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生物学(王元秀)(第二版)

普通生物学(王元秀)(第二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元秀 编
图书标签:
  • 生物学
  • 普通生物学
  • 王元秀
  • 第二版
  • 教材
  • 大学教材
  • 生命科学
  • 基础生物学
  • 细胞生物学
  • 分子生物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75486
版次:2
商品编码:12011072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65
字数:613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本书可供高等院校的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等专业学生使用,也可为相关专业的科研人员提供参考。
由王元秀主编的《普通生物学》一书自2010年8月出版发行以来,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受到全国各大院校的欢迎和好评。该教材既强调知识的先进性和科学性,又注重知识结构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理论阐述深入浅出,内容精炼,贴近实际应用需求,对学生今后的工作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该书将基础知识与学科前沿有机结合,为本科学生的进一步深造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为面向生物专业的教学用书,该书的定位十分适合本科生的教学需要,发行遍布北京、天津、浙江、河南、吉林、辽宁、黑龙江、山东、四川、湖北、陕西、福建、广东等多个省市,除被国内高校图书馆收藏外,被包括济南大学、中南民族大学、深圳大学、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广州大学、天津大学、河南农业大学、吉林农业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长春科技学院、河北北方学院、北京职业技术学院、昆明学院等众多院校选用为教学用书或参考书。该教材的出版,是对国内相关教材的积极补充,是业内公认的优质教材。

内容简介

《普通生物学》(第二版)内容由生物的基本特征切入,从生命的化学组成,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生物的遗传与进化,到生物体的结构、功能、分类,后到生态系统,包括了生物分子与细胞、生物的遗传与变异、植物生物学、动物生物学、生命的起源与进化、环境与生态等内容。
本书可供高等院校的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等专业学生使用,也可为相关专业的科研人员提供参考。

