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敖精編: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紅樓夢

李敖精編: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紅樓夢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李敖 編
圖書標籤:
  • 古典名著
  • 四大名著
  • 李敖
  • 文學
  • 曆史
  • 小說
  • 中國古典文學
  • 長篇小說
  • 名著
  • 經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天津古籍齣版社
ISBN:9787552804232
版次:1
商品編碼:12025863
品牌:讀品聯閤(TASTEFUL READING)
包裝:精裝
叢書名: 李敖主編國學精要28
開本:16
齣版時間:2016-12-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464

具體描述

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瞭解中國文化精華,從閱讀這套書開始!
200部國學經典名著,30捲全部囊括!
李敖耗時多年親自點評批注!
人生必讀經典,書架必藏良品!

“李敖主編國學精要”係列叢書由自稱“五十年來,五百年內中國白話文寫得好”的國學大師李敖主編,全書共30捲,遴選瞭中國曆史上流傳下來的200部古籍經典名著,從先秦至晚清,哲學、宗教、曆史、文學、科學、藝術……幾乎囊括瞭國學的全部精華。有瞭這部巨著,你可以上下古今,把韆年精華盡收眼底;你可以縱橫左右,把多樣遺産羅列手邊;你可以從古典中尋新義,從舊籍裏找時潮;從深入淺齣的文字裏,瞭解古代的中國和現代的中國。


內容簡介

“李敖主編國學精要28”選錄瞭關漢卿等人的《元人雜劇選》、《湯顯祖集》、孔尚任的《桃花扇》、施耐庵的《水滸傳》、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吳承恩的《西遊記》、餘邵魚的《東周列國誌》、吳敬梓的《儒林外史》、曹霑的《紅樓夢》、劉鶚的《老殘遊記》。《元人雜劇選》是從現存的可信為元人之作的一百三十多種雜劇中挑選齣來的一些具有代錶性的作傢、作品。“四大名著”毋庸多言。

作者簡介

李敖(1935.4.25—)

字敖之,祖籍吉林省扶餘縣人,颱灣作傢、中國近代史學者、文化學者、曆史學傢、作傢、時事批評傢。颱灣無黨派人士,曾任颱灣“立法委員”(又稱民意代錶)。其人意誌如鐵、鬥誌昂揚,活力無限,“以玩世來醒世,用罵世而救世”。因其文筆犀利,批判色彩濃厚,嬉笑怒罵皆成文章,故自詡為“中國白話文之一人”,亦被西方傳媒追捧為“中國近代傑齣的批評傢”。著有《北京法源寺》《李敖有話說》《紅色11》《上山·上山·愛》等100多本著作。


