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推荐一
清华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斯坦福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等著名大学学生阅读书单前十
推荐二
外国名著,思想家书系。乌托邦的起源,西方哲学的滥觞
推荐三
《理想国》被评为全世界具有影响力的20本学术书之一,版本不计其数,销量长盛不衰。
推荐四
《理想国》是西方政治思想传统的代表性作品,通过苏格拉底与他人的对话,给后人展现了一个完美优越的城邦。
内容简介
《理想国》中的主要人物是苏格拉底,但真正表达意见的却是柏拉图,柏拉图站在苏格拉底理论的基础上,针对当时希腊统治者和贵族的观点和想法提出抨击。
全书讨论的大多数问题都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譬如优生学问题、节育问题、家庭解体问题、婚姻自由问题、独身问题、宗教问题、道德问题、文艺问题、教育问题(包括托儿所、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研究院以及工、农、航海、医学等职业教育)加上男女平权、男女参政、男女参军等问题,几乎都是普通人一生中会遇到的各种问题。
作者简介
柏拉图(前427―前347),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之一。柏拉图师承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前469―前399),后继承发展,承前启后,同时他也是另一位古希腊史上很重要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老师。他出身贵族,一生致力于哲学研究,以哲学为人生理想。
目录
总序
第一卷
第二卷
第三卷
第四卷
第五卷
第六卷
第七卷
第八卷
第九卷
第十卷
精彩书摘
第一卷
为了向那位女神献祭,昨日,我陪同阿瑞斯通的儿子格劳孔来到比雷埃夫斯港。那里的人首次举办赛会,我们观看了举办的过程。我感觉,在那里居住的人举办了一场不错的赛会,但是水平不会超过色雷斯人。做过献祭,看过表演之后,我们准备返回城中。
此时,克哈若斯的儿子波雷马赫斯在远处看到我们,吩咐奴仆跑来请我们留下。奴仆跑到我身后,拉住我的披风,说:“波雷马赫斯说,请你们稍等一下。”我把身子转过来,问他道:“主人在哪里?”奴仆说:“主人马上就来,现在在后面,请你们等一会儿。”格劳孔说:“没问题,我们就等一会儿。”
片刻之后,波雷马赫斯来了,格劳孔的弟弟埃德曼托斯、尼克亚斯的儿子尼库阿提斯走过来,同来的还有几个人,显而易见,这些人都是从赛会现场过来的。
苏格拉底,瞧这架势你们要离开这儿啊?要回城里吗?
正如你所见。
你肯定看到我们有几个人了?对吗?
的确看到了。
既然这样,你必须拿出强过我们的证据,否则就得待在这里。
还有第三种方式,不是吗?也就是说,我们可以说服你们让我们回去。
如果我们不听劝呢?你们还能找到说服我们的办法吗?
毫无疑问,一点儿办法都没有。
总之我们不听劝,你们还是别动那个心思了。
为了向女神表示敬意,今天晚上要举行火炬赛马,难道你们真不知道?
真是稀奇!莫非是骑马?不知是人们骑上马,把手中的火炬传给另一个人,以这种方式赛跑,还是其他形式?
就是这样,同时他们还准备举办一个庆祝会,很有必要看一看。用过晚餐之后,我们到街上转转,看了一夜表演。这儿有许多年轻人,我们和他们见见面,认认真真地说会儿话。就这样吧!说好了,不许走了。
这么说我们只得留下了。
你都说出来了,既然如此,我们只能这样做了。
所以我们来到波雷马赫斯家中,在那儿看到他的兄弟吕萨斯和奥诺迪莫,以及来自凯克通的色拉叙马霍斯、来自帕尼阿的哈曼迪德斯和阿瑞斯特内莫斯的儿子克雷托丰。克哈若斯——波雷马赫斯的父亲,也在家中。看他的模样有些衰老,我已经很长时间没看到他。刚才,他在院子中做了献祭,所以头上戴着花环。他坐在一把椅子上,椅子上放着靠垫。
房间内的椅子围成一圈,我们坐在他身旁。看到我后,克哈若斯立即向我问好。
亲爱的苏格拉底,你很少来比雷埃夫斯港看我们,真应该经常来。如果我的身体比较好,可以轻松走到城中,我们就会去找你,哪里还需要你到这里来。但是,如今你要经常来我这儿。你要知道,在肉体方面,我追求的享乐越来越少,反而越来越喜欢充满智慧的清谈。我说的是真心话,希望你多来这里,就把这当作你自己的家,和这些年轻人做朋友。
克哈若斯,说实话,我乐于和你们这些老先生聊天。在我眼中,你们已经走过很长一段人生旅途,可以说是老旅行者。不久后,也许我们也要走上这条路。这条路是弯弯曲曲、坎坎坷坷,还是平坦大道呢?我应该向你们取经。克哈若斯,您的年龄已经达到诗人所说的“老年门”,晚年生活难熬吗?还是另一种情况?不知您怎么看?
