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本书可供从事垃圾处理处置及风险评估等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参考,也可供高等学校环境工程、市政工程及相关专业师生参阅。 系统深入地研究符合环境安全要求的飞灰处理技术体系,开发环境友好的飞灰协同资源化技术,是未来飞灰安全处理处置的发展方向。近年来,探索飞灰作为水泥部分原料替代、利用飞灰生产陶粒、利用飞灰制备微晶玻璃、飞灰作为沥青混凝土填料等各种资源化利用技术和产业化工程应用是飞灰资源化管理的关注热点,人们期待这些资源化技术的实施使消纳大宗飞灰、实现可持续管理成为可能。发达国家的飞灰管理经验表明,全过程环境污染控制和风险管理是飞灰安全处置与资源化利用的关键。我国的飞灰安全处置管理工作,应从末端处置向注重长期环境安全转变,对飞灰解毒预处理、协同资源化处置、全过程环境污染控制和全过程环境风险管理等关键环节给出明确的技术指导,在科学合理的框架内切实推动飞灰环境零风险目标的实现。
《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安全处置与资源化利用的风险评估》系统总结了生活垃圾焚烧飞灰的组成特征与污染特性,梳理了国内外飞灰管理相关法律法规与政策,以技术理论研究与实践案例相结合的方法,详细阐述飞灰中重金属、二噁英和氯盐解毒预处理技术体系以及飞灰在水泥原料、微晶玻璃和陶粒等领域的资源利用技术;构建了飞灰在安全处理处置中的风险评估模型,以此对国内典型地区飞灰原灰以及预处理解毒飞灰资源化过程和资源化产品应用过程可能涉及的环境风险进行了评估,期望研究成果对我国垃圾焚烧飞灰安全处理处置过程的风险管控提供决策支持。
《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安全处置与资源化利用的风险评估》注重技术理论与研究实践的有效结合,旨在为我国飞灰安全处理处置提供理论、管理及实践的指导,可供从事垃圾处理处置及风险评估等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参考,也供高等学校环境工程、市政工程及相关专业师生参阅。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总结了生活垃圾焚烧飞灰的组成特征与污染特性,梳理了国内外飞灰管理相关法律、法规与政策,以技术理论研究与实践案例相结合的方法,详细阐述飞灰中重金属、二�び⒑吐妊谓舛驹ご�理技术体系以及飞灰在水泥原料、微晶玻璃和陶粒等领域的资源利用技术;构建了飞灰在安全处理处置中的风险评估模型,以此对国内典型地区飞灰原灰以及预处理解毒飞灰资源化过程和资源化产品应用过程可能涉及的环境风险进行了评估,期望研究成果对我国垃圾焚烧飞灰安全处理处置过程的风险管控提供决策支持。
本书注重技术理论与研究实践的有效结合,旨在为我国飞灰安全处理处置提供理论、管理及实践的指导,可供从事垃圾处理处置及风险评估等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参考,也可供高等学校环境工程、市政工程及相关专业师生参阅。
作者简介
钱光人:上海大学科技处处长,教授,其所带领的研究团队在城市固体废物的高附加值利用、资源化利用的基础研究方面,成绩显著,个人获四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国家发明专利18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先后在EST 和JPCC、JMC、JHM、Bioresource Technology等发表论文60多篇,作为项目负责人成果分别获得2000中国人民解放军科技进步二等奖、2008上海科技进步技术发明二等奖、2006和2010 四川上海科技进步三等奖;研究团队在推进国家产业生态领域成绩显著,先后受邀为上海金桥国家经开区等8个市级工业园区编制了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规划。同时,教书育人成绩显著,率先在国内环境工程类高校开设“危险废物管理”双语教学,“危险废物管理课程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获得2009上海教学成果三等奖,本人2009获上海育才奖,2012年获上海市领军人才,宝山区拔尖人才。
内页插图
目录
1生活垃圾焚烧飞灰的组成特性与污染特性/1
1.1生活垃圾焚烧处理需求3
1.2生活垃圾蓝色焚烧发展前景3