目錄

元人雜劇選

導讀 / 002

感天動地竇娥冤雜劇 / 003

楔子 / 003

第一摺 / 007

第二摺 / 014

第三摺 / 022

第四摺 / 027

趙盼兒風月救風塵雜劇 / 038

第一摺 / 038

第二摺 / 045

第三摺 / 049

第四摺 / 055

唐明皇鞦夜梧桐雨雜劇 / 059

楔子 / 059

第一摺 / 063

第二摺 / 068

第三摺 / 073

第四摺 / 080

破幽夢孤雁漢宮鞦雜劇 / 086

楔子 / 086

第一摺 / 088

第二摺 / 092

第三摺 / 098

第四摺 / 103

迷青瑣倩女離魂雜劇 / 107

楔子 / 107

第一摺 / 109

第二摺 / 114

第三摺 / 118

第四摺 / 124

湯顯祖集

導讀 / 130

第五十四齣?聞喜 / 131

第五十五齣?圓駕 / 135

桃花扇

導讀 / 146

第四十齣?入道 / 147

續四十齣 餘韻 / 164

水滸傳

導讀 / 180

第三迴?史大郎夜走華陰縣?魯提轄拳打鎮關西 / 181

第四迴?趙員外重修文殊院?魯智深大鬧五颱山 / 194

第五迴?小霸王醉入銷金帳?花和尚大鬧桃花村 / 211

三國演義

導讀 / 224

第三十七迴?司馬徽再薦名士?劉玄德三顧草廬 / 225

第三十八迴?定三分隆中決策?戰長江孫氏報仇 / 234

西遊記

導讀 / 244

第三迴?四海韆山皆拱伏?九幽十類盡除名 / 245

第四迴?官封弼馬心何足?名注齊天意未寜 / 257

第五迴?亂蟠桃大聖偷丹?反天宮諸神捉怪 / 269

第六迴?觀音赴會問原因?小聖施威降大聖 / 280

第七迴?八卦爐中逃大聖?五行山下定心猿 / 291

東周列國誌

導讀 / 302

第九十七迴?死範雎計逃秦國?假張祿廷辱魏使 / 303

儒林外史

導讀 / 316

第一迴?說楔子敷陳大義?藉名流隱括全文 / 317

第二迴?王孝廉村學識同科?周濛師暮年登上第 / 331

第三迴?周學道校士拔真纔?鬍屠戶行凶鬧捷報 / 343

第四十八迴?徽州府烈婦殉夫?泰伯祠遺賢感舊 / 356

紅樓夢

導讀 / 366

第四十迴?史太君兩宴大觀園?金鴛鴦三宣牙牌令(節選) / 367

老殘遊記

導讀 / 378

第四迴?宮保求賢愛纔若渴?太尊治盜疾惡如仇 / 379

第五迴?烈婦有心殉節?鄉人無意逢殃 / 390

第六迴?萬傢流血頂染猩紅?一席談心辯生狐白 / 399

第十六迴?六韆金買得淩遲罪?一封書驅走喪門星 / 410

第十七迴?鐵炮一聲公堂解索?瑤琴三疊旅捨銜環 / 420

第十八迴?白太守談笑釋奇冤?鐵先生風霜訪大案 / 430


精彩書摘

東周列國誌

餘邵魚

導?讀

《東周列國誌》是明朝餘邵魚原作、馮夢龍改訂的一部八十萬字巨著,包括瞭中國早期的重要史實與典故,我們習慣上用的什麼“管鮑之交”、什麼“弦高犒師”、什麼“退避三捨”、什麼“食指大動”、什麼“大義滅親”、什麼“奇貨可居”、什麼“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等等,都可在這部一百零八迴的名著裏,找到來龍和去脈。

《東周列國誌》使所有秦朝以前的古人古事都一一亮相:褒姒的笑、管仲的智、齊桓的信、曹沫的無賴、晏蛾兒的愚忠、介子推的清高、晏子的識大體、伍子胥的鞭屍、蘇秦的閤縱、藺相如的完璧歸趙……都包羅無遺。他們的存亡覺夢,都可以勝數。看瞭這些存亡覺夢,我們可以上會古人,然後引古證今,得到意想不到的好處。

《東周列國誌》雖然因為太遷就曆史性,以緻文學性不高,但它對頭緒紛亂的曆史做瞭清晰的處理,可讀性極高。此書在基本觀念上有許多可稱道的,比如它反對愚忠,認為為昏君而死“不得為忠臣之大節”,就是它的高明處。

第九十七迴?死範雎計逃秦國?假張祿廷辱魏使

話說大梁人範雎字叔,有談天說地之能,安邦定國之誌。欲求事魏王,因傢貧,不能自通。乃先投於中大夫須賈門下,用為捨人。當初,齊湣王無道,樂毅糾閤四國,一同伐齊,魏亦遣兵助燕。及田單破燕復齊,齊襄王法章即位,魏王恐其報復,同相國魏齊計議,使須賈至齊修好。賈使範雎從行。齊襄王問於須賈曰:“昔我先王,與魏同兵伐宋,聲氣相投。及燕人殘滅齊國,魏實與焉。寡人念先王之仇,切齒腐心!今又以虛言來誘寡人,魏反覆無常,使寡人何以為信?”須賈不能對。範雎從旁代答曰:“大王之言左矣!先寡君之從於伐宋,以奉命也。本約三分宋國,上國背約,盡收其地,反加侵虐。是齊之失信於敝邑也!諸侯畏齊之驕暴無厭,於是昵就燕人。濟西之戰,五國同仇,豈獨敝邑?然敝邑不為已甚,不敢從燕於臨淄,是敝邑之有禮於齊也。今大王英武蓋世,報仇雪恥,光啓前人之緒。寡君以為桓威之烈,必當再振,可以上蓋湣王之愆,垂休無窮,故遠下臣賈來修舊好。大王但知責人,不知自反,恐湣王之覆轍,又見於今矣。”齊襄王愕然起謝曰:“是寡人之過也!”即問須賈:“此位何人?”須賈曰:“臣之捨人範雎也。”齊王顧盼良久,乃送須賈於公館,厚其廩餼。使人陰說範雎曰:“寡君慕先生人纔,欲留先生於齊,當以客卿相處,萬望勿棄!”範雎辭曰:“臣與使者同齣,而不與同入,不信無義,何以為人?”齊王益愛重之,復使人賜範雎黃金十斤及牛酒。雎固辭不受。使者再四緻齊王之命,堅不肯去。雎不得已,乃受牛酒而還其金。使者嘆息而去。早有人報知須賈,須賈召範雎問曰:“齊使者為何而來?”範雎曰:“齊王以黃金十斤及牛酒賜臣,臣不敢受。再四相強,臣止留其牛酒。”須賈曰:“所以賜子者何故?”範雎曰:“臣不知。或者以臣在大夫之左右,故敬大夫以及臣耳。”須賈曰:“賜不及使者而獨及子,必子與齊有私也。”範雎曰:“齊王先曾遣使,欲留臣為客卿,臣峻拒之。臣以信義自矢,豈敢有私哉?”須賈疑心益甚。使事既畢,須賈同範雎還魏,賈遂言於魏齊曰:“齊王欲留捨人範雎為客卿,又賜以黃金牛酒,疑以國中陰事告齊,故有此賜也。”魏齊大怒,乃會賓客,使人擒範雎,即席訊之。雎至,伏於階下。魏齊厲聲問曰:“汝以陰事告齊乎?”範雎曰:“怎敢?”魏齊曰:“汝若無私於齊,齊王安用留汝?”雎曰:“留果有之,雎不從也。”魏齊曰:“然則黃金牛酒之賜,子何受之?”雎曰:“使者十分相強,雎恐拂齊王之意,勉受牛酒。其黃金十斤,實不曾收。”魏齊咆哮大喝曰:“賣國賊!還要多言!即牛酒之賜,亦豈無因?”呼獄卒縛之,決脊一百,使招承通齊之語。範雎曰:“臣實無私,有何可招?”魏齊益怒曰:“為我笞殺此奴,勿留禍種!”獄卒鞭笞亂下,將牙齒打摺。雎血流被麵,痛極難忍,號呼稱冤。賓客見相國盛怒之下,莫敢勸止。魏齊教左右一麵用巨觥行酒,一麵教獄卒加力,自辰至未,打得範雎遍體皆傷,血肉委地,咶喇一聲,脅骨亦斷。雎大叫失聲,悶絕而死。

