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可作為高等學校環境工程及相關專業的本科生及研究生教材,也供給水排水專業教學使用和有關工程技術人員參考。 《廢水處理工程》(第二版)自齣版至今已有12年。12年來,水處理的理論和技術都在不斷發展,為保持本書的新穎性,《廢水處理工程》(第三版)在(第二版)的基礎上進行瞭較大的修改和補充。本書從廢水處理工程的單元方法入手,係統介紹瞭各單元處理方法的基本原理、工藝流程、設計計算、操作管理及應用等,重視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的闡述,注意吸收近年來水處理理論和技術等領域的新進展。第三版內容適閤目前高等院校環境工程專業、水汙染控製工程課程的師生使用,亦適閤給水排水專業教學使用和有關工程技術人員參考。
內容簡介
本書係統介紹瞭各種水處理單元技術方法的基本原理、工藝流程、設計計算、管理及應用等。全書共分十九章,內容包括總論、篩濾與調節、混凝、沉澱與上浮、深層過濾、化學處理、吸附、離子交換、膜分離、其他相轉移分離法、循環冷卻水處理、廢水生物處理理論基礎、好氧活性汙泥法、好氧生物膜法、厭氧生物處理、生物脫氮除磷、人工生態處理、汙泥處理與處置、廢水處理廠設計。
本書重視基本概念和基礎理論的闡述,注重吸收廢水處理的新理論和新技術,同時理論聯係實際,用工程觀點分析問題,可作為高等學校環境工程及相關專業的本科生及研究生教材,也供給水排水專業教學使用和有關工程技術人員參考。
作者簡介
戴友芝,湘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湖南湘潭人,環境科學與工程湖南省重點學科負責人,湘潭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一級碩士點負責人,湖南省教育廳精品課程《水汙染控製工程》負責人。
主要研究方嚮:水與廢水處理新技術。近幾年主持國傢科技項目6項,其中主持國傢自科基金2項,主持國傢水體汙染控製與治理科技重大專項 “十一五”增補課題子課題1項,主持國傢環保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子課題1項;主持國傢水體汙染控製與治理科技重大專項 “十一五”2個子課題中的主要任務;主持省級科技和教改重點項目4項,其中主持湖南省科技廳重點項目1項,主持湖南省教育廳教改重點項目1項 ,主持湖南省高校創新平颱開放基金項目1項,主持湖南省自然科學湘潭聯閤基金1項,授權國傢發明專利1項。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章總論
第一節廢水性質與汙染指標1
第二節廢水齣路與水質標準5
第三節廢水處理方法綜述9
思考題與習題11
第二章篩濾與調節
第一節篩濾12
第二節調節16
思考題與習題18
第三章混凝
第一節混凝的基本原理19
第二節混凝劑與助凝劑21
第三節影響混凝的因素25
第四節混凝工藝與設備26
思考題與習題31
第四章沉澱與上浮
第一節沉澱的基本理論33
第二節沉砂池41
第三節沉澱池45
第四節隔油池54
第五節氣浮池56
思考題與習題62
第五章深層過濾
第一節普通快濾池的構造64
第二節過濾理論73
第三節快濾池的運行77
第四節快濾池的設計81
第五節其他濾池83
思考題與習題87
第六章化學處理
第一節中和法88
第二節化學沉澱法91
第三節化學氧化還原法96
第四節電解114
思考題與習題121
第七章吸附
第一節吸附的基本理論122
第二節吸附劑及其再生130
第三節吸附工藝與設計134
第四節吸附法的應用142
思考題與習題143
第八章離子交換
第一節離子交換劑144
第二節離子交換的基本理論148
第三節離子交換工藝150
第四節離子交換設備及計算155
思考題與習題157
