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拿小病不当事

别拿小病不当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江苏城市频道《万家灯火》 著
图书标签:
  • 健康科普
  • 家庭医学
  • 常见病
  • 预防保健
  • 养生
  • 疾病自查
  • 健康生活
  • 健康指南
  • 医学常识
  • 健康知识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青岛出版社
ISBN:9787555252870
版次:1
商品编码:12175202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4-01
用纸:书写纸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内容简介

  《别拿小病不当事》为青岛出版社与江苏卫视知名养生节目《万家灯火》共同打造的保健类图书之一,以《万家灯火》节目内容为蓝本,荟萃十几位国内一线的健康教育专家的讲座精华,健康话题涵盖了各类常见病和多发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流感、胃病、肝病、耳鼻喉病……书中设置内容看点、健康提示、专家支招等小栏目,图文并茂,轻松阅读。让专业医师告诉您,身体有了“小毛病”怎么办,如何发现疾病的早期信号,预防小病发展成大病,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

作者简介

  《万家灯火》是江苏卫视城市频道推出的大型日播养生栏目,江苏卫视知名栏目之一。江苏城市频道《万家灯火》栏目是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的会员单位,是该协会指定的电视合作媒体,网罗了国内著名的、受欢迎的健康教育专家。精致的节目内容、丰富的专家资源、独特的解读视角、实用的科普知识,让《万家灯火》在全国同类节目中独树一帜。节目坚持传播先进文化、科学知识,为百姓支招、解疑释惑,着力为观众提供全方位的健康资讯、构建健康生活。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人人都该做的健康投资