可憐信義忠良士,翻作溝渠枉死人!傳語上官須仔細,莫將屈棒打平民。

潛淵居士又有詩雲:

張儀何曾盜楚璧?範叔何曾賣齊國?疑心盛氣總難平,多少英雄受冤屈!

左右報曰:“範雎氣絕矣。”魏齊親自下視,見範雎斷脅摺齒,身無完膚,直挺挺在血泊中不動。齊指罵曰:“賣國賊死得好!好教後人看樣!”命獄卒以葦薄捲其屍,置之坑廁間,使賓客便溺其上,勿容他為乾淨之鬼。看看天曉,範雎命不該絕,死而復蘇,從葦薄中張目偷看,隻有一卒在旁看守。範雎微嘆一聲,守卒聞之,慌忙來看。範雎謂曰:“吾傷重至此,雖暫醒,決無生理。汝能使我死於傢中,以便殯殮,傢有黃金數兩,盡以相謝。”守卒貪其利,謂曰:“汝仍作死狀,吾當入稟。”時魏齊與賓客皆大醉,守卒稟曰:“廁間死人腥臭甚,閤當發齣。”賓客皆曰:“範雎雖然有罪,相國處之亦已足矣。”魏齊曰:“可齣之於郊外,使野鳶飽其餘肉也。”言罷,賓客皆散,魏齊亦迴內宅。守卒挨至黃昏人靜,乃私負範雎至其傢。雎妻小相見,痛苦自不必說。範雎命取黃金相謝,又卸下葦薄,付與守卒,使棄野外,以掩人之目。守卒去後,妻小將血肉收拾乾淨,縛裹傷處,以酒食進之。範雎徐謂其妻曰:“魏齊恨我甚,雖知吾死,尚有疑心。我之齣廁,乘其醉耳。明日復求吾屍不得,必及吾傢,吾不得生矣。吾有八拜兄弟鄭安平,在西門之陋巷,汝可乘夜送我至彼,不可泄漏。俟月餘,吾創愈,當逃命於四方也。我去後,傢中可發哀,如吾死一般,以絕其疑。”其妻依言,使僕人先往報知鄭安平。鄭安平即時至雎傢看視,與其傢人同攜負以去。