目录

绪论1
一、生物学的定义1
二、生命的基本特征1
三、生物学的发展简史3
四、生物学的分科5
五、生物的分类系统7
六、生物学的研究方法9
本章小结10
复习思考题10
第一部分生物分子与细胞 / 11
第一章生命的化学基础12
第一节元素组成12
第二节分子组成13
一、糖类13
二、脂类14
三、蛋白质16
四、核酸16
五、水17
六、无机盐17
本章小结18
复习思考题18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19
第一节细胞的形态和类型19
一、细胞的大小19
二、细胞的形态20
三、细胞的类型21
第二节真核细胞的结构和功能23
一、生物膜23
二、细胞壁25
三、细胞质及其内含物26
四、细胞核33
第三节细胞的增殖36
一、细胞增殖与细胞周期37
二、细胞周期各时相的主要事件38
三、细胞有丝分裂(M期)增殖的过程38
四、细胞增殖调控的基本原理41
第四节细胞的生长和分化42
一、细胞的生长42
二、细胞的分化43
三、细胞分化的主要机制44
本章小结44
复习思考题45
第三章细胞的代谢46
第一节细胞呼吸46
一、糖酵解47
二、有氧氧化47
三、生物氧化48
四、无氧途径50
五、 食物中其他营养的氧化52
第二节光合作用53
一、光反应 53
二、碳反应56
本章小结58
复习思考题59
第二部分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 61
第四章减数分裂62
第一节减数分裂过程62
一、减数分裂的过程62
二、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不同64
三、减数分裂的意义64
第二节人的精子与卵子的发生65
一、精子的发生65
二、卵子的发生65
本章小结67
复习思考题67
第五章遗传的基本定律68
第一节单基因遗传定律68
一、遗传第一定律68
二、遗传第二定律71
三、遗传第三定律73
第二节单基因遗传的应用76
一、系谱和系谱分析76
二、单基因遗传的遗传方式76
三、单基因病的遗传异质性82
四、两种单基因病的遗传83
五、单基因遗传病发病风险的估计84
第三节多基因遗传85
一、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85
二、多基因遗传的特点86
三、多基因遗传病87
第四节染色体遗传90
一、性染色体与伴性遗传90
二、染色体变异与基因突变91
三、细胞质遗传94
本章小结95
复习思考题95
第六章基因及其表达与调控96
第一节遗传物质96
一、核酸是遗传物质96
二、核酸分子的结构与功能97
三、基因的概念及其发展100
第二节基因表达102
一、转录102
二、RNA聚合酶102
三、翻译103
第三节基因表达的调控104
一、概述104
二、原核基因表达的调控105
三、真核基因表达的调控106
本章小结107
复习思考题107
第七章基因工程109
第一节基因工程概述109
一、基因工程的相关概念109
二、基因工程的发展历程109
三、基因工程的应用110
四、基因工程及其产品安全性问题111
第二节基因工程过程111
一、目的基因的分离111
二、载体及其前处理112
三、重组DNA分子的构建112
四、重组DNA分子导入受体细胞112
五、重组克隆的筛选113
本章小结113
复习思考题114
第三部分植物生物学 / 115
第八章植物的组织与器官116
第一节植物的组织116
一、植物组织的概念116
二、植物组织的类型116
第二节植物的器官122
本章小结122
复习思考题122
第九章植物的结构与功能123
第一节植物的生长、生殖123
一、植物的生长123
二、植物的生殖125
第二节植物的营养133
一、根133
二、叶139
三、茎142
第三节植物的调控145
一、植物激素对生长发育的调控145
二、植物营养生长的调控148
三、植物生殖生长的调控149
四、植物成熟、衰老的调控151
本章小结152
复习思考题153
第十章植物的类群154
第一节藻类植物154
一、蓝藻门(Cyanophyta)155
二、绿藻门(Chlorophyta)156
三、红藻门(Rhodophyta)156
四、褐藻门(Phaeophyta)158
五、其他各门藻类159
六、藻类植物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160
第二节菌类植物161
一、细菌门(Bateriophyta)161
二、黏菌门 (Myxomycota)161
三、真菌门 (Eumycota)162
第三节地衣植物162
一、主要特征162
二、分类及常见种类163
三、地衣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经济价值163
第四节苔藓植物163
一、主要特征163
二、分类及常见种类165
三、苔藓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经济价值166
第五节蕨类植物167
一、主要特征167
二、分类及常见种类169
三、蕨类植物的经济价值170
第六节裸子植物170
一、主要特征171
二、裸子植物的生活史172
三、分类及常见种类173
四、裸子植物经济价值175
第七节被子植物176
一、主要特征176
二、被子植物的分类原则和演化趋向176
三、被子植物分类的论据177
四、分类及常见种类178
本章小结189
复习思考题189
第四部分动物生物学 / 191
第十一章动物的组织器官与系统192
第一节动物的组织192
一、上皮组织192
二、结缔组织194
三、肌组织197
四、神经组织198
第二节动物的器官与系统199
本章小结200
复习思考题200
第十二章动物的结构与功能201
第一节动物的保护、支持与运动201
一、皮肤及其衍生物201
二、骨骼系统203
三、肌肉系统204
