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国学经典精粹文白对照鬼谷子

中华国学经典精粹文白对照鬼谷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国学
  • 鬼谷子
  • 文白对照
  • 经典
  • 古代智慧
  • 兵法
  • 哲学
  • 修身养性
  • 传统文化
  • 中华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中图传媒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ISBN:9787550243422
商品编码:15492593520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用纸:胶版纸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鬼谷子(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诸子经典必读本)

:12.00元

作者:(战国)鬼谷子,贾立芳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5-07-01

ISBN:9787550243422

字数:130000

页码:15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鬼谷子》一书是鬼谷子思想的集大成之作,是纵横游说之术的高度总结,是纵横家理论争鸣的之著作。全书分为上、中、下三卷。上卷含《捭阖》、《反应》、《内揵》、《抵巇》四篇。中卷含《飞箝》、《忤合》、《揣》、《摩》、《权》、《谋》、《决》、《符言》八篇。下卷含《本经阴符七术》、《持枢》、《中经》三篇。此外还佚失《转丸》、《胠乱》两篇。上卷以权谋策略为主,中卷以言辩游说为重点,下卷则以修身养性、内心修炼为核心。下卷是上、中两卷的基础,是它们的思想指导。鬼谷子在书中讲授了不少政治斗争权术,其中重要的是取宠术、制君术、交友术和制人术。因此,《鬼谷子》堪称是一部专门探讨古代政治权谋的智慧宝典,一直被中国古代军事家、政治家和外交家所研究。

目录


捭阖…………………………005
反应第二…………………………016
内揵第三…………………………025
抵巇第四…………………………034
飞箝第五…………………………040
忤合第六…………………………046
揣篇第七…………………………052
摩篇第八…………………………059
权篇第九…………………………066
谋篇第十…………………………074
决篇第十一………………………083
符言第十二………………………087
转丸第十三、胠乱第十四………094
本经阴符七术……………………094捭阖…………………………005
反应第二…………………………016
内揵第三…………………………025
抵巇第四…………………………034
飞箝第五…………………………040
忤合第六…………………………046
揣篇第七…………………………052
摩篇第八…………………………059
权篇第九…………………………066
谋篇第十…………………………074
决篇第十一………………………083
符言第十二………………………087
转丸第十三、胠乱第十四………094
本经阴符七术……………………094
盛神法五龙……………………095
养志法灵龟……………………098
实意法螣蛇……………………100
分威法伏熊……………………103
散势法鸷鸟……………………105
转圆法猛兽……………………106
损兑法灵蓍……………………109
持枢………………………………111
中经………………………………113
附录 鬼谷子学生小传…………123
一、孙膑——摘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123
二、苏秦——《史记·苏秦列传》……124
三、张仪——《史记·张仪列传》……142href='#' class='section_show_more' id='catalog-btn' dd_name='显示全部信息'>显示全部信息

作者介绍


鬼谷子,姓王名诩(或利),又名王禅、王通,号玄微子,一说是春秋战国时期卫国朝歌(今河南省鹤壁市淇县)人;一说是战国时期魏国邺地人(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香菜营乡谷子村)。春秋战国时期的道家、兵家人物,是纵横家的鼻祖,被誉为千古奇人。