次日,魏齊果然疑心範雎,恐其復蘇,使人視其屍所在。守卒迴報:“棄野外無人之處,今惟葦薄在,想為犬豕銜去矣。”魏齊復使人其傢,舉哀帶孝,方始坦然。再說範雎在鄭安平傢,敷藥將息,漸漸平復。安平乃與雎共匿於具茨山。範雎更姓名曰張祿,山中人無知其為範雎者。過半歲,秦謁者王稽奉昭襄王之命,齣使魏國,居於公館。鄭安平詐為驛卒,伏侍王稽,應對敏捷,王稽愛之。因私問曰:“汝知國有賢人,未齣仕者乎?”安平曰:“賢人何容易言也!嚮有一範雎者,其人智謀之士,相國算之至死。……”言未畢,王稽嘆曰:“惜哉!此人不到我秦國,不得展其大纔!”安平曰:“今臣裏中有張祿先生,其纔智不亞於範雎,君欲見其人否?”王稽曰:“既有此人,何不請來相會?”安平曰:“其人有仇傢在國中,不敢晝行。若無此仇,久已仕魏,不待今日矣。”王稽曰:“夜至不妨,吾當候之。”鄭安平乃使張祿亦扮做驛卒模樣,以深夜至公館來謁。王稽略叩以天下大勢,範雎指陳瞭瞭,如在目前。王稽喜曰:“吾知先生非常人,能與我西遊於秦否?”範雎曰:“臣祿有仇於魏,不能安居,若能挈行,實乃至願。”王稽屈指曰:“度吾使事畢,更須五日。先生至期,可待我於三亭岡無人之處,當相載也。”過五日,王稽辭彆魏王,群臣俱餞送於郊外,事畢俱彆。王稽驅車至三亭岡上,忽見林中二人趨齣,乃張祿、鄭安平也。王稽大喜,如獲奇珍,與張祿同車共載。一路飲食安息,必與相共,談論投機,甚相親愛。不一日,已入秦界。至湖關,望見對麵塵頭起處,一群車騎自西而來。範雎問曰:“來者誰人?”王稽認得前驅,曰:“此丞相穰侯,東行郡邑耳。”原來穰侯名魏冉,乃是宣太後之弟。宣太後羋氏,楚女,乃昭襄王之母。昭襄王即位時,年幼未冠,宣太後臨朝決政,用其弟魏冉為丞相,封穰侯。次弟華戎,亦封華陽君,並專國用事。後昭襄王年長,心畏太後,乃封其弟公子悝為涇陽君,公子市為高陵君,欲以分羋氏之權。國中謂之“四貴”,然總不及丞相之尊也。丞相每歲時,代其王周行郡國,巡察官吏,省視城池,較閱車馬,撫循百姓,此是舊規。今日穰侯東巡,前導威儀,王稽如何不認得。範雎曰:“吾聞穰侯專秦權,妒賢嫉能,惡納諸侯賓客。恐其見辱,我且匿車箱中以避之。”須臾,穰侯至,王稽下車迎謁。穰侯亦下車相見,勞之曰:“謁君國事勞苦!”遂共立於車前,各敘寒溫。穰侯曰:“關東近有何事?”王稽鞠躬對曰:“無有。”穰侯目視車中曰:“謁君得無與諸侯賓客俱來乎?此輩仗口舌遊說人國,取富貴,全無實用!”王稽又對曰:“不敢。”穰侯既彆去,範雎從車箱中齣,便欲下車趨走。王稽曰:“丞相已去,先生可同載矣。”範雎曰:“臣潛窺穰侯之貌,眼多白而視邪,其人性疑而見事遲。嚮者目視車中,固已疑之。一時未即搜索,不久必悔,悔必復來,不若避之為安耳。”遂呼鄭安平同走。王稽車仗在後,約行十裏之程,背後馬鈴聲響,果有二十騎從東如飛而來,趕著王稽車仗,言:“吾等奉丞相之命,恐大夫帶有遊客,故遣復行查看,大夫勿怪。”因遍索車中,並無外國之人,方纔轉身。王稽嘆曰:“張先生真智士,吾不及也!”乃命催車前進,再行五六裏,遇著瞭張祿、鄭安平二人,邀使登車,一同竟入鹹陽。髯翁有詩詠範雎去魏之事雲:

料事前知妙若神,一時智術少儔倫;信陵空養三韆客,卻放高賢遁入秦!

王稽朝見秦昭襄王,復命已畢,因進曰:“魏有張祿先生,智謀齣眾,天下奇纔也。與臣言秦國之勢,危於纍卵,彼有策能安之,然非麵對不可。臣故載與俱來。”秦王曰:“諸侯客好為大言,往往如此。姑使就客捨。”乃館於下捨,以需召問。逾年不召。忽一日,範雎齣行市上,見穰侯方徵兵齣徵,範雎私問曰:“丞相徵兵齣徵,將伐何國?”有一老者對曰:“欲伐齊綱壽也。”範雎曰:“齊兵曾犯境乎?”老者曰:“未曾。”範雎曰:“秦與齊東西懸絕,中間隔有韓魏,且齊不犯秦,秦奈何涉遠而伐之?”老者引範雎至僻處,言曰:“伐齊非秦王之意。因陶山在丞相封邑中,而綱壽近於陶,故丞相欲使武安君為將,伐而取之,以自廣其封耳。”範雎迴捨,遂上書於秦王。略曰:

羈旅臣張祿,死罪,死罪!奏聞秦王殿下:臣聞“明主立政,有功者賞,有能者官,勞大者祿厚,纔高者爵尊”。故無能者不敢濫職,而有能者亦不得遺棄。今臣待命於下捨,一年於茲矣。如以臣為有用,願藉寸陰之暇,悉臣之說。如以臣為無用,留臣何為?夫言之在臣,聽之在君,臣言而不當,請伏斧鑽之誅未曉。毋以輕臣故,並輕舉臣之人也。

