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從閤理性、有效性、效率性入手,研究何謂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的海關監管機製,通過研究國際競爭力的主要內涵以及評估指標體係、對比國際上先進海關監管機製的主要特點與發展趨勢,提齣我國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海關監管機製的對策及路綫圖。
全書分為總報告、國內視野、國際博覽三部分內容, 係2015年度署級課題研究報告——構建先進的較具競爭力的海關監管機製問題研究,上海自貿試驗區的海關監管創新研究和近現代海關監管製度研究,世界海關組織海關績效評估體係研究,美國、日本、法國、澳大利亞、新加坡、印度等國的海關監管機製等多篇論文、研究報告之結集。
乾春暉,經濟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上海海關學院副院長,中國工業經濟學會副會長,上海市經濟學會副會長。曾主持國傢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高速增長階段經濟轉型升級研究》和《“十二五”期間加快推進我國産業結構調整》兩項,國傢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産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和升級》和《“十一五”我國産業結構的優化與升級的自主創新戰略研究》兩項,其他各類項目30多項;在《經濟研究》、《中國工業經濟》、《學術月刊》等學術刊物發錶論文80餘篇;齣版《中國經濟轉型與産業升級》、《産業經濟學》和《並購經濟學》等著作和教材10多部。
前言
總報告
2015年度署級課題研究報告——構建先進的最具競爭力的海關監管機製問題研究/王菲易 劉海燕
國內視野
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的海關監管創新研究/孫 浩
近現代海關監管製度研究/潘 靜 趙雨田 吳 敏
國際博覽
世界海關組織海關績效評估體係研究/張樹傑
美國海關監管機製、評價指標及其特點/周 陽
日本海關監管高效率機製/何 力
法國海關監管機製競爭力發展及評價/萬曙春 樊龍農
澳大利亞海關監管機製研究/趙世璐
新加坡海關監管機製及其評價指標研究/孔令蘭萱
印度海關監管機製研究/吳 展
上海海關學院是經教育部批準設立的具有高等學曆教育招生資格的全日製普通高等學校,直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總署。中國海關高等教育已有百餘年曆史,1908 年清政府在北京建立的稅務學堂(後更名為稅務專門學校,並遷址上海)是世界上最早從事海關高等專業教育的學校之一。新中國成立後,1953 年上海海關學校設立;1980 年經國務院批準,升格為上海海關專科學校;1996 年更名為上海海關高等專科學校。 2007 年3 月,教育部批準在上海海關高等專科學校的基礎上設立上海海關學院。2012 年12 月,學院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正式批準為“服務國傢特殊需求人纔培養項目”——學士學位授予單位開展培養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試點工作單位。
近年來,為進一步推動學院圍繞海關改革和發展中的熱點問題開展決策谘詢研究,提升學院服務海關的能力,上海海關學院啓動瞭智庫建設,圍繞海關改革和發展的戰略需求,聚焦海關全麵深化改革的重大問題進行高層次的戰略谘詢和應用對策研究,通過體製機製的創新,提升學院服務海關決策谘詢的能力,增強學院學科建設和發展的動力,提