文摘



《中华国学经典精粹文白对照鬼谷子》是一部深入探讨古代中国智慧的传世之作,它以精炼的文言原文辅以通俗易懂的白话译文,为读者打开了一扇通往深邃思想殿堂的门。本书精选了鬼谷子著作中的核心篇章,旨在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让更多人能够领略这位神秘谋略家的思想精髓。 鬼谷子,原名王诩,约生活于战国时期,是古代著名的思想家、谋略家、纵横家。他隐居于云梦山(鬼谷)而得名。鬼谷子学识渊博,学究天人,精通兵法、政治、哲学、心理学等多方面学问。他的思想深邃,见解独到,尤其在人际交往、谋略运用、识人用人等方面,提出了许多至今仍具指导意义的观点。 本书之所以选取“鬼谷子”作为主题,是因为其著作内容对于理解中国古代的政治、军事、外交乃至个人修养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鬼谷子的方法论,不仅仅是停留在理论层面,更强调实际应用。他教导人们如何观察人性、洞察事态、把握时机、巧妙说服,以及如何在复杂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 精粹选编,溯源经典 本书在选篇上,力求精炼,剔除繁杂,直击要害。所收录的篇章,皆为鬼谷子思想体系中最具代表性、最富启发性的内容。这使得读者能够迅速把握鬼谷子思想的核心脉络,避免在浩如烟海的古籍中迷失方向。每一篇都经过细致的考订和梳理,确保其内容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文白对照,易于理解 本书最大的特色之一,便是采用了“文白对照”的形式。原文部分保留了鬼谷子著作原有的古朴韵味和精炼表述,让读者能够直接接触到最纯粹的思想火花。而白话译文部分,则由资深国学学者倾力打造,力求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用现代汉语的表达方式,将深奥的文言内容清晰、准确地呈现出来。这种对照形式,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让原本晦涩难懂的古文变得生动形象,易于理解和吸收。无论是初涉国学殿堂的读者,还是希望深入研究的学者,都能从中受益。 深入浅出,多维解读 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原文与译文的呈现,更在于其提供的深度解读。编者在译文之外,往往会配以精炼的注释和赏析。这些注释不仅解释了古文中生僻的字词和典故,更阐释了鬼谷子思想的深层含义,揭示其在不同历史背景下的演变与发展。赏析部分则从多个角度,如哲学思想、谋略智慧、人生哲理等方面,对鬼谷子原文进行解读,并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案例,阐明其现代价值和实践意义。这种多维度的解读,帮助读者不仅“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真正领会鬼谷子思想的博大精深。 鬼谷子思想核心内容前瞻(本书所涵盖的侧重点): 虽然本书不包含任何具体的《鬼谷子》内容,但我们可以从鬼谷子思想的普遍性角度,来窥探本书可能涉及的精彩之处。鬼谷子思想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核心维度,而这些也往往是研究鬼谷子著作的重点所在: 1. 识人之学(知人): 鬼谷子对于人的认识,可谓入木三分。他认为,要了解一个人,必须深入洞察其言行举止,探寻其内心的真实想法。这包括: 察言观色: 通过对方的言语、表情、神态等细微之处,推断其性格、意图和情绪。他强调“视其所欲,知其所恶”,即通过观察一个人所追求的,来了解他所厌恶的;通过观察他所厌恶的,来了解他所追求的。 言语试探: 通过不同的问话方式,引导对方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从而判断其智愚、忠奸。例如,“言者,所以意也”,通过对方的言语,可以窥测其意图。 心理洞察: 鬼谷子深刻理解人性的弱点和动机,善于利用人们的欲望、恐惧、贪婪、好胜心等,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他提倡“虚者,因之,实者,避之”,即根据对方的心理状态,灵活应对。 善于用人: 认识到人有不同才能,并能根据其特长进行合理的安排和运用,这是鬼谷子谋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2. 谋略之道(谋): 鬼谷子是谋略的集大成者,他的谋略思想贯穿于政治、军事、外交等各个领域。其核心在于: 运筹帷幄: 强调在行动之前,必须进行周密的计划和细致的分析,预估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并制定相应的对策。 因势利导: 鬼谷子认为,成功的关键在于善于把握时机,顺应事物发展的规律,利用现有条件,将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因素。 攻心为上: 他提倡“攻心为上”,即通过瓦解对方的意志、动摇其信心,来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这比单纯的武力征伐更为高明。 审时度势: 强调在复杂的局势中,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准确判断当前形势的利弊,避免鲁莽行事。 权谋变化: 鬼谷子非常注重策略的灵活性和多变性,认为“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必须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策略,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3. 言说之术(术): 鬼谷子是纵横家的鼻祖,他深谙言语的无穷力量,并将其运用到极致。 说服技巧: 教授如何通过精妙的言辞,打动人心,说服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这包括: 以情动人: 运用情感去感染和打动对方。 以理服人: 用逻辑清晰、论据充分的道理来征服对方。 以势压人: 借助于权威、力量或客观形势来施加影响。 以利诱人: 描绘利益前景,让对方心动。 洞察人心: 在言说过程中,鬼谷子强调要时刻关注对方的反应,根据对方的心理变化,调整自己的说辞。 “捭阖”之道: 这是鬼谷子学说的核心概念之一,指的是“以阳引阴,以阴引阳”,通过开放与封闭、聚合与离散等相互作用的方式,来影响和控制对方,最终达到自己的目的。 “连横”与“合纵”: 纵横家擅长在列国之间纵横捭阖,通过巧妙的外交游说,联合或离间各国,以达到政治目的。 4. 内修之德(德): 鬼谷子虽然以权谋著称,但其思想中也蕴含着深刻的个人修养之道。 保持“虚静”: 强调内心的宁静和虚怀若谷,才能清晰地认识事物,做出明智的判断。 “道”的追求: 鬼谷子思想的深层,是对宇宙规律和人生真谛的探求,追求一种顺应自然、合乎“道”的生活方式。 “持中”之道: 避免极端,保持中庸,在复杂环境中寻求平衡。 审慎自律: 强调言行举止的审慎,以及对自己欲望的约束。 《中华国学经典精粹文白对照鬼谷子》正是通过对这些核心维度的精心选编和解读,为读者提供一个系统学习鬼谷子智慧的平台。它不仅是一本阅读经典的书籍,更是一本指导人生、提升能力的实用指南。通过研读本书,读者可以学习如何更深刻地认识人性,掌握高超的沟通与说服技巧,运用审慎的谋略应对复杂的局面,并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存之道和人生智慧。本书旨在让古老的智慧穿越时空,焕发新的生机,成为当代人宝贵的精神财富。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对传统文化有着浓厚兴趣的业余爱好者,我一直在寻找能够真正帮助我深入理解古代思想体系的工具书,而这本书恰好满足了我的需求。它的实用性远超我的预期,尤其是对于那些希望在工作和生活中应用传统智慧的人来说,简直是一宝。书中对于权谋、处世之道的论述,并非是教人阴谋诡计,而是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和人际交往的微妙平衡点。这种基于历史和人性的深刻洞察,即便是放在今天,依然具有强大的指导意义。我曾尝试将书中的一些原则应用到我近期的项目中,结果出乎意料地顺利。这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让这本书的价值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它不仅仅是历史的留存,更是鲜活的生存指南,让人不得不惊叹于古人的智慧之高远,以及编者挖掘和呈现这些智慧的功力。