1.2.1“十二五”焚烧厂建设规模和技术发展多样化4
1.2.2生活垃圾焚烧发电迎来新的发展契机4
1.2.3日趋严格的烟气排放标准引导焚烧烟气处理新技术发展5
1.2.4满足卫生填埋标准的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处理技术需求扩大5
1.2.5焚烧厂专业化运营模式得到积极探索6
1.3生活垃圾焚烧处理技术6
1.3.1炉排炉技术6
1.3.2流化床技术7
1.4生活垃圾焚烧飞灰产生现状7
1.4.1垃圾焚烧飞灰8
1.4.2我国垃圾焚烧飞灰产生量现状8
1.5生活垃圾焚烧飞灰的组成与性质9
1.5.1化学组成9
1.5.2物相组成9
1.5.3物理形态10
1.5.4飞灰特性12
1.6生活垃圾焚烧飞灰的污染特性12
1.6.1重金属污染特性12
1.6.2生活垃圾焚烧飞灰中二英的污染特性28
1.6.3生活垃圾焚烧飞灰中可溶性氯盐的污染特性38
2生活垃圾焚烧飞灰管理法规与政策/39
2.1国外生活垃圾焚烧飞灰管理相关规范41
2.1.1欧洲41
2.1.2美国44
2.1.3日本45
2.2我国生活垃圾焚烧飞灰管理规定46
2.2.1台湾47
2.2.2上海49
3生活垃圾焚烧飞灰解毒预处理技术体系/51
3.1生活垃圾焚烧飞灰中重金属的解毒预处理技术53
3.1.1湿法提取分离法53
3.1.2矿物稳定法63
3.1.3螯合化学稳定法84
3.1.4高温处理稳定法92
3.1.5重金属挥发抑制稳定法96
3.1.6机械化学稳定法99
3.2生活垃圾焚烧飞灰中二�び⒌慕舛驹ご�理技术102
3.2.1热处理法102
3.2.2光催化降解法109
3.2.3机械化学法110
3.2.4生物降解法112
3.3生活垃圾焚烧飞灰中可溶性氯盐的解毒预处理技术112
3.3.1水洗处理112
3.3.2酸洗处理114
3.4生活垃圾焚烧飞灰预处理废水解毒技术116
3.4.1碳化-沉淀工艺116
3.4.2酸化-絮凝沉淀工艺118
3.4.3蒸发-浓缩工艺120
4生活垃圾焚烧飞灰资源化利用技术/121
4.1生活垃圾焚烧飞灰作水泥原料的应用123
4.1.1飞灰作为水泥原料的可行性123
4.1.2利用飞灰制备硅酸盐水泥熟料124
4.1.3利用飞灰制备新型节能水泥熟料134
4.2生活垃圾焚烧飞灰生产微晶玻璃的应用140
4.2.1烧结法制备微晶玻璃的主晶相141
4.2.2烧结法制备微晶玻璃141
4.2.3熔融法制备微晶玻璃147
4.3生活垃圾焚烧飞灰生产陶粒的应用151
4.4生活垃圾焚烧飞灰的胶凝特性152
4.4.1未预处理飞灰胶凝特性及其在水泥基材料中的应用153
4.4.2水洗预处理飞灰胶凝特性及其在水泥基材料中的应用157
4.5生活垃圾焚烧飞灰�菜�泥复合胶凝体系中重金属的稳定安全性168
4.5.1焚烧飞灰-水泥复合胶凝体系中重金属的扩散机制168
4.5.2焚烧飞灰-水泥复合胶凝体系中重金属离子的浸出模型171
4.5.3焚烧飞灰-水泥复合胶凝体系的安全性综合评价175
4.6我国生活垃圾焚烧飞灰资源化利用工程应用实例181
4.6.1飞灰害化处理——光大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181
4.6.2水洗飞灰用于水泥生产——北京市琉璃河水泥有限公司181
4.6.3飞灰生产高温烧制陶粒——天津泰达环保有限公司183
4.6.4飞灰生产免烧陶粒——天津壹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184
4.6.5飞灰湿法解毒替代水泥原料处置——上海固体废物处置中心184
4.6.6飞灰二英微波解毒制备陶粒示范工程——天津一鸣环保有限公司186
4.6.7二英低温热解示范工程——重庆三峰环境有限公司187
4.6.8飞灰沥青混凝土示范工程——重庆三峰环境有限公司187
4.6.9预处理飞灰水泥窑共处置示范工程——上海固废处置中心188
5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安全处置及其资源化的风险评估/189
5.1背景191
5.2风险评估概念模型构建191
5.3飞灰资源化或填埋处置颗粒逸散的风险192
5.3.1飞灰资源化或填埋处置过程颗粒逸散192
5.3.2飞灰资源化过程的颗粒逸散195
5.3.3飞灰资源化或填埋处置过程中不同粒径颗粒逸散197
5.4飞灰堆存或资源化产品应用淋滤浸出的风险202
5.4.1飞灰贮存/堆放过程淋滤浸出202
5.4.2符合我国现行填埋标准的不利场景下飞灰填埋过程207
5.4.3飞灰资源化产品应用过程淋滤浸出的风险208
5.5飞灰高温资源化过程的风险209
