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合成平台REAKTOR操作指南

声音合成平台REAKTOR操作指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夏田 著
图书标签:
  • REAKTOR
  • 声音合成
  • 音乐制作
  • 电子音乐
  • 音频编程
  • Native Instruments
  • 合成器
  • 效果器
  • 数字音频工作站
  • DAW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421012
版次:1
商品编码:11993098
包装:平装
丛书名: 音频技术与录音艺术译丛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79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本书适合各类高等院校开设影视声音制作、游戏声音制作、音乐制作、多媒体制作等课程时作为教材及参考书使用,也可作为影视音响效果制作从业人员、各类音乐制作人和音频工程师的参考手册使用。

内容简介

本书对REAKTOR 5.9的入门知识进行了全面介绍,针对在REAKTOR中易于理解和掌握的Primary Level的各种概念和使用方法进行阐述,用Primary Level提供的各种模块完成各种基本合成方法原型设备的搭建,并对REAKTOR自带的一些经典合成器的结构进行分析。

作者简介

夏田,北京电影学院录音系副教授,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工学硕士。出版译著有《数字音频技术(第6版)》《电子音乐技术》《声音合成与采样技术(第3版)》《电影声音实用艺术(第3版)》《现代音乐人编曲手册——传统管弦乐配器和MIDI音序制作指南》。

