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设计案例图集

环境工程设计案例图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环境工程
  • 设计案例
  • 工程实例
  • 图集
  • 环境设计
  • 工程技术
  • 案例分析
  • 环境工程设计
  • 实用指南
  • 专业参考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301475
版次:1
商品编码:12218751
包装:平装
开本:8开
出版时间:2017-1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89
字数:5700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本书可供环境工程设计和基建部门技术人员参考,也可供有关院校学生学习环境工程专业相关课程时参考,是一本工程实践手册。
《环境工程设计案例图集》是一本由众多国内高校一线教师、设计研究院一线设计人员共同完成的良心之作 。编者从工程实际出发,以11项在全国已施工或正在施工的工程为依据,收集这些项目的设计图纸进行了《环境工程设计案例图集》汇编整理工作,其中涉及环境工程治理的多项设计,内容丰富广泛,涵盖了水、气、固废、噪声等环境各个要素的工程设计案例图纸,可为环境工程设计及建设部门在工程建设中对工艺选择及布置、设备选型、环境、能耗、安全、占地、维修管理等方面提供参考。

内容简介

本图集收集汇编了多套环境工程污染治理及修复工艺设计实例,涵盖了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以及工程改造等多套图纸。主要内容包括工程平面布置、工艺流程图、构筑物平立剖面图、区域图及主要工程设备表等。可为环境工程设计及建设部门在工程建设中对工艺选择及布置、设备选型、环境、能耗、安全、占地、维修管理等方面提供参考。内容突出绘图能力的培养,实用性和适用性较强。
本书可供环境工程设计和基建部门技术人员参考,也可供有关院校学生学习环境工程专业相关课程时参考,是一本工程实践手册。

作者简介

张晶,大连大学环境与化学学院副教授,多年从事环境工程设计相关教学与科研工作,具有丰富的制图、读图经验,在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目录