5.5.1符合《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水泥窑协同处置危险废物环境保护技术规范》排放标准的水泥窑协同处置飞灰过程209
5.5.2飞灰高温资源化过程的组织排放211
参考文献/216
前言/序言
焚烧正迅速成为生活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生活垃圾焚烧规模2013年比2003年增加了8倍以上,预计“十三五”期间,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率将达到50%以上。垃圾焚烧烟气处理系统产生的飞灰,富集了二�びⅰ⒅亟鹗舻任廴疚铮�属于危险废物,已逐渐成为城市产生量大的危险废物之一,预计2020年全国垃圾焚烧飞灰产生量将达7.0×106t/a。采用传统的危险废物填埋处置方式填埋处置垃圾焚烧飞灰不仅处理成本高,而且飞灰中的高毒性、多组分、高浓度污染物组分是危险废物填埋场的长期环境安全隐患。
系统深入地研究符合环境安全要求的飞灰处理技术体系,开发环境友好的飞灰协同资源化技术,是未来飞灰安全处理处置的发展方向。近年来,探索飞灰作为水泥部分原料替代、利用飞灰生产陶粒、利用飞灰制备微晶玻璃、飞灰作为沥青混凝土填料等各种资源化利用技术和产业化工程应用是飞灰资源化管理的关注热点,人们期待这些资源化技术的实施使消纳大宗飞灰、实现可持续管理成为可能。发达国家的飞灰管理经验表明,全过程环境污染控制和风险管理是飞灰安全处置与资源化利用的关键。我国的飞灰安全处置管理工作,应从末端处置向注重长期环境安全转变,对飞灰解毒预处理、协同资源化处置、全过程环境污染控制和全过程环境风险管理等关键环节给出明确的技术指导,在科学合理的框架内切实推动飞灰环境零风险目标的实现。
本书的研究工作在国家环保部环境公益项目“生活垃圾焚烧飞灰资源化与处置环境安全评价研究”支持下,通过分析我国典型生活垃圾焚烧厂排放生活垃圾焚烧飞灰的特性和剖析国内外飞灰管理的技术政策标准法规,构建了飞灰污染物解毒技术方法体系与资源利用技术方法体系,提出了安全处置与资源利用的环境安全评价方法。本书注重技术理论与研究实践的有效结合,旨在为我国飞灰安全处理处置提供理论、管理及实践的指导。
本书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和应用性,有助于推动我国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安全处理处置技术体系的研究,为我国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处理处置提供有益指导,是政府管理人员、环保科研人员、高校研究人员和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处理处置相关企业工作人员的重要指导参考书。
本书共分为5章。第1章生活垃圾焚烧飞灰的组成特性与污染特性;第2章生活垃圾焚烧飞灰管理法规与政策;第3章生活垃圾焚烧飞灰解毒预处理技术体系;第4章生活垃圾焚烧飞灰资源化利用技术;第5章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安全处置及其资源化的风险评估。上海大学钱光人教授团队负责第1~3章、4.2、4.3、4.6和第5章的编写;同济大学施惠生教授团队负责4.1、4.4和4.5节部分编写;上海固体废物处置中心和上海固体废物管理中心参与了部分章节的编写。
限于编者编写时间和水平,书中不足和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提出修改建议。
编者
2016年7月
丛书总序:聚焦前沿,赋能未来——《环保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系列丛书》出版导语 在人类社会迈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历史时期,环保与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焦点议题。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推进,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尤其是在资源循环利用和污染控制领域,亟需大量具有前瞻性和实用性的科研成果转化为指导实践的知识体系。 本系列丛书——《环保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系列丛书》,正是应这一时代需求而诞生的重要出版工程。