目录

第1章 REAKTOR简介 1
1.1 REAKTOR是什么 1
1.2 REAKTOR的运行模式:Full,Player与Demo 1
1.3 REAKTOR的历史 2
1.3.1 REAKTOR的诞生 2
1.3.2 REAKTOR的版本简史 3
1.4 参考文献 7
第2章 REAKTOR基本设置 8
2.1 配置音频硬件 8
2.1.1 Audio and MIDI Settings...对话窗 8
2.1.2 调整输出延时时间 9
2.1.3 音频路由设置 10
2.2 配置MIDI硬件 11
2.3 参考文献 11
第3章 REAKTOR快速入门 12
3.1 加载一个合成器 12
3.1.1 加载 12
3.1.2 用计算机键盘演奏 13
3.1.3 调用参数快照 14
3.1.4 对声音进行调整 14
3.1.5 保存设置 16
3.2 使用预制宏搭建合成器 16
3.2.1 创建一个新的工程 17
3.2.2 移除默认设备并添加新设备 18
3.2.3 加入振荡器和ADSR包络发生器 19
3.2.4 加入主输出音量和校音控制 20
3.2.5 加入滤波器 21
3.2.6 对面板上的宏进行重新布局 22
3.2.7 加入第二个振荡器宏 23
3.2.8 加入第二个ADSR包络发生器 24
3.2.9 对面板布局进行最终整理 25
3.2.10 创建一些参数快照 25
3.3 用REAKTOR的内建模块搭建采样播放器 26
3.3.1 使用搜索框快速搭建基本结构 26
3.3.2 把采样样本加载到Sampler模块中 27
3.3.3 样本播放选项 29
3.3.4 对样本进行转调 30
3.3.5 加入滤波器 31
3.3.6 在多个输出之间进行交叉淡化 31
3.3.7 创建一些参数快照 33
3.3.8 使用Recorder导出音频文件 33
3.4 参考文献 34
第4章 REAKTOR的一些基本术语 35
4.1 Instrument与Ensemble 35
4.1.1 Instrument 35
4.1.2 Ensemble 35
4.1.3 KOMPLETE Instrument 36
4.2 播放模式与编辑模式 36
4.2.1 播放模式 36
4.2.2 编辑模式 36
4.3 界面 37
4.3.1 面板视图 37
4.3.2 结构视图 37
4.3.3 工作区分割 37
4.3.4 工作区导航 38
4.3.5 浏览器 38
4.3.6 参数快照 38
4.4 层级体系 38
4.4.1 Primary Level 39
4.4.2 Primary Level模块 39
4.4.3 Primary Level宏 39
4.4.4 Core Level 39
4.4.5 Core Cell 39
4.4.6 Core模块 39
4.4.7 Core宏 40
4.5 参考文献 40
第5章 REAKTOR的界面 41
5.1 REAKTOR界面概览 41
5.2 工具栏(Toolbar) 42
5.3 浏览器 43
5.3.1 侧窗(Side Pane) 43
5.3.2 浏览器 43
5.4 参数快照 44
5.4.1 回调参数快照 45
5.4.2 添加和删除参数快照 46
5.4.3 参数快照之间的比较 47
5.4.4 参数快照之间的渐变 47
5.4.5 对参数快照进行随机化 48
5.4.6 参数快照库 49
5.4.7 设定设备针对参数快照的动作方式 49
5.4.8 使用Preset 50
5.5 面板布局 51
5.5.1 面板布局窗格 51
5.5.2 使用面板布局 51
5.6 属性窗格 53
5.6.1 FUNCTION(功能)属性页 53
5.6.2 INFO(信息)属性页 53
5.6.3 VIEW(视图)属性页 53
5.6.4 CONNECT(连接)属性页 54
5.7 侧栏(Sidebar) 54
5.8 参考文献 55
第6章 REAKTOR的结构视图 56
6.1 在结构视图中插入对象 56
6.1.1 插入设备 56
6.1.2 插入宏 58
6.1.3 插入内建模块和核单元 60
6.1.4 从面板视图插入对象 61
6.2 结构视图中的基本操作 61
6.2.1 选中对象 61
6.2.2 对被选中对象进行基本操作 61
6.3 各种对象之间的相互连接 62
6.3.1 接线规则 62
6.3.2 端口类型 63
6.3.3 动态端口 64
6.3.4 端口顺序 64
6.4 创建活动信号流 65
6.4.1 对象的激活 65
6.4.2 令对象静音 66
6.4.3 REAKTOR作为效果器使用时的信号通路 67
6.5 选择正确的对象 69
6.5.1 选择何种类型的对象 69
6.5.2 面板控件 70
6.5.3 MIDI输入输出 71
6.5.4 数学运算 72
6.5.5 信号通路控制 73
6.5.6 振荡器 73
6.5.7 采样器 74
6.5.8 音序器 75
6.5.9 LFO与包络发生器 75
6.5.10 滤波器 76
6.5.11 延时器 76
6.5.12 音频修改器 77
6.5.13 事件处理 78
6.5.14 辅助器件 78
6.5.15 终端端口 79
6.6 参考文献 79
第7章 REAKTOR的面板编辑 80
7.1 设置面板布局属性 80
7.1.1 面板布局 80
7.1.2 使用面板视图 81
7.2 常见面板控件 82
7.2.1 旋钮和推子 82
7.2.2 按钮 84
7.2.3 切换器 85
7.2.4 列表 89
7.3 改变设备面板的外观 91