亲爱的苏格拉底,我非常乐意把自己的感受说给你听。老话说得好:同一个声音可以找到共鸣,同一种气味能够彼此融合。所以,我们年龄相仿的人喜欢经常聚聚。每当大家聚到一块时,就会抱怨这抱怨那。回忆起年轻时的各种美好时光,就像最宝贵的东西丢失了,常常觉得如今的日子不足挂齿,往日的生活才韵味十足。有人抱怨说,亲朋好友因为他年龄大而对他缺乏尊重,真令人伤心!他们觉得年纪大是痛苦的根源,我却不认为年龄是个问题。假如他们的观点成立,是不是可以说,我和年龄与我相仿的人都应该觉得难熬?其实,我遇到的那些人感觉完全不同。比如诗人索福克勒斯,一次,我和他待在一起,恰好有人问他:“索福克勒斯,你在恋爱方面怎么样?这么大年纪是否还追求女人呢?”他回答说:“别聊这事儿了,多亏不追求了,那感觉就像一个奴隶从最狠毒的奴隶主手中逃走。”我觉得他的话有道理,当时这么认为,现在更这么认为。上了纪之后,人的内心变得平静,欲望少了,不用紧张兮兮的,那种境界就像从很多个歹毒的奴隶主那里逃出来,索福克勒斯的比喻的确很贴切。苏格拉底,上文提到和亲朋好友无法友好相处,其原因只有一个:人的性格。而不是什么年纪大了。假如为人处事适度、恬淡雅静,这样的人年纪大算不得太大的痛苦,否则年轻时也一样忧愁不断。
亲爱的克哈若斯,我觉得许多人都不会相信你的话,而是会觉得你雄厚的资产才让你觉得虽年纪大却不悲伤,你的性格和不痛苦没有任何关系。他们会说“钱肯定可以给人很多慰藉”。
这话说得很对。我的话不能令他们信服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他们说得太夸张了。让我回答他们,我会像色弥斯托克勒回答一个塞里福斯人那样。那个塞里福斯人污蔑色弥斯托克勒,把他的名声归功于他是雅典人,而不是他自己取得的成绩。他回答说:“假如我是塞里福斯人,我不会出名,不过,要让你成为雅典人,你也不会出名。”最好用相同的话来回答那些哀叹自己年纪大、缺乏经济基础的人。明白事理的人的确很难同时忍受年纪大和贫穷,但是不明事理的人即便有钱,上了年纪后依然无法平复心境,无法满足。
克哈若斯,你的大多数财产是怎么来的?继承,还是自己赚的?
苏格拉底,说起赚钱嘛,我的祖父克哈若斯继承的财产和我此时的财产一样,那笔钱在他手中翻几番,我的父亲吕开奥洛斯花费这份财产,使它比我此时的财产还少,我比我的祖父差,比我的父亲强,只要做到遗留给儿子们的财产不低于我继承的财产,我就知足了,要是遗留的多一点,我就更知足了。
我之所以这样说,是觉得你不像个见钱眼开的人。那些不能自食其力的家伙,许多都是喜欢花钱的人。自食其力的人更有理由珍爱自己的钱。正如诗人喜欢自己的诗歌,父母喜欢自己的子女,赚钱的人喜欢自己的钱财,不只是因为钱财是有用的,还因为那是他们的作品。这些人令人觉得厌恶,在他们眼里,有价值的只有钱财,其他任何事物都不值一提。
你的话没错。
肯定错不了。我要请教您一个问题。您觉得这么多钱财对您最大的好处是什么?