升學院在海關事業改革和發展中的貢獻度,更好地服務於海關和外經貿事業的發展。智庫是思想生産、決策谘詢的獨立研究機構,具有“谘政啓民”的重要作用。當前,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加快發展,加快建設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對於推進國傢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高校智庫是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上海海關學院作為海關總署直屬的高等學府,應圍繞海關的改革和發展,做好決策谘詢研究,一方麵通過智庫研究為海關總署決策谘詢提供依據;另一方麵對外積極“發聲”,影響公眾對海關形象的看法和認 知。本書為2015 年度海關總署署級課題“構建先進的最具競爭力的海關監管機製問題研究”的最終成果。從2014 年年底到2015 年年初,學院組織部分教師就該課題研究背景、研究內容等進行瞭研討,並就開展該課題研究的實踐意義展開論證。各界認為在新型貿易業態不斷湧現、國傢全麵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該課題研究對海關深化改革、構建先進監管體製意義重大,學院範圍內的研討論證為深入開展課題研究與申報署級課題選題奠定瞭良好開端。該項課題自立項以來,受到學院的高度重視。課題組在實地調研、反復論證與研討的基礎上,對海關競爭力的內涵進行瞭詳細闡述,並總結國外經驗、結閤國內實際,構建瞭具有中國特色的海關競爭力綜閤測評指標體係,最終形成總報告以及一係列的分課題研究報告。其中,課題核心觀點被海關總署研究室《領導參閱》第31期刊發。
《海關全麵深化改革總體方案》提齣“打造先進的、在國際上最具競爭力的海關監管機製”的目標,由此,探索建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海關監管機製成為中國海關和海關理論研究者的共同努力方嚮。這些新情況、新條件對我國海關監管機製建設提齣瞭新的要求,為此,如何完善和優化我國海關監管模式、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海關監管機製等問題的研究隨之提上日程。如何對我國海關監管機製的發展狀況進行評價?由於我國的發展水平和經濟製度的特殊性,按照國際經濟組織的評估體係難以對我國海關監管機製的發展狀況作齣準確的描述和判斷,因此,需要構建一個既全麵完整,又能充分考慮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特點的國際競爭力評價體係。
2015 年4 月28 日,學院主辦“構建先進的最具競爭力的海關監管機製問題研究”署級課題啓動研討,海關總署研究室、廣東分署、上海海關、武漢海關、昆明海關、烏魯木齊海關相關領導、政研骨乾及學院部分老師參加會議。學院圍繞研究目標、研究重點、成果形式、進度安排等方麵的內容,對課題的初步研究思路進行瞭介紹。各海關政研骨乾結閤各自工作特色、學院老師結閤研究經驗,就課題研究中的“監管”、“機製”等概念界定、評價指標選取、理論研究與實踐的聯係等紛紛發錶見解,並對一些具體研究內容與研究分工進行瞭深入討論與交流。在啓動研討基礎上,學院形成課題實施方案,並正式啓動研究,各閤作海關根據工作特色相應承擔部分研究工作。2015 年5 月31 日至6 月6 日,學院課題組、廣東分署研究室課題小組以及海關總署研究室赴烏魯木齊海關進行瞭課題調研,召開瞭署級課題座談交流會,與烏魯木齊海關各個職能處室的負責人交流瞭課題的研究情況及現實難題。其間,與喀什海關進行瞭課題交流座談會,並實地調研瞭卡拉蘇海關、紅其拉甫海關、伊爾剋什坦海關和吐爾尕特海關,具體瞭解邊境海關在海關監管機製所麵臨的現實問題和挑戰。課題組在調研後,對課題研究框架以及競爭力的分析指標進行瞭調整和完善。
2015 年6 月17 日,學院課題組與香港海關舉行瞭題為“貿易便利化背景下的海關監管機製”的交流研討會議。香港海關介紹瞭香港海關麵臨的貿易便利化背景,並從電子貨物清關平颱、多模式聯運轉運貨物便利計劃、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聯係的安排、輸往內地的葡萄酒通關徵稅便利措施、海峽兩岸經濟閤作框架協議、香港認可經濟營運商計劃六個方麵,詳細闡述瞭香港海關監管機製在協調貿易便利與安全問題上的努力。學院介紹瞭承擔“構建先進的最具競爭力的海關監管機製問題研究”署級課題的背景與研究進展情況,並展示瞭關於海關監新視野下海關監管機製創新研究管機製評價指標體係的階段性成果。在研討交流中,雙方就監管機製中的貿易便利與安全協調、許可證管理製度、無紙化通關、執法資源配置以及海關監管工作評價等方麵問題展開瞭討論。2015 年6 月25 日,課題組赴上海海關加貿處進行課題調研,瞭解上海自貿區運行以來海關監管製度創新的整體情況以及對創新製度運行的評估情況。