7.3.1 编辑设备面板的颜色 91
7.3.2 选择背景图片 94
7.4 选择宏的外观 96
7.5 对面板元件进行自定义设计 98
7.5.1 加载图片 98
7.5.2 透明显示 99
7.5.3 旋钮皮肤与动画 100
7.5.4 图片尺寸的可调整性 101
7.5.5 自定义控件的制作以及尺寸调整的使用 102
7.5.6 为不同的控件设计皮肤 106
7.6 参考文献 108
第8章 Primary Level基础 109
8.1 音频信号 109
8.2 事件信号 109
8.2.1 事件中的时间概念 110
8.2.2 事件的顺序 113
8.2.3 来自同一源的事件 114
8.2.4 对事件顺序进行控制 114
8.2.5 初始化期间对于事件信号的处理 115
8.3 复音 119
8.3.1 多复音和单复音信号 119
8.3.2 改变复音信号和同音信号中的单音数量 122
8.3.3 改变设备的单音分配设定 123
8.3.4 改变设备的校音 124
8.3.5 使用多个单音进行并行处理 124
8.4 REAKTOR中各种不同的取值范围和定标 125
8.4.1 MIDI定标 125
8.4.2 线性频率尺度和对数音高尺度 126
8.4.3 线性幅度尺度和对数分贝尺度 127
8.4.4 线性时间尺度与对数时间尺度 128
8.5 参考文献 128
第9章 在Primary Level中实现减性合成 129
9.1 减性合成 129
9.1.1 基本原理 129
9.1.2 经典减性合成器的结构框图 131
9.2 Primary Level中的振荡器模块 133
9.2.1 基本振荡器模块 134
9.2.2 带有调频功能的振荡器模块 136
9.2.3 其他振荡器模块 138
9.3 Primary Level中的滤波器模块 141
9.3.1 极点与滚降特性 142
9.3.2 单极点(1-Pole)滤波器 143
9.3.3 两极点(2-Pole)滤波器 145
9.3.4 四极点(4-Pole)滤波器 151
9.3.5 均衡滤波器 155
9.3.6 仿真模拟滤波器 157
9.3.7 其他滤波器模块 160
9.3.8 滤波器模块的面板显示 161
9.4 Primary Level中的包络发生器 162
9.4.1 命名规则 162
9.4.2 触发方式 164
9.4.3 包络示例 165
9.4.4 面板显示 168
9.5 Primary Level中的低频振荡器 170
9.5.1 LFO模块 170
9.5.2 Slow Random模块 171
9.6 参考文献 172
第10章 减性合成示例—Little Prophet 173
10.1 功能需求 173
10.2 顶层结构初步设计 174
10.3 PITCH宏 177
10.3.1 多复音模式 177
10.3.2 同音模式 178
10.3.3 滑音功能 183
10.3.4 实现滑音的另外一种方法 187
10.3.5 对弯音模块位置的调整 190
10.4 OSCILLATOR A宏 191
10.4.1 修改顶层结构 191
10.4.2 加入振荡器 191
10.4.3 加入各种控制 192
10.5 OSCILLATOR B宏 197
10.5.1 基本结构 197
10.5.2 Prophet-5如何控制振荡器频率 198
10.5.3 加入频率微调与键盘控制 199
10.5.4 产生控制信号 201
10.6 MIXER 202
10.7 FILTER 203
10.7.1 Prophet-5的VCF 203
10.7.2 用旋钮设置截止频率 203
10.7.3 用旋钮设置谐振 204
10.7.4 对截止频率进行调制 206
10.8 EG A与EG B 206
10.8.1 Prophet-5的EG 206
10.8.2 ADSR模块 207
10.8.3 对ADSR模块的改造 208
10.8.4 连接 213
10.8.5 EG B 214
10.9 NOISE 214
10.10 MASTER宏 215
10.11 LFO 216
10.11.1 Prophet-5的LFO 216
10.11.2 LFO宏 216
10.12 WHEEL-MOD 218
10.12.1 Prophet-5中对Wheel-MOD的处理 218
10.12.2 WHEEL-MOD宏 218
10.13 POLY-MOD 220
10.13.1 Prophet-5中的Poly-MOD 220
10.13.2 POLY-MOD宏 221
10.14 进一步的改进 221
10.14.1 对锯齿波的仿真 221
10.14.2 对三角波的改进 224
10.14.3 力度感应 226
10.14.4 随机音高变化 227
10.14.5 对控制信号进行低通滤波 228
10.14.6 Pro-52的初始化问题 229
10.15 小结 229
10.16 参考文献 230
第11章 在Primary Level中实现加性合成 231
11.1 加性合成 231
11.2 使用振荡器进行加性合成 232
11.2.1 OSC1宏 232
11.2.2 Scope宏 233
11.2.3 输出结果 233
11.3 Sine Bank模块 235
11.3.1 Sine Bank的基本功能 235
11.3.2 输入输出口 235
11.3.3 向Sine Bank发送参数的顺序 236
11.3.4 Sine Bank各个分音的默认参数设置 237
11.4 用Sine Bank进行加性合成 237