四、动物的运动方式206
第二节动物的营养与消化208
一、营养与摄食208
二、动物的消化系统208
三、人体的消化系统208
第三节动物的循环与免疫210
一、无脊椎动物的循环系统211
二、脊椎动物的血液循环系统211
三、人体循环系统212
四、血液216
第四节动物的呼吸218
一、呼吸形式218
二、气体交换与运输219
三、呼吸运动的调节220
第五节动物的排泄220
一、排泄系统220
二、排泄的一般机理222
第六节动物的体液调节224
一、无脊椎动物的激素224
二、脊椎动物的内分泌腺与激素224
三、激素作用的基本机制228
第七节动物的神经调节228
一、神经元的作用机制228
二、神经系统229
第八节动物的生殖与发育234
一、生殖形式234
二、生殖系统235
三、受精237
四、个体发育237
本章小结240
复习思考题241
第十三章动物的类群242
第一节原生动物门242
一、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242
二、原生动物门的分类243
三、代表动物——绿眼虫245
四、原生动物与人类的关系246
第二节海绵动物门246
一、多细胞动物的起源246
二、海绵动物的主要特征247
三、海绵动物的分类249
第三节腔肠动物门249
一、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249
二、腔肠动物门的分类250
三、代表动物——水螅251
四、腔肠动物与人类的关系252
第四节扁形动物门253
一、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253
二、扁形动物门的分类254
三、代表动物——三角涡虫255
第五节线形动物门256
一、线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256
二、线形动物门的分类257
第六节软体动物门258
一、软体动物门的主要特征258
二、软体动物的生活习性259
三、软体动物门的分类259
四、代表动物——无齿蚌260
第七节环节动物门261
一、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262
二、环节动物门的生活习性262
三、环节动物门的分类262
四、代表动物——环毛蚓263
五、环节动物的经济意义264
第八节节肢动物门265
一、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265
二、节肢动物门的生活习性266
三、节肢动物门的分类266
四、节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272
第九节棘皮动物门272
一、棘皮动物门的主要特征272
二、棘皮动物的生活习性273
三、棘皮动物的分类273
四、棘皮动物的经济意义273
第十节脊索动物门274
一、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274
二、脊索动物门的分类275
三、脊椎动物亚门的代表类群276
本章小结299
复习思考题300
第五部分生命的起源与进化 / 303
第十四章生命的起源304
第一节生命起源的假说304
一、特创论(神创论)304
二、自然发生说(自生论)305
三、宇宙胚种说(宇生论)306
四、新“自然发生说”(化学进化说)306
第二节生命的化学起源307
一、生命起源的条件307
二、生命起源的过程308
三、有关生命起源问题的探讨313
本章小结315
复习思考题315
第十五章生物的进化316
第一节达尔文学说316
一、进化理论的创立316
二、达尔文学说的主要内容和意义320
三、达尔文学说的发展321
四、关于进化学说的讨论322
第二节生物的系统发育322
一、地质年代322
二、生物界系统发育概况324
三、植物的系统发育326
四、多细胞动物的系统发育327
本章小结329
复习思考题330
第六部分环境与生态 / 331
第十六章生物与环境332
第一节环境因子332
一、光照333
二、温度334
三、水分334
四、生物与有机环境的关系335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335
一、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规律336
二、生物的生态适应336
三、生物对环境的影响337
四、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337
本章小结338
复习思考题338
第十七章生物种群和群落339
第一节种群339
一、种群的基本特征339
二、种群的数量增长模型及变化341
第二节生物群落341
一、生物群落三维结构342
二、生物群落的数量特征343
三、生物群落的演替343
四、生物群落的类型与分布344
本章小结345
复习思考题345
第十八章生态系统346
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结构346
一、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346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347
三、生境与生态位347
四、生态系统的时空结构348
第二节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348
一、生物生产348
二、能量流动349
三、物质循环352
四、信息传递354
第三节生态系统平衡356
一、生态平衡356
二、生态系统的演替358
三、生态系统的类型与特点359
本章小结360
复习思考题361
参考文献362