也许很少有人愿意相信这就是最大的好处。苏格拉底,我想对你说的是,一旦一个人意识到死神将要到来,就会产生空前的恐惧和忧虑。以前觉得有关地狱的传说简直是太滑稽了,在阳间犯下的罪过怎么可能在死后的阴间得到惩罚呢?可是,如今心中开始焦虑了,害怕万一真有此事怎么办。想到上了年纪,想到身体不好,或想到死神一步步靠近,都让他越来越清晰地看到这些景象。无论说什么,他都充满疑惑,害怕极了。他开始反省是否自己曾经在哪里害过某个人,假如他发觉自己这一生犯下的罪孽特别多,就会像个小孩子似的,经常在晚上从梦中惊醒,每天都在恐惧中度过。但是,一个心怀坦荡的人只会心存美好的希望,借此慰藉自己的晚年生活。品达也说过这话。苏格拉底,这位诗人的话说得非常好,他说,假如一个人一辈子对人公正,敬重神灵,就会:
让变幻不定的人心找到希望,
就会像影子一样追随着他,
让他一辈子幸福,
给他一个平静的晚年。
多么美妙的言论!就是因为这一点我才说富有也许有很多好处。不过,我特指好人,而不是说所有人都这样。好人富有后就不需要故意弄虚作假,也不需要迫于无奈欺骗他人,一旦要前往另一个世界,欠神的祭品,欠他人钱财,这些都不会让他觉得害怕。苏格拉底,对一个明事理的人而言,我觉得富有固然还有许多好处,可是与之相比,我上面提到的好处对他的作用才是最大的。
克哈若斯,您的话非常对。可是提起正义,到底什么才是正义呢?莫非只是实话实说和欠债还钱?如果这样做,是否会时而正义,时而不正义呢?比如说,你有个朋友,曾经在大脑清醒时把武器交给你,要是他之后发狂了,再把武器从你那儿要走,大家都会说不该还给他。不听劝告还给他反而不够正义。对发狂的人实话实说也不能算作正义。
你这话没错。
由此看来,给正义下定义时,不能以实话实说和欠债还钱为标准。
假如我们认可西蒙尼德斯的解释,就可以这样给正义下定义。
行了!行了!现在轮到我去献祭了,你们接着谈论这个话题。
既然这样,是否可以让波雷马赫斯替您辩论?
可以,可以!(他一边说话,一边满面笑容地去献祭。)
既然这样,参加辩论的接班人先生,咱们接着往下聊,西蒙尼德斯所谓的正义到底指的是什么呢?
他说“正义就是欠债还钱”。我认为他的话是正确的。
对,的确不能轻易怀疑西蒙尼德斯这样聪慧过人的人物,但是,波雷马赫斯,也许你能理解他说的是什么意思,但是我无法理解。我们刚才说的是,物品的主人大脑失常时,依然把代为保管的物品还给他,不管它是什么物品,哪怕代为保管的物品只是一种债务。显而易见,他说的并不是这个意思,不是吗?
没错。
物品原来的主人大脑失常时,不管怎么着,都不应该归还给他。难道不是吗?
没错,不该归还给他。
既是这样说,西蒙尼德斯说“欠债还钱就是正义”这句话说的应该是其他事情。
说的肯定是其他事情。他的意思是,与朋友相处,不能危害别人的利益,而要对人善良一些。
我知道了。假如两人是朋友关系,把钱还给主人对双方都有害,也就不能说是还钱了。你觉得西蒙尼德斯说的是这个意思吗?
没错,是。
既然如此,欠敌人的物品,我们还需要归还吗?
肯定得还。但是我觉得咱们能归还的只能是恶,这才合情合理。
给正义下定义时,西蒙尼德斯运用的是诗人的方式,说得很模糊。他真正的意思是,把适当的物品还给所有人就是正义,也就是他说的“还债”。
那您是怎么看的呢?
上帝!假如有人问他道:“西蒙尼德斯,在医术方面,‘还债’指的是什么?还给谁?还什么?”你猜他如何回答你?