11.4.1 Partial1宏 237
11.4.2 与Sine Bank连接 240
11.4.3 加入更多分音 241
11.4.4 用Multi Display实现图形化控制 241
11.4.5 用Snap Value Array把设置保存到参数快照中 246
11.4.6 Phase宏 248
11.4.7 用偏移量设置频率比 248
11.4.8 一些改进 249
11.4.9 一些音色 253
11.5 参考文献 253
第12章 在Primary Level中实现模态合成 255
12.1 模态合成 255
12.2 Modal Bank模块 256
12.2.1 Modal Bank的基本功能 256
12.2.2 输入输出口 258
12.2.3 向Modal Bank发送参数的顺序 259
12.3 使用Modal Bank进行模态合成 259
12.3.1 Iteration宏 260
12.3.2 Parameters宏 261
12.3.3 Exciter宏 262
12.3.4 Display宏 262
12.3.5 对Rtio的控制 264
12.4 参考文献 268
第13章 在Primary Level中实现与样本有关的合成 269
13.1 与样本有关的合成 269
13.1.1 采样合成 269
13.1.2 波表合成 270
13.1.3 粒子合成 271
13.2 Primary Level中能够处理采样样本的模块 272
13.2.1 使用传统采样回放的模块 272
13.2.2 使用粒子合成的模块 273
13.2.3 Sample Lookup模块 274
13.2.4 Sample Map 274
13.3 使用Beat Loop进行采样合成的简单示例 275
13.3.1 Beat Loop模块 276
13.3.2 用Poly Display选择采样样本 277
13.3.3 音高平移 282
13.3.4 音量 283
13.3.5 时钟信号的产生 284
13.3.6 波形切片的面板显示 286
13.3.7 波形切片的实现 291
13.3.8 音频Loop波形显示 292
13.3.9 音频输出 296
13.3.10 多段频谱显示 296
13.4 用Grain Cloud进行粒子合成的简单示例 297
13.4.1 Grain Cloud模块 298
13.4.2 Travelizer 300
13.4.3 Parameters宏 301
13.4.4 P输入信号 301
13.4.5 Pos输入信号 303
13.4.6 Len输入信号 304
13.4.7 G输入信号和Trig输入信号 305
13.4.8 Resonator宏 306
13.4.9 HP Filter and Delay宏 309
13.5 参考文献 310
第14章 在Primary Level中实现调频合成 311
14.1 调频合成 311
14.2 调频合成的简单示例 313
14.2.1 简易调频合成器 313
14.2.2 对于几种音色的模仿 314
14.3 调相合成 318
14.3.1 瞬时相位的产生 319
14.3.2 调相的实现 320
14.3.3 多个振荡器的相互调制 320
14.3.4 对调制信号的调制 322
14.3.5 输出级 324
14.4 参考文献 325
第15章 高级技巧 326
15.1 Event Table与Audio Table 326
15.1.1 表格模块的简单使用 327
15.1.2 用Event Table实现简单的步进音序器 330
15.1.3 测量REAKTOR滤波器模块的幅频响应 332
15.1.4 表格文件格式NTF 335
15.2 用设备管理你的结构 336
15.3 以插件方式运行REAKTOR 337
15.3.1 在Cubase/Nuendo中的使用 337
15.3.2 在Pro Tools中的使用 341
15.4 设置MIDI连接 344
15.4.1 MIDI输入 344
15.4.2 MIDI输出 346
15.5 MIDI与设备面板 347
15.5.1 用MIDI控制面板控件 347
15.5.2 用面板控件发送MIDI消息 348
15.6 OSC连接 349
15.6.1 OSC设置 349
15.6.2 在面板控件的连接属性页中设置OSC连接 351
15.6.3 OSC Send与OSC Receive模块 352
15.6.4 OSC Send Array与OSC Receive Array 353
15.7 使用Internal Connection连接 354
15.8 CPU、调试与优化 355
15.8.1 CPU负载 355
15.8.2 REAKTOR调试工具 355
15.8.3 事件环路 357
15.8.4 常见的优化策略 357
15.9 自动化ID 358
15.9.1 全局自动化ID 358
15.9.2 设备的自动化ID设置 358
15.10 参考文献 360
附录A 关于滤波器的简单介绍 361
A.1 单极点滤波器 361
A.1.1 RC滤波器 361
A.1.2 单极点有源滤波器 367
A.2 两极点滤波器 368
A.2.1 串联两个RC滤波器 368
A.2.2 有源滤波器 372
A.2.3 无源带通滤波器 374
A.2.4 二阶滤波器总结 375
A.3 四极点滤波器 377
A.3.1 串联4个RC滤波器 377
A.3.2 巴特沃兹滤波器 378
A.4 参考文献 379