第一讲 拿什么拯救健康/2

1.什么是健康/2

2.如何进行健康投资/4

3.怎样获取正确的健康信息/5

4.什么决定你的健康长寿/6

5.我们为什么会生病/8

6.三件小事管好健康/11

7.不同年龄的体检重点/12

第二讲 别让误诊害了你/16

1.去火药吃出肾衰竭/16

2.心梗误当胃疼/18

3.肺癌一定都会咳嗽吗/19

4.别把直肠癌当痔疮/20

5.妇科病别“小题大做”/22

6.寻找过敏源/24

第二章

识别疾病的信号,解读身体不适症状

第一讲 解密疼痛疑云/28

1.你的疼痛是何类型/28

2.头痛应该怎么办/30

3.牙疼应该怎么办/32

4.喉咙痛应该怎么办/34

5.大关节痛应该怎么办/36

6.小关节痛应该怎么办/38

7.胸痛应该怎么办/40

8.右上腹痛怎么办/42

9.左上腹痛怎么办/45

10.肚脐痛怎么办/47

11.右下腹痛怎么办/49

12.下腹痛怎么办/50

13.肩颈痛怎么办/52

14.腰痛应该怎么办/53

第二讲 解密发烧疑云/55

1.如何正确量体温/55

2.不可大意的低烧/57

3.中烧应该怎么办/59

4.高烧应该怎么办/61

5.鼻塞鼻炎怎么办/63

6.咳嗽应该怎么办/65

第三章

从头到脚话保健,关注系统健康

第一讲 健康从“心”开始/68

1.三招揪出心脏隐患/68

2.怎么吃降血脂/71

3.日常三餐要贴心/74

4.巧用运动护心脏/77

5.哪种心痛最危险/79

6.速效救心宝典/81

第二讲 保卫心脑血管/83

1.让动脉不硬化/83

2.动脉硬化的“祸首”/86

3.动脉硬化的“帮凶”/88

4.动脉硬化的潜在“助手”/90

5.动脉硬化的“隐形推手”/92

第三讲 控制血压,乐享人生/94

1.高血压是“无声的杀手”/94

2.怎样吃盐才健康/96

3.要降血压先瘦身/98

4.减压限酒保健康/100

5.高血压必知常识/102

6.会测血压不求人/105

7.多吃药不如巧吃药/107

8.怎样花钱买健康/109

9.高血压食补法则/111

第四讲 寒冷季节防流感/113

1.流感如何预防/113

2.得了流感如何应对/117

第五讲 让呼吸道安度雾霾天/118

1.雾霾天气与呼吸道健康/118

2.雾霾与过敏性鼻炎/121

第六讲 怎样保护你的胃/123

1.胃病怎么防/123

2.护胃误区知多少/125

3.胃炎应该怎么办/126

4.怎样预防胃癌/127

第七讲 怎样保护你的肝/128

1.怎样看懂肝功指标/128

2.“见招拆招”防肝炎/131

3.脂肪肝不是病/133

4.打败肝癌的秘密/135

第八讲 读懂你的内分泌/137

1.内分泌的“司令部”/137

2.你的脖子健康吗/139

3.起死回生的体内“灵丹”/141

4.内分泌失调怎么办/143

第九讲 战胜糖尿病/145

1.发现糖尿病的蛛丝马迹/145

2.你是糖尿病高危人群吗/148

3.糖尿病的诊断和类型/150

4.预防糖尿病关键五句话/152

5.控制糖尿病的“五驾马车”/154

6.糖尿病人怎么吃/156

7.监测糖尿病五大指标/159

8.如何避免并发症/160

第十讲 小器官,大健康/163

1.不能忽视的耳健康/163

2.不能忽视的鼻健康/165

3.不能忽视的咽喉健康/167

第十一讲 跟着牙医学护牙/169

1.你的牙齿多少分/169

2.潜伏的“口腔杀手”/171

3.如何防治蛀牙/173

4.如何防治老年牙病/175

5.孕期牙齿防护要诀/177

第四章

癌症有信号,防癌要趁早

第一讲 危险的癌信号/180

1.癌症偏爱哪些人/180

2.癌症的认识误区/182

3.癌症来临有信号/183

4.防癌体检指标/186

第二讲 实效防癌十六招/187

1.掀起癌症的“盖头”来/187

2.防癌三招:听、摸、看/189

3.肝癌预防法/190

4.肺癌预防法/192

5.胃癌预防法/194

6.食管癌预防法/195

7.卵巢癌预防法/196

8.子宫癌预防法/198

9.宫颈癌预防法/199

10.乳腺癌预防法/201

11.甲状腺癌预防法/202

12.前列腺癌预防法/203

13.胰腺癌预防法/204

14.白血病预防法/205

15.脑瘤预防法/206

16.骨癌预防法/207

17.肾癌预防法/208

18.膀胱癌预防法/209

第五章

和医生打交道,先学会看病

第一讲 专家说看病/212

1.跨越100岁/212

2.对症看医生/214

3.怎样防误诊/215

4.看病要及时 /216

5.治病需对路 /217

6.防病五步骤 /219

第二讲 少花钱也能找个好医生/221

1.花费最小的体检法/221

2.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医院/223

3.挂最适合自己的号/224

4.怎样找个好医生/225

5.怎样避免误诊/226

6.怎样治疗好得快/227

7.如何应对外科手术/228


精彩书摘

  最近几年,我们的健康意识已经被唤醒了。大家不是都听过一句话吗,健康是“1”,社会地位加一个“0”,家庭加一个“0”,财富加一个“0”,等等。“1”后面可以加无数个“0”,但是如果没有健康这个“1”,后面那些“0”都会归零。

  那么,什么是健康?1986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加拿大的首都渥太华召开了首届健康促进大会,在这个大会上发表了一个渥太华宣言,其中给健康下了一个定义:健康是每天生活的资源,而并非生活的目的。有人说:“如果健康是资源,但是我从来没有管过它,现在不也是好好的吗?”其实不然,不注意自己健康的人,不好好管理自己健康的人,通常患病的概率大,也就导致了他的寿命比较短,还没有活到期望寿命就离开这个世界了。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08年的资料,中国人的平均期望寿命是74岁,但是中国人的平均健康期望寿命只有66岁。也就是说,最后8年的时间是病魔缠身的8年,活得不健康、活得不愉快、生活质量不高的8年。通过投资健康,我们可以活得更健康,使人生的最后8年远离病魔;通过投资健康,我们可以活得更长,可以活到84岁、94岁,甚至104岁。