评分

我必须承认,一开始我还有些许的疑虑,市场上同类书籍汗牛充栋,要真正做出“精粹”来,难度极大。但当我真正沉浸在这本书的文字世界中后,所有的疑虑都烟消云散了。这本书带给我的震撼,更多地来自于它对时间长河中那些不变真理的精准捕捉。它像一面镜子,映照出人性的复杂与单纯,社会运作的规律与循环。阅读它,不是在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在主动地进行一场深刻的自我对话和反思。每一次合上书卷,都会有一种精神被洗涤过的感觉,心境变得更为澄澈和平静。这种由内而外的积极影响,是任何娱乐性读物都无法比拟的。它让我更加珍视我们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并且激发了我继续探索和学习的强烈愿望。可以说,这本书是通往国学殿堂的一扇坚实而华美的门户。

评分

这本书的翻译质量,说实话,是我读过的文白对照读物中最出色的一批。很多译本为了追求所谓的“通俗易懂”,反而丢失了原文的气韵和节奏感,读起来干巴巴的,缺乏美感。然而,这本《精粹》的译文却保持了一种恰到好处的平衡——既清晰明了,又保留了古代典籍特有的那种庄重和诗意。我特别留意了几处关键性的哲学概念的翻译,发现译者显然是下了苦功,他们没有简单地进行一词对一词的替换,而是深入理解了语境背后的深层含义,再用精准且富有文学性的现代汉语表达出来。这使得我在阅读白文对照时,能够更加顺畅地将理解串联起来,有效避免了因理解偏差而导致的误读。这种高水准的学术与文学双重标准,让这本书的阅读体验达到了极高的境界,简直可以作为文言文翻译的典范教材来使用。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拿到手里就能感受到那种沉甸甸的质感,纸张的选取也相当考究,摸起来光滑细腻,即便是反复翻阅,也不会轻易损坏。封面设计上,那种古朴典雅的风格与书名“中华国学经典精粹”相得益彰,让人一看到就心生敬意,仿佛穿越回了那个群星璀璨的古代。内页的排版布局也处理得非常精妙,字体大小适中,疏密有致,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特别是那种文白对照的排版方式,真的太贴心了,对于我们这些现代读者来说,既能领略到原文的韵味,又不至于因为文言文的晦涩而望而却步。很多经典著作的阅读门槛很高,但这本书显然在这方面下了大功夫,让更多人有机会接触到这些智慧的结晶。光是看着这本书摆在书架上,就觉得整个书房的文化气息都提升了好几个档次。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体现了出版方对国学经典的尊重与敬畏,让人对后续的阅读体验充满了期待。

评分

这本书的选材角度非常独到,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经典片段,更像是一个精心策划的文化之旅。我特别欣赏它对不同篇章之间的内在逻辑梳理,使得原本看似零散的古代智慧,被串联成了一幅完整的思想图景。在阅读过程中,我发现作者(或编者)在注释和译文的处理上,展现出了极高的学术素养和人文关怀。他们的解读既忠实于原文的本意,又巧妙地结合了当下的社会语境进行阐释,让那些历经千年的哲理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读到某些深刻的段落时,常常需要停下来反复咀嚼,那种醍醐灌顶的感觉,是其他快餐式阅读体验无法比拟的。它不仅仅是一本“读物”,更像是一位博学的老者,在你耳边娓娓道来人生的至理,那种温润而坚定的力量,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读者的心性。这本书真正做到了“精粹”二字,筛选出的内容都是历代公认的精华所在,避免了冗余,直击核心。

评分

评分

价格便宜,送货及时,很好

评分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

通俗易懂,适合大家阅读。

评分

和描述一致,感觉比想象的小

评分

好好好好好

评分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

价格便宜,送货及时,很好

评分

通俗易懂,适合大家阅读。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