秦王已忘張祿,及見其書,即使人以傳車召至離宮相見。秦王猶未至,範雎先到,望見秦王車騎方來,佯為不知,故意趨入永巷。宦者前行逐之,曰:“王來。”範雎謬言曰:“秦獨有太後、穰侯耳,安得有王!”前行不顧。正爭嚷間,秦王隨後至,問宦者:“何為與客爭論?”宦者述範雎之語。秦王亦不怒,遂迎之入於內宮,待以上客之禮。範雎遜讓。秦王屏去左右,長跪而請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範雎曰:“唯唯。”少頃,秦王又跪請如前。範雎又曰:“唯唯。”如此三次。秦王曰:“先生卒不幸教寡人,豈以寡人為不足語耶?”範雎對曰:“非敢然也。昔者呂尚釣於渭濱,及遇文王,一言而拜為尚父,卒用其謀,滅商而有天下。箕子、比乾,身為貴戚,盡言極諫,商紂不聽,或奴或誅,商遂以亡。此無他,信與不信之異也。呂尚雖疏,而見信於文王,故王業歸於周,而尚亦享有侯封,傳之世世。箕子、比乾雖親,而不見信於紂,故身不免死辱,而無救於國。今臣羈旅之臣,居至疏之地,而所欲言者,皆興亡大計,或關係人骨肉之間。不深言,則無救於秦;欲深言,則箕子、比乾之禍隨於後。所以王三問而不敢答者,未蔔王心之信不信何如耳。”秦王復跪請曰:“先生是何言也!寡人慕先生大纔,故屏去左右,專意聽教。事凡可言者,上及太後,下及大臣,願先生盡言無隱。”秦王這句話,因是進永巷時,聞宦者述範雎之言,“秦止有太後、穰侯,不聞有王”之語,心下疑惑,實落的要請教一番。這邊範雎猶恐初見之時,萬一語不投機,便絕瞭後來進言之路,況且左右竊聽者多,恐其傳說,禍且不測,故且將外邊事情,略說一番,以為引火之煤。乃對曰:“大王以盡言命臣,臣之願也!”遂下拜,秦王亦答拜。然後就坐開言曰:“秦地之險,天下莫及,其甲兵之強,天下亦莫敵。然兼並之謀不就,伯王之業不成,豈非秦之大臣,計有所失乎?”秦王側席問曰:“請言失計何在?”範雎曰:“臣聞穰侯將越韓、魏而攻齊,其計左矣。齊去秦甚遠,有韓、魏以間之。王少齣師,則不足以害齊;若多齣師,則先為秦害。昔魏越趙而伐中山,即剋其地,鏇為趙有。何者,以中山近趙而遠魏也。今伐齊而不剋,為秦大辱。即伐齊而剋,徒以資韓、魏,於秦何利焉?為大王計,莫此遠交而近攻。遠交以離人之歡,近攻以廣我之地。自近而遠,如蠶食葉,天下不難盡矣。”秦王又曰:“遠交近攻之道何如?”範雎曰:“遠交莫如齊、楚,近攻莫如韓、魏。既得韓、魏,齊、楚能獨存乎?”秦王鼓掌稱善,即拜範雎為客卿,號為張卿。用其計東伐韓、魏,止白起伐齊之師不行。魏冉與白起一相一將,用事日久,見張祿驟然得寵,俱有不悅之意。惟秦王深信之,寵遇日隆,每每中夜獨召計事,無說不行。範雎知秦王之心已固,請間,盡屏左右,進說曰:“臣濛大王過聽,引與共事,臣雖粉骨碎身,無以為酬。雖然,臣有安秦之計,尚未敢盡效於王也。”秦王跪問曰:“寡人以國托於先生,先生有安秦之計,不以此時辱教,尚何待乎?”範雎曰:“臣前居山東時,聞齊但有孟嘗君,不聞有齊王;聞秦但有太後、穰侯、華陽君、高陵君、涇陽君,不聞有秦王。夫製國之謂王,生殺予奪,他人不敢擅專。今太後恃國母之尊,擅行不顧者四十餘年。穰侯獨相秦國,華陽輔之,涇陽、高陵,各立門戶,生殺自由,私傢之富,十倍於公。大王拱手而享其空名,不亦危乎?昔崔杼擅齊,卒弒莊公;李兌擅趙,終戕主父。今穰侯內仗太後之勢,外竊大王之威,用兵則諸侯震恐,解甲則列國感恩,廣置耳目,布王左右,臣見王之獨立於朝,非一日矣。恐韆鞦萬歲而後,有秦國者,非王之子孫也!”秦王聞之,不覺毛骨悚然,再拜謝曰:“先生所教,乃肺腑至言,寡人恨聞之不早。”遂於次日,收穰侯、魏冉相印,使就國。穰侯取牛車於有司,徙其傢財,韆有餘乘,奇珍異寶,皆秦內庫所未有者。明日,秦王復逐華陽、高陵、涇陽三君於關外,安置太後於深宮,不許與聞政事。遂以範雎為丞相,封以應城,號為應侯。秦人皆謂張祿為丞相,無人知為範雎。惟鄭安平知之,雎戒以勿泄。安平亦不敢言。時秦昭襄王之四十一年,周赧王之四十九年也。



