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叢書 中古中國門閥大族的消亡 湖北新華書店 包郵 黑

甲骨文叢書 中古中國門閥大族的消亡 湖北新華書店 包郵 黑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美] 譚凱 Nicolas Tackett 鬍耀飛 著
圖書標籤:
  • 甲骨文
  • 中古史
  • 門閥大族
  • 社會史
  • 曆史研究
  • 湖北新華書店
  • 包郵
  • 學術著作
  • 中國曆史
  • 曆史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湖北新華書店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
ISBN:9787509799710
商品編碼:12648987312
包裝:平裝-膠訂
齣版時間:2017-04-01

具體描述

   圖書基本信息
圖書名稱 中古中國門閥大族的消亡(甲骨文叢書) 作者 譚凱 Nicolas Tackett 鬍耀飛 謝宇榮
定價 59.00元 齣版社 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
ISBN 9787509799710 齣版日期 2017-04-01
字數 223000 頁碼 324
版次 1 裝幀 平裝-膠訂
開本 32開 商品重量 0.4Kg

   內容簡介
中古中國的門閥大族主導瞭中國數個世紀,關於他們在十世紀的完全消失,長期以來睏擾著曆史學者。在本書中,譚凱利用新的數據手段分析瞭大批量的史料,解開瞭他們消失的謎團。他通過所掌握的地理信息係統(GIS)和社會網絡分析手段,係統地探究瞭近數十年前齣土的數韆方碑誌,其中大部分從未被學者研究過。譚凱廣泛地采用瞭摘自墓誌、散文和詩歌中的軼事,來豐富其論證,從而將一韆年前的男女形象變得鮮活起來。

   作者簡介


   目錄
圖錶目錄/005
緻 謝/009
凡 例/011
唐代中國地圖/013

緒論/015
  中古精英的轉型/017
  作為一種史料的墓誌/028
章 中古中國的官僚貴族/042
  傢族列錶和大族分類/044
  中古世族的人口膨脹/050
  大族後裔的地理分布/059
  官僚化的門閥世族/076
  小結/080
第二章 權力的地理/084
  定位精英/086
  京城精英/095
  地方上的國傢精英/102
  其他精英遷徙路徑/111
  結語/118
第三章 京城精英的婚姻網絡/120
  重構父子鏈/121
  定位父子鏈/126
  晚唐政治精英的地理分布與規模/131
  京城社會景觀/135
  婚姻網絡與社會資本/143
  結語/155
第四章 晚唐藩鎮/160
  晚唐藩鎮體係和河北獨立藩鎮/163
  憲宗中興之後的再度中央化/169
  唐朝政治專製與藩鎮/174
  藩鎮幕府中的社會流動/184
  藩鎮文化/192
  小結/198
第五章 黃巢和中古大族的衰亡/200
  黃巢治下的長安/204
  洛陽和地方的毀滅/217
  唐代精英的消亡/229
  幸存者與新興權力結構/242

結 語/245
附錄A 配套數據庫的使用方法/253
附錄B 估算晚唐京城精英的總量/258
附錄C 九世紀齣土墓誌的來源/260
參考文獻/262
人名索引/283
綜閤索引/300
譯後記/317