第九章膜分離
第一節膜材料及膜的製備158
第二節膜組件162
第三節膜分離類型及特徵165
第四節膜分離工藝及設計171
第五節膜汙染與清洗178
思考題與習題180
第十章其他相轉移分離法
第一節吹脫、汽提法181
第二節萃取法186
第三節蒸發法190
第四節結晶法194
思考題與習題198
第十一章循環冷卻水處理
第一節概述199
第二節水垢及其控製201
第三節腐蝕及其控製206
第四節微生物及其控製210
思考題與習題212
第十二章廢水生物處理理論基礎
第一節生物處理微生物基礎213
第二節微生物增長與底物降解動力學218
第三節廢水可生化性222
第四節廢水生物處理方法概述228
思考題與習題231
第十三章好氧活性汙泥法
第一節基本原理232
第二節活性汙泥性能指標及工藝參數234
第三節活性汙泥反應動力學242
第四節工藝運行方式及特點246
第五節曝氣設備與供氣量計算254
第六節曝氣池的構造與工藝設計262
第七節運行與管理269
思考題與習題272
第十四章好氧生物膜法
第一節基本原理274
第二節生物濾池277
第三節生物轉盤288
第四節生物接觸氧化法293
第五節生物流化床295
第六節曝氣生物濾池299
第七節生物膜法的運行管理304
思考題與習題305
第十五章厭氧生化法
第一節基本原理307
第二節影響因素309
第三節厭氧處理工藝及設備314
第四節厭氧消化過程動力學327
第五節厭氧反應器的設計331
第六節厭氧設備的運行管理334
思考題與習題335
第十六章生物脫氮除磷
第一節生物脫氮原理及影響因素337
第二節生物除磷原理及影響因素341
第三節生物脫氮除磷工藝及特點342
第四節生物脫氮除磷工藝設計347
思考題與習題350
第十七章人工生態處理
第一節穩定塘352
第二節土地處理359
第三節人工濕地362
思考題與習題366
第十八章汙泥的處理與處置
第一節汙泥的來源與特性368
第二節汙泥調理369
第三節汙泥濃縮371
第四節汙泥穩定377
第五節汙泥脫水379
第六節汙泥處置及綜閤利用384
思考題與習題388
第十九章廢水處理廠設計
第一節設計程序389
第二節流程選擇390
第三節廢水處理廠平麵及高程布置392
第四節設計說明書主要內容396
第五節城市汙水處理廠設計實例397
思考題與習題412
主要參考文獻
前言/序言
前言
《廢水處理工程》(第二版)自齣版至今已有12年瞭。12年來,水處理的理論和技術都在不斷發展,為保持本書的新穎性,《廢水處理工程》(第三版)在第二版的基礎上進行瞭較大的修改和補充。全書仍保持瞭原書的基本框架和結構,按處理方法設章,內容包括廢水處理各單元方法的基本原理、設備構造、工藝設計、操作管理及應用等,以及汙泥的處理與處置、廢水處理廠設計及其實例等。本次修訂的重點是在各章(除第十一章以外)增加瞭新的技術內容和新工藝設備介紹,適當刪減瞭部分陳舊的內容,對全書進行瞭全麵梳理和修訂,將第二版的第十八章“處理後廢水的迴收與再利用”內容融入第一章之中,並增加瞭部分習題與例題。
《廢水處理工程》(第三版)全書共十九章,其中第二章~第十章、第十八章由肖利平負責編寫;第十一章由唐受印負責編寫;第一章、第十二章~第十七章、第十九章由戴友芝負責編寫。此外,參加本書部分編寫和整理工作的還有田凱勛(第五章、第七章、第八章)、汪形艷(第六章)、楊基成(第十三章、第十四章)和鄧誌毅(第十五章、第十八章),全書由戴友芝負責審定。感謝汪大翬教授、唐受印教授等對原書編寫所做的巨大貢獻,感謝龔雄虎、鄧方鑫等同學在第三版修訂過程中所做的協助工作。
本書可作為高等學校環境工程及相關專業本科生及研究生教材,也可供高等學校給水排水專業教學使用和有關工程技術人員參考。
由於我們的水平所限,書中不足和疏漏之處在所難免,歡迎讀者批評指正。
編者
2017年2月
第一版前言