他肯定会说,给人提供药物、食品和饮料。
在烹饪技术方面,“还债”应该还什么呢?还给谁?
给肉食提供佐料。
行,既然如此,请问:正义的定义是什么呢?还什么?还给谁?
苏格拉底,如果我们的话题要和前面的保持一致,“对朋友善良,对敌人凶恶”,就是正义。
对朋友善良,对敌人凶恶。莫非西蒙尼德斯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我觉得是。
某个人得病时,在病魔和健康方面,谁可以做到对朋友善良,对敌人凶恶呢?
医生。
在大海航行时,一旦遇到狂风、险浪呢?
舵手。
那正义呢?以什么为目标、干什么,才能最大限度地对朋友善良,对敌人凶恶呢?
发生战争时,与友军联盟攻打敌人。我觉得这就是。
不错!但是,波雷马赫斯老哥,大家不得病时,医生毫无价值。
没错。
大家不在大海上航行时,舵手也毫无价值。
没错。
那战争不爆发时,正义之师也毫无价值?
我认为不是的。
莫非你是说正义在和平时期也有意义?
没错。
种地也是有价值的吧?
没错。
目的是收获庄稼?
没错。
做鞋的技术也是有价值的吧?
没错。
我觉得你会说目的是做出鞋子。
肯定的。
那就请你说一下,在和平时期,需要满足哪些条件、得到哪些利益,正义才算得上是有意义的?
苏格拉底,签订合同、契约之类的事情。
你说的签订合同、契约特指与人合伙吗?还是在说其他事情?
肯定是指与人合伙。
下棋时,一个优秀的、有用的棋友是正义的人呢?还是下棋能手呢?
是下棋能手。
用砖块、石头建造房屋时,相比砖瓦匠,正义者是否是更优秀、更有价值的伙伴呢?
当然不是。
演奏乐曲时,相比正义的人,琴师是很好的伙伴。同理,在哪个合作关系下,正义的人比琴师更适合作为比较好的伙伴呢?
我觉得应该是金钱方面的关系。
波雷马赫斯,恐怕不算花钱之类的事情。举个例子吧!合资做马匹交易时,我觉得懂马的人是更好的伙伴。难道不是吗?
当然是。
做船舶交易时,难道船舶制造人或舵手不是更好的伙伴吗?
我觉得是的。
在合伙用钱方面,什么时候正义者才是一个不错的伙伴呢?
苏格拉底,你谨小慎微地存钱时。
也就是说,你用不到钱,把钱存起来时。对吗?
对。
这简直就是说,正义在金钱无用时才有用。对吗?
似乎是这样的。
把修剪枝条的剪刀放起来时,正义在公私两方面都有价值,可是你把这把剪刀拿来修剪枝条时,有价值的就成了修剪葡萄枝的技术了。
当然是。
也可以说,把盾和琴放起来时,正义是有价值的,一旦把它们拿来使用,有价值的就成了军人和琴师的技术了。
没错。
……
前言/序言
“思想家”书系总序
张炯
只有人类才有思想。人类作为能动的主体,它的意识就不仅仅是存在的反映,还能够超越存在,改造存在。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人之所以能够改变世界,正因为人的思想具有能动性。人的能动性首先体现为思想的能动性,然后才作用于人改变世界的实践。人的思想能够从实践提升理论,从现象透视本质,从已知透视未知,从历史透视未来。构成人类思想的感性和理性,逻辑推理力以及想象力和幻想力,使人类的思想成为认识现实、改造现实的强大精神力量。思想家正是以自己的杰出努力,使自己的思想成为有益人类历史进步的卓越人物。
前些年,欧洲曾把孔子和马克思推崇为人类历史千年以来的两大思想家,当然都基于认识到他们的思想对人类的历史进步所产生的深远影响。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不仅成为中国两千多年来封建社会超稳定的社会结构的精神支柱,对欧洲启蒙主义思想家也产生过仍然有益的借鉴。直到今天,孔子思想中的积极部分,仍然滋养着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和他对资本主义的深刻剖析,对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风起云涌和资本主义制度弊端的变革改善,其波澜壮阔的推进历史进步的作用,已无人能够否认!
