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1-10
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学会按年度编辑出版的《中国物流重点课题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至今已出版到第十本。《报告》是学会课题研究智慧的结晶。按照惯例,本年度《报告》(2016年版)所选篇章来自三类研究成果。第一类是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学会承担的部委研究课题《我国物流业发展战略研究》。课题成果已顺利结题并得到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充分肯定。将该项成果收入《报告》,与大家分享,寄望于抛砖引玉,为我国物流业顶层设计提出建设性意见。第二类是中国物流学会设立的重大课题,分别是由北京交通大学承担的《我国物流法律法规体系研究》和华东交通大学承担的《我国物流平台的整合研究》。我们利用中国物流学会专家资源,对重大课题进行开题框架、中期报告和结题报告全程指导,意在促进课题研究质量的提升。第三类是来自2015年和2016年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学会课题优秀成果奖的课题报告。收入《报告》的10篇成果全部选自获得一等奖或二等奖的研究成果,分为物流管理、物流经济和物流实务三个篇章,内容涉及高铁快递、电商物流、城市配送、冷链物流、农村物流和大数据等诸多方面。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 (China Federation of Logistics & Purchasing ,CFLP),是国务院政府机构改革过程中,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中国一家物流与采购行业综合性社团组织,总部设在北京。联合会的主要任务是推动中国物流业的发展,推动政府与企业采购事业的发展,推动生产资料流通领域的改革与发展,完成政府委托交办事项。政府授予联合会外事、科技、行业统计和标准制修订等项职能。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是全国现代物流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是亚太物流联盟和国际采购联盟的中国代表,并与许多国家的同行有着广泛的联系与合作。
综 合 课 题 篇
我国物流业发展战略研究/1
我国物流法律法规体系研究/65
我国物流平台的整合研究/120
物 流 管 理 篇
基于博弈论的高铁快递与传统快递/173
O2O模式下电商物流发展研究/206
电网计量装置柔性配送模式设计与实施/245
基于碳足迹的快递包装全生命周期低碳化管理/318
“最后一立方米”冷链物流发展模式研究/353
物 流 经 济 篇
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对波罗的海指数影响实证分析/397
特定行业逆向物流再制造理论及应用研究/432
农村物流网络体系构建研究/501
物 流 实 务 篇
大数据下中小企业订单处理机制研究/556
基于物联网的城市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模式研究/601
附录
关于 “2015年中国物流学会、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获奖课题”的通告/632
关于“2016年中国物流学会、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获奖课题”的通告/648
十年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学会联络和组织各方面力量,紧密结合行业发展的实际,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在此期间,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和中国物流学会及所属分支机构完成政府部门委托研究课题近100项;审核下达课题计划,组织各会员单位、产学研基地完成重大、重点及面上研究课题共1300多项。这些研究成果记录了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历史进程,推进了物流实践发展和学科体系建设,也为政府制定物流规划政策、行业把握发展方向和企业调整经营策略,提供了理论准备和智力支撑,同时成为本书编辑出版的丰厚材料和不竭源泉。
……
伴随着中国物流理论和实践的发展,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学会按年度编辑出版的《中国物流重点课题报告(2016)》(以下简称《报告》),至今已出版到第十本。
回首十年,以2006年“十一五”规划纲要确立物流的产业地位,2014年国务院《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将物流业明确为“基础性、战略性”产业为标志,过去的十年是物流业产业地位确立并逐步提升的十年,也是加速结构调整、动能转换,补短强基、提质增效的十年。与十年前相比,我国社会物流总额由2006年的59.6万亿元扩大到2016年的230万亿元;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由2006年的18.3%下降到2016年的15%。在此期间,高速发展中的中国物流业新旧矛盾交织,多重困难叠加,新模式、新技术、新业态大量涌现,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层出不穷,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与日俱增。
十年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学会联络和组织各方面力量,紧密结合行业发展的实际,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在此期间,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和中国物流学会及所属分支机构完成政府部门委托研究课题近100项;审核下达课题计划,组织各会员单位、产学研基地完成重大、重点及面上研究课题共1300多项。这些研究成果记录了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历史进程,推进了物流实践发展和学科体系建设,也为政府制定物流规划政策、行业把握发展方向和企业调整经营策略,提供了理论准备和智力支撑,同时成为本书编辑出版的丰厚材料和不竭源泉。