   編輯推薦


   文摘


   序言


《中古中國門閥大族的消亡:權力、文化與社會變遷的韆年迴響》 導言:一個時代的挽歌 中古時期,從魏晉到隋唐的漫長過渡,是中國曆史上一個充滿劇烈動蕩與深刻轉型的關鍵階段。在這場宏大的曆史洪流中,一個曾經主宰政治舞颱、壟斷社會資源的階層——世傢大族(或稱門閥士族)——的興衰沉浮,構成瞭理解中古中國社會結構與政治哲學的核心綫索。他們是漢代以來積纍的政治遺産的繼承者,是文化與學術的守護者,是地方勢力的依托。然而,隨著中央集權國傢的重建與發展,以及社會經濟基礎的悄然變化,這個看似堅不可摧的精英階層,最終走嚮瞭無可挽迴的衰落。 本書旨在深入剖析中古中國門閥大族從鼎盛走嚮式微的全過程,探討驅動這一曆史進程的復雜力量:政治製度的變革、經濟基礎的動搖、文化觀念的演進,以及新興社會力量的崛起。我們不滿足於僅僅描述他們的起落,更著力於揭示其“消亡”的內在邏輯及其對後世中國社會産生的深遠影響。 --- 第一部分:門閥的輝煌與結構(魏晉南北朝的政治遺産) 第一章:門閥的起源與製度化基礎 中古之初,漢末軍閥割據留下的權力真空,促使地方豪族憑藉其土地、武裝和聲望迅速崛起。魏晉之際,曹魏推行的“九品中正製”,在客觀上將士族的影響力固化為製度。本章將詳述九品中正製如何從最初的“求賢纔”目標,異化為維護士族門第的工具。士族不再僅是社會精英,而是被國傢製度明確認可的、具有繼承性的政治資本。 傢族網絡與政治聯姻: 探討琅琊王氏、陳郡謝氏等“五姓七望”如何通過精密的婚姻策略,構建起盤根錯節的政治同盟網絡,實現瞭對中央權力核心的長期壟斷。 文化資本的壟斷: 士族通過對玄學、書法、詩賦等高雅文化的掌握與傳承,構建起難以逾越的“文化壁壘”,這不僅是身份的象徵,更是獲取官職的先決條件。 第二章:魏晉風度與士族的文化心態 士族的文化錶現是其身份認同的重要支撐。本章聚焦於“魏晉風度”的形成及其背後的社會心態。麵對政治理想的幻滅(如對漢室的懷念)和動蕩時局帶來的不安全感,士族階層發展齣一種獨特的、帶有頹廢美學色彩的生存哲學。 清談與避世: 探究玄學清談在士族聚會中的作用,分析其對現實政治的疏離態度,以及這種態度如何反過來鞏固瞭其“超脫物外”的超然地位。 《傢傳》與譜牒的構建: 譜牒是士族權力的“硬通貨”。本章分析譜牒編纂的政治目的,以及士族如何利用地域和血緣概念來維護其階層封閉性,抵抗庶族地主的衝擊。 --- 第二部分:權力結構的摩擦與重塑(隋唐的中央集權化) 第三章:隋唐專製王權的崛起與士族勢力的削弱 隋唐兩代的重大曆史功績之一,便是成功地重建並強化瞭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權官僚體係。這直接觸動瞭世傢大族賴以生存的根基——地方勢力與世襲特權。 門蔭製的限製: 隋唐雖然繼承瞭部分門蔭製度,但其適用範圍和選拔質量受到嚴格控製。本章對比分析北魏至南朝的門蔭與唐代的門蔭,揭示其作用的遞減。 科舉製度的衝擊: 科舉製度的成熟與推行,為寒門庶族提供瞭上升通道,極大地稀釋瞭士族的政治壟斷。探討科舉考試內容的變化(如從注重傢世到注重經義策論)如何重塑瞭官方對“人纔”的定義。 第四章:土地與經濟基礎的動搖 政治權力的基礎往往深植於經濟基礎之中。門閥士族的經濟命脈是其對土地的占有和對人口的控製。 均田製與租調製度的影響: 均田製的推行在初期限製瞭士族對流民的兼並,確保瞭國傢稅源。唐代中期的租庸調製也對地方豪強經濟構成瞭一定壓力。 莊園經濟的轉型: 隨著國傢對均田製的實際控製力減弱,士族轉嚮發展高度自治的莊園經濟,但這種轉型也使其經濟活動日益分散化,難以形成與中央抗衡的統一經濟實體。 --- 第三部分:消亡的路徑與文化的繼承(從士族到庶族的過渡) 第五章:士族對新權力的適應與融閤 “消亡”並非瞬間的崩潰,而是一個漫長而復雜的過程,其中充滿瞭適應、妥協與潛移默化的融閤。 “以儒學取士”: 到瞭唐代中後期,即便是最高等級的士族子弟,也必須通過科舉考試,將自身的“貴族身份”轉化為符閤新體係標準的“儒學素養”。這種轉化標誌著身份閤法性的來源從“祖宗”轉嚮瞭“官方認可”。 武人的崛起與士人的退場: 安史之亂後,地方節度使的崛起使得軍事力量成為決定性的因素。原本側重文治的士族,在武力麵前顯得力不從心,大量士族精英被迫依附於地方軍閥,失去瞭獨立的主導地位。 第六章:文化遺産的轉移與後續影響 盡管政治上的統治地位喪失,但士族在文化和學術上的巨大貢獻並未中斷,而是被新的社會階層吸收和繼承。 書院與私學的轉型: 過去由傢族壟斷的教育資源,逐漸嚮社會開放,催生瞭注重實用性和地方性的書院教育。 “士大夫”的誕生: 從唐中後期到宋代,一個以科舉齣身、以儒傢倫理為指導的新興精英階層——“士大夫”——正式取代瞭世傢大族,成為社會的主導力量。他們繼承瞭中古士族的文化品味,但其政治根基和上升渠道完全依賴於中央集權的官僚體係。 結語:中古的遺産與後世的鏡鑒 中古中國門閥大族的消亡,並非單一因素作用的結果,而是中央集權不斷強化的必然産物,是社會階層流動性增強的曆史體現。他們的衰落,標誌著中國政治結構從側重血緣和地域的“貴族政治”時代,徹底邁嚮瞭以“纔能”和“皇權”為核心的官僚政治時代。通過對這一復雜曆史進程的梳理,我們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中國古代政治哲學的內在張力,以及精英階層在王朝更迭中所扮演的復雜角色。本書旨在為研究中古史、政治社會學及中國精英階層變遷的讀者提供一個細緻入微、論證嚴謹的分析框架。 --- (注:本書內容涵蓋魏晉南北朝至唐代的政治製度、社會結構、文化思潮、經濟基礎的變遷,重點分析瞭九品中正製、科舉製度、均田製與士族心態的相互作用。)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價值,絕不僅僅停留在對“消亡”這個結果的簡單記錄上,更在於它對“過程”的精妙解構。我特彆欣賞作者在處理那些模糊不清的曆史細節時所展現齣的審慎態度。他沒有急於下一個絕對化的結論,而是經常使用“或許”、“可能指嚮”這類詞匯,將史料的不同解釋並陳,讓讀者自己去權衡和判斷。這種開放式的討論空間,極大地激發瞭我的批判性思維。我甚至忍不住停下來,去查閱其他相關學者的觀點,對比著看作者的論證是否站得住腳。這種“帶著問題去閱讀”的體驗,是很多簡單敘事類書籍無法給予的。它成功地把閱讀變成瞭一場與曆史學傢之間的智慧對話,讓我感覺自己也參與到瞭曆史的再構建之中。

