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單純的藝術賞析,著色、臨摹,到成為設計和創作時的參考元素,舞蹈錶演的美姿來源,再到曆史考究、靈性啓迪......600例令人屏息贊嘆的敦煌手姿,薈萃成具有收藏價值的經典之作!
《敦煌手姿 敦煌高昌古格手姿白描600例》係作者二十餘來收錄的敦煌各個時代具有代錶性的各式手姿,以及高昌、龜茲、古格王朝壁畫中的代錶手姿,對敦煌壁畫手姿的演變曆史有一定的研究參考價值,可供讀者學習參考之用。
本書收錄敦煌各個時期,以及高昌、龜茲、古格等古代王國壁畫具有特色的手姿600例。不僅能藉以欣賞藝術與宗教結閤的很高的錶現,更可從朝代更迭中,窺見美學演變的脈絡。
楊東苗,1969年11月齣生於古城西安的一個敦煌藝術之傢,自幼酷愛繪畫藝術。後嚮父輩們學習工筆重彩人物畫,其間受到敦煌壁畫藝術的熏陶,立下付齣畢生精力復原敦煌壁畫,讓很多的人目睹華夏文明精粹的大誌。先後進修於西安美院、解放軍藝術學院、中央工藝美院,理論提升、畫藝精進。1992年至今,耗資百萬,復原臨摹敦煌壁畫300餘幅。先後在西安、北京、佛山、順德、成都、杭州、上海、南通、颱北等地舉辦過大型敦煌壁畫復原展,深受廣大觀眾喜愛。曾為香港菩提學會的西方寺九層寶塔設計瞭全部藻井圖案和部分壁畫。2012年至2015年,曆時3年在西安絲綢之路起點大唐西市復原敦煌莫高窟初唐220窟和盛唐45窟。2015年設計創作瞭陝西扶風孔雀寺華嚴殿400平方米通屏巨幅壁畫《華嚴經變》。2016年為西安光耀文化傳播中心創作繪製瞭仿唐藻井,並為陝西禮泉設計製作10米高的吉祥四麵佛像。2002年至今,共齣版《再現敦煌——大型敦煌壁畫復原精品集》《敦煌飛天》《敦煌壁畫綫描圖集》《敦煌曆代精品邊飾·圓光閤集》《敦煌曆代精品藻井100圖》《敦煌舞蹈精品綫描》等專著10餘種。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那種古樸而又不失精緻的質感。封麵選用的材質,摸上去有一種粗糲的砂紙感,但同時又帶著絲綢般的光澤,色彩上偏嚮於敦煌壁畫中常見的赭石和石青調和齣的那種沉穩的土色,讓人一眼就能感受到濃厚的曆史氣息。內頁的紙張挑選得也相當考究,不是那種光潔的現代印刷紙,而是略微泛黃的、帶有手工紙紋理的銅版紙,使得那些綫條的呈現更加具有“拓片”的風味。這種對實體媒介的重視,讓閱讀體驗從翻開書本的那一刻起,就變成瞭一種儀式感很強的探索過程。而且,裝訂工藝也十分紮實,書脊處能看到精細的綫裝痕跡,即使是平攤閱讀,書頁也保持得很好,看得齣作者或齣版方在物料選擇上的用心良苦,這對於研究性的圖冊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加分項。我尤其欣賞的是在扉頁和版權頁的設計上所花的心思,那些細微的紋飾仿佛是從莫高窟的飛天裙帶上裁剪下來的幾何圖案,體現瞭對傳統美學的尊重與繼承,讓人在進入主體內容前,就已經被深深地代入瞭那個遙遠而輝煌的時代背景之中。
評分閱讀這本書的過程,與其說是學習繪畫技巧,不如說是一場深度的文化對話。它不僅僅是“教你畫什麼”,更是在闡釋“為什麼這麼畫”。通過對不同手姿背後所蘊含的文化內涵的挖掘,我開始重新審視那些我們習以為常的佛教造像符號。比如,書中對某些手印在不同宗教流派之間含義的細微區分,以及它如何隨著時代更迭、地域交流而産生適應性的變異,提供瞭大量啓發性的解讀。這種解讀不是枯燥的文字堆砌,而是通過大量的圖例對比來展現的,圖文互證,說服力極強。它引導讀者跳齣“形似”的錶層追求,轉而關注“神似”的文化精髓。讀完後,我對那些靜態的佛像和菩薩像,仿佛擁有瞭更深層的同理心,能感知到創作者在構思每一個指尖姿態時,所投注進去的宗教虔誠和哲學思考。這使得臨摹行為本身,也升華成瞭一種對古代工匠精神的緻敬。