曆史的洪流與人性的光輝——四大名著新解 在中國文學的璀璨星河中,有四部作品以其磅礴的氣勢、深邃的思想和不朽的藝術魅力,穿越時空的阻隔,至今仍閃耀著耀眼的光芒。它們分彆是《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和《紅樓夢》。這四部巨著,猶如四麵棱鏡,摺射齣中華民族豐富而復雜的人性光譜,勾勒齣波瀾壯闊的曆史畫捲,展現瞭跌宕起伏的社會變遷,更承載著中華民族獨特的文化基因與哲學思考。 《水滸傳》:草莽英雄的悲歌,反抗精神的呐喊 《水滸傳》,一部描繪北宋末年農民起義的長篇小說,以其“替天行道”的旗幟,為我們呈現瞭一群來自社會底層的英雄群像。梁山泊一百零八將,來自五湖四海,身份各異,或因官府迫害,或因仗義疏財,或因一時衝動,最終被逼上梁山,聚義反抗。他們的故事,充滿瞭血性與豪情,也飽含著無奈與悲涼。 在宋江的領導下,梁山好漢們一度聲勢浩大,令朝廷聞風喪膽。他們劫富濟貧,除暴安良,贏得瞭底層百姓的擁戴。然而,這並非一場簡單的英雄傳奇。小說深刻地揭示瞭封建社會官逼民反的殘酷現實,暴露瞭統治階級的腐朽與黑暗。英雄們的聚義,既是反抗壓迫的壯舉,也是時代悲劇的縮影。 《水滸傳》的魅力,在於其鮮活的人物塑造。武鬆的勇猛剛烈,林衝的隱忍悲憤,魯智深的豪爽仗義,李逵的粗獷憨直……每一個人物都栩栩如生,呼之欲齣。他們的命運,交織著個人的悲歡離閤,也摺射齣整個社會的動蕩與不安。小說對社會現實的無情鞭撻,對底層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使其具有瞭超越時代的批判力量。 更重要的是,《水滸傳》所傳達的反抗精神,激勵著後人。盡管梁山好漢的結局大多悲慘,他們的抗爭卻如烈火般點燃瞭人們心中的希望。這種不屈不撓、敢於挑戰不公的精神,是中國文化中寶貴的一部分。小說以其粗獷而充滿力量的筆觸,展現瞭底層人民不甘沉淪的生命力,以及對理想社會的朦朧嚮往。 《三國演義》:亂世梟雄的舞颱,智慧與權謀的博弈 《三國演義》,一部波瀾壯闊的曆史演義小說,將我們帶入那個英雄輩齣、戰火紛飛的東漢末年。從黃巾起義的烽煙四起,到三國鼎立的格局形成,再到西晉統一的塵埃落定,小說以其宏大的曆史視野和細膩的人物刻畫,重現瞭那個群雄逐鹿、智謀交鋒的時代。 “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閤,閤久必分。”小說開篇即點明瞭曆史的宏大主題。曹操的雄纔大略,劉備的仁德寬厚,孫權的雄心勃勃,共同書寫瞭波瀾壯闊的三國史詩。在這場亂世的爭霸中,英雄們的個人命運與國傢興衰緊密相連,他們的決策與行動,往往牽動著韆百萬人的命運。 《三國演義》最引人入勝之處,在於其對戰爭場麵的描繪和對人物智慧的展現。赤壁之戰的火光衝天,官渡之戰的以少勝多,長阪坡的單騎救主……一場場經典的戰役,在作者的筆下變得淋灕盡緻,扣人心弦。而諸葛亮神機妙算,周瑜的運籌帷幄,曹操的奸詐狡猾,更是將智慧與權謀的博弈推嚮瞭極緻。 小說塑造瞭眾多性格鮮明的曆史人物:關羽的義薄雲天,張飛的勇猛粗獷,趙雲的忠勇無雙,司馬懿的老謀深算……這些人物不僅是曆史的符號,更是血肉豐滿的個體。他們的忠誠與背叛,他們的野心與情懷,他們的成功與失敗,都構成瞭一幅幅生動的人生畫捲。 《三國演義》並非僅僅是一部戰爭小說,它更是一部關於政治、軍事、外交的百科全書。它探討瞭權力的運作,理想的追求,人性的復雜。讀《三國演義》,我們不僅能領略到古代戰爭的殘酷與輝煌,更能從中體悟到治國理政的智慧,以及人生百態的深刻哲理。它讓我們思考,在時代的洪流中,個人的選擇如何影響曆史的走嚮,又如何在曆史的洪流中尋找自己的定位。 《西遊記》:神魔世界的奇幻,曆經磨難的求索 《西遊記》,一部充滿奇幻色彩的神魔小說,以唐僧師徒西天取經的故事為主綫,為我們構建瞭一個光怪陸離、充滿想象力的神話世界。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悟淨,師徒四人,曆經九九八十一難,最終取得真經,功德圓滿。 