前言/序言


好的,以下是一份关于一本不同于《普通生物学(王元秀)(第二版)》的图书的详细简介,旨在提供一个内容丰富、结构清晰的参考,同时避免提及任何AI相关或重复您提问的内容。 --- 科学前沿的探索:生命科学导论 导论:解码生命的复杂性 本书《科学前沿的探索:生命科学导论》旨在为渴望深入理解现代生命科学核心概念与最新进展的读者提供一份全面而富有启发性的指南。与侧重基础知识体系构建的传统教材不同,本书将视角聚焦于当代生物学研究中那些最具活力、最引人入胜的前沿领域。我们希望通过整合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生态学、演化生物学以及生物信息学等多个维度的知识,帮助读者建立起一个动态的、与时俱进的生命科学认知框架。 全书不以某一特定学科的权威教科书为蓝本,而是以问题驱动(Problem-Driven)的方式展开叙述,引导读者思考当前生物学界面临的重大挑战,例如复杂疾病的机制、生物多样性的维持、以及生命起源的根本问题。我们相信,真正的理解来源于对知识的批判性吸收和应用,而非单纯的记忆。 第一部分:分子机器的精妙运作 本部分深入探讨了生命活动的最基本层次——分子层面。我们摒弃了对经典生物化学路径的冗长复述,转而关注分子生物学革命带来的新视角。 第一章:基因表达的动态调控网络 本章着重解析了真核生物中基因表达的复杂调控。我们详细介绍了表观遗传学(Epigenetics)如何通过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等机制,实现细胞身份的稳定性和可塑性。重点探讨了非编码RNA(ncRNA)家族——包括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和微小RNA(miRNA)——在转录后调控中的“指挥家”角色。通过解析真实案例研究,读者将理解这些调控元件如何协同工作,精确控制数万个基因的开关。 第二章:蛋白质折叠、错误与疾病 蛋白质是执行生命功能的主要分子机器。本章超越了标准的结构与功能介绍,聚焦于蛋白质折叠的内在物理化学原理,以及“错折叠”(Misfolding)如何引发严重的疾病。我们探讨了伴侣蛋白(Chaperones)在确保蛋白质正确折叠中的作用,并详细剖析了朊病毒病、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中错误折叠蛋白的聚集机制和毒性路径。此部分强调了结构生物学(如冷冻电镜技术)在解析这些动态过程中的关键贡献。 第三章:细胞通讯与信号转导的复杂逻辑 细胞间的对话是多细胞生命体的基础。本章着重于非经典信号通路,例如G蛋白偶联受体(GPCRs)的超家族多样性及其在药物设计中的重要性。我们还探讨了细胞如何集成来自不同信号源的信息,实现复杂的决策过程,例如细胞的增殖、分化或凋亡。对这些信号网络的深入理解,是免疫学和癌症生物学研究的基石。 第二部分:整合组学视角下的生命全景 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生物学正在迅速从还原论走向系统论。本部分介绍了当前理解生命系统所需的工具和方法论。 第四章:基因组学的深度挖掘 本章聚焦于后基因组时代的研究范式。我们详细介绍了全基因组测序(WGS)和全外显子测序(WES)的原理及其在物种比较和疾病易感性研究中的应用。特别关注单细胞测序技术(Single-cell Sequencing)的革命性影响,它使我们能够以前所未有的分辨率绘制细胞异质性图谱,揭示组织内部的精细结构。对人类基因组变异与表型关联的探讨,将引导读者理解遗传学在个性化医疗中的潜力。 第五章:微生物组:被忽视的“器官” 人体内的微生物群落——微生物组(Microbiome)——已被证实对宿主的生理、免疫和神经功能有着深刻影响。本章系统梳理了肠道微生物组的结构、功能多样性及其与宿主代谢物的相互作用。我们探讨了“菌群-肠-脑轴”的概念,以及通过益生菌、粪菌移植等手段调控微生物组以治疗疾病的最新临床尝试。本章强调了宏基因组学(Metagenomics)如何帮助我们理解宏大生态系统中的基因功能。 第六章:系统生物学的建模思维 系统生物学超越了对单个基因或蛋白质的研究,致力于构建生物系统的数学模型。本章介绍了计算生物学在模拟代谢网络、基因调控网络中的应用。读者将学习如何利用微分方程和网络拓扑分析来预测细胞行为,并理解建模在实验设计和数据解释中的指导作用。 第三部分:生命在时间与空间中的演化与分布 本部分将视野扩展到更宏观的尺度,探讨生命在地球历史上的演化轨迹及其对当前生物多样性的塑造。 第七章:演化生物学的当代挑战 本章不仅回顾了自然选择的基本原理,更聚焦于演化生物学的前沿议题,如:水平基因转移(Horizontal Gene Transfer)在原核生物演化中的关键作用;以及对适应性(Adaptation)的更精细理解,包括对趋同演化(Convergent Evolution)的分子机制分析。我们还将探讨“现代演化”(Evolution in Real Time)的案例,例如抗生素耐药性的快速扩散,以此说明演化规律在人类社会中的紧迫性。 第八章:生态系统功能与气候变化反馈 生态学部分着重于生态系统层面的复杂互动及其对全球环境变化的响应。本章详细分析了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驱动力,并探讨了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如碳循环、氮循环)中生物活动的关键作用。特别关注了气候变化背景下,物种分布的迁移、生态系统服务(Ecosystem Services)的退化,以及“生态系统工程”(Ecosystem Engineering)的概念,即生物如何主动重塑其物理环境。 第九章:合成生物学与生命的重塑 作为生命科学的终极应用领域之一,合成生物学(Synthetic Biology)致力于设计和构建具有全新功能的生物系统。本章介绍了基因线路的设计、模块化元件的构建,以及CRISPR/Cas9等基因编辑工具在加速生命系统工程化中的巨大潜力。我们讨论了合成生物学在可持续能源生产、新型生物材料制造和基因治疗等领域的最新突破,同时也审视了其背后的伦理和社会责任。 结语:面向未来的生命科学家 本书的结尾部分提醒读者,生命科学是一个持续被颠覆的领域。未来的生物学家需要跨越学科壁垒,熟练掌握计算工具,并保持对伦理边界的警惕。通过本导论的学习,读者应能跳出孤立知识点的限制,以更宏大、更动态的视角迎接生命科学的无限可能。 ---