0.1绿色能源和环境污染控制研究中心平面图1
第1章某净水厂改扩建工程——地表水2
1.1净水厂工艺施工图设计总说明2
1.2净水厂工艺管线综合平面图3
1.3净水厂工艺管线平面图4
1.4净水厂给排水管线平面图5
1.5水力流程图6
1.6净化间工艺图(一)7
1.7净化间工艺图(二)8
1.8净化间工艺图(三)9
1.9机械搅拌、折板反应、斜板沉淀池工艺图(一)10
1.10机械搅拌、折板反应、斜板沉淀池工艺图(二)11
1.11机械搅拌、折板反应、斜板沉淀池工艺图(三)12
1.12机械搅拌、折板反应、斜板沉淀池工艺图(四)13
1.13机械搅拌、折板反应、斜板沉淀池工艺图(五)14
1.14机械搅拌、折板反应、斜板沉淀池工艺图(六)15
1.15砂滤池工艺图(一)16
1.16砂滤池工艺图(二)17
1.17砂滤池工艺图(三)18
1.18砂滤池工艺图(四)19
1.19反冲洗设备间工艺图20
1.20反冲洗空气管、水管透视图21
1.21提升泵池及臭氧接触池工艺图(一)22
1.22提升泵池及臭氧接触池工艺图(二)23
1.23提升泵池及臭氧接触池工艺图(三)24
1.24提升泵池及臭氧接触池工艺图(四)25
1.25活性炭滤池间工艺图(一)26
1.26活性炭滤池间工艺图(二)27
1.27活性炭滤池间工艺图(三)28
1.28活性炭滤池间工艺图(四)29
1.29活性炭滤池间工艺图(五)30
1.30清水池工艺图31
1.31臭氧制备间工艺图(一)32
1.32臭氧制备间工艺图(二)33
1.33投药间工艺图(一)34
1.34投药间工艺图(二)35
1.35投药间工艺图(三)36
1.36投药间工艺图(四)37
1.37反冲洗废水回收水池工艺图38
1.38送水泵房改造工艺图39
第2章地下水——某地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深井-二氧化碳)40
2.1某市给水工程图纸目录40
2.2深井泵房及水厂平面示意图41
2.3深井泵房工艺图42
2.4厂区工艺管线平面布置图43
2.5水力流程图44
2.6清水池工艺图45
2.7送水泵房工艺图46
2.8二氧化氯消毒间工艺图47
2.9配水管网平面布置图48
2.10交通路供水管线纵断图49
2.11一号路供水管线纵断图(一)50
2.12一号路供水管线纵断图(二)51
2.13百泉路供水管线纵断图(一)52
2.14百泉路供水管线纵断图(二)53
2.15二号路供水管线纵断图54
2.16幸福路供水管线纵断图(一)55
2.17幸福路供水管线纵断图(二)56
2.18站前路供水管线纵断图(一)57
2.19站前路供水管线纵断图(二)58
2.20文明路供水管线纵断图(一)59
2.21文明路供水管线纵断图(二)60
2.22北京路供水管线纵断图(一)61
2.23北京路供水管线纵断图(二)62
2.24北京路供水管线纵断图(三)63
2.25北京路供水管线纵断图(四)64
第3章污水处理厂工程(CASS-紫外消毒)65
3.1污水处理厂工艺总平面图65
3.2污水处理厂水力流程图66
3.3粗格栅间工艺图67
3.4预处理间工艺图(一)68
3.5预处理间工艺图(二)69
3.6预处理间工艺图(三)70
3.7配水井工艺图71
3.8水解池工艺图(一)72
3.9水解池工艺图(二)73
3.10生化池配水井工艺图74
3.11生化池工艺图(一)75
3.12生化池工艺图(二)76
3.13生化池工艺图(三)77
3.14紫外线消毒槽工艺图78
3.15鼓风机房工艺图(一)79
3.16鼓风机房工艺图(二)80
3.17贮泥池工艺图81
3.18污泥脱水间工艺图(一)82
3.19污泥脱水间工艺图(二)83
3.20污泥脱水间工艺图(三)84
3.21污泥脱水间工艺图(四)85
3.22厂区下水泵池工艺图86
第4章污水处理厂工程(A2O工艺初步设计)87
4.1污水处理厂工艺总平面图87
4.2污水处理水力流程图88
4.3预处理间工艺图(一)89
4.4预处理间工艺图(二)90
4.5预处理间工艺图(三)91
4.6初沉池配水井工艺图92
4.7初沉池工艺图(一)93
4.8初沉池工艺图(二)94
4.9生化池工艺图(一)95
4.10生化池工艺图(二)96