評分

這套書的齣版,對於我們這些對傳統文化和中古社會結構感興趣的愛好者來說,無疑是一場及時雨。我拿到手後,第一時間就推薦給瞭我的幾個曆史發燒友群,大傢都對它的內容和裝幀贊不絕口。更值得一提的是,我在閱讀過程中發現,這本書的注釋係統做得非常完善,幾乎每一個關鍵概念或引用都有詳細的來源標注,這對於我們做進一步的學術延伸閱讀提供瞭極大的便利。我們都知道,曆史研究的嚴謹性很大程度上體現在腳注上,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堪稱典範。它不是那種讀完就扔的書,而是那種需要反復翻閱、隨時做標記、甚至要在旁邊空白處寫下自己心得的工具書兼思想源泉。我已經開始期待叢書中的其他分冊瞭,希望它們能保持同樣的專業水準和閱讀體驗。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硬殼精裝,觸感溫潤,拿在手裏就有一種莊重典雅的曆史厚重感。尤其是那個書脊上的燙金字體,在燈光下閃爍著低調而奢華的光芒,看得齣來齣版方在細節處理上是下瞭大功夫的。我特地把它放在書架最顯眼的位置,它不僅僅是一本學術著作,更像是一件可以陳列的藝術品。內頁的紙張選擇也十分考究,紙質細膩,印刷字跡清晰銳利,即便是長時間閱讀,眼睛也不會感到疲勞。很多曆史類的書籍為瞭壓縮成本,紙張往往泛著廉價的黃光,但這本書完全沒有這種問題,透著一股書捲氣。翻開扉頁,那份對曆史的敬畏感就油然而生,讓人迫不及待想要深入其中,探尋那些塵封的往事。它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匠心獨運”,是那種值得收藏、反復品讀的佳作。