用户评价

评分

《普通生物学(王元秀,第二版)》这本书,我拿到手后的第一感受就是它的“厚重感”,当然,这里的厚重感既包含了它实际的物理体积,也暗示了其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封面设计简洁大气,没有太多花哨的装饰,给人一种沉静而专业的学术氛围。打开之后,我首先会快速翻阅目录,了解全书的知识脉络。从目录的设置来看,它基本上涵盖了高中到大学低年级生物学教学的核心内容,从分子层面到个体层面,再到群体和生态层面,都有所涉及。 我对书中对生命分子这部分内容的展开方式比较好奇。我期望它能够清晰地介绍核酸、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质等重要生物大分子的基本结构、性质以及它们在生命活动中的功能。例如,对于蛋白质,我希望书中不仅能讲解氨基酸的序列如何决定蛋白质的三维结构,还能进一步说明不同结构类型(如酶、抗体、载体蛋白)如何对应其多样化的功能。如果能配以一些经典的结构模型图,那将是非常直观的。 在细胞生物学部分,我特别关注书中对细胞器功能及其相互作用的阐述。细胞器,如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每一个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协同工作,维持着细胞的生命活动。我希望书中能详细介绍每个细胞器的结构特点,并重点解释它们是如何完成各自的功能,以及它们之间是如何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传递与调控的。例如,内质网与高尔基体在蛋白质的合成、加工和运输过程中的协同作用,就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环节。 此外,遗传学和进化论是生物学中我一直感到既神秘又着迷的部分。我期待《普通生物学(王元秀,第二版)》在遗传学方面,能从孟德尔的遗传定律讲起,然后过渡到更复杂的遗传现象,如伴性遗传、多基因遗传,以及分子遗传学的基础,例如DNA复制、转录和翻译的过程。而在进化论部分,我希望书中能系统地介绍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以及现代进化理论的主要观点,包括基因频率的改变、物种形成机制等。 总体而言,我对这本书的期望是,它能够提供一个既有广度又不乏深度的生物学知识体系。它应该能够在我心中构建起一个清晰的生命科学图谱,让我不仅了解“是什么”,更能理解“为什么”和“怎么做”,从而为我进一步探索生命世界的奥秘打下坚实的基础。