前言/序言


声音的无限疆域:数字音频工作站(DAW)的深度探索与实践 本书籍并非关于“声音合成平台REAKTOR操作指南”。 本书旨在为音乐制作人、声音设计师、音频工程师以及所有对数字音频技术怀有浓厚兴趣的读者,提供一套全面且深入的现代数字音频工作站(Digital Audio Workstation, DAW)的实战教程与理论基础。我们将把焦点完全放在Logic Pro X、Ableton Live、Pro Tools、Cubase等主流DAW的核心功能、高级工作流程、音频编辑的精妙之处以及混音母带处理的艺术性上,而不涉及特定模块化合成软件的内部机制。 本书的结构围绕“从零开始构建专业级音频项目”这一核心理念展开,力求让读者在掌握软件操作界面的同时,深刻理解背后的音频科学原理和创作理念。 --- 第一部分:数字音频基础与DAW环境的搭建 本部分将为读者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确保在使用任何DAW进行高效工作前,对数字音频的基本概念有清晰的认知。 第一章:数字音频的基石 深入探讨采样率、位深、量化误差、Jitter等概念在实际录音和制作中的意义。我们对比了不同的文件格式(WAV, AIFF, FLAC)及其在录音棚和现场环境中的适用性。本章详述了音频接口(Audio Interface)的选择标准,特别是关于前置放大器(Preamps)的增益结构和输入/输出(I/O)配置的重要性,确保硬件与软件之间的数据传输达到最佳状态。 第二章:主流DAW平台概览与工作流程定制 本书不会聚焦于单一平台,而是对当下主流DAW进行功能和哲学上的对比分析。我们将探讨Logic Pro X的“苹果生态集成优势”、Ableton Live的“Session视图与即兴表演能力”、Pro Tools在“行业标准录音与后期制作领域的主导地位”,以及Cubase在“MIDI编辑和分数编辑方面的深厚积淀”。重点在于如何根据项目需求(如电影配乐、电子音乐制作、传统乐队录音),选择并优化最适合的DAW工作流程,包括快捷键的定制、模板的创建和项目文件管理的最佳实践。 第三章:高效的MIDI编程与编曲逻辑 MIDI作为数字音乐的骨架,在本章中被赋予了全新的解析。我们超越了简单的音符录入,深入研究了控制器(Control Change, CC)信息的精细编辑,如颤音(Modulation)、弯音(Pitch Bend)的曲线绘制。着重讲解了如何在DAW内置的钢琴卷帘(Piano Roll)中实现人性化(Humanization)处理,利用力度(Velocity)和时值(Duration)的变化,避免“机器感”的MIDI演奏。此外,还探讨了DAW内部的琶音器(Arpeggiator)和和弦生成器的深度应用。 --- 第二部分:录音艺术与音频编辑的精微之道 本部分将引领读者进入实际录音和音频素材处理的核心环节,强调精确度与创造力的结合。 第四章:专业级人声与乐器录制技术 详细解析了不同类型的麦克风(动圈、电容、铝带)在特定声源(如人声、原声吉他、鼓组)上的摆位技巧,包括XY、ORTF、A/B等立体声拾音法。在软件层面,重点讨论了DAW内建的增益结构管理,确保输入电平的健康(Headroom),并介绍了如何设置录音机的缓冲(Buffer Size)以最小化延迟(Latency)。对于鼓组录制,我们提供了多麦克风拾音的详细通道分配方案。 第五章:非破坏性音频编辑的艺术 本章是本书的亮点之一,专注于如何利用DAW强大的音频编辑功能来修复和增强录音。内容涵盖了音频切片(Slicing)、拉伸(Time Stretching)、变调(Pitch Shifting)的技术细节。我们深入解析了相位对齐(Phase Alignment)在多轨录音中的关键作用,以及如何利用“弹性音频”(Elastic Audio)工具精确校正节奏和时序问题,同时保持音色的自然度。此外,高级的音频片段管理、色彩编码和批处理操作也得到了详尽的介绍。 第六章:自动化(Automation)驱动的动态叙事 自动化是让混音“流动”起来的关键。