  其实,30岁以后,健康就开始走下坡路了,35岁以后,大多数人都已经能感觉到身体状况变差了。管理健康,就等于对一个机器进行精心的维护,机器的使用寿命就会延长。这就是投资健康的意义。

  健康是关于每个人自己的事情,实际上是一种责任,而且没有人可以替代你承担这种责任。因为最后健康受损,需要承担后果的是你自己。所以自己一定要对自己的健康负责任。所有的健康信息提供者,包括政府、社会、专家,都是给你指路的人,健康这辆车还是要自己开,是开在平坦的大道上,还是开在羊肠小道上,还是开进深渊,完全是自己的选择,也是自己的责任。

  ……

前言/序言

  江苏城市频道《万家灯火》栏目是国家卫生部主管的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的会员单位,是该协会唯一指定的电视合作媒体。栏目自2007年4月18日开播至今,整整走过十个年头。十年风雨坎坷,十年传承跨越,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十年的辛勤耕耘成就了《万家灯火》的今天。

  《万家灯火》网罗了国内权威的健康教育专家。精致的节目内容、科学的健康理念、独特的解读视角、实用的科普知识,让《万家灯火》在全国同类节目中独树一帜。

  《万家灯火》节目已经积累了深厚的观众基础。通过江苏卫视和江苏国际频道的播出,节目内容不仅深受国内观众所熟知,同时节目品牌业已覆盖传播到亚洲、北美洲、大洋洲等境外,在华人世界里颇具影响。

  《万家灯火》所以能获得今天的成绩,跟她十年来始终坚持“传播先进文化、科学知识,为百姓支招、解疑释惑”的节目宗旨密不可分;同时也与栏目不断求变、锐意创新的理念有着深厚的关系。节目以专业的背景、独特的视角、实用的内容、活泼的形式、丰富的互动,让深奥难懂的医学知识变得通俗易学。

  在《万家灯火》众多的选题内容中,关于健康和疾病的话题,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热点。为传播科学有效的健康防病知识,栏目策划多期系列节目,曾邀请全国知名医院的临床医师、医学院教授、预防医学专家及健康教育专家作为主讲嘉宾。每次一个健康话题,将专业的医学知识,变成鲜活的案例和故事,让老百姓听得懂、学得会、做得到。本节目既保证了医学知识的科学权威性,又增加了互动性和趣味性。节目推出后,收视率屡创新高。《黄建始:拿什么拯救健康》《刘玄重:健康从“心”开始》《向红丁:战胜糖尿病》《纪小龙:少花钱也能找个好医生》等大批系列节目深受观众喜爱。由于这些节目内容与老百姓自身的健康息息相关,因此在观众群体中形成了良好的口碑。

  传播科学的健康理念,不仅仅要体现在屏幕上,在信息资讯发达的今天,更要注重传播方式的多元化。早在栏目开播之初,栏目组就开发了《万家灯火》系列节目光盘,深受观众的喜爱。为方便观众朋友更系统地学习健康养生知识,值此江苏城市频道《万家灯火》栏目缤纷开播10周年之际,我们推出《别拿小病不当事》一书。本书内容涵盖了各类常见病和多发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流感、胃病、肝病、耳鼻喉病等,以《万家灯火》节目内容为蓝本,将精华内容汇编整理成书。本书突破传统的阅读方式,不仅限于图文,书中加入视频二维码,读者可以通过手机或平板电脑扫描二维码观看相关的节目视频,让图书变成一本有声有色的多媒体读物。让专业医师告诉您,身体有了“小毛病”怎么办,如何发现疾病的早期信号,预防小病发展成大病,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

  ——这也是10年前栏目开创时的初始之心,10年过去,我们初心未变!

