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因印刷批次不同,图书封面可能与实际展示有所区别,增值服务也可能会有所不同,以读者收到实物为准。
  
 
 《中公版·2018安徽省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中学语文历年真题详解及标准预测试卷》适用对象明确:专为安徽省教师招聘考生量身定做。   
严格依据大纲:体现安徽省教师招聘考试大纲。   
考点契合真题:题目命制规范,考点分布合理。   
特色精华内容:试题答案准确,题目解析详尽。   
冲刺复习佳品:承前启后,及时进入临考状态。   
购买本书即可享有增值服务——中公移动自习室,核心考点轻松学、在线题库任意练、考友圈答疑解惑、视频直播免费看,四位一体陪伴考生备战。教材和历年真题试卷搭配使用效果更佳!                 
内容简介
   《中公版·2018安徽省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中学语文历年真题详解及标准预测试卷》结合安徽省教师招聘考试大纲、命题特点及考试真题对安徽省教师招聘考试中学语文的命题趋势进行预测,编辑了本套试卷。帮助考生从整体把握安徽省教师招聘考试中学语文的考试范围,熟悉题型,未雨绸缪。本试卷包含4套真题与8套标准预测试卷,试卷对每道真题进行了详细解答,同时每道真题都配有高清微视频讲解,扫描试题旁的二维码即可实现在线视频学习。标准预测试卷题型全面,题量丰富,题目难易度与真题吻合,参考答案解析详细,让考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目录
   试卷部分  
2017年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1)  
2016年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9)  
2015年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16)  
2014年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24)  
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标准预测试卷(一)(32)  
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标准预测试卷(二)(39)  
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标准预测试卷(三)(47)  
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标准预测试卷(四)(56)  
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标准预测试卷(五)(64)  
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标准预测试卷(六)(74)  
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标准预测试卷(七)(85)  
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标准预测试卷(八)(95)  
答案部分  
2017年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参考答案及解析(105)  
2016年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参考答案及解析(108)  
2015年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参考答案及解析(111)  
2014年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参考答案及解析(114)  
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标准预测试卷(一)参考答案及解析(117)  
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标准预测试卷(二)参考答案及解析(120)  
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标准预测试卷(三)参考答案及解析(123)  
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标准预测试卷(四)参考答案及解析(126)  
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标准预测试卷(五)参考答案及解析(129)  
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标准预测试卷(六)参考答案及解析(132)  
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标准预测试卷(七)参考答案及解析(135)  
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标准预测试卷(八)参考答案及解析(138)      
精彩书摘
     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  
  标准预测试卷(三)  
  考生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考点、准考证号、座号,同时在答题卡背面左上角填写姓名和座号,每个书写框只能填写一个阿拉伯数字,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2.请考生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姓名、准考证号、座号与本人姓名、准考证号、座号是否一致。  
  3.答题前,请仔细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的要求。答选择题时,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标号。  
  4.答其他题目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6.本考试为闭卷考试。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基础知识  
  1.以下各项词语中,存在错别字的一项是()。  
  A.兵饷沸腾废寝忘食户枢不蠹  
  B.狡狯客串聚精会神滥竽充数  
  C.篇幅玳瑁覆水难收临渴掘井  
  D.茶毒伉丽破旧立新待价而估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新兴商城才开张,鸿运百货大厦又敲响了锣鼓,两家商店形成了鼎足之势。  
  B.下半场,釜底抽薪的实德队突然发威,郝董、王涛各进一球,将比分反超。  
  C.几乎所有造假者都是这样,随便找几间房子,拉几个人就开始生产,于是大量的垃圾食品厂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D.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不仅在内政上大显身手,而且在国际舞台上也是纵横捭阖,游刃有余。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白话文(又叫语体文,就是用现代语写录的语言)从什么时候起用作小学教材,我记不真切了,大概在七、八十年前。  
  B.“今天好热啊!——你什么时候去上海?”张强对刚刚进门的小王说。“我明天一大早就走。你有什么事要我办吗?”小王总是那么热情。  
  C.学生考试达不到标准,也不能给他们一个不及格就了事,必须研究学生达不到标准的原因——是教师自己的指导不完善呢?还是学生的资质上有缺点,学习上有疏漏?——竭力给他们补救或督促。  
  D.中国足球的球迷们现在真的感到很迷惘,面对这片绿茵场,不知道是继续呐喊助威呢,还是干脆掉头而去?  
  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A.谌容的小说《人到中年》描写了中年女医生陆文婷以及她周围一些境遇相似的知识分子的悲欢离合,是一部悲剧作品  
  B.陆文夫小说有着细腻清新的心理描写风格,复出文坛后的第一部作品《美食家》,反映了知识分子的悲惨现实,提出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重大问题  
  C.高晓声的小说创作坚持了现实主义的美学原则,以深刻的“探求者”的眼光,塑造了一大批被称为“中国农民的灵魂”的人物形象  
  D.蒋子龙在1979年发表的《乔厂长上任记》成为新时期反映现实工业题材独领风骚的创作,是这一题材创作的优秀代表  
  二、阅读鉴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壅塞  
  亡国之主不可以直言。不可以直言,则过无道闻,而善无自至矣。无自至则壅。  
  秦缪公时,戎强大。秦缪公遗之女乐二八与良宰焉。戎主大喜,以其故数饮食,日夜不休。左右有言秦寇之至者,因扞弓而射之。秦寇果至,戎主醉而卧於樽下,卒生缚而擒之。未擒则不可知,已擒则又不知。虽善说者,犹若此何哉?  