思想是无国界的。可以说,人类自脱离动物界成为高等动物以来,就不断在借鉴和分享彼此的思想。有益的思想也只有获得更多人群的享有,它才能通过人们的广泛实践,产生改造世界的伟大作用。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越能获得更多促使人类进步的思想资源,就越有利于使自己强大,使自己走向历史前进的潮头!
我想,这就是作家出版社与北京高高国际文化传媒在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前提下合力打造的这套大型“思想家”书系的初衷。这套书系计划精选、汇集自古以来人类精神思想文化长河中最为璀璨耀眼的传世名著,以及当代探寻社会发展的深刻的人文思考,争取覆盖历史、文化、哲学、政治、社会科学、文学理论等多个重要领域。出版方致力于译文流畅、精准和学术严谨、可靠;并参考已有译本,力求文字浅显,通俗,版式、纸张达到鲜亮、悦目,易于贴近普通读者,宜于读者捧读、收藏。
我国正在为建设伟大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我相信,这套书系的出版和发行,必将有益于我国思想文化资源的广泛积累,也必将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发展,一定有益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是为序。
二〇一六年五月五日于北京
《理想国:精装典藏版/思想家书系》 简介 《理想国》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最重要的对话篇之一,也是西方哲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著作之一。这部作品以苏格拉底为主要人物,通过一系列引人入胜的对话,探讨了正义的本质、理想国家的建构、灵魂的构成与德性、知识的真伪以及教育的意义等一系列深刻的哲学命题。本书的精装典藏版,不仅是对柏拉图思想的致敬,更是对其哲学智慧的珍藏与传承,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深入理解这位伟大思想家的窗口。 正义的追寻:国家与个体 《理想国》开篇,苏格拉底便抛出了一个核心问题:“正义是什么?”。这个问题贯穿全书,引导着对话一步步深入。为了理解正义,苏格拉底首先从观察作为“大字”的国家入手,认为国家的正义在于其各司其职、和谐统一。理想国由三个阶层构成:统治者(哲人王)、护卫者(士兵)和生产者(工匠、农民等)。每个阶层都扮演着特定的角色,履行其应尽的职责,共同维护国家的秩序与繁荣。 哲人王,作为拥有最高智慧和道德的统治者,他们通过对“理念”的认识,理解真正的善,并以此来治理国家。他们并非出于私利,而是以国家整体的福祉为目标。护卫者则肩负保卫国家的重任,他们需要接受严格的体能和品德训练,培养勇气和纪律。生产者则负责满足国家物质需求,他们的工作虽然平凡,但却是国家运转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当我们将视角从国家转向个体时,苏格拉底将灵魂比拟为国家,认为灵魂同样由三个部分组成:理性、激情和欲望。理智对应着统治者,负责思考和判断;激情对应着护卫者,负责勇敢和意志;欲望对应着生产者,负责满足基本生理需求。个体的正义,则在于这三个部分的和谐统一,理性驾驭激情,激情辅助理性,共同约束和引导欲望。一个正义的灵魂,便是理智居于主导地位,能够明辨是非,追求真理和善。 理念论:智慧的基石 《理想国》中,柏拉图提出了他著名的“理念论”(Theory of Forms/Ideas)。他认为,我们感官所能触及的现实世界,只是“可见世界”,是不断变化、不完美的。而在可见世界之上,存在一个“可知世界”,其中充满了永恒不变、完美无缺的“理念”。例如,我们看到的许多美丽的物品,都只是对“美本身”这一理念的不完全模仿。 柏拉图认为,真正的知识并非来自于对感官世界的观察,而是来自于对理念的把握。哲人王之所以能够成为理想国的统治者,正是因为他们能够通过理性思维,认识到这些永恒的理念,尤其是至高的“善的理念”。“善的理念”如同太阳,照亮了其他理念,赋予它们存在的意义和被认识的可能性。