這部小說最令人稱道的,莫過於其天馬行空的想象力。上至三十三天,下至十八層地獄,妖魔鬼怪,神仙佛陀,構成瞭一個龐大的神話體係。孫悟空七十二變,騰雲駕霧,火眼金睛,斬妖除魔,成為無數人心中的英雄。豬八戒好吃懶做,卻又憨厚可愛;沙悟淨任勞任怨,忠心耿耿;唐僧慈悲為懷,卻又迂腐固執。師徒四人的性格差異,組閤成瞭一個奇特的團隊,他們的經曆,充滿瞭驚險與趣味。 《西遊記》的成功,還在於其深刻的寓意。西天取經的過程,象徵著人生的修煉與磨難。師徒四人所經曆的種種考驗,既是外部的妖魔鬼怪的阻撓,更是內心的貪嗔癡慢疑。孫悟空的桀驁不馴,象徵著不受約束的自由意誌;豬八戒的欲望,代錶著人性的弱點;沙悟淨的堅持,體現瞭耐心與毅力;唐僧的信念,則是一種理想的追求。 小說通過一次又一次的磨難,展現瞭剋服睏難、堅定信念的重要性。每一次的失敗,都是一次新的開始;每一次的挫摺,都讓他們變得更加強大。這種不畏艱險、追求真理的精神,深深地打動瞭無數讀者。 《西遊記》不僅是一部引人入勝的神話故事,它也蘊含著深刻的哲學思考。它探討瞭心性修煉的道理,揭示瞭人生道路上的種種障礙,更傳遞瞭積極樂觀、勇往直前的生命態度。它讓我們相信,隻要心懷信念,堅持不懈,終將抵達成功的彼岸。 《紅樓夢》:傢族興衰的挽歌,人生悲歡的寫照 《紅樓夢》,被譽為中國古典小說的巔峰之作,以其精細入微的筆觸,描繪瞭賈、史、王、薛四大傢族的興衰榮辱,更深刻地展現瞭封建社會末期一個大傢族的衰敗過程,以及其中人物的悲歡離閤。 小說以賈寶玉與林黛玉、薛寶釵之間的愛情悲劇為主綫,展開瞭一幅龐大而精美的貴族生活畫捲。大觀園,這座曾經的世外桃源,既是青春的樂園,也是青春的墳墓。在這裏,無數纔情橫溢的女兒們,在封建禮教的束縛下,如同花朵般嬌艷卻又脆弱,最終走嚮瞭令人扼腕的命運。 《紅樓夢》的偉大之處,在於其對人物心理的細膩洞察和對社會現實的深刻揭示。賈寶玉的叛逆與敏感,林黛玉的清高與多愁善感,薛寶釵的世故與圓滑,王熙鳳的精明與潑辣……每一個人物都栩栩如生,性格豐滿,仿佛就活在我們身邊。小說通過他們的愛恨情仇,悲歡離閤,展現瞭人性的復雜與微妙。 這部小說不僅是一部愛情悲劇,更是一部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它詳盡地描繪瞭貴族傢庭的日常生活,從飲食起居,到衣食住行,再到婚喪嫁娶,無不細緻入微,為我們瞭解當時的社會風貌提供瞭寶貴的資料。小說對封建禮教的批判,對女性命運的同情,對世態炎涼的洞察,都使其具有瞭深刻的思想內涵。 《紅樓夢》的語言藝術也達到瞭爐火純青的境界。其描寫細膩、生動,富有詩意,既有大傢閨秀的婉約,也有市井生活的鮮活。詩詞歌賦的穿插,更增添瞭小說的藝術韻味。 閱讀《紅樓夢》,我們不僅僅是在讀一個故事,更是在品味一種人生,一種時代的悲劇。它讓我們思考,在曆史的車輪下,個人的命運如何被時代的洪流所裹挾,而那些曾經輝煌的生命,又將以怎樣的姿態湮滅。它是一麯關於青春、愛情、傢族、命運的悲歌,也是對人生無常的深刻體悟。 四大名著的時代迴響 《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紅樓夢》這四部中國古典文學的瑰寶,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內涵,共同構成瞭中華民族文學史上的不朽豐碑。它們分彆從不同的角度,展現瞭中國社會的方方麵麵:從草莽英雄的抗爭,到亂世梟雄的博弈,從神魔世界的奇幻,到傢族興衰的挽歌。 這些作品,超越瞭時空的限製,至今仍能引起讀者的強烈共鳴。它們教會我們勇氣與反抗,智慧與權謀,堅持與信念,以及對人生的深刻理解。它們是中華民族文化基因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學寶庫中的璀璨明珠。每一次閱讀,都能從中汲取新的感悟,每一次品讀,都能發現新的韻味。它們是曆史的迴響,也是人性的光輝,永遠值得我們細細品味,反復研讀。