課題組就監管製度的運行情況、與國際標杆的對比情況等方麵問題展開瞭討 論。此後,根據調研情況,綜閤整理、概括、提煉各類調研資料,各課題參與單位嚮學院提交本單位側重研究的書麵報告,學院形成課題報告初稿,召開閤作單位課題研討會,對課題進行專題討論;根據研討會議精神,修改文稿,並召集相關專傢對研究報告進行論證;課題組根據專傢意見反饋,進一步修改完善課題報告,形成定稿。在此期間,學院數次召集課題組成員,就課題主報告開展情況、子課題研究情況等進行研討交流,結閤前提調研對主報告最終框架、內容等進行全麵論證。本課題認為“構建先進的、最具競爭力的海關監管機製”目標實現的關鍵在於海關競爭力評估指標體係的構建。海關競爭力是國傢核心競爭力的組成部分之一,肩負著促進國傢外經貿發展、維護國傢經濟安全的職能;其主要內涵通過構建製度競爭力、技術競爭力和服務競爭力有機結閤的既能管得住、又能放得快的海關監管機製,統籌監管力量、整閤監管資源、拓展監管時空、統一執法尺度,形成各業務環節緊密銜接、相互支持、相互協作的監管新格局,實現公正規範執法,促進貿易安全與便利。
在理解海關競爭力概念的基礎上,本課題對當前世界範圍內與海關競爭力相關的兩種通行評價方法——貿易便利化指數方法和國彆海關績效評估方法,進行瞭係統分析。在結閤中國海關監管操作實踐之後,構建瞭一個采用定性方法,由4 項一級指標、14 項二級指標、19 項三級指標構成的海關競爭力評價指標體係;其中一級指標包括貿易便利化、製度建設與人力資源開發、公平高效的稅收、執法管理,力求全麵反映各國海關競爭力的多層次、多方麵的特徵,全麵測評海關競爭力各個方麵的實現程度和水平差 異。
以海關競爭力評估體係為基準,梳理瞭發達國傢海關監管機製的主要特點和發展趨勢,並與中國海關監管機製的現狀進行瞭對比性分析。在總結我國海關監管機製不足的基礎上,提齣構建先進的、最具競爭力的海關監管機製的針對性建議:首先,繼續堅持貿易便利與安全的雙重目標,以貿易便利最大化為主旨目標,以國傢安全為根本目標;其次,以國傢發展戰略為指引,製訂海關重點發展戰略,加強海關隊伍建設和廉政建設;第三,建立公平高效的海關稅收體係,充分發揮海關稅收在協調國傢經濟中的杠杆作用,完善綜閤治稅格局;第四,製訂現代化的《海關法典》,保障執法統一和公正,以風險管理為海關執法的核心手段,保障海關執法效能。本課題進一步在國內外形勢變化的考量下,提齣從區域層麵到全國層麵再到全球層麵構建先進的、最具競爭力的海關監管機製的三步走戰略。
近年來,上海海關學院根據海關事業改革發展的需要,緊密跟蹤外經貿事業發展和海關全麵深化改革前沿領域的熱點、難點問題開展研究,大力推進海關智庫建設。上海海關學院作為中國海關的重要智庫,應當為新常態下海關改革和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學院已有多項研究成果被總署《領導參閱》、《海關政研》等刊物刊發,海關特色研究優勢逐步體現,科研服務海關、服務決策谘詢的能力日益增強,為海關發展、推進智庫建設奠定瞭良好開端。
乾春暉
我一直對海關的運作方式很感興趣,總覺得這是一個既神秘又至關重要的領域。這本書的名字《新視野下海關監管機製創新研究》就牢牢抓住瞭我的眼球。我推測,這本書的主旨是探討在當前全球化背景下,以及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海關監管應該如何進行改革和創新,以適應新的挑戰和機遇。我很好奇,書中所說的“新視野”究竟是指什麼?是國傢層麵的戰略調整,還是國際規則的變化?亦或是技術層麵的突破,比如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在海關執法中的應用?這本書或許會深入剖析當前海關監管體係存在的不足,並提齣一些具有前瞻性的解決方案。我設想,其中可能會涉及到如何構建更高效、更智能、更人性化的海關監管模式,例如如何利用技術手段實現“智慧海關”,提升通關效率,降低企業成本,同時又能有效防範風險,維護國傢安全和經濟利益。此外,我對“機製創新”這一部分尤為期待,它會是如何打破傳統的思維定式,引入新的管理理念和工具?是否會探討與其他國傢海關的閤作,以及如何與企業建立更緊密的夥伴關係,共同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這本書,給我一種想要瞭解海關如何與時俱進、不斷進化的強烈衝動。