自2007年以来,《报告》从上述研究成果中,共入选137篇课题成果,总字数超过1000万字。涉及的研究领域主要有:
一是发展战略研究。如2007年版的《现代物流与科学发展观研究》《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战略与规划研究》和《我国民营物流企业发展研究》,2010年版的《我国生产资料流通行业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2012年版的《工业物流发展现状、问题、规律及对策研究》和《关于大型国有物流企业发展战略研究》等。
二是物流政策研究。如2007年版的《中国制造企业物流现状及政策研究》和《促进我国农村流通体系建设的财税政策研究》,2008年版的《我国物流政策体系研究》, 2010年版的《我国物流集聚区功能整合及政策措施研究》,2014年版的《我国物流企业税收负担研究》等。
三是基础理论研究。如2007年版的《中国物流产业发展与国民经济增长关系研究》,2008年版的《物流服务供应链能力合作的动机与协调:理论与实证》和《我国物流学科建设研究》,2009年版的《中国物流竞争力研究》,2011年版的《我国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的建立与完善研究》等。
四是物流管理研究。如2009年版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战略联盟理论与实践研究》,2010年版的《中小型第三方物流企业流程现状及流程再造研究》,2011年版的《动态环境下物流企业服务管理研究》,2012年版的《物流企业持续成长模型及机理研究》,2015年版的《国内外物流成本比较研究》等。
五是物流技术研究。如2009年版的《集群式供应链应急库存管理模式及仿真研究》,2013年版的《基于数据挖掘的配送中心订单分拣方式策略研究》,2014年版的《云技术在物流业“低碳化”进程中的应用研究》,2015年版的《基于智慧物流的同城配送平台构建与运营研究》等。
六是区域物流研究。如2007年版的《区域物流网络优化研究》,2008年版的《支持浙江省块状经济发展的集群式物流产业体系研究》,2009年版的《成都经济区物流一体化形成机理与实现途径研究》,2013年版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物流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等。
七是行业基础工作研究。如2007年版的《物流标准化与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研究》《“十一五”物流信息化研究》《我国物流统计指标体系与统计调查组织实施研究》和《采购经理指数(PMI)与经济发展研究》等。
八是专业物流研究。涉及物流园区、城市配送、工业品物流、农产品冷链物流、逆向物流、绿色物流、应急物流、军事物流等诸多方面。
十年过去了,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物流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显著提升,现代物流服务体系逐步成型,物流业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新的研究课题摆在我们面前。譬如:
第一,关于物流市场需求研究。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增速变化、结构优化以及动能转化,将对物流市场需求带来怎样的变化?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的情况下,物流市场的规模扩张及发展方向在哪里?农业现代化、中国制造2025、流通业变革、三次产业结构变化、城镇化及消费升级对物流业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作为物流服务的主体如何应对,品种结构、区域结构、产业结构、用户结构的调整变化?
第二,关于物流运营模式研究。近年来,我国物流企业顺应国家“互联网+”战略部署,深入开展理念创新、业态创新、模式创新、技术创新,全面推进互联网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物流行业的兼并重组、战略联盟异军突起,跨界融合、供应链整合风起云涌,物流运营模式研究日益受到关注。例如,在我们的物流细分领域,究竟出现了哪些新的模式,这些新模式的运作机理、竞争力分析以及发展方向如何?“互联网+”背景下的电子商务物流运营策略如何设计?跨界整合下的物流运营模式如何实现动态优化?基于协同创新的城乡物流运营一体化模式如何构建?如何开展物流企业运营管理的集成式创新?
第三,关于物流服务生态研究。与生物界相类似,物流主体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与其利益相关方及周围环境组成了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不断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生态系统。将组织生态学理论引入到物流企业中,对物流生态系统进行研究成为一种新的趋势。那么,什么是物流生态圈,怎样建立和维护生态圈?“大数据”驱动下的协同物流生态系统的动态演化规律是什么?区域物流生态环境系统分析与构建的方法与路径?如何通过多业联动、多式联运、多方协同来保证物流生态圈良性运作,各参与方各得其所?
第四,关于物流集群研究。伴随着专业化分工和全球贸易的发展,物流产业呈现出物流资源要素与物流服务不断向特定的地理空间集聚的现象,并进一步形成基于庞大货运体系和充满创新活力的物流集群。这些成功的案例既包括鹿特丹、新加坡等经济基础和物流服务较好的发达地区,也包括西班牙的萨拉戈萨、德国的莱比锡等一些具有区位优势的欠发达地区城市。在我国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以至于成渝地区等,一些物流产业集聚区初具规模。因此,需要我们深入研究物流集群的内涵与特征有哪些?供应链一体化下区域物流产业集群升级演化发展的路径在哪里?基于共生理论的物流产业集群运作机制和发展方向是什么?区域物流集群发展具有怎样的竞合关系?如何构建支持物流集群发展的信息化系统以及政策环境?
第五,关于物流服务链研究。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将物流行业的运行特点与服务供应链的视角结合起来,开展了较为广泛的讨论。一些新增的研究热点领域可能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如:细分产业中的物流服务链构建方法?物流服务链联盟的加盟制度设计与利益分配方式是什么?考虑横向与纵向双向协同的物流服务供应链协调机制如何运行?基于行为经济分析框架的物流服务供应链合作理论该如何构建?