本章详细讲解了DAW中所有自动化类型(音量、声像、效果发送/返回、参数控制)的绘制方法。我们侧重于“写入模式”与“读出模式”的切换技巧,以及如何利用自动化曲线的平滑处理(Smoothing)和跳转点(Breakpoints)的密度控制,实现如呼吸般自然且富有层次感的动态变化,这对于电影音效设计和复杂歌曲结构至关重要。 --- 第三部分:混音、效果器与空间构建 本部分全面覆盖了声音的塑形阶段,即如何利用软件内置效果器和外部硬件模拟,完成声音的最终平衡与空间化。 第七章:均衡器(EQ)的深度应用与音色雕琢 本书对均衡器进行了超越“削减频率”的教学。我们探讨了“动态均衡”(Dynamic EQ)的原理与应用场景,如何通过模拟不同类型EQ(如英式、美式、德式电路)的音色特性来塑造乐器色彩。特别强调了“手术式EQ”——如何精确地切除干扰频率,同时使用宽频段EQ来增加空气感和温暖度。 第八章:压缩、限制与瞬态塑形 压缩器的工作原理(比率、起音、释音、阈值)被细致拆解。我们对比了前馈、反馈压缩器的电路特性,并演示了多频段压缩器在处理复杂低频区域时的有效性。本章的实践部分专注于使用压缩器来控制动态范围,而非仅仅是让声音变响,包括侧链压缩在节奏编排中的创意应用。 第九章:时间性效果器与三维空间营造 混响(Reverb)和延迟(Delay)是构建声音环境的灵魂。我们不只是简单地介绍混响器的预置(Presets),而是深入解析了卷积混响(Convolution Reverb)如何利用脉冲响应(Impulse Response, IR)文件来模拟真实空间,以及算法混响的算法类型(Plate, Spring, Hall)。此外,如何通过延迟的时间、反馈和调制来创造深度和运动感,是本章的重点内容。 --- 第四部分:母带处理与最终交付标准 本书的终极目标是让读者能够将项目推向商业发行标准。 第十章:母带链的构建与响度标准 本章集中讨论了母带处理(Mastering)的流程。我们分析了如何构建一个高效的母带处理链:从线性相位EQ到饱和器、限制器。关键在于响度测量。我们详细介绍了响度标准(如LUFS, True Peak)的行业要求,并教授读者如何使用DAW内建的分析工具,确保最终成品在流媒体平台、CD压制或广播环境中都能保持一致的响度和动态。 第十一章:跨平台兼容性与项目归档 最后,本书探讨了项目协作的必要性。内容包括如何安全地“冻结/渲染”(Freeze/Bounce)轨道、清理未使用的音频文件、打包项目以便于传输给其他制作人或混音师。同时,我们也提供了针对不同交付媒介(如杜比全景声预览、标准立体声、双单声道)的导出设置指南。 总结: 本书《声音的无限疆域》是一份全面的、面向实践的DAW操作与音频工程指南,它通过对主流软件工作流程的通用化分析,旨在培养读者对数字音频技术的深刻理解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非局限于某一特定合成器的技术细节。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声音合成平台REAKTOR操作指南》的封面设计得极为专业,那种深邃的黑色背景配上醒目的蓝色霓虹灯效果,立刻让人联想到高科技和复杂的音频工程。我本来对模块化合成器有些敬畏之心,觉得它更像是为资深音响工程师准备的“黑科技”。然而,翻开第一页,我就被它清晰、逻辑严密的结构所吸引。作者似乎深知初学者在面对REAKTOR庞大、几乎无限的模块海洋时会感到迷茫。书中没有一上来就丢出那些晦涩难懂的数学公式或纯粹的理论阐述,而是采取了一种“边做边学”的引导方式。比如,它详细拆解了最基础的振荡器模块,不厌其烦地解释了正弦波、方波、锯齿波的音色差异,甚至配上了直观的波形图示。接着,它通过一个构建简单低音线条的小项目,将包络发生器(ADSR)和滤波器(Filter)的串联关系讲得明明白白。阅读过程中,我感觉不像是在读一本厚厚的说明书,更像是在一位经验丰富、极具耐心的导师的指导下,亲手搭建自己的第一个虚拟合成器。这种循序渐进的教学法,极大地降低了学习曲线,让我对这个强大的软件系统产生了“我能驾驭它”的信心。

