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价值论的时代化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时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理论在当前寻求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当前劳动领域与分配领域的新变化和新发展对科学理论的现实需要。首先,本书从内外角度,分别对劳动价值论百年论战的历史进行了纵向回顾,也对论战的主要观点加以介绍评析,探讨了国内外学者的主要观点,最后从中提取出其对当下坚持劳动价值论的重要启迪。其次,本书分别从马克思主义内在的四大品格入手,揭示了劳动价值论时代化的必然性;从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地位和实践价值,揭示其时代化的重要性;从劳动价值论本身、其涉及的问题、蕴涵的精髓和理论的意义等四个角度,揭示了劳动价值论时代化的可能性;最后揭示出劳动价值论时代化的基本任务。再次,本书回顾了劳动价值论的发展历程,系统分析了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内涵,进而又分析劳动价值论在理论层面及现实领域受到的挑战,揭示了劳动价值论时代化的现实必要性,也指出了其理论的局限。本书还从社会劳动论和价值论双重视角着重分析了劳动价值论时代化的具体表现和现实启迪。最后,本书对整个研究进行结论分析,得出在当前推进劳动价值论时代化应该把握的三个方面。
庄三红,女,1985年3月出生,福建泉州人,法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现为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助理教授,主持省部级项目、厅级项目各1项,主持横向课题1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主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当代价值研究》一书,参编著作3部;在《国外理论动态》、《宏观经济研究》、《甘肃社会科学》等期刊发表论文近10篇。
老实说,在阅读这本书之前,我对于“劳动价值论”这个概念,停留在比较浅显的认知层面,总觉得它是一个历史的产物,与我们今天讨论的“价值”似乎有些脱节。市面上关于经济学的书很多,但能深入浅出地解读经典理论,并赋予其时代意义的却不多。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种新的解读路径,让我不再仅仅将劳动价值论视为一种理论符号,而是能够理解它在今天依然具有的解释力。例如,书中是否会分析那些新兴的“数字劳动”形式,如网红经济、内容创作等,是如何通过劳动创造价值的?又或者,它会如何解释在金融资本日益发达的今天,价值的实现机制是否发生了根本性改变?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种辩证的视角,既不否定劳动价值论的核心思想,又能充分展现其在复杂多变的当代经济环境中,如何被重塑和应用,从而帮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社会财富的真正源泉。
评分我一直对社会科学中的一些“大理论”保持着好奇心,但很少有书能真正让我感觉“懂了”。“劳动价值论”这个词,在我脑海里总是伴随着一些刻板印象,比如“剩余价值”、“剥削”等等,感觉离现代社会的运行模式有些遥远。所以,当我看到这本书的题目时,我immediately产生的疑问是:在人工智能、大数据、平台经济这些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面前,传统的劳动价值论还能有多少解释力?作者是否能够为我揭示,那些我们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的消费行为、工作模式,其背后仍然隐藏着劳动价值论的逻辑?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让我看到这个理论是如何与时俱进,如何被“时代化”的。这本书会给出什么样的新论证,来解释在知识经济、服务经济日益重要的今天,劳动价值究竟是如何被创造和衡量的?我期待它能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分析,让我不再只是停留在理论的层面,而是能够切实感受到它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
评分作为一名对经济学理论抱有兴趣的普通读者,我经常在阅读新闻和分析经济现象时,感到一种“隔靴搔痒”的无力感。很多时候,我们知道现象,但难以洞察其深层原因。当我看到《劳动价值论的时代化研究》这本书时,我立刻联想到,也许这本书能够填补我在这方面的知识空白。我好奇的是,作者将如何把一个听起来有些“古典”的理论,与我们当下社会所面临的各种经济挑战联系起来。比如,在日益自动化和智能化生产的背景下,劳动本身的定义是否正在发生改变?又或者,在服务业和信息产业成为经济主导的今天,价值的来源是否依然牢牢地锚定在“劳动”之上?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种清晰的理论框架,帮助我理解那些看似复杂多变的经济现象,其背后是否依然有劳动价值论的脉络可循。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让我看到,这个经典的经济学理论,是如何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并为我们理解当下提供深刻的洞见。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相当有吸引力,一种复古又不失现代感的色彩搭配,让人忍不住想翻开看看里面究竟讲了些什么。书名“劳动价值论的时代化研究”本身就带着一种历史的厚重感,但“时代化研究”又暗示了它并非一成不变的理论复述,而是要与当下紧密结合。我之前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有过一些零散的了解,但总觉得有些遥远,不确定它在当今社会还能有多少现实意义。所以,看到这本书,我立刻被它的研究视角所吸引,好奇它将如何阐释这个经典理论在现代经济、社会变迁中的新面貌。这本书能否为我解答那些关于价值创造、分配以及资本与劳动关系的困惑?我期待它能提供一套清晰的分析框架,帮助我理解那些宏大的经济现象背后,是否依然是劳动价值论在起作用。也许,它会揭示一些我们习以为常的社会现象,其根源依旧深埋在劳动价值论的土壤之中,只是以一种更加隐蔽、复杂的形式呈现。这种“时代化”的处理,或许会是一次令人耳目一新的理论激活。
评分拿到这本书,我第一反应就是它会不会像许多理论著作一样,晦涩难懂,充斥着抽象的概念和艰深的论证。然而,翻开目录,我看到了一些我熟悉且感兴趣的议题,比如“数字化时代的劳动形态”、“零工经济下的价值实现”以及“人工智能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这让我对这本书的解读方向充满了期待。作者似乎并没有回避当下的热门话题,而是试图用劳动价值论这个经典理论的棱镜去审视它们。我尤其好奇,当生产过程中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甚至出现机器本身能够创造“价值”时,原有的劳动价值论还能否自洽?书中是否会探讨新的价值衡量尺度,或者如何将旧有的概念进行创新性解释,以适应科技飞速发展的现实?我很想知道,作者将如何构建一个逻辑严密的桥段,将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核心思想,与当代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技术变革和社会结构变化联系起来,为我们提供一种更具穿透力的理解视角。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