評分從實際應用和教學輔助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實用性體現在其極強的可操作性和係統的漸進性上。它無疑是一本優秀的工具書,但其編排結構又超越瞭傳統工具書的刻闆印象。它不是簡單地羅列圖例,而是將復雜的組閤分解為最基礎的單元,比如先單獨展示拇指、食指的各種姿態,然後逐步過渡到五指協同完成一個復雜手印的完整過程。這種“積木式”的教學方法,極大地降低瞭學習難度。更重要的是,它在關鍵節點處設置的“疑難解析”闆塊,用簡潔的文字直指學習者在臨摹時最容易犯的錯誤點,比如手腕的支撐角度、手指間的鬆緊度等,提供瞭非常直接的修正建議。對於從業餘愛好者到專業研究人員的不同層級讀者,這本書都能提供恰到好處的指導和參照,使得臨摹不再是盲目的模仿,而是一條清晰可見、步步為營的精進之路,讓人感到收獲頗豐且信心大增。
評分內容排布的邏輯性,給我留下瞭極其深刻的印象。它沒有采用簡單的年代或主題的綫性劃分,而是采用瞭更具研究價值的“空間與意象關聯法”。比如,它會把早期石窟中人物手勢的演變,與同期中亞絲路沿綫遺址中相似的造像進行並置對比,這種跨地域、跨時代的對照,極大地拓寬瞭我們對手勢語匯復雜性的理解。我注意到其中有一組對比,專門剖析瞭佛教“說法印”在不同時期敦煌壁畫中的微小變異,從手指彎麯的角度到虎口之間的距離,都做瞭極為細緻的標注和量化分析,這絕非一般速成的臨摹範本所能達到的深度。再者,書中對於不同手姿在敘事中的功能區分也做得極為清晰——哪些是錶達情緒的,哪些是指示方位的,哪些是象徵特定法門的。這種體係化的梳理,讓原本可能顯得零散的圖像元素,被組織成瞭一套嚴謹的視覺語法係統,對於想深入理解壁畫背後故事的讀者來說,簡直是打開瞭一扇全新的大門。
評分圖例的質量和精確度,可以說是這本書最核心的價值所在。那些白描綫條的精妙之處,簡直令人嘆為觀止。它們不是那種粗糙的、為瞭描摹而描摹的綫條,而是充滿瞭生命力的“骨感”。每一根指節的轉摺、指甲與指尖的微妙接觸,都被精準地捕捉瞭下來,幾乎能讓人感受到畫中人物皮膚的張力和肌肉的鬆弛。尤其是一些手持法器或作禮拜狀的復雜手勢,綫條的粗細變化極其微妙,濃淡的層次感體現瞭高超的造型能力。我特意拿手頭其他一些古代繪畫資料來對比,發現這本書的白描在形體結構上的把握更為嚴謹和準確,似乎更側重於解剖學意義上的支撐,而不是單純的藝術修飾。這種對結構準確性的極緻追求,使得即便是零基礎的初學者,也能通過模仿這些綫條,建立起對人體結構中細微部分穩定性和動態性的初步認知,這對於學習傳統白描技法的人來說,是無價的財富。
評分????????????????????????
評分手的藝術,無比完美!好書!
評分????????????????????????
評分手姿曼妙,變化萬乾,描繪齣色,值得擁有。
評分12開的書裝進16開適閤的紙箱裏,冒險且省事。
評分開本大。但好像沒有颱版的精緻。還可以吧
評分…………………………good
評分????????????????????????
評分還可以,不錯!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