评分

我最近尝试了许多音频软件的学习资料,但很多都陷入了一个误区:要么是过度理论化,充斥着拉普拉斯变换和傅里叶分析的片段,让我感觉像在啃一本高数教材;要么是过于肤浅,只停留在点击按钮和预设调整的表面。这本书的绝妙之处在于它找到了一个近乎完美的平衡点。它没有回避REAKTOR的核心机制——即信号流和连接逻辑,但它用非常形象化的语言来解释这些复杂的概念。例如,在讨论调制源(LFO)如何影响滤波器的截止频率时,作者使用了“水流调节阀门”的比喻,让抽象的频率调制变得具象可感。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对“集成块”(Ensemble)的创建和编辑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这部分内容通常是其他教程避开的难点,因为它涉及到如何像搭积木一样构建自己的工具。书中不仅展示了如何拖拽连接,还细致解释了参数映射、用户界面设计的重要性,甚至提到了如何利用脚本编写一些基础的交互功能。读完这几章,我立刻动手模仿制作了一个简单的琶音器,那种“从零开始创造声音工具”的成就感是无可替代的。

评分

我在阅读过程中,最大的感受是作者对“实用性”的坚持。这本书并非一本厚重的学术著作,而是完全围绕着“如何用REAKTOR做出你想要的声音”这一核心目标来构建的。我发现书中包含了大量针对特定音色目标的实践案例。比如,如何构建一个逼真的鼓组采样器、如何用颗粒合成器创造梦幻般的氛围音效、乃至如何实现复杂的空间化音频效果。这些案例的步骤都非常详尽,从最初的模块选择到最后的混响和效果链的配置,无一不漏。而且,书中的例子似乎是特意挑选了那些在商业制作中经常会遇到的声音类型,这使得学习过程充满了即时反馈和实际应用价值。每完成一个章节的练习,我都能立刻将所学应用到我的音乐项目中去,这极大地增强了我的学习动力,也让我对REAKTOR这个平台从“一个复杂的工具”彻底转变为“我创作音乐的强大伙伴”。

评分

对于我这样对特定音色有执着追求的声音设计师来说,REAKTOR的魅力在于它的无限可能性,而挑战也恰恰在于这种无限性带来的“选择困难症”。我需要一本能够指导我如何系统性地探索这个虚拟世界的地图。这本书在这方面表现得极其出色。它不仅仅停留在教会你如何“使用”REAKTOR自带的预设或基础模块,而是深入剖析了各种合成技术的底层原理——从经典的减法合成到复杂的波表合成,再到FM(频率调制)和物理建模的基础概念。书中并没有止步于理论,而是紧密结合REAKTOR的内部结构,展示了如何利用平台本身的设计去“模拟”出不同类型的合成器。例如,它提供了一个章节专门用于指导读者如何搭建一个模拟Moog风格的低通滤波器,这需要对共振、自激等特性有深刻理解。通过跟随这些章节的实践,我开始理解声音是如何被“塑造”的,而不是仅仅被“选择”的,这对我个人的声音设计理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和视觉呈现也值得称赞,这对于一个需要不断对照屏幕软件进行操作的指南来说至关重要。页面布局非常干净,留白恰到好处,使得那些密集的模块截图和参数列表不至于让人眼花缭乱。关键操作步骤通常被高亮或以编号列表的形式呈现,非常适合边操作边查阅。我特别欣赏它在特定章节末尾设置的“专家提示”小栏目。这些提示往往是一些在官方论坛上流传已久但难以被初学者发现的效率技巧,比如如何快速复制复杂的信号路径、如何使用宏控制优化性能,或者如何利用REAKTOR的内置效果器进行声音设计的捷径。这些“内行门道”的加入,让这本书的价值瞬间超越了一本基础入门手册,更像是一本实用的“工具箱秘籍”。它让我的工作流程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过去需要花半小时摸索的连接,现在可以迅速实现。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