評分

我花瞭整整一個周末的時間,沉浸在這部宏大敘事構建的曆史長廊中。作者的敘述方式極其老練,他並非簡單地羅列史料和人名,而是像一位高明的導演,將那個風雲變幻的時代場景徐徐展開。他對權力結構變遷的剖析,細緻入微,尤其是在論述社會階層固化與瓦解的過程中,引用瞭大量珍貴的文獻作為佐證,讓人信服力十足。讀到某個關鍵轉摺點時,我甚至能想象齣當時士族們觥籌交錯、心照不宣的復雜心態。更難得的是,作者的筆觸在保持學術嚴謹性的同時,又充滿瞭人文關懷,他讓我們看到瞭“人”在曆史洪流中的掙紮與無奈,而非僅僅是抽象的“製度”或“經濟基礎”。這種深度和廣度兼備的敘事,極大地拓寬瞭我對中古史的理解邊界。

評分

說實話,剛開始接觸這類題材的書籍,我還有些擔心會過於晦澀難懂,充斥著佶屈聱牙的專業術語。然而,這本書的文字錶達卻齣乎意料地流暢和富有畫麵感。作者似乎深諳如何將復雜的曆史演變過程,用一種清晰明瞭的邏輯鏈條串聯起來。比如,在解釋某個傢族的衰落時,他用瞭好幾頁篇幅去描繪他們賴以生存的土地兼並模式如何受到新的賦稅政策衝擊,邏輯推導層層遞進,就像在解一道精密的數學題,每一步都有據可依,讓人讀起來毫不費力,反而有一種茅塞頓開的快感。對於初學者而言,這無疑是一本極佳的入門讀物;而對於資深研究者來說,其中穿插的獨到見解和新穎的視角,也絕對能帶來新的啓發和思考點。

評分

經典好書,期待已久,活動時拿下。

評分

非常靠譜 沒有破損 內容更不用說瞭 經典中的經典

評分

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

評分

文明的高度,就是人們的思想,而思想的載體就是偉大的書籍,甲骨文這套書非常經典,值得收藏,感謝京東!

評分

現在第三方的活動比自營力度大瞭。這迴活動真是感人,這樣的活動,就讓他來得更猛烈些吧!!

評分

現在第三方的活動比自營力度大瞭。這迴活動真是感人,這樣的活動,就讓他來得更猛烈些吧!!

評分

書是好書,包裝精美,可讀性強,這一單書發貨比較及時,但是前幾單令人發指的購物體驗讓我對湖北新華書店實在是無法好評。湖北新華書店,服務之差,真的是聞所未聞!拒簽退貨先是同意,隨即置之不理十餘天!這一單書十二天沒有發貨!半月以來客服迴的話沒有任何有效信息,無論如何谘詢,半月來迴復總計不超過五句,真的是買書沒有這麼低三下四的。好在嚮京東客服投訴後隨即發貨並退款,真的是可笑。這麼大一個書店,居然如此失信,如此怠慢,這不是繁忙導緻的,這是人為置氣!讀瞭這麼久的書,不會血口噴人,實在是欺人太甚!

評分

書挺好的,服務也不錯,滿意

評分

質量不錯!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