  齐攻宋,宋王使人候齐寇之所至。使者还,曰:“齐寇近矣,国人恐矣。”左右皆谓宋王曰:“此所谓‘肉自生虫’者也。以宋之强,齐兵之弱,恶能如此?”宋王因怒而诎杀之。又使人往视齐寇,使者报如前,宋王又怒诎杀之。如此者三,其後又使人往视。齐寇近矣,国人恐矣。使者遇其兄,曰:“国危甚矣,若将安适?”其弟曰:“为王视齐寇。不意其近而国人恐如此也。今又私患,乡之先视齐寇者,皆以寇之近也报而死;今也报其情,死,不报其情,又恐死。将若何?”其兄曰:“如报其情,有且先夫死者死,先夫亡者亡。”於是报於王曰:“殊不知齐寇之所在,国人甚安。”王大喜。左右皆曰:“乡之死者宜矣。”王多赐之金。寇至,王自投车上,驰而走,此人得以富於他国。夫登山而视牛若羊,视羊若豚,牛之性不若羊,羊之性不若豚,所自视之势过也。而因怒於牛羊之小也,此狂夫之大者。狂而以行赏罚,此戴氏之所以绝也。  
  齐王欲以淳于髡傅太子,髡辞曰:“臣不肖,不足以当此大任也,王不若择国之长者而使之。”齐王曰:“子无辞也。寡人岂责子之令太子必如寡人也哉?寡人固生而有之也。子为寡人令太子如尧乎?其如舜也?”凡说之行也,道不智听智,从自非受是也。今自以贤过於尧舜,彼且胡可以开说哉?说必不入,不闻存君。  
  齐宣王好射,说人之谓己能用强弓也。其尝所用不过三石,以示左右,左右皆试引之,中关而止。皆曰:“此不下九石,非王其孰能用是?”宣王之情,所用不过三石,而终身自以为用九石,岂不悲哉!非直士其孰能不阿主?世之直士其寡不胜众数也故乱国之主患存乎用三石为九石也。  
  (选自《吕氏春秋》)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自至则壅壅:堵塞  
  B.秦缪公遗之女乐二八与良宰焉宰:牲畜  
  C.不意其近而国人恐如此也意:料想  
  D.所自视之势过也过:错误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亡国之主不可以直言乡之死者宜矣  
  B.戎主大喜,以其故数饮食不足以当此大任也  
  C.有且先夫死者死彼且胡可以开说哉  
  D.为王视齐寇子为寡人令太子如尧乎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缪公用计让戎主丧失警惕而找准时机偷袭少数民族戎。戎主不听身边人的劝告,中了圈套而被生擒  
  B.宋王不分忠奸,听信佞臣的话,竟然次次处死报告实情的侦查人员。逼得一人报告假军情而获得奖赏  
  C.齐王自高自大,认为自己的才华超过尧舜  
  D.齐宣王喜爱射箭,但箭术无长进,原因是佞臣奉承他,讲假话,使其不知自己拉弓所用的真正力气大小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不可以直言,则过无道闻,而善无自至矣。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9~10题。  
  兀坐  
  赵树吉  
  书帷人散后,兀坐思无端。  
  炉火明知夕,瓶花冻觉寒。  
  烽烟惊远道,升斗①恋微官。  
  愁绝团圆月,他乡独自看。  
  【注】①升斗:微薄的薪俸。        
				
 
				
				
					穿越十年,洞悉考情,点亮你的中学语文教师梦  2018年的安徽省教师招聘考试,是无数怀揣教育梦想的青年才俊迈入神圣讲台的关键一步。而在这场备受瞩目的考试中,中学语文教师岗位历来是竞争最激烈、要求也最为严苛的领域之一。要在这场知识与能力的较量中脱颖而出,不仅需要扎实的学科功底,更需要对考试的命题规律、考查重点有着精准的把握。  本书,正是为你量身打造的一份通往成功的“通行证”。它并非简单地堆砌知识点,也不是空泛的理论阐述,而是深入考场,剖析考情,将十余年安徽省中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的历年真题“抽丝剥茧”,以最严谨、最系统、最详尽的方式呈现在你面前,并辅以高屋建瓴的标准预测试卷,旨在帮助你一次性掌握考试的脉搏,点亮你的教师梦想。  十年磨一剑:历年真题,深挖考情精髓  回顾过去,是把握未来的基石。本书收录了安徽省中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近十年的真题,并进行了一一详解。我们深知,仅仅罗列题目和答案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本书的价值,体现在其“详解”二字上。     精析命题意图: 每一道题目,我们都力求剥离其表象,深入探究命题者出题的真正意图。是考查对某个文学家、文学流派的理解?是对某一文学体裁的鉴赏能力?是对古诗文的断句、翻译、理解?还是对现代汉语的语法、修辞、语用能力的掌握?或是对作文审题立意、结构谋篇、语言表达的综合考查?我们将逐一揭示。    拆解考查要点: 针对每一道题目涉及的知识点,我们都会进行细致的拆解。例如,一道关于古诗词鉴赏的题目,可能同时考查了诗人情感、意象运用、艺术手法、创作背景等多个维度。