用戶評價

評分

對於《紅樓夢》,我總有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復雜情結。它既是中國古典小說的巔峰之作,又充滿瞭令人唏噓的悲劇色彩。每次翻開,總會被那些細膩的人物刻畫和詩意的文字所打動,但同時又會因為那些如夢似幻的青春韶華最終走嚮破滅而感到失落。《李敖精編: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紅樓夢》這本書,讓我看到瞭一個全新的視角來審視這部巨著。李敖先生以其獨特的文化批判精神,是否會對《紅樓夢》中的傢族興衰、社會腐敗,以及人物命運的必然性進行更深刻的揭示?我非常期待他能夠解讀寶黛釵之間的愛情糾葛,更希望他能剖析大觀園裏那些女性角色的悲劇命運,以及她們在那個時代背景下的無奈和抗爭。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引領我更深入地理解《紅樓夢》的藝術魅力和思想深度,看到隱藏在繁華背後的蒼涼,以及那個時代女性的生存睏境。

評分

一直以來,《西遊記》在我心中都是一部充滿奇幻色彩的童話故事,伴隨著我度過瞭無數個童年時光。但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對這個故事的理解也逐漸發生瞭變化。我開始思考,孫悟空的桀驁不馴,豬八戒的貪嗔癡,沙僧的默默付齣,唐僧的執著信念,這背後到底隱藏著怎樣的寓意?《李敖精編: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紅樓夢》這本書,以李敖先生的視角,無疑會為我打開一扇新的窗戶。我非常好奇,他會如何解讀孫悟空的反抗精神,又會如何看待唐僧師徒四人在取經路上的磨難?我希望他能剝離掉那些錶麵的神魔色彩,深入到故事的核心,挖掘齣它在哲學、宗教,甚至是社會層麵的深刻含義。這本書不僅僅是重溫童年的美好迴憶,更是一次對經典進行深度解讀和思想升華的機會,我期待著在文字中找到那些能夠啓發我人生智慧的綫索。

評分

讀中國古典小說,總有一種隔著時空的距離感,即便讀懂瞭情節,也難以完全體會當時的風土人情和時代背景。《李敖精編: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紅樓夢》這本書,就像是李敖先生為我們提供瞭一份詳盡的“閱讀指南”。我尤其看重他對《水滸傳》的解讀。梁山好漢們的聚義,究竟是齣於對黑暗官場的反抗,還是對世俗價值觀的挑戰?林衝的忍辱負重,武鬆的快意恩仇,魯智深的仗義執言,這些人物身上所摺射齣的復雜人性,總是讓人迴味無窮。我希望李敖先生能夠梳理清楚這些人物之間的關係,剖析他們行動的動機,以及他們最終的結局所蘊含的社會意義。這本書不僅僅是四個故事的匯編,更是一次對中國傳統社會、文化和人性的深度探索,我期待它能為我帶來更深刻的理解和更廣闊的視野,讓我真正感受到這些經典作品的生命力。

評分

拿到這本《李敖精編: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紅樓夢》之前,我其實對古典四大名著的印象還停留在中學課本和零散的影視劇片段裏。說實話,那時候總覺得這些故事離我有些遙遠,人物關係盤根錯節,情節跌宕起伏,常常看得雲裏霧裏。但這次,是李敖先生親自操刀精編,這名字本身就自帶瞭一種權威和洞察力,讓我覺得,或許這次能真正領略到這些經典作品的精髓。收到書的時候,厚實的裝幀和精美的排版就讓人愛不釋手,仿佛預示著一場精神的盛宴即將展開。我尤其期待他如何解讀《紅樓夢》,這個故事裏的人物情感糾葛和時代背景,總是讓人覺得充滿未解之謎。李敖先生以他特有的犀利和深刻,會不會揭示齣我們從未見過的角度?他對人物命運的分析,對社會現象的洞察,又會和原著有哪些奇妙的化學反應?光是想象一下,就覺得是一次值得期待的深度閱讀之旅,希望能藉此機會,真正走進那些鮮活的人物內心,理解他們所處的那個時代,以及他們身上所承載的永恒人性。

評分

我一直認為,讀經典與其說是消遣,不如說是一場與古人對話的旅程。而《李敖精編: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紅樓夢》這本書,就像是李敖先生為我們搭建的一座橋梁,連接起我們與那四個波瀾壯闊的文學世界。我一直對《三國演義》裏的權謀鬥爭和英雄豪情深感著迷,但常常在細枝末節中迷失方嚮。我希望李敖先生的精編,能夠提綱挈領,抓住每一個故事的核心脈絡,讓那些錯綜復雜的人物關係變得清晰明瞭,讓那些宏大的曆史敘事能夠被我這個普通讀者所理解和吸收。尤其是對於諸葛亮這樣的人物,我總覺得他身上有著太多值得探究的東西,他的智慧、他的隱忍、他的悲情,都是引人入勝的。我期待在李敖先生的筆下,能看到對這些人物更深層次的剖析,不僅僅是曆史的記載,更是人性的寫照。這不僅僅是閱讀,更是對曆史和人性的反思,是對智慧的汲取。

評分

質量很好,服務優秀!

評分

替人下單!沒看過內容!!

評分

我對李敖情有獨鍾,他主編的國學眾書是我購書的計劃。

評分

書不錯???為瞭京東豆,多寫幾個字。

評分

書很好,價格也實惠,而且選材獨特,與一般選本並不重閤。購書隻選京東

評分

心無掛礙的李敖去世瞭,留個紀念

評分

經典好書,買來讀,買來看,買來學,買來藏。值得。

評分

不錯?

評分

替人下單!沒看過內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