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之间(增订版李谨伯谈静坐与修大道)》编著者李谨伯。 《呼吸之间》根据2008年2月9日至13日李老在山西讲授内丹修道之学的录音稿整理而成。正文两侧的注解,则是作者广泛引用道家的经书典籍,与李老的讲授内容互为启发、互相佐证;同时,也可作为李老相关说法的延伸阅读的素材。李谨伯老先生生于1920年,出身于银行世家,拥有丰富而传奇的人世。1947年,李老因昔日忘我地工作而身患恶疾。李老为此寻师访道,先后获得道家多位高人的青睐,并得到他们秘传的修道真诀。李老至诚用功、潜心实践,真正掌握了道家内丹修炼中的上百种秘诀。退休后,李老不辞辛劳地为国内外的友人同好传授内丹之道,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作出了贡献。
《呼吸之间(增订版李谨伯谈静坐与修大道)》编著者李谨伯。
《呼吸之间》为丹道高人李谨伯老先生数十年修道方法的真传,指导 人们如何具体修道,以达到健康长寿,开发潜在功能,生发智慧,*终提 高生活品质的目的。李谨伯老先生年届九旬依然鹤发童颜,耳聪目明,思 维清晰,健步如飞,可见其修道体悟真实不虚。若能按照李老的指导如实 去修,也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
致读者 张震寰
大道静中求(代序)张亚勤
前言
**编 从身体入手
我们身体*不正的是什么
人的精气神从哪里来
关键要“开窍”
现代人为什么不“开心”呢
问答
第二编 体会一个“静”字
修道的方法
修道的目的
如何理解“静”
如何修“静”
观世音菩萨是怎样修成佛的
鸠摩罗什(~)谈《大明咒经》
少林寺的《洗髓经》
“正身”必“内省”
要真正理解传统文化,必须修道
谈“盘腿”
问答
第三编 修道的二十六个细节
“正身”的四大纲要
向雪山白猿学习
详细谈谈“七支坐”
练静功的六个诀窍与火候掌握
全身热来自一窍
静坐养生中的奥秘
如何打通中脉
问答
第四编 怎样调整呼吸
要善养吾“浩然之气”
怎样调整呼吸(吐纳术)
调息
调息的意义
胎息法
呼吸的重要性
用“六字诀”治病
学习炼内丹
问答
第五编 修炼金丹大道
什么叫“金丹大道”
怎样认知“金丹大道”
对“金丹大道”的认识
对“气”的理解
对生命的把握
怎样修炼“金丹大道”
“丹道”术语详解
金丹大道的基础
女丹功的练法
情性结合才成丹
好好吃饭,好好睡觉
问答
第六编 修炼与养生
《内经图》术语解说
精气与神气的别名
关于修炼与养生
练功的*高境界——无为还虚
正身的秘诀和方法
第七编 关于气功科学性的探究
当前气功科学研究的一项任务——建立唯象气功学
中国的传统文化——丹道文化
养生之道“气功”是科学的
附录
物理学步入禅境:缘起性空
怎样修炼金丹大道(简称内丹) '
怎样研读《伍柳仙宗》一书
怎样修炼中脉十法
“六字大明咒”真言解
结束语
修订版说明
我一直对“静坐”和“修道”这些词语充满着神秘感,总觉得它们离普通人的生活太过遥远。直到我偶然翻开李谨伯先生的《呼吸之间(增订版)》,才发现原来通往内心平静的道路,可以如此清晰而可行。李先生的文字,没有一点故作高深的痕迹,而是如同朋友间的交谈,将深邃的道理娓娓道来。他以“呼吸”为切入点,巧妙地将身体的感知与心灵的体验结合起来,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与身体的关系。我尤其被书中关于“放松”的论述所打动。在现代社会,我们总是紧绷着身体和精神,而李先生引导我们学会如何真正地放松,如何放下那些不必要的负担。他对于“觉察”的阐述,也让我受益匪浅,教会我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保持一份清醒的觉知,如何不被外界的纷扰所裹挟。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静坐的指导,更是一本关于如何活得更加自在、更加有智慧的书,让我感受到了生命本身的美好与力量。