第六,关于物流技术创新研究。以“互联网+高效物流”为标志的“智慧物流”加速起步,催生了一批新模式、新业态、新技术。无车承运人试点启动,线上与线下融合。车联网、自动仓库、无人机送货、智能快递柜、仓储机器人等先进技术装备推广应用。与此同时,一些相关的学术问题也值得深入研究。例如,在企业竞争加剧、人口红利缩减、要素成本提升的背景下,物流技术创新的地位作用以及发展方向在哪里?蓬勃兴起的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新技术之间是什么关系?怎样推动这些新技术在物流及供应链领域的应用?物流技术创新及制度激励该如何设计?供应链网络中物流创新的扩散路径是什么?网购时代物流企业智慧物流体系该如何构建?如何发挥产学研协同优势,创建物流技术创新与应用示范基地?
第七,关于绿色低碳物流研究。绿色物流已经成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是,缺少宏观层面的引导机制,物流标准化程度低,物流基础设施配套性差,缺乏统一的物流信息共享体系等。因此,一些新兴的研究话题也得到人们的关注。例如,我国绿色物流跨域协作机制的构建方法是什么?低碳物流的政策保障和法律推进机制怎样构建?低碳物流技术应用阻碍因素及应对策略是什么?低碳物流发展要求下的商业模式如何创新?
第八,关于“一带一路”物流研究。“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为我们强化国际物流能力建设,提升国际物流的话语权,实现物流强国的中国梦,开辟了广阔前景,相关的课题研究正在成为当前热点。例如,“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物流企业的国际化路径是什么?如何制定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物流的协作发展策略?“一带一路”战略架构下基于全球竞争力构建的物流发展模式如何创新?“一带一路”战略下的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协同演化路径是什么?“一带一路”沿线部分节点城市如何提升物流产业竞争力?
第九,关于物流管理体制与政策研究。比较紧迫的问题有:我们国家是不是需要一个统一的物流业协调管理机构?如果需要,这个机构如何设置、具备哪些职能定位,怎样运行?如何保障中央政府各部门以至于各级地方政府对物流监管政策的政令统一?如何明确物流行业组织的法律地位及政策条款,更好发挥其应有作用?如何完善支持物流业发展的政策体系,怎样有效解决产业发展变化与政策相对滞后的矛盾?如何在市场准入和监管、行业规划和标准、国民经济统计、政策法规体系等国家治理体系中,切实落实物流业的产业地位?
第十,关于现代物流基础理论与学科体系研究。随着物流学科的兴起和我国对发展现代物流的重视,国内学者对物流基础理论和学科体系热点进行了许多探索,但仍然需要深入研究。例如,现代物流的理论基础是什么,物流业与其他产业的不同点和关联度,其重要性体现在哪里?物流学科的演进历史、研究边界和研究方法是什么?物流学科的科学属性及体系建设方案?中国物流基础理论及学科可持续发展支持体系如何确立?
以上几个方面仅仅是当前物流学术研究中值得关注的研究方向,并不代表全部的物流学术研究课题。探索这些理论和实际问题,对于把握行业发展方向,推进转型升级,实现物流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应该成为中国物流学会研究工作的主攻方向。
《报告》是学会课题研究智慧的结晶。按照惯例,本《报告》所选篇章来自三类研究成果。第一类是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学会承担的部委研究课题《我国物流业发展战略研究》。课题成果已顺利结题并得到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充分肯定。将该项成果收入《报告》,与大家分享,寄望于抛砖引玉,为我国物流业顶层设计提出建设性意见。第二类是中国物流学会设立的重大课题,分别是由北京交通大学承担的《我国物流法律法规体系研究》和华东交通大学承担的《我国物流平台的整合研究》。我们利用中国物流学会专家资源,对重大课题进行开题框架、中期报告和结题报告全程指导,意在促进课题研究质量的提升。第三类是来自2015年和2016年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学会课题优秀成果奖的课题报告。收入《报告》的10篇成果全部选自获得一等奖或二等奖的研究成果,分为物流管理、物流经济和物流实务三个篇章,内容涉及高铁快递、电商物流、城市配送、冷链物流、农村物流和大数据等诸多方面。
经过十多年发展,《报告》研究范围不断扩大,内容更加丰富,质量逐步提高,成果应用率不断提升,已成为展示业界学术研究成果的重要载体。但是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中国物流学会的研究工作还有很多不足。特别是,物流研究的顶层设计能力不强,对国家战略实施的引导力度不够;物流基础性研究比较薄弱,还不能够适应物流学科体系建设的需要;物流学术研究滞后于产业发展需求,对引领产业发展的支撑力度比较欠缺;学术理论联系实践不足,向实践应用转化力度还有待加强;跟踪模仿和低水平重复研究较多,原创性和突破性研究成果较少。如何进一步提高学会的研究能力和水平,仍将是学会工作的主要任务和重要抓手。
《报告》自2007年出版以来,已经出版到第十本。这是中国物流学会广大会员、特约研究员以及产学研基地积极参与的结果,是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各地行业协会、企业、院校和研究机构等物流领域产学研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们向所有关心、重视、参与、支持《报告》编辑出版,热心物流理论研究工作的各方面人士表示深深的谢意。同时,恳请各位读者朋友,就本书的出版以及中国物流学会的研究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便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中国物流重点课题报告(2016)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中国物流重点课题报告(2016)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中国物流重点课题报告(2016)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