本書係統介紹瞭水質控製的各種常用的單元方法,這些方法既適閤於廢水處理,也適用於給水處理。編寫時基本上按處理方法的原理不同而設章,各章相對獨立,內容包括原理、設備、設計、操作管理、應用等。
全書重視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的闡述,注意吸收廢水處理的新理論和新技術,同時力求理論聯係實際,反映國內外成功的實踐經驗,因而本書係統性和理論性都較強,且具有相當的實用性。
本書可作為高等院校環境工程專業《廢水處理工程》課程的教材,也可供給水排水專業教學使用和有關工程技術人員參考。編寫時參考瞭全國高等工業學校環境工程專業教材編審委員會製定的《水汙染控製工程課程教學基本要求》和編者所在學校的教學大綱。
參加本書編寫的有浙江大學汪大翬(第一、二、三、十六、十七章),湘潭大學唐受印(第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章),吉林化工學院柏承誌(第十二章)和湘潭大學戴友芝(第十三、十四、十五章)。全書由汪大翬審閱。
因編寫人員學術水平和實踐經驗所限,書中缺點和錯誤之處在所難免,敬請讀者批評指正。
編者
1998.8
第二版前言
《廢水處理工程》是1998年齣版的。齣版5年來,深受讀者歡迎,6次重印,被化學工業齣版社評為暢銷圖書。
本書是在原《廢水處理工程》一書基礎上修訂而成。全書框架基本保持瞭原書的結構,但根據近年水處理工程在理論、技術等領域的新進展以及21世紀教材的要求,增加瞭生物脫氮除磷、穩定塘和土地處理係統、廢水處理後的排放和再利用等三章,增補瞭全書各章的思考題與習題,並對原書進行瞭適當修改、補充和印刷錯誤的更正。
本書是高等院校環境工程專業本科生及研究生教材,供水汙染控製工程課程(多學時)教學之用,亦可供給水排水專業教學使用和有關工程技術人員參考。編寫時參考瞭國傢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製定的水汙染控製工程課程(多學時)教學基本要求和編者所在學校的教學大綱。參加本書編寫的有湖南工程學院唐受印(第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章),湘潭大學戴友芝(第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章和全書各章思考題與習題),浙江大學汪大翬(第一、二、三、十九、二十章)和原吉林化工學院柏承誌(第十二章)。全書由戴友芝負責修訂和審閱。在修訂過程中,得到楊潤昌、曹建平、肖利平、李芬芳等人的支持和幫助,在此錶示感謝。
由於我們的水平所限,書中缺點和錯誤在所難免,歡迎讀者批評指正。
編者
2004.1
好的,這是一本與《廢水處理工程(第三版)》無關的圖書簡介: --- 《城市規劃與可持續發展:理論、實踐與案例分析》 作者:[此處可自行設定作者名,例如:張偉、李明] 齣版社:[此處可自行設定齣版社名] 版次:第一版 定價:[此處可自行設定] 圖書簡介 本書深度探討瞭城市規劃在當前全球背景下麵臨的機遇與挑戰,聚焦於如何通過科學、前瞻性的規劃策略實現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在快速城市化、氣候變化以及社會經濟結構深刻變革的時代,傳統的城市發展模式已難以為繼。本書旨在提供一個跨學科的視角,整閤規劃學、社會學、環境科學和經濟學的核心理論,構建一套麵嚮未來的城市規劃框架。 第一部分:城市規劃理論的演進與當代挑戰 本部分首先追溯瞭城市規劃思想從早期工業化時代的機械論、現代主義到後現代主義的演變曆程。重點分析瞭理性綜閤模型(RPA)、增量式規劃以及後現代批判思潮對當代規劃實踐的影響。在此基礎上,本書深入剖析瞭當前城市發展中的核心挑戰,包括: 資源約束與環境承載力: 探討瞭城市擴張對土地、水資源和能源係統的壓力,並引入瞭生態足跡和環境容量的概念,以評估城市發展的可持續性邊界。 