本丛书的出版,旨在系统汇集和展示国家环保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所取得的重大、创新性研究成果,填补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之间的鸿沟,为环保产业的健康发展、环境管理水平的提升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和技术指导。 本丛书的选篇严格遵循公益性、前沿性、示范性和可操作性原则,聚焦当前环保领域最紧迫的挑战与最具潜力的技术方向。我们深知,任何一项卓有成效的环保科研,都离不开对行业痛点、技术瓶颈的深刻洞察,以及对政策导向、国际趋势的准确把握。因此,本丛书力求从多维度、多层次深入剖析环境治理的复杂系统工程,确保所呈现的成果不仅具备深厚的学术价值,更能直接服务于工程实践、行业规范制定和政策决策。 本丛书涵盖的范畴广阔,旨在构建一个全面而立体的环保科技知识库。我们关注的基础研究,旨在揭示环境污染形成的深层机理,例如新型污染物迁移转化规律、生态系统对干扰的响应机制等;我们重视的应用技术,则聚焦于高效、低成本、环境友好的污染控制与修复技术,如高效脱硝除尘技术、水体富营养化治理的生态工程方案、土壤污染的风险管控与修复技术路线等;同时,我们也将环境管理与社会经济的交叉领域纳入视野,探讨环境经济政策的有效性评估、环境风险的量化模型构建、以及绿色技术创新的驱动机制。 本丛书的每一部著作,都凝结了项目承担单位科研人员的智慧与汗水,代表了特定研究方向上我国最新的研究水平。它们不仅是科研成果的结晶,更是推动行业进步的催化剂。我们期望通过本丛书的出版,能够有效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应用,加速先进环保技术的推广普及,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贡献关键力量。 本丛书所收录的专题,旨在构建一个覆盖环境要素(水、气、土、固废等)、治理环节(源头削减、过程控制、末端治理、生态修复)以及管理支撑(标准规范、监测预警、风险评估)的综合性科技平台。 例如,在大气污染控制方面,丛书将深入探讨超低排放技术的机理优化、区域联防联控的精细化模型构建,以及针对特定工业源(如电力、钢铁、水泥等)的烟气净化新工艺的开发与应用,侧重于VOCs的源头控制与高效催化氧化技术的研究。 在水环境治理方面,重点聚焦于流域水环境容量的动态评估方法、黑臭水体治理的系统性生态修复技术体系的构建,以及新型膜处理技术在饮用水深度净化和非常规水源利用中的工程化应用,并特别关注微塑料、抗生素等新兴污染物的生态毒理学研究。 对于土壤与地下水修复,丛书将呈现基于风险分级管控的精细化调查评估技术体系,高效、低干预的生物/植物修复技术路径优化,以及针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固化/稳定化新材料的研发与应用效果评价。 在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方面,我们将探讨高价值固废(如工业副产石膏、冶炼渣等)的无害化处理与高值化利用技术链条的构建,以及先进热解气化技术在城市有机固废能源化利用中的优化策略。 此外,本丛书还将涉及环境风险评估与管理的前沿进展,包括针对突发环境事件的快速响应与风险预警模型构建,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效能评估体系,以及基于生命周期评价(LCA)的绿色产品设计与评估方法。 总而言之,《环保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系列丛书》是一个开放且不断发展的知识宝库。它的出版,标志着我国在依靠科技创新驱动环保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我们诚挚希望,本书系能够成为广大环保工作者、环境工程师、政策制定者、环境科学研究人员及高等院校师生案头必备的参考资料,共同推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事业迈向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未来。 (本丛书将持续推出涵盖上述领域中其他关键研究课题的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