  江苏城市频道《万家灯火》

  2017年4月18日



《无声的呐喊:身边的健康陷阱》 现代社会,我们生活在前所未有的物质富足和科技进步之中。然而,这种繁荣的背后,却潜藏着许多不容忽视的健康隐患。它们如同暗流涌动,悄无声息地侵蚀着我们的身体,让无数原本可以避免的病痛在不经意间悄然滋长。《无声的呐喊:身边的健康陷阱》正是这样一本深入剖析我们日常生活中那些“看不见”的健康威胁,并提供切实可行应对之道的实用读物。 本书并非耸人听闻,而是基于扎实的科学研究、广泛的医学观察以及真实的案例分析,以一种平实而深刻的语言,引导读者重新审视那些被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习惯、环境因素和认知误区。作者以敏锐的洞察力,将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甚至被我们轻描淡写为“小毛病”的迹象,抽丝剥茧地展现其背后可能隐藏的巨大健康风险。 第一部分:被忽视的身体信号——从细微处洞察健康危机 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常常用“累”、“压力大”、“没休息好”来解释身体发出的各种信号。殊不知,这些信号可能是身体在发出紧急警报。本书的第一部分将聚焦于这些容易被我们忽略的身体细微变化,并深入探讨它们可能预示的健康问题。 疲惫的真相: 长期感到疲惫,不仅仅是睡眠不足那么简单。它可能是甲状腺功能减退、贫血、糖尿病前期、慢性疲劳综合征,甚至早期肿瘤的信号。我们将探讨不同类型疲惫的特征,以及何时应该引起高度警惕。 消化道的“小脾气”: 偶尔的胃胀、腹泻、便秘,我们往往一笑而过,认为是饮食不当。然而,反复出现的消化道不适,可能是胃溃疡、肠易激综合征、炎症性肠病,甚至是肠道息肉或早期癌症的征兆。本书将详细解析肠道菌群失衡、不良饮食习惯对消化系统的长期影响,以及如何通过调整饮食和生活方式来改善。 皮肤的“秘密语言”: 脸上冒出的痘痘、身体出现的一些不明斑点、皮肤瘙痒或干燥,很多人会归咎于过敏或季节变化。但一些皮肤病变,例如长期不愈合的溃疡、颜色或形状异常的痣,甚至是皮疹,都可能与皮肤癌、自身免疫性疾病或其他系统性疾病有关。我们将学习如何识别皮肤上的危险信号。 疼痛的警告: 头痛、腰痛、关节痛……这些日常疼痛我们常常忍一忍就过去了。然而,持续性的、剧烈的或伴随其他症状出现的疼痛,可能是神经系统疾病、骨骼关节问题、心血管疾病(如心绞痛)甚至是肿瘤压迫的警示。本书将指导读者区分不同性质的疼痛,并了解其潜在的严重性。 情绪的“晴雨表”: 焦虑、抑郁、易怒、失眠……这些心理上的困扰,与身体健康息息相关。长期的负面情绪不仅会影响我们的精神状态,还会导致内分泌紊乱、免疫力下降,增加患上心脏病、胃肠道疾病甚至癌症的风险。我们将探讨情绪与身体健康的深层联系,并介绍有效的心理调适方法。 第二部分:生活方式中的隐形杀手——看似无害的习惯背后 我们精心构建的生活方式,在不经意间却可能埋藏着健康的地雷。《无声的呐喊:身边的健康陷阱》将层层剥开这些看似寻常,实则暗藏杀机的生活习惯。 “久坐不动”的致命诱惑: 现代工作和生活方式让我们长时间处于“坐”的状态,这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健康公敌。长时间久坐与肥胖、二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腰椎间盘突出、深静脉血栓形成以及某些癌症的风险显著相关。本书将详细阐述久坐的危害,并提供改变这一习惯的简单易行的方法。 “精致饮食”的糖衣炮弹: 高糖、高盐、高脂的“精致饮食”,是我们日常餐桌上的常客。虽然口感诱人,但长期摄入却会导致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脂肪肝、痛风等一系列代谢性疾病。我们将揭示那些隐藏在加工食品、甜点饮料中的“健康陷阱”,并倡导回归天然、均衡的饮食模式。 “睡眠不足”的慢性消耗: 熬夜、晚睡晚起,是许多人生活中的常态。睡眠不足不仅影响我们的精力、记忆力和情绪,还会扰乱身体的激素平衡,削弱免疫系统功能,增加患上肥胖、糖尿病、心脏病、甚至阿尔茨海默症的风险。