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渾沌與創傷:渾沌心理與精神分析的相遇》恰是基於從文化中來、到文化中去的這一原則。在中國博大文化基礎之上,作者從哲學、人類學、神話、心理學等多元文化維度深入分析中西方之差異,提齣瞭中國文化背景下的渾沌式人格結構、象認知、渾沌式傢庭結構和母親的結構等問題;同時,通過個案分析的方式充分地與精神分析以及認知行為治療中相關的話語進行比較,打開瞭研究中國背景下母親的欲望與創傷這一新的視野,闡述瞭去渾沌化與癥狀的關係。對精神分析中重視父親的功能(弗洛伊德與拉康)以及強調母親的作用(剋萊茵與溫尼科特)之矛盾,運用渾沌心理理論對其進行瞭分析、解讀與補充,提齣瞭再渾沌的概念——既非強調父親的功能又非強調母親的功能,但是又含有其中一個的非無非有的過程。
作者簡介
李娜,2008年獲得四川大學精神分析碩士學位,師從霍大同先生;2012年獲得四川大學華西臨床醫學院精神衛生專業博士學位,師從楊彥春教授。接受美國分析傢分析和督導五年。中國醫師協會精神科分會突發事件心理危機乾預委員會委員,澳大利亞專業機構認證心理急救師(MHFA)。就職於四川大學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擅長青少年進食障礙、強迫癥、抑鬱癥等治療與本土化研究。
目錄
前言 為什麼要探索中國化的心理治療?
對於書中的幾個核心問題的說明
第一篇 渾沌心理——中國心理治療的理論原型
第一章 渾沌心理的哲學基礎
第一節 渾沌的主客體關係
第二節 渾沌的身心關係與軀體化
第三節 渾沌與象思維模式
第四節 陰陽像與拉康的鏡像階段
第五節 兩隻蝴蝶——渾沌(HunDun)與混沌(Chaos)理論
第二篇 渾沌心理治療的理論基礎
第二章 渾沌人格結構與特徵
第一節 渾沌的主客體關係與無意識兩種渾沌狀態
第二節 渾沌的需求結構
第三章 渾沌的認知方式——象認知
第一節 渾沌認知方式——象認知及其特徵
第二節 “觀”“悟”“化”“一”的特徵及其關係
第三節 象認知與概念認知模式對比
第四章 去渾沌化與癥狀的功能
第一節 去渾沌化與癥狀的形成
第二節 去渾沌化與創傷——集體癥狀“存在”的發源地
第五章 去渾沌化與人格、語言的關係
第一節 去渾沌與人格結構
第二節 去渾沌化——語言的牆與癥狀的依存關係
第三節 個案分析——強迫癥的去渾沌化分析
第三篇 渾沌化傢庭結構
第六章 俄狄浦斯情結與三元式傢庭結構
第一節 中西創世神話的差異與傢庭結構的關係
第二節 簡狄情結與渾沌化傢庭結構
第三節 中國的渾沌式傢庭結構
第四篇 再渾沌化治療核心因素之臨床應用探索
第七章 渾沌化核心因素之臨床應用
第一節 渾沌心理與分析設置
第二節 再渾沌化與釋夢
第三節 再渾沌化與精神分析的相遇
補充參考文獻
附錄 母親的代際創傷與厭食癥女兒
後記
精彩書摘
客體關係與去渾沌化
客體關係理論,重在客體一詞。相對客體,就存在著一個主體。客體關係理論中的代錶人物剋萊因對精神分析的貢獻是巨大的,尤其是在兒童精神分析領域起到瞭開創先河的作用。自她開始,兒童精神分析走上瞭精神分析神聖之殿堂,並且近些年來在中國的發展呈現繁榮態勢。不同的學派對她的理論評價不一,比如拉康曾指齣剋萊因的客體關係為指導方嚮的精神分析的步伐是不穩的①,而且認為客體關係的理論關注自我與他人的現實和幻想關係,是關於人際幻像的分析與解讀②,如果基於對人際幻像的分析和解讀,則不可避免地會導緻分析傢的野蠻分析,就會成為幻像與幻像的疊加,所以分析會人為地被“解釋”,而不是被分析者的主體自然去發現癥狀的意義與功能。拉康認為這些種種精神分析的新的發展方嚮,降低瞭精神分析的重要貢獻,同時會把對癥狀的解釋變成瞭固定配方的藥方,而忽視瞭精神分析中的尊重主體的自由言說和聯想的本質。安娜·弗洛伊德則認為成人的精神分析技術是不能應用於兒童的,因為她認為兒童期的孩子的自我理想是脆弱的。關於這一點,剋萊因是持否定態度的。她認為成人的分析可以應用於孩子身上,並提齣在分析中隻要不依賴教育的方式來影響孩子,是不會傷害到孩子的③。
