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人文科学译丛 马拉美:塞壬的政治》是对马拉美诗歌和散文的简要介绍,证明了马拉美的诗学如何同时又是一种政治学,是朗西埃在哲学意义上对马拉美政治意义的重构。
《人文科学译丛 马拉美:塞壬的政治》指出其基础即是在多种话语之间搭建媒介,并指出诗人话语的不可递减性,本质上是对马拉美甚至整个诗学哲学的介入。
作者简介
雅克·朗西埃(Jacques Ranciere,1940-)当代法国*重要的哲学家之一,欧洲研究生院哲学教授,巴黎第八大学哲学荣誉教授。其写作内容主要集中于美学、艺术哲学、政治哲学等领域。代表作有《图像的命运》《政治的边缘》《文学的政治》《词语的肉身》《哲学家和他的穷人们》等。
曹丹红,1980年出生于浙江宁波,1999年进入南京大学法语专业学习,2008年取得博士学位。现为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法国巴黎索邦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翻译学、法国文论。已翻译出版了《批评与临床》《日常生活颂歌》《柏拉图的理想国》《艺术家的责任》等多部法国文学及社科名著。
目录
前言
诗句的泡沫
白色比思
神秘诗学
有关神秘的词汇
梦境
从虚无到空无
虚构的方法
诗歌的扇子
精神心灵的赞歌
世纪的宗教
关于神性的两个观点
诗人与工人
音乐教
神明瓦格纳:诗歌、音乐与政治
书的责任
作为思想的诗歌:一个世纪的历史
音乐,舞蹈,诗歌:“摹仿”的怪圈
真实的书页
马拉美诗文选
遗产Ⅰ
超越自然Ⅰ
超越自然Ⅱ
不在场的女人
惹人讨厌的家伙
幻兽
遗产Ⅱ
一种不为人知的权利
穿越隧道
理念的仪式
诗句理论Ⅰ
诗句理论Ⅱ
书的理论
永别
参考文献
马拉美作品名称法中对照
译后记
精彩书摘
《人文科学译丛 马拉美:塞壬的政治》:
这里开始出现阅读马拉美的困难,而我们必须弄清楚困难到底是什么。困难并不在于理解马拉美诗歌的意义,而在于明白身为诗人,他为自己设定的任务。我们还应将这种困难与某种普遍心理状态——面对白纸产生的焦虑——区分开来。马拉美并不是小学生或强迫症患者,需要苦苦思索如何把纸张填满。马拉美的问题与一个事实相关,即白纸不仅仅是诗歌的物质支撑或诗歌责任的寓言,它也属于诗歌的运动和它的质地本身。写作的表面是发生(avoir-lieu)的场所。诗歌末行下面的空白是向沉默的回归。诗歌产生自这种沉默,然而这不再是同一种空白,同一种沉默。这是坚定的沉默,在这沉默中,任意一张纸的偶然性被战胜。而这种胜利并不只是某种才能的单纯实践,它属于一种运动,通过这种运动,人类获得了一种与世界游戏相适应的人性。面对“星体组成的字母”在黑暗背景上发出的耀眼光芒,写作运动做出了回应:“人会白纸黑字地继续下去。”
换句话说,问题并不在于写作,而在于给诗歌规定的任务,和这任务加诸写作的限制。让我们重新表述一下:诗歌不只是一件“艺术品”。虚构不只是想象。实际上,是虚构确保了宗教的延续,而宗教是令人类触及自身伟大本性的提升动作,是与这一伟大本性匹配的共同体的原则。接替宗教的,既不是对宗教之天堂内容的世俗的去神秘化,也不是人类对宗教神性的夺取。简而言之,虚构本身不应该成为一种新的宗教,甚至不是对人的崇拜。它比音乐宗教的历史更为久远,因此它应该把我们带回到一切宗教的源头,“内在于人类的诗歌或它们的原初状态”…。然而人类的这些原初诗歌并不是埋藏于集体无意识中的神话,而是世界的形式,会在词语的组合中重生。能够为这种功能服务的诗歌,它本身要严格服从一些整体条件。它不能再以古老的方式讲故事,也不能描述单纯的大自然产物;它同样不能通过言说哲学信息,来取代对人物、情感和事物的描写。正如年轻的瓦莱里(PaulValery)总结的那样,诗歌的“高级交响乐”将诗人从“平庸的哲学、虚假的温柔和呆板的描写中”解放了出来。可是,在摆脱再现和论述的同时,诗歌不能放弃语言和思想的特权,转而去求助歌曲的不可言说性。即便诗歌拥有某个转瞬即逝的动作的瞬间性,它也不能就此被等同于活生生的艺术品的纯粹happening,或者自我呈现的共同体的情感喷发。马拉美“推崇爱伦·坡的观点”:任何哲学遗产都
作为思想的诗歌:一个世纪的历史
如何理解这种天然的涌现和这种隐形支架——它是诗歌潜在并确实存在的“哲学”——之间的关系?要理解这种关系,需要将马拉美的计划重新纳入某场关于诗歌思考能力的讨论中,这场讨论本身与世纪同龄。在黑格尔、谢林和荷尔德林在一张纸上写下关于人民的诗歌宗教的计划时,施莱格尔兄弟已经构想出一种关于诗歌一思想的理念:诗歌是一种思想,能够无限反思自身。这一时期,年轻的德国思想家们毛遂自荐,要通过设想法国大革命中缺失的成分,来延续在法国已经“冰冻”的革命,这种缺失的东西便是精神革命。
……
前言/序言
某些名字会投射出一片阴影,将它们自身吞灭。诗人的名字便是如此,总是被梦境的云影、空中飞羽和激情的狂风暴雨埋葬。而有些诗人的名字似乎令阴影愈发浓重。与马拉美的名字顽固相连的,是一种双重的形象:一方面与某种诗歌有关,这诗歌的精髓近似无限空间的静默;另一方面与某种晦涩特征有关,这晦涩正如伸手不见五指的暗夜。马拉美尤其代表了晦涩诗人的形象。他的诗歌,甚至他的散文都在用密实的网挑战惯于从上一行文字预知下一行内容的眼睛。与文本的晦涩相呼应的,是患了失眠症的难产诗人形象,与白纸,与挖掘诗句过程中遭遇的虚无苦苦进行着斗争。从年轻诗人坦白自己的疯狂野心、承认走入死胡同的书信,到诗人提议烧毁为写出大写之书这部伟大作品而记下的大量无用笔记的遗嘱,我们很容易划出一条诗人对抗绝对之夜(lanuitdel'absolu)的路线,而诗人逝后出版的晦涩诗歌集揭示出了对抗的废墟。
接下来的文字试图让这绝对之夜变得清亮,试图在诗人晦涩的词语所投射出的阴影中看清阅读马拉美的困难。要理解这种困难,必须将它与歪曲它面目的种种概念区别开来。首先是秘密(secret)的概念。秘密概念暗示着真理隐藏于表面之下的某个地方,肉眼与精神看到的只是这表面。对真理的揭示因此需要遵循两条相反相成的逻辑:或在平凡之中找到不凡,或在不凡之中找到平凡。被可见形象遮蔽的精神信息,或者反之,在华丽的思想与词语外衣遮盖下那具性别特征明显的身体不为人知的秘密。解读马拉美的双重“钥匙”由此产生。
人文科学译丛 马拉美:塞壬的政治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