社會公平與包容性發展: 關注城市規劃中存在的空間不平等、社區隔離以及弱勢群體權益保障問題。提齣瞭基於公共利益和協商民主的規劃方法。 技術變革與智慧城市: 分析瞭信息通信技術(ICT)和大數據在提升城市管理效率方麵的潛力,同時也審視瞭“技術中心主義”可能帶來的潛在風險,強調技術應用必須服務於人類福祉和可持續目標。 氣候適應與韌性建設: 探討瞭城市如何應對極端天氣事件、海平麵上升等氣候變化影響,構建具有抵禦和快速恢復能力的城市係統。 第二部分:可持續城市規劃的核心方法論 本部分是本書的實踐核心,詳細闡述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規劃工具和技術。 1. 基於生態係統的規劃(Ecosystem-Based Planning, EBP): EBP強調將城市視為一個復雜的、相互關聯的生態係統的一部分。本書詳細介紹瞭如何識彆和保護城市內部及周邊的關鍵生態服務功能區(如水源涵養區、生物多樣性熱點)。內容涵蓋瞭生態廊道設計、藍綠基礎設施(Blue-Green Infrastructure)的係統構建,以及如何量化生態係統服務價值並將其納入規劃決策過程。 2. 緊湊城市與混閤功能開發: 本書批判瞭低密度、功能單一的分散式城市形態,倡導發展緊湊、高密度、功能混閤的城市結構。重點討論瞭“鄰裏單元”理論的現代應用,包括步行友好性設計(Walkability)、公共交通導嚮型開發(TOD)的精細化實施策略。通過對比不同密度的開發模式對能源消耗和交通碳排放的影響,論證瞭緊湊城市在減緩氣候變化中的關鍵作用。 3. 土地利用與交通一體化(LUTI): 深入探討瞭土地利用形態如何影響居民的齣行行為,以及交通基礎設施如何塑造城市空間結構。本章側重於建立有效的LUTI分析模型,平衡居住、就業和休閑用地的空間布局,減少對私傢車的依賴。內容包括齣行需求預測模型、彈性交通網絡設計以及優先發展公共交通的政策工具。 4. 公民參與和治理創新: 可持續規劃的成功離不開廣泛的社會認同和有效的治理結構。本書詳細介紹瞭從傳統聽證會到數字平颱參與的多層次、多模式的公民參與機製。重點分析瞭協商式民主、共識形成在處理復雜利益衝突(如基礎設施選址、舊城更新)中的應用,並提齣瞭提升規劃決策透明度和問責製的建議。 第三部分:全球視野下的可持續城市發展案例分析 本部分精選瞭來自不同地理區域和發展階段的多個標誌性城市案例,展示瞭理論如何在復雜的現實環境中落地生根。案例分析不僅關注成功經驗,更剖析瞭實施過程中的障礙與教訓。 1. 歐洲可持續城市的典範: 選取瞭如哥本哈根的“零碳目標”戰略、阿姆斯特丹的“甜甜圈經濟”應用試點,分析其在能源轉型、循環經濟和高品質城市生活營造方麵的具體規劃手段和政策保障。 2. 北美應對氣候變化的適應性策略: 以波特蘭的“2040願景”為例,探討瞭如何通過嚴格的城市增長邊界(Urban Growth Boundary)控製蔓延,實現土地的集約利用和區域生態保護的平衡。 3. 亞洲快速發展中的可持續轉型: 考察瞭新加坡在水資源循環利用、垂直綠化和高密度居住社區人性化設計方麵的創新實踐,以及首爾成功“去汽車化”的河流恢復項目,展示瞭在土地資源極度稀缺背景下的突破性規劃思維。 4. 發展中世界城市的韌性建設: 關注裏約熱內盧或內羅畢等城市在快速非正規發展背景下,如何通過“基層規劃”(Grassroots Planning)和社區主導的更新項目,提高基礎設施的可達性和社區的災害韌性。 結論:邁嚮麵嚮未來的規劃實踐 本書最後總結瞭實現真正可持續城市規劃的關鍵要素:係統思維、跨界閤作、長期承諾以及技術與人文的深度融閤。強調規劃師的角色正從傳統的“藍圖繪製者”轉變為“復雜係統整閤者”和“社會變革推動者”。本書不僅是規劃專業學生和從業人員的理論參考,更是所有關注城市未來命運的政策製定者、研究人員和公眾的必備讀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