本书将清晰地列出这些要点,并结合题目进行阐释,确保你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归纳题型特征: 通过对大量真题的梳理,我们总结出了不同题型的基本特征、答题技巧和常见陷阱。例如,选择题的干扰项设置规律,简答题的关键答题要素,论述题的逻辑结构要求,作文题的评分标准等等。掌握这些规律,能让你在考场上少走弯路,直击得分点。    提炼核心知识体系: 历年真题的反复出现,往往反映了考试的“高频考点”和“核心知识点”。本书通过对真题的深度挖掘,将零散的知识点系统化、结构化,为你梳理出一套中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的核心知识体系。这套体系涵盖了语言文字运用、文学鉴赏、文化常识、写作教学等多个方面,让你在复习时更有方向感,事半功倍。    提供解题思路与方法: 面对一道陌生的题目,如何快速找到解题的突破口?本书将提供多种行之有效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例如,在进行文学作品分析时,可以从人物形象、环境描写、情节发展、艺术手法等角度入手;在解读古诗文时,可以通过关键字、词性活用、典故背景等线索进行推断。这些实用的方法,将极大提升你的解题效率和准确率。    关注最新考试动态: 考试大纲和命题方向每年都可能发生微调。本书在进行真题详解的同时,也会结合近年来的考试趋势,分析可能出现的新的考查角度和热点话题,帮助你紧跟考试发展的步伐。  标准预测试卷:模拟实战,精准诊断  历年真题是“过去式”,而预测试卷则是“未来式”。本书精心编写了多套高质量的标准预测试卷,其目的在于:     全面模拟考试环境: 试卷在题型设置、题量分布、分值分配、考试时间等方面,都严格参照了安徽省中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的最新要求。通过模拟考试,你可以提前适应考试节奏,掌握时间管理技巧,减少临场紧张感。    检验复习成效: 在完成真题的复习和详解之后,通过预测试卷进行一次“实战演练”,能够直观地检验你的知识掌握程度和能力水平。哪些知识点依然薄弱?哪些题型还存在困难?试卷的得分情况将为你提供最客观的反馈。    发现复习盲点: 预测试卷的题目设计,不仅涵盖了历年真题中的高频考点,也融入了对未来考试趋势的预测。通过做这些题目,你可以及时发现自己复习中的盲点和疏漏,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查漏补缺。    训练应试技巧: 预测试卷不仅是知识的检验,更是应试技巧的训练场。如何快速审题?如何合理分配答题时间?如何处理难题?如何避免不必要的失分?在做预测试卷的过程中,你将不断磨练自己的应试技巧,提升实战能力。    提供标准答案与解析: 每一套预测试卷都配有详尽的标准答案和解析。这些解析不仅提供了正确答案,更重要的是,它会帮助你理解答案的形成过程,掌握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从而避免下次再犯同样的错误。  本书不仅仅是一本习题集,更是一套系统的备考指导方案。  它为你提供:     方向: 通过历年真题,明确考试的重难点和命题方向。    方法: 学习精辟的解题技巧和高效的学习方法。    实战: 通过预测试卷,体验真实的考试氛围,检验学习成果。    提升: 针对性地查漏补缺,全面提升应试能力。  本书的读者对象:     所有正在备考2018年安徽省中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的考生。    希望系统梳理中学语文知识体系,巩固复习效果的考生。    希望通过模拟考试,检验自身实力,寻找复习方向的考生。    希望掌握最新考试信息,提升应试技巧的考生。  如何最大化利用本书?  1.  通读真题详解: 仔细研读每一道历年真题的解析,理解命题意图、考查要点和解题思路。 2.  梳理知识体系: 在真题详解的基础上,建立起清晰的知识框架,并将自己的笔记、补充的知识点归入其中。 3.  独立完成预测试卷: 在规定时间内,严格按照考试要求,独立完成预测试卷。 4.  认真对照解析: 完成试卷后,认真对照标准答案和解析,分析错误原因,总结经验教训。 5.  针对性复习: 针对预测试卷暴露出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和巩固。 6.  循环往复: 可以多次重复以上过程,不断巩固知识,提升能力。  相信通过本书的深度学习和反复演练,你定能对安徽省中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的考情了如指掌,游刃有余地应对各种题型,最终如愿以偿,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十年真题,是你的经验宝库;标准试卷,是你的磨刀石。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踏上这段通往成功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