评分我是一名对传统文化有着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偶然间接触到李谨伯先生的《呼吸之间(增订版)》。这本书,无疑是我近年来阅读过最令人心灵触动的作品之一。我一直对“静坐”这个词充满好奇,但总觉得它与我的生活太过遥远。然而,李先生的文字,却像一股清流,涤荡了我内心深处的疑虑。他以极其细腻的笔触,阐述了呼吸如何成为连接身体与心灵的桥梁,如何通过调整呼吸来达到身心的和谐。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觉知”的论述,它并非强制性的控制,而是温柔的观察,让我开始审视自己的每一个当下,每一个念头,每一次呼吸。这种觉知,如同点亮了我内心的一盏灯,让我看清了自己内心深处的渴求与迷茫。书中也涉及到了“修大道”的部分,但李先生的讲述,并非高高在上,而是充满着人间的智慧,让我感受到,大道就在生活之中,就在每一次呼吸之间。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完成了一次精神的洗礼,内心变得更加平静和安宁。
评分《呼吸之间(增订版)》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指导静坐的教科书,不如说是一本治愈心灵的良药。李谨伯先生以其深厚的学养和真切的体验,为我们描绘了一条通往内在平和的道路。我一直以来都深受焦虑和压力困扰,尝试过各种方法来缓解,效果都不尽如人意。直到读到这本书,我才真正理解到,问题的根源在于我们与自身连接的断裂。李先生通过对“呼吸”的细致讲解,引导我们重新找回与身体的连接,感受生命最原始的律动。他关于“专注”的阐述,更是让我受益匪浅。我们常常因为注意力分散而效率低下,而李先生教导我们如何将注意力温和地拉回到当下,如何在纷繁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清明。书中对于“道”的解读,没有故弄玄虚,而是将其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让我明白,大道并非遥不可及,而是存在于我们日常的一呼一吸之中。这本书,让我对生活有了新的认识,也给了我重新出发的力量。
评分《呼吸之间(增订版)》给我带来的震撼,是前所未有的。李谨伯先生的智慧,如同深邃的星空,引人不断探索。我一直认为,真正的“大道”离我们很遥远,只存在于古籍的字里行间,或是高僧大德的口中。然而,李先生却用他自身的体悟,将这条修行的道路拉近到了我们每一个普通人的身边。他并没有要求我们立刻达到某种玄妙的境界,而是从最基础的“呼吸”入手,引导我们去觉察身体的存在,去感受当下的心绪。我曾尝试过一些其他的静坐方法,但总觉得不得要领,要么心神不宁,要么枯燥乏味。而李先生的书,则像一位技艺精湛的向导,循循善诱,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便能体会到静坐的乐趣与益处。书中对于“意念”的驾驭,让我印象深刻。我们常常被各种杂念所困扰,但李先生教会我们,意念并非敌人,而是需要被观察和引导的对象。通过对意念的温和处理,我们才能逐渐摆脱情绪的束缚,获得内心的自由。这本书的语言风格质朴而有力,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字字珠玑,直击人心,让我受益匪浅。
评分终于读完了李谨伯先生的《呼吸之间(增订版)》,这本书的名字本身就有一种宁静致远的意境,仿佛预示着一场心灵的涤荡。我一直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静坐和修道养生颇感兴趣,但总是觉得门槛很高,难以入手。这本书的出现,恰恰填补了我的这一空白。李先生的文字,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说教,而是充满了亲切的引导,就像一位慈祥的长者,娓娓道来,将深奥的道理用浅显的语言一一剖析。书中对于“呼吸”的阐述,更是让我耳目一新。我过去总以为呼吸只是一个简单的生理过程,但李先生却将其提升到了身心连接的桥梁高度,让我开始审视自己日常的呼吸习惯,并尝试着去调整。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放下”的论述,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总是背负着太多的焦虑和执念,懂得放下,才能真正地获得内心的平静。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指导静坐的书,更像是一本生活哲学,它教会我如何在纷繁的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如何与自己平和相处。每一次阅读,都像是在为心灵进行一次深呼吸,感受着生命的力量在呼吸间流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