对于柏拉图而言,认识理念的过程,就是回忆起灵魂在进入肉体之前,在“理念世界”中获得的知识。 洞穴的比喻:认知的启蒙 为了形象地说明理念论和知识的获得过程,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运用了著名的“洞穴的比喻”。这个比喻讲述了一群人自出生起就生活在洞穴中,他们的脖子被锁住,只能看到身后的墙壁。他们身后有一团火,火与囚犯之间有许多形状各异的物品被举着走动,在墙壁上投下影子。囚犯们将这些影子视为唯一的真实。 当其中一个囚犯被解放,走出洞穴,看到真实的世界和太阳时,他会感到痛苦和不适。但经过适应,他最终会认识到真相。当他回到洞穴,想要告诉其他囚犯真相时,可能会被嘲笑甚至攻击,因为他的“新知识”与他们一直以来所相信的“现实”格格不入。 这个比喻生动地揭示了我们所处的可见世界如同洞穴中的影子,而理念世界则如同洞穴外的真实世界。教育的过程,正是将人们从洞穴中引出来,引导他们认识真实,培养他们理性的能力,最终达到对理念的认识。 教育的重塑:塑造理想的公民 《理想国》中,教育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它被视为塑造理想公民、建构理想国家的关键。柏拉图为理想国设计了一套从孩童时期就开始的、系统而全面的教育体系。这种教育并非简单的知识灌输,而是旨在培养个体健全的人格、高尚的品德和卓越的智慧。 教育内容包括音乐(涵盖诗歌、戏剧、音乐)、体育、数学(算术、几何、天文学、音乐理论)以及哲学(辩证法)。音乐和体育旨在塑造身心和谐发展的个体,培养他们的勇气、自制力和审美情趣。数学则被视为通向抽象思维的阶梯,是认识理念的必要准备。而哲学,特别是辩证法,则是达到最高智慧、认识理念和“善的理念”的终极途径。 柏拉图强调,教育的目标是引导个体从对感官世界的迷恋转向对真理的追求。他设计的教育体系,旨在“灵魂的转向”,让灵魂摆脱对感官幻象的依赖,转向对永恒不变的理念的把握。只有经过这样的教育,才能培养出能够辨别善恶、公正无私的哲人王。 灵魂的净化与不朽 除了对国家和知识的探讨,《理想国》也深入探讨了灵魂的本质。柏拉图认为,灵魂是不朽的,它在肉体消亡后依然存在。他通过对灵魂不同部分的分析,强调了理性在灵魂中的核心地位。一个正义的灵魂,是理智得到充分发展,能够驾驭激情和欲望的灵魂。 他提出了灵魂轮回的观点,认为人的生前行为会影响其来世的命运。拥有德性、追求智慧的灵魂,在来世会获得更美好的归宿。这种对灵魂不朽的强调,为伦理道德的建立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也引导着人们在现世中追求更高的精神价值。 柏拉图的政治哲学遗产 《理想国》不仅仅是一部哲学著作,更是一部深刻的政治哲学宣言。它对后世政治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引发了无数的讨论和争议。 乌托邦思想的源头: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描绘的理想国,被认为是西方乌托邦思想的滥觞。虽然其理想国的许多设想在现实中难以实现,但它激发了人们对更美好社会的不断构想。 对知识与权力的关系: 柏拉图关于“哲人王”的论述,强调了知识在统治中的核心作用,提出了“为知识而统治”的理念,对后世关于精英政治和专家治国的讨论产生了重要影响。 教育的社会功能: 《理想国》中关于教育的系统论述,深刻揭示了教育对于塑造社会、培养公民的重要作用,对现代教育理念产生了启发。 对理想政体的探索: 柏拉图对理想国的细致描绘,展现了他对不同政体优劣的深刻洞察,也为后世研究和设计各种政体提供了理论基础。 结语 《理想国》以其深邃的思想、严密的逻辑和生动的论证,成为了西方哲学史上不可逾越的丰碑。它不仅是一部关于正义、国家、知识和灵魂的哲学经典,更是一份对人类理性、道德和理想社会的永恒追问。本书的精装典藏版,以其精美的装帧和清晰的版式,为读者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去亲近这位伟大思想家的智慧,去体验哲学思考的魅力,去探索那个关于“理想国”的永恒之问。阅读《理想国》,就是一次涤荡心灵、启迪智慧的旅程,它将引领我们重新审视自己,审视社会,并对人类的未来进行更深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