評分讀這本書的時候,我一直在思考,海關監管這種看似傳統的職能,在當今社會究竟扮演著怎樣一個動態的角色。它不再僅僅是“把守國門”那麼簡單,而是連接國傢經濟命脈、保障貿易安全、促進國際閤作的關鍵環節。我猜想,這本書可能會從理論層麵,梳理海關監管機製的演進邏輯,然後進入到“新視野”這個概念的解讀。這裏的“新視野”可能涵蓋瞭諸多層麵:一方麵是技術賦能,比如物聯網、區塊鏈等新興技術如何被引入海關監管,實現貨物的全程可追溯,提升監管的精準度和效率;另一方麵是監管理念的更新,從傳統的“閤規性”監管,逐步轉嚮“風險導嚮”和“信用監管”,通過對不同主體的信用評級來實施差異化監管。我特彆期待書中能探討一些具體的創新案例,例如如何運用大數據分析來識彆高風險進齣口商品、企業,從而將有限的監管資源投入到最需要的地方。同時,我很好奇作者會如何闡述“機製創新”的內涵,它是否意味著突破現有的條條框框,建立起一套更加靈活、高效、協同的工作模式?這本書,給我的感覺是,它試圖在理論高度和實踐操作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為海關監管的現代化提供一份“路綫圖”。
評分這本書的名字挺有意思的,叫《新視野下海關監管機製創新研究》。我最近正好對這類話題有點興趣,所以就翻瞭翻。拿到書的時候,我先是被它厚實的封麵和嚴謹的標題吸引瞭。感覺這本書應該不是那種快餐式的讀物,而是需要靜下心來慢慢品味的。我猜想,它大概會從宏觀的視角齣發,審視當前全球經濟一體化、技術革新以及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等大背景下,海關監管所麵臨的挑戰和機遇。我想,它應該會深入探討“新視野”究竟意味著什麼,是技術上的突破,比如大數據、人工智能在風險識彆和預警中的應用?還是模式上的轉變,從傳統的“查驗式”監管嚮“事前、事中、事後”的全鏈條、智能化監管轉變?亦或是流程上的優化,如何簡化通關手續,提高效率,同時又不犧牲安全和閤規性?我對書中關於“機製創新”的部分尤其好奇,它會提齣哪些具體的、可操作的創新思路和方法?會不會涉及跨部門協作、信息共享、國際閤作等方麵的內容?總的來說,這本書給我的第一印象是,它試圖在一個快速變化的時代,為海關監管找到一條更具前瞻性和適應性的發展路徑,聽起來就很有分量。
評分拿到這本《新視野下海關監管機製創新研究》,我的第一反應就是,它應該是一部非常具有前瞻性和理論深度的著作。我猜測,作者在書中會對海關監管在當今全球化浪潮和技術革命下的新挑戰進行深刻的剖析。這裏的“新視野”可能指的是,不再局限於傳統的國境綫內的管理,而是要將視野拓展到全球貿易的整個鏈條,關注國際規則的變動、跨境閤作的重要性,以及新興技術帶來的機遇與風險。我特彆好奇書中會對“機製創新”的提齣,究竟會包含哪些具體的維度。它是否會探討如何利用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來優化海關的風險評估、案件查辦、以及信息共享等流程?是否會提齣打破傳統官僚體係的壁壘,建立起更加靈活、高效、協同的跨部門、跨區域閤作機製?我設想,書中可能還會涉及如何建立更加科學的監管評價體係,如何平衡貿易便利化與國傢安全之間的關係,以及如何通過加強國際間的監管互認與閤作,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這本書,給我的感覺是,它試圖為海關監管的未來發展,描繪一幅更加清晰、更加現代化的藍圖。
評分這本書的題目,讓我聯想到很多當前的熱點話題,比如數字化轉型、全球供應鏈的韌性、以及貿易便利化與安全性的平衡。我猜測,這本書會深入分析海關監管在這些宏大背景下的角色變化。它可能不僅僅是關於政策法規的梳理,更是對未來監管模式的一種探索。比如,它會探討如何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技術,從海量的貿易數據中挖掘齣有價值的信息,從而實現對風險的精準預測和有效控製。這是否意味著,傳統的“抽檢”模式會被更加智能化的“主動式”監管所取代?我對此非常好奇。另外,我推測書中會著重討論“機製創新”這個核心概念,它可能涉及到流程再造、組織架構調整,甚至是監管理念的根本性轉變。會不會提齣一些具體的改革路徑,例如如何構建更加扁平化、柔性化的監管體係,如何加強部門之間的協同配閤,以及如何鼓勵企業主動閤規,形成一種良性的互動關係?這本書,給我的感覺是,它試圖從一個全新的視角,審視海關監管的未來發展方嚮,並且提齣切實可行的創新建議,聽起來非常吸引人。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