本书将深入探讨优质睡眠的重要性,并提供改善睡眠质量的实用建议。 “压力山大”的心理枷锁: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压力无处不在。长期的慢性压力会导致皮质醇水平持续升高,引发免疫系统紊乱、消化系统问题、心血管疾病、睡眠障碍,并可能加速衰老。我们将学习如何识别自身的压力源,并掌握有效的压力管理技巧。 “烟酒不离”的自毁之路: 尽管吸烟和过量饮酒的危害众所周知,但仍有许多人深陷其中。它们不仅是导致肺癌、肝癌、口腔癌、食道癌等多种癌症的罪魁祸首,更是心血管疾病、肝脏疾病、神经系统损伤等疾病的重要诱因。本书将以科学的视角,再次强调戒烟限酒的紧迫性,并提供戒断的策略。 第三部分:环境中的潜在威胁——我们呼吸、居住、生活的空间 我们的生存环境,同样隐藏着许多不易察觉的健康威胁,它们可能来自空气、水、土壤,也可能来自我们家中和工作场所的物品。 “看不见的”空气污染: 室内外的空气污染,包括PM2.5、甲醛、苯、VOCs等,都对我们的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甚至神经系统造成严重损害。长期暴露于污染环境中,会增加哮喘、支气管炎、肺炎、肺癌、心脏病以及儿童发育迟缓的风险。本书将介绍如何识别和减少接触空气污染物。 “化学品”的包围: 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化学品,从清洁剂、化妆品到塑料制品、装修材料。其中一些物质可能具有内分泌干扰、致癌或生殖毒性。我们将学习如何选择更安全的产品,并减少不必要的化学品暴露。 “辐射”的隐形干扰: 手机、电脑、微波炉等电子产品产生的电磁辐射,虽然目前科学界对其长期影响仍有争议,但谨慎对待总是有益的。本书将介绍如何科学使用电子产品,并减少不必要的辐射暴露。 “病菌”的无声传播: 潮湿、不洁的环境是细菌、病毒和霉菌滋生的温床。不注意个人卫生、食物储存不当,都可能导致感染性疾病的传播。我们将学习如何保持环境卫生,并有效预防病菌感染。 第四部分:健康认知的误区——“以为没事”的危险信号 许多时候,我们之所以未能及时关注健康问题,是因为我们对健康存在着一些根深蒂固的误区。 “年轻就是资本”的迷思: 很多人认为年轻就可以肆意挥霍身体,疾病离自己还很遥远。然而,许多慢性疾病的种子在年轻时就已经埋下,并可能在未来爆发。本书将打破这种“年轻无敌”的观念。 “小病忍忍就过去了”的侥幸心理: 很多时候,身体的“小病”是疾病早期发出的信号,如果忽视,可能会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导致病情恶化。我们将探讨哪些“小病”绝不能忽视。 “网上搜搜就懂了”的自我诊断陷阱: 互联网上的信息良莠不齐,自我诊断不仅可能延误治疗,还可能导致不必要的恐慌和焦虑。本书将强调科学求医的重要性。 “觉得身体没毛病”的盲目自信: 很多疾病在早期可能没有任何明显的症状,如果没有定期的体检,我们可能对自身的健康状况一无所知。本书将强调定期体检的必要性。 第五部分:行动起来——筑牢健康的防火墙 《无声的呐喊:身边的健康陷阱》最终落脚于行动。本书并非仅仅陈述问题,而是提供一套系统性的、可操作的健康管理方案。 倾听身体的声音: 学习识别身体发出的细微信号,并及时做出反应。 调整生活习惯: 从饮食、运动、睡眠、压力管理等方面入手,循序渐进地改变不良习惯。 优化生存环境: 关注室内外空气质量,选择安全环保的产品,保持居家环境清洁。 建立科学的健康认知: 破除健康误区,树立科学的健康观。 重视预防与定期检查: 将预防置于治疗之前,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及早发现和干预潜在的健康问题。 《无声的呐喊:身边的健康陷阱》是一本唤醒我们健康意识的警钟,也是一本指导我们如何守护生命健康的实用指南。它鼓励我们从每一个微小的细节开始,关注自身,关爱家人,共同抵御那些隐藏在日常生活中的健康威胁,迈向一个更健康、更美好的未来。这本书将陪伴您一起,学会如何真正地“听懂”身体的语言,将那些“小小的警报”扼杀在摇篮里,避免它们演变成无法挽回的“大问题”。