心理治療領域中的任何理論都不能絕對化,也不可能無懈可擊,因為人是不可被完全結構化的。但是不能因為某個理論存在不足,而對其全盤否定或排斥。所以無論對客體關係的評價如何,不可否認的是客體關係在精神分析中的價值和貢獻。拉康承認剋萊因的客體關係中母子關係的分析方嚮是正確的。剋萊因在分析母子關係的發展特點時,把母子分離的過程進行瞭結構化的分析和解讀,清晰易懂。分析不是解讀,危險的事情在於,心理治療的過程中,如果分析傢把這些理論帶到個案分析中,並對種種齣現的現象進行解讀和分析,這樣就有可能進入一個分析中的野蠻危險情境。近年客體關係理論在國內精神分析的陣營中比較流行,除去理論本身的特點和魅力外,不得不承認其或多或少地被當作工具來用,,這個工具似乎可以讓分析傢看懂分析者的客體關係和癥狀的功能與意義,以及重復行為的意義,同時也可以讓分析傢用概念化的方式去解讀分析者建構客體關係時使用的種種防禦機製。如此_來,分析傢似乎是可以讀懂並解釋癥狀。在分析傢覺得掌握瞭這個真理,並依據它進行工作時,卻恰恰走人瞭一個死鬍同——這也是拉康所言的降低瞭精神分析的作用以及貢獻的由來。分析傢對孩子的欲望進行簡單化的處理,僅從客體關係的背景下進行解讀,從“好乳房”與“壞乳房”,以及分裂等機製進行分析和乾預,卻忽視瞭每個個體的神秘性以及曆史性。在剋萊因的個案中,我們常常可以看到她對分析者的某些行為和幻想進行直接解讀。比如在<兒童精神分析》三歲楚德的個案中,剋萊因看到小女孩的遊戲場景,遊戲的象徵意義解釋為:在楚德和母親玩的大暴動的遊戲背後是楚德訴說她希望將父親的陰莖給踢齣去的幻想。如果給予遊戲與幻想進行解釋,前提隻有一個,這就是分析傢知道分析者全部欲望的位置,並且從分析傢全部知道的地方齣發對相對於分析者的客體關係進行瞭解釋和呈現,也就是說這一刻分析傢知道分析者的癥狀的功能。其實這種假設知道他人全部本身就是人類癥狀之起源——全能之幻想。
……
前言/序言
中國的心理治療領域已經進入瞭百傢爭鳴的時代,這是個充滿激情和爭鳴的時代。這個時代的來臨,得益於心理學界的先驅們開疆拓土之辛勤耕耘,這段曆程可以稱之為心理治療領域的長徵。在近三十年間,國人經曆瞭對心理谘詢與治療行業的陌生到逐步接受之轉化,各種學術派彆在國內也日臻成熟,並且呈現齣瞭諸侯分割天下之勢。一方麵,這樣的態勢促進瞭心理治療行業在中國的快速發展,另一方麵也提齣各種學術流派之間對於包容性的需要。任何學科發展在拿來主義之後,都需要一個本土化的過程,因為無論何種心理治療派彆都産生於特定的社會文化背景,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和文化理念。所以,無論是精神分析還是認知行為治療,都必須迴到個體所在文化背景中去探索、創造與應用。這裏必然繞不開中西方文化差異性之話題,畢竟目前中國的心理學領域是以西方心理學派為導嚮的。因此,心理治療本土化的轉化與發展,已經是擺在各個學派麵前不可迴避的問題瞭。尤其是在近年之災後心理危機乾預的過程中,越發凸顯齣文化在心理治療中的重要性。對此,我曾經在“5·12”地震中提齣“赤腳心理醫生”的概念,分析瞭如何使高大上的心理治療技術適應本土之水土,從而避免齣現水土不服之狀況。
“一方水土一方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個體思維方式乃至傢庭結構都會有一定的差異。中國人和西方人的思維方式存在差異已經成為共識。對成長於中國文化背景下的個體,其心理結構的建構與發展會有怎樣的屬性,以及如何在臨床中應用西方經典的理論與技術,是擺在所有心理工作者麵前的一個問題。道傢、儒傢、釋傢對人的境界與本性的認識具有差異性,但在幾韆年的曆史發展中三者也相互融閤。因此,心理治療本土化的過程需要從儒釋道閤一的背景中整閤齣國人的思維形式以及意識、無意識之文化錶徵。正如拉康所言:“無意識像語言一樣構成。”中國人的語言和文字係統所傳遞的詞錶象更需要中國式的分析與解釋。凡此種種問題都期待一個關於中國文化背景下的人格結構與認知特點等的整閤,以及探索、建立本土化心理治療的理論與技術。
《渾沌與創傷——渾沌心理與精神分析的相遇》一書恰是基於從文化中來、到文化中去的這一原則。在中國博大文化基礎之上,作者從哲學、人類學、神話、心理學等多元文化維度深入分析中西方之差異,提齣瞭中國文化背景下的渾沌式人格結構、象認知、渾沌式傢庭結構和母親的結構等問題;同時,通過個案分析的方式充分地與精神分析以及認知行為治療中相關的話語進行比較,打開瞭研究中國背景下母親的欲望與創傷這一新的視野,闡述瞭去渾沌化與癥狀的關係。對精神分析中重視父親的功能(弗洛伊德與拉康)以及強調母親的作用(剋萊茵與溫尼科特)之矛盾,運用渾沌心理理論對其進行瞭分析、解讀與補充,提齣瞭再渾沌的概念一既非強調父親的功能又非強調母親的功能,但是又含有其中一個的非無非有的過程。
更有意義的是,該著作不僅僅為瞭理論創新而創作,而且是作者從事多年臨床實證的整理總結。在臨床的實踐過程中,以及不斷和各種學派的對話中,作者不斷地去修正和發展,直到今天這部書稿纔得以完成。這是個艱苦和寂寞的工作,需要摒除浮躁之氣。“路漫漫其修遠兮”,希望這部著作可以起到引玉之效,也希望在各專傢學者的指正之下不斷去僞存真,逐步完善。
渾沌與創傷:渾沌心理與精神分析的相遇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