4.11生化池工艺图(三)97
4.12二沉池配水井工艺图98
4.13二沉池工艺图(一)99
4.14二沉池工艺图(二)100
4.15紫外线消毒间工艺图101
4.16污泥回流泵池工艺图102
4.17污泥贮池工艺图(一)103
4.18污泥贮池工艺图(二)104
4.19污泥脱水间工艺图(一)105
4.20污泥脱水间工艺图(二)106
4.21鼓风机房工艺图107
4.22深井泵房工艺图108
4.23生活及消防水池工艺图109
4.24厂区排水泵池工艺图110
第5章污水处理厂工程(卡鲁塞尔氧化沟处理工艺初步设计)111
5.1污水处理厂工艺管线平面布置图111
5.2污水处理厂工艺管线工程量112
5.3污水处理厂水力流程图113
5.4预处理间工艺图(一)114
5.5预处理间工艺图(二)115
5.6预处理间工艺图(三)116
5.7氧化沟及选择池工艺图(一)117
5.8氧化沟及选择池工艺图(二)118
5.9终沉池配水井工艺图119
5.10终沉池工艺图(一)120
5.11终沉池工艺图(二)121
5.12紫外线消毒槽工艺图122
5.13污泥回流泵池工艺图(一)123
5.14污泥回流泵池工艺图(二)124
5.15脱水间工艺图125
第6章臭氧-活性炭污水处理工程初步设计126
6.1臭氧制备工艺图(一)126
6.2臭氧制备工艺图(二)127
6.3臭氧制备工艺图(三)128
6.4臭氧接触池工艺图(一)129
6.5臭氧接触池工艺图(二)130
6.6臭氧接触池工艺图(三)131
6.7活性炭滤池工艺图(一)132
6.8活性炭滤池工艺图(二)133
6.9活性炭滤池工艺图(三)134
第7章给水、中水、污水、雨水市政规划图135
7.1给水管线规划图135
7.2中水管线规划图136
7.3综合管线规划图137
7.4管线规划横断面图138
7.5服务区域污水汇集图139
7.6污水管线规划图140
7.7现状水系图141
7.8雨水汇水分区图142
7.9雨水管线规划图143
7.10土地使用规划图144
7.11公共设施规划图145
第8章气体脱硫处理工程146
8.1云南某钢铁公司烧结机石灰-石膏湿法烟气脱硫工程工艺流程总图146
8.2工艺总平面布置图147
8.3浆料配制系统工艺流程图148
8.4石膏脱水及事故浆池系统工艺流程图149
8.5脱硫系统工艺流程图150
8.6某脱硫项目工艺流程图151
第9章污水站配套废气处理工程152
9.1废气收集管道平面及轴测图152
9.2废气收集管道支架及轴测图153
第10章厂房废气处理工程154
10.1厂房废气处理系统图154
10.2厂房废气排放平面布置图155
第11章卫生填埋场工程(初步设计)156
11.1卫生填埋场平整及坐标平面图156
11.2地下水导排系统平面图157
11.3导流及防渗系统平面图158
11.4卫生填埋场封场平面图159
11.5填埋作业工艺流程框图160
11.6填埋作业工艺流程图161
11.7导流及防渗系统断面结构图162
11.8导流及防渗系统设计说明163
11.9管埋区平面布置图164
11.10渗滤液处理站平面布置图165
11.11渗滤液处理间工艺图(一)166
11.12渗滤液处理间工艺图(二)167
11.13渗滤液处理间工艺图(三)168
11.14渗滤液处理间工艺流程图169
第12章生活垃圾填埋场工程(初步设计)给排水部分170
12.1卫生填埋场给排水总平面布置图170
12.2渗滤液处理工艺流程图171
12.3调节水池工艺图172
12.4渗滤液处理间工艺图(一)173
12.5渗滤液处理间工艺图(二)174
12.6浓缩液储池工艺图175
12.7综合泵房工艺图(一)176
12.8综合泵房工艺图(二)177
12.9储水池工艺图178
12.10洗车间工艺图179
12.11垃圾填埋场平面布置图180
12.12填埋作业工艺流程框图181
12.13填埋作业工艺流程图182
12.14垃圾填埋场封场平面图183
12.15垃圾填埋场分区图184
12.16垃圾坝平面布置图185
12.17防渗及导流系统平面布置图186
12.18填埋场底标高控制图187
12.19气体导排系统平面布置图188
12.20导渗排气井工艺图189

