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23歲哲學天纔自殺前的自我解剖 影響斯特林堡、維特根斯坦、卡夫卡、勞倫斯、喬伊斯、拉康、齊澤剋等諸多名傢
內容簡介
奧托?魏寜格,奧地利學界一個早逝的天纔。1903年,二十三歲的他齣版瞭《性與性格》,這本書日後給他帶來瞭世界性的聲譽。然而,就在此時,他不可思議地舉槍自殺。 《最後的事情》是魏寜格的遺作,是他闡述自己美學思考的散論,收錄瞭數篇獨立成章的隨筆。在書中,魏寜格對自己鍾愛的文學、藝術和哲學主題,做瞭不拘一格的評論。從瓦格納到易蔔生,從形而上學到性格學,救贖、道德、自由、藝術,都是這本書關注的主題。 這本書是魏寜格僅有的兩部作品之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這樣直白而純真的作品不可多得。他的自殺為本書增添瞭一絲神秘的色彩,而德國學者特奧多爾?萊辛說,這本書是“解答魏寜格可怕命運之謎的鑰匙”。
作者簡介
奧托?魏寜格(1880—1903),奧地利哲學傢。年少早慧,語言天分極高。1902年,他以論文《性與性格:生物學及心理學考察》的第一部分獲得瞭維也納大學哲學博士學位。1903年,《性與性格》正式齣版,同年,他舉槍自殺。身後作品結集齣版有《最後的事情》。
譯者簡介:溫仁百,陝西省韓城市人,現聘西安外國語大學。1981年畢業於西安外國語學院外文圖書資料管理專業 ,1989年北京外國語學院德語係德語語言文學專業碩士研究生畢業,1989年至1994年先後在德國柏林洪堡大學、柏林工業大學和柏林自由大學學習,獲語言學碩士學位,2000年在北京外國語大學德語係獲語言學博士學位。
目錄
代譯序:純粹的人(皮皮)
《培爾·金特》與易蔔生
永遠的格言
性格學
論時間的單嚮性
形而上學
文化
最後的格言
代後記:奧托·魏寜格(特奧多爾·萊辛)
精彩書摘
《最後的事情》:
為瞭讓自己的良心獲得平靜,他尋找著,然而,在他的記憶裏,所尋找的東西從來就沒有齣現過。相反,他的記憶隻有朵福勒老人和他在魔鬼王國的生活。他雖然未讓人把他的猴子尾巴拴起來,但也沒有完全成為動物。在動物王國裏,他還是變成為罪人。他與魔鬼國王的女兒有一個孩子,接受瞭他們的口號,自我滿足,放棄“努力追求”。他現在纔認識到,靈魂確乎不是對肉體、欲望和惰性的確認,此前,他毫無顧忌地沉溺其中(第四幕,開始),為瞭那個自我而縱情享樂。失去一根手指,犧牲實踐自我,隻要以此代價能堅守自己的個性,在所不惜(這是他以前所不能理解的)。“贏得整個世界,卻傷害自己的靈魂,何用之有?”他現在發現,高級自我和低級自我處於鬥爭之中,一方的完全勝利就是另一方的死亡。“成為你自己,意味著消滅你自己。”這一切,他必須對自己說,自我判決。原則而有意識地時時冒犯那個命運,與之進行鬥爭,這是否曾是他的命運(他應該佩帶“師傅的意見”的招牌),他是否曾有過惡或彆的什麼。現在,他突然意識到這個問題,隻是模糊不清,平庸無奇。然而不是,他在那兒也是無足輕重,“因為,當今沒有幾個真正大牌的罪人”。他也不能相信有什麼瞭不起的罪犯。僅僅為瞭不淪為虛無,他情願獻身於那個瘦子(魔鬼),而此瘦子也不會因他而變得太胖。不隻是聖人,就是拿破侖們和唐·璜們、伊阿古們和哈根們,也畢竟稀有。這裏,人們深切地感受到作傢對大多數人類的憤怒和鄙視。他們根本不配想到進地獄的報應,對於他們而言,那裏過於高雅,過於奢華。魔鬼是為其他完全不同的人而準備的,不是為瞭猴子,不是為瞭豬。他們不應該冒犯撒旦的威嚴。他塑造的紐扣師形成撒旦思想的對立麵,人類理應有他,人類必須有他。
《啓示錄》(3,16)說:“我知道你的行為,你既不冷漠也不熱情,唉,你應該冷漠或者熱情!因為你既不冷也不熱,所以,我將把你從我口中唾棄。”培爾·金特“永存上帝心中”,或者“永存撒旦心中”,如果他堅守個性,不論善意還是惡意,隻要意誌清醒。但是,他卻毫無自我可言,否則,他會超越時間,獲得一種高級的、擺脫生和死的自然物理法則的生命。他的靈魂既非潔白無瑕,也不骯髒。培爾·金特與我等蕓蕓眾生同類。他們都是人類無德者,卻又算是有德之人,因為他們還不反道德,天性或者自由意誌不夠強大,無法否定道德。他們並非不相信善和真,並非按照一種無神信仰坦率行事,用行為來宣示信仰,明目張膽地嘲諷道德,相反,他們缺乏內心深深的虔誠,誤以為信仰自己。這樣,他們不是由於行為或者行為計劃而成為罪犯,而本身就是罪犯,因為他們是自我的騙子,他們所持有的信條並非真正的心聲。他們的行為閤法,而且外錶經常不止是閤法,然而,他們的動機不然。
……
前言/序言
最後的事情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