评分

《普通生物学(王元秀,第二版)》这本书,我拿到手后,首先就被它简洁而富有质感的封面设计所吸引。封面上的一些抽象的生物学图案,虽然我不能立即辨认出其具体含义,但却透露出一种科学的严谨与生命力的交织。翻开书页,纸张的触感非常舒适,厚实而有弹性,印刷的字迹清晰锐利,排版也显得疏朗有致,即便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过度的疲劳,这对于一本需要系统学习的教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考量。 我对书中关于“新陈代谢”和“能量流动”的讲解充满了期待。生命的维持离不开物质的不断摄入、转化和能量的有效利用。我希望书中能够清晰地阐述新陈代谢的概览,包括合成代谢(同化作用)和分解代谢(异化作用)的基本过程,以及它们是如何在细胞内进行的。尤其是在能量流动方面,我期望书中能够详细讲解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等关键过程,不仅要介绍其化学方程式和反应步骤,更要着重阐述其在整个生态系统能量传递中的核心地位,以及能量是如何以ATP等形式被储存和利用的。 在“遗传与变异”这个部分,我希望能够看到对DNA分子结构及其功能进行详细解读。DNA作为生命的遗传物质,其结构决定了其编码、复制和传递遗传信息的能力。我期待书中能够清晰地描绘DNA的双螺旋结构,并解释碱基配对原则,以及DNA复制的半保留复制机制。同时,对于基因突变及其在进化中的作用,也希望能有深入的分析。如果能穿插一些分子遗传学领域的经典实验,例如赫尔希-蔡斯实验,那就更能帮助我理解这些抽象概念。 我个人比较喜欢那种能够激发思维的讲解方式。在某些章节的末尾,如果能设置一些“讨论与思考”的环节,提出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或者引导读者去思考一些尚未完全解决的科学难题,那将极大地提升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讨论免疫系统时,是否会探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成因,或者疫苗研发的最新进展,并引发读者对未来医学发展的思考? 总而言之,《普通生物学(王元秀,第二版)》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它是一本设计精良、内容扎实的教科书。它不仅在知识的传授上追求严谨与全面,在教学方法的创新上似乎也花了不少心思,旨在帮助读者构建起一个系统而富有逻辑的生物学知识体系,并激发对生命科学的持久兴趣。

评分

《普通生物学(王元秀,第二版)》这本教科书,我拿在手里的时候,就被它厚实的装帧和精美的封面设计所吸引。封面上的图案,我猜测应该是某种细胞结构的示意图,色彩搭配十分和谐,给人一种严谨而又充满生命力的感觉。翻开书页,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厚实且有一定的韧性,摸起来很舒服,而且印刷的字体大小适中,排版也显得很清晰,不会有那种压抑感,读起来眼睛也不容易疲劳。 第一眼扫过目录,就觉得内容涵盖范围相当广。从最基础的生命起源、生物分子,到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再到遗传、进化、生态等等,几乎囊括了现代生物学的主要分支。每一章节的标题都经过了精心设计,既有概括性,又不失专业性,让我对即将学习的内容有了初步的认识和期待。我尤其关注那些图文并茂的部分,因为我一直认为,生物学是一个视觉化的学科,好的插图和清晰的图解能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概念,例如DNA的双螺旋结构、细胞器之间的相互作用,甚至是复杂的信号传导通路,如果能配以高质量的插图,那将极大地提升学习效率。 在初步浏览了几章之后,我发现书中对一些基础概念的阐述似乎非常到位。例如,关于生命的基本特征,它不仅仅是列举了几个简单的条目,而是通过更深入的解释,试图展现这些特征是如何在各种生物体中体现出来的,并且强调了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这种循序渐进的讲解方式,对于我这种初学者来说,无疑是非常友好的。它不像有些书那样,上来就抛出大量专业术语,而是从最根本的问题入手,逐步引导读者建立起对生命现象的整体认知。 虽然我还没有深入阅读整本书,但我可以预见,这本书在教学方法上应该也花了不少心思。例如,我注意到一些章节后面可能附带了思考题或者习题,这对于巩固学习内容非常有帮助。另外,如果书中还能够引用一些最新的研究成果或者引人入胜的科学故事,那就更好了。毕竟,生物学是一个日新月异的学科,了解前沿的动态能够激发我的学习兴趣,也能让我感受到生命科学的魅力所在。 总体来说,从外观到内容框架,《普通生物学(王元秀,第二版)》给我留下了一个非常积极的初印象。它给人的感觉是既严谨专业,又不失亲和力,似乎真的为初学者量身定制。我期待通过这本书,能够系统地学习生物学的知识,建立起扎实的学科基础,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能够真正地爱上这门迷人的科学。