用户评价

评分

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正在经历一场小小的健康危机。不是什么大病,就是一些反复发作的、难以启齿的身体不适,比如时不时出现的头痛,还有那种让人提不起精神的疲惫感,甚至有时候会觉得心悸。去了好几次医院,医生总是说“没什么大碍”,给我开点药,回家吃完好像就那样,但过不了多久又会卷土重来。我开始怀疑是不是自己太敏感,是不是“小病”真的不值得一提。这本书的书名就像是为我量身定做的,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痛点。我翻开第一页,就被作者那种温和而坚定的语气所吸引,仿佛在说:“别担心,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书里并没有直接告诉我该怎么做,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讲述了那些被忽视的“小病”是如何一步步影响人们的生活,甚至最终演变成严重疾病的。它让我开始反思,为什么我们会习惯性地将身体发出的信号当作“小事”?是因为忙碌的生活,还是因为对医疗体系的不了解,亦或是仅仅因为“忍一忍就过去了”的传统观念?作者并没有责备,而是用一种抽丝剥茧的方式,引导读者去认识身体的细微变化,去倾听身体的语言。其中有一个章节,讲述了一位因为长期失眠而导致免疫力下降,最终患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案例,读来令人触目惊心。这位主人公一开始也只是觉得“睡不着觉而已”,但正是这个“小事”,在她的人生轨迹中投下了长长的阴影。这本书让我明白,所谓的“小病”不是小事,而是我们健康路上最直接的警示灯。它教会我,与其在问题真正爆发时惊慌失措,不如在萌芽阶段就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关注。

评分

我一直是个比较“糙”的人,对身体的细微变化不太敏感。感冒发烧就吃点药,头疼脑热就忍一忍,总觉得只要不是什么大毛病,就没必要去医院折腾。我的朋友们有时候也会劝我,说我太不爱惜身体了,但我总是觉得他们小题大做。直到最近,我身上出现了一些奇怪的症状,比如白天总是没精神,晚上睡不好,而且皮肤也变得很差,总是莫名的发痒。去看医生,医生也说没什么大问题,可能是压力太大。我当时就觉得,这“小病”还真不是事儿。就是因为有这种心态,我才买了这本书,想看看里面是不是有什么“妙招”能让我恢复精神。然而,这本书带给我的,远不止是“妙招”。它更多的是一种观念的转变。作者用非常平实的语言,讲述了许多关于“小病”的案例,这些案例都非常贴近生活,让我不由自主地产生了共鸣。书里并不是教你如何去“治愈”某个具体的“小病”,而是引导你去理解,为什么这些“小病”会出现,它们背后可能隐藏着什么更深层的原因。我记得有一个故事,讲的是一位母亲因为长期照顾生病的家人,忽略了自己的健康,最终患上了抑郁症。这个故事让我意识到,我们往往会把自己的需求放在最后,而忽视了内在的“信号”。这本书让我开始反思,那些被我称为“小病”的症状,可能真的是身体在向我发出重要的提醒。它让我明白,与其等到问题严重了再去补救,不如在早期就给予足够的重视。

