和一些 introductory sections,我感觉它是一本非常“接地气”的实验教程。它不像有些理论书籍那样枯燥晦涩,而是直接切入实验操作,并且给出了非常具体的指导。我喜欢它那种一步一步引导读者完成实验的风格,即使是初学者也能很快上手。特别是对于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我想这本书应该都有所预见,并且提供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我对于书中关于实验材料准备、仪器使用和维护的内容也充满了期待,这些都是实验成功必不可少的环节。希望通过这本书的学习,我能够掌握一系列核心的细胞生物学实验技术,并且能够独立完成一些基础的实验项目,为未来的学习和研究做好充分的准备。

评分

作为一名初入细胞生物学领域的研究者,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系统性指导我进行实验操作的教材。这本《细胞生物学实验教程(第二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关注的重点在于其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和操作指导的清晰度。我希望它能够涵盖从基础的细胞培养、传代,到更高级的细胞成像技术、细胞功能分析等一系列实验。同时,我也非常重视实验的安全性和规范性,希望能从书中学习到标准的实验室操作规程和安全注意事项。这本书的出现,对我来说就像是提供了一份详细的“操作手册”,能够帮助我避免许多不必要的弯路,快速上手,并且对实验结果的可靠性更有信心。一本好的实验教程,不仅仅是传授技术,更重要的是培养实验者的科学思维和严谨态度。

评分

这本书的出现,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本实验教材,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实验导师”。我希望能通过这本书,不仅学会“怎么做”,更能理解“为什么这么做”。我期待它能够深入浅出地解释每一个实验背后的原理,以及选择特定方法的原因。例如,在进行细胞计数或活性检测时,书中是否会详细介绍不同方法的优缺点,以及如何根据实验目的选择最合适的方法?我同样看重它在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方面的指导。毕竟,实验的价值最终体现在数据的解读上。我希望这本书能教会我如何有效地组织和呈现实验数据,如何进行统计分析,以及如何得出科学可靠的结论。一本好的实验教程,应该能够培养实验者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仅仅是机械地执行操作。

评分

我是一名对生命科学充满好奇的大学生,一直以来对细胞的运作机制都抱有浓厚的兴趣。从高中接触生物开始,细胞就如同一个神秘而微小的宇宙,吸引着我去探索。听说有这本《细胞生物学实验教程(第二版)》,我立刻就想拥有它。我预想这本书会包含许多经典的细胞生物学实验,比如细胞的分离、染色、观察,甚至可能包括一些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初步应用,例如PCR或者电泳。我特别希望它能教会我如何准确地进行显微镜操作,如何正确地染色和识别细胞结构,以及如何分析和解释实验数据。我了解到第二版在内容上应该有所更新和完善,所以更加期待它能涵盖最新的研究进展和技术方法,让我在学习过程中不落伍。拥有这样一本实操性强的教程,无疑会为我的专业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也可能激发我未来从事相关研究的兴趣。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洁大方,色彩搭配也很和谐,一眼看去就很有学术研究的严谨感。拿到手后,它的纸张质感也相当不错,拿在手里沉甸甸的,给人一种内容充实的感觉。我最开始是被它的标题吸引,《细胞生物学实验教程》,立刻就联想到在实验室里穿着白大褂,操作着各种精密的仪器,观察生命最微小的奥秘。虽然我还没有深入阅读内文,但仅从外观和初步的翻阅,就能感受到它是一本精心编排的教材,应该能带领我们一步步走进细胞的奇妙世界。我对实验部分尤其期待,希望能学到扎实的实验技能,并且理解每一个实验背后的科学原理,而不仅仅是照猫画虎地操作。我想象着里面会有详细的实验步骤图解,清晰的操作提示,以及关于实验结果的预期和分析方法。如果这本书能帮助我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实验思路,从实验设计到数据分析,那将是我在学习路上的一大助力。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