评分

拿到这本《普通生物学》(王元秀,第二版)时,我首先留意到的是它在结构设计上的用心。这本书的章节划分非常清晰,每一个大章节都围绕着一个核心主题展开,例如“生命的化学基础”、“细胞”、“遗传”、“进化”等等。这种结构逻辑性很强,能够帮助读者建立起清晰的知识体系,避免在庞杂的信息中迷失方向。我个人比较喜欢那种层层递进的讲解方式,从宏观到微观,从基础到应用,一步步地引导读者深入理解。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发现在解释一些复杂概念时,作者采用了多种阐释手段。有时候是详细的文字描述,有时候则辅以大量的图表和示意图。我尤其看重那些高质量的插图,它们能够形象地展现生物体的结构、功能以及各种生命过程。比如,在讲解细胞呼吸时,如果能有清晰的代谢途径图,并标注出关键的酶和能量转化过程,那对我理解这个过程将会有极大的帮助。而且,我注意到书中的图例说明也十分详尽,不会让读者产生歧义。 关于内容的深度,我认为这本书在广度和深度上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平衡点。它没有过于追求对每一个细节的极致挖掘,而是着重于传达生物学最核心、最普遍的原理和概念。这样一来,即便是初学者,也能够在一个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对生物学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并且能够掌握学习更深入内容的基础。同时,对于一些重要的概念,书中的讲解也显得十分透彻,能够触及到问题的本质。 从语言风格上来说,这本书的表达方式也比较多样化。在讲解基本概念时,语言是比较简洁明了的,力求清晰易懂。但在一些需要深入探讨的议题时,比如关于进化机制的讨论,语言就会显得更加严谨和富有逻辑性。我喜欢这种根据不同内容调整表达方式的做法,它能够让读者在保持阅读兴趣的同时,也能够体会到不同知识点的特点。 总的来说,我认为《普通生物学(王元秀,第二版)》在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呈现方式上都下了不少功夫。它提供了一个扎实而全面的生物学入门平台,通过清晰的结构、丰富的图示和多样的讲解方式,有效地帮助读者掌握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和思维方式。

评分

初次接触《普通生物学(王元秀,第二版)》,我最先感受到的是它在细节呈现上的严谨。这本书并非仅仅罗列知识点,而是力图在每一个知识点的背后,都给予充分的解释和论证。例如,在探讨进化论时,我希望能看到书中不仅会提及“自然选择”这一核心概念,更会引用一些具体的、具有说服力的实例,来佐证其科学性。比如,达尔文在加拉帕戈斯群岛观察到的雀鸟喙的形态变化,或者工业革命时期桦尺蛾颜色的适应性进化等。这些具体的案例,能够让抽象的理论变得生动鲜活,更容易被理解和接受。 我个人尤其看重书中关于“生命是什么”以及“生命起源”这些哲学性与科学性相结合的探讨。生物学作为一门研究生命的科学,其根本问题是如何定义的?生命具备哪些基本特征?这些特征是如何在演化的过程中形成的?书中是否会从宏观的视角,引领读者去思考这些根本性的问题?并且,对于生命起源这一科学界尚未完全解开的谜团,书中是否会介绍目前主流的科学假说,并阐述支持这些假说的证据,同时也能坦诚地指出其局限性? 另外,在生态学章节,我希望看到对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深入分析。生态系统是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对象,理解生物如何适应环境,以及生物之间如何形成复杂的食物网和能量流动,对于认识地球生态的平衡至关重要。书中是否会介绍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如森林、草原、海洋等,并分析它们各自的特点和生物多样性?同时,对于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等议题,也期望书中能够有相应的论述,以提升读者的环保意识。 我比较倾向于那种能够引发思考的讲解方式。在一些关键概念的阐释之后,如果书中能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导读者去进一步探索,或者鼓励读者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那将极大地提升学习的深度和趣味性。例如,在讲解基因工程时,是否会探讨其在农业、医药等领域的应用,以及相关的伦理和社会问题? 总而言之,《普通生物学(王元秀,第二版)》给我的感觉是一本充满了科学探索精神的书籍。它不仅致力于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培养读者的科学思维方式,以及对生命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我期待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更深刻地理解生命科学的魅力,并从中获得启发。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