评分

我一直是个非常注重养生的人,但总觉得在某些方面,自己好像陷入了一个误区。我总是把关注点放在“大补”和“强身健体”上,比如定期去体检,吃各种号称有益健康的保健品,甚至尝试过一些听起来很玄乎的养生疗法。但奇怪的是,尽管我如此“努力”,身体还是时不时会发出一些小小的“抗议”。比如,皮肤容易过敏,一到换季就咳嗽,还有就是那种莫名的易怒和情绪低落。我常常感到困惑,为什么我做了这么多,身体还是不够“完美”?这本书的书名,当时就引起了我的好奇。我心想,也许里面会有一些我忽略的、关于“小病”的视角。阅读过程中,我发现作者并非简单地罗列各种疾病的症状,而是从一个更宏观、更人性化的角度来探讨“小病”的本质。它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对健康的理解过于片面,只关注了“治”,而忽略了“养”和“防”。书中的很多观点,都打破了我原有的认知。比如,它强调了情绪对身体健康的影响,指出长期的压力、焦虑和负面情绪,即使没有直接表现出疾病,也会在身体内部悄悄地埋下隐患。还有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论点是,很多所谓的“小病”,其实是身体在提醒我们,生活方式需要调整,比如饮食不均衡、睡眠不足、缺乏运动等等。这本书没有给我提供具体的“食疗秘方”或者“运动指南”,而是提供了一种思维方式,让我学会去观察自己的身体,去理解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信号。它让我明白,真正的健康,不是追求没有疾病,而是追求一种身心和谐的状态。

评分

说实话,这本书的书名我第一次看到的时候,以为会是一本教人如何识别和治疗常见小病的医学科普读物。我平时对健康话题还挺感兴趣的,所以就顺手买了下来。然而,当我翻开书页,我发现这本书的内容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想。它没有那些枯燥的医学术语,也没有过于专业的诊断方法,而是以一种非常生活化、故事化的方式,讲述了无数个关于“小病”的故事。我特别喜欢其中一个章节,讲的是一位年轻人因为长期加班,忽略了眼睛的疲劳,导致视力急剧下降,最终影响了工作和生活。这个故事让我感同身受,因为我自己也曾有过类似的经历,总以为年轻就不怕“折腾”,没想到身体的衰老和问题的出现,往往比我们想象的要快。作者在讲述这些故事的时候,并没有居高临下地评判,而是充满了理解和同情。它让我认识到,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会忽视“小病”,是因为我们被卷入了一个高速运转的社会,被各种各样的“必须”和“应该”所裹挟,以至于我们失去了关注自身需求的能力。这本书就像一面镜子,让我看到了自己生活中那些被忽略的角落,看到了那些被我当作“理所当然”的小不适,实际上是在发出求救的信号。它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节奏,开始思考,在追求事业和物质的同时,是不是也应该给自己的健康留出一些空间,去倾听身体发出的声音。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一开始吸引我的,是它的直白和接地气。我一直觉得,健康这个话题,有时候被说得太高深莫测了,反倒让人望而却步。而“别拿小病不当事”,这句话就像是日常生活中一句再普通不过的叮嘱,却带着一种不容忽视的提醒意味。我本身对健康知识有一定的好奇心,但又不喜欢看那些过于学术化的书籍,所以这本书的风格正好戳中了我的兴趣点。我翻开书,发现它并没有像我想象中那样,去介绍各种疾病的医学名词或者治疗方案。相反,它更像是在用一种讲故事的方式,来探讨“小病”这个概念。作者通过一个个生动、真实的案例,展现了那些被我们轻易忽略的“小病”,是如何在不经意间改变人们的生活轨迹,甚至悄悄地侵蚀着健康。其中有一个章节,讲述了一位长期遭受失眠困扰的白领,他起初认为这只是“睡不着而已”,但后来因为免疫力下降,频繁生病,最终影响了工作。这个故事让我深思,因为我也曾经有过类似的经历,总以为年轻就可以“熬”,却没想到身体在发出警告。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对健康的认知存在误区,过于关注“大病”的预防,而忽略了“小病”的信号。它没有给我具体的解决方案,但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让我开始学会去倾听身体的声音,去理解那些细微的不适背后可能隐藏的意义。这本书让我明白,与其等到问题变得棘手,不如在早期就给予足够的关注和重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