精彩书摘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集约化的快速发展,大量污染物也随之排放,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已日益凸显。环境污染问题成为限制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威胁粮食和饮用水安全、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阻碍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隐患。土壤、地下水和大气污染修复工作是当下亟待解决的突出环境问题之一。但是,目前国内环境污染治理和修复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处于起步阶段,缺乏将多领域、交叉学科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工程实践的经验,设计工作也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因此,我们从工程实际出发,以11项在全国已施工或正在施工的工程为依据,收集这些项目的设计图纸进行了《环境工程设计案例图集》汇编整理工作,其中涉及环境工程治理的多项设计,内容丰富广泛,涵盖了绿色能源与环境污染控制中心平面图方案设计、地下水-乌苏市白泉镇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设计、污水处理厂CASS-紫外消毒项目改造工艺设计、污水处理厂A2O工艺设计、污水处理厂卡鲁塞尔氧化沟处理工艺设计、臭氧-活性炭污水处理厂设计、给水中水污水雨水市政工程规划图设计、气体脱硫工程设计、污水站配套废气处理工程设计、厂房废气处理工程设计、卫生填埋场工程设计、生活垃圾填埋场工程设计。主要内容包括:工程平面布置、工艺流程图、构筑物平立剖面图、区域图及主要工程设备表等。可供环境工程设计及建设部门在工程建设中对工艺选择及布置、设备选型、环境、能耗、安全、占地、维修管理等方面提供参考。
这是本图集编写的旨意。
《环境工程设计案例图集》共十一章,大连大学多名师生进行了全书文字编辑、表格校对以及各章节的图纸汇总编号。河海大学李轶老师、大连理工大学金若非老师、济南大学王嘉斌老师、湖北工程学院李军老师、大连海事大学丁光辉老师等对本书也进行了大量的编写及修改,并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在此对他们表示诚挚的谢意。
本书内容若与国家颁布的新标准规范有不符之处,应按公布有关标准规范执行之。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还得到了有关设计院和使用单位的协作和支持,在此谨致谢意。
由于本书编写时间紧迫,编者水平有限,缺乏经验,书中难免有欠妥和错误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前言/序言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集约化的快速发展,大量污染物也随之排放,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已日益凸显。环境污染问题成为限制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威胁粮食和饮用水安全、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阻碍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隐患。土壤、地下水和大气污染是当下亟待解决的突出环境问题之一。但是,目前国内环境污染治理和修复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处于起步阶段,缺乏将多领域、交叉学科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工程实践的经验,设计工作也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因此,我们从工程实际出发,以在全国已施工或正在施工的工程为依据,收集这些项目的设计图纸进行了《环境工程设计案例图集》汇编整理工作,其中涉及环境工程治理的多项设计,内容丰富广泛,涵盖了绿色能源和环境污染控制中心平面图方案设计,地表水——某净水厂改扩建工程方案设计,地下水——某地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设计,污水处理厂CASS-紫外消毒项目改造工艺设计,污水处理厂A2O工艺设计,污水处理厂卡鲁塞尔氧化沟处理工艺设计,臭氧-活性炭污水处理厂设计,给水、中水、污水、雨水市政工程规划图设计,气体脱硫工程设计,污水站配套废气处理工程设计,厂房废气处理工程设计,卫生填埋场工程设计,生活垃圾填埋场工程设计。主要内容包括工程平面布置、工艺流程图、构筑物平立剖面图、区域图及主要工程设备表等。可为环境工程设计及建设部门在工程建设中对工艺选择及布置、设备选型、环境、能耗、安全、占地、维修管理等方面提供参考,这是本图集编写的初衷。
《环境工程设计案例图集》共12章,大连大学多名师生进行了全书文字编辑、表格校对以及各章节的图纸汇总编号。河海大学李轶老师、大连理工大学金若菲老师、济南大学王嘉斌老师、湖北工程学院李军老师、大连海事大学丁光辉老师等参与了本书的编写,并对部分内容进行了审阅修改,在此对他们表示诚挚的谢意。
本书内容若与国家颁布的新标准规范有不符之处,应按有关标准规范执行。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还得到了有关设计院和使用单位的协作和支持,在此谨致谢意。
由于本书编写时间紧迫,我们水平有限,缺乏经验,书中难免有欠妥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张晶
2017年10月于大连
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实践指南 本书聚焦于当前城市发展中日益紧迫的水环境问题,旨在提供一套系统、深入且具有前瞻性的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与工程案例分析。它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设计图集或标准规范汇编,而是一本侧重于理念阐释、方法论构建及工程实践经验总结的指导性著作。 第一部分:城市水系统现状诊断与挑战分析 1.1 城市水文过程重塑与风险评估 本部分深入探讨了城市化进程对地表径流、下渗、蒸发等自然水文循环的深刻影响。内容涵盖了: 不透水面扩张对洪峰流量和雨洪特性的改变: 分析了传统硬质化城市带来的快速汇流现象及其引发的内涝风险,并引入了基于GIS和水动力模型的风险预警系统构建方法。 地下水位的动态监测与污染溯源: 详细介绍了城市区域地下水动态监测网络的构建策略,以及利用同位素示踪、化学指纹等技术对污染源进行精确定位和追踪的案例研究。 城市热岛效应与水体热污染: 探讨了城市建筑布局和水体形态对水温的影响机制,并提出了通过优化绿地空间和增加水体曝气来降低水体热负荷的初步设想。 1.2 水环境质量的复杂性与多介质耦合 本书摒弃了仅关注单一水质指标的局限性,重点分析了污染物在水体、土壤、沉积物和大气之间的迁移转化规律。 营养盐负荷的源解析与削减策略: 细致梳理了城市面源污染(包括农田残留、绿化养护、居民生活排放)的贡献率,并对比了不同削减技术(如植被缓冲带、生物滞留池)在不同气候带的效能。 新兴污染物(PPCPs和微塑料)的迁移规律: 详细阐述了药物残留、内分泌干扰物(EDCs)以及微塑料在城市污水处理厂(WWTPs)中的去除效率瓶颈,并前瞻性地介绍了高级氧化技术(AOPs)在深度处理中的应用前景。 沉积物内源污染的风险评估与控制: 介绍了基于化学形态分析的沉积物风险评估体系,并对比了原位稳定化、挖掘清理和水下生态修复等不同控制方案的长期效果。 第二部分:系统化水资源管理与可持续利用 2.1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的理论与应用 本章是全书的重点之一,强调以模仿和恢复自然过程为核心的治理理念。 海绵城市建设的技术集成与效益评估: 详细剖析了下凹式绿地、雨水花园、透水铺装等“蓝绿基础设施”的工程设计参数、施工控制要点,并提供了基于LID模型的长期蓄滞能力和生态效益量化评估方法。 湿地系统的多功能化设计: 探讨了人工湿地在污水深度处理、生物多样性保育和休闲景观营造方面的协同效应。重点分析了潜流湿地与表流湿地的耦合运行模式,以及对不同污染物负荷的适应性。 滨水空间生态化重塑: 阐述了如何用缓坡、近自然岸线取代传统硬质护岸,以恢复水陆交错带的生态功能,并提供了不同基质材料的生态护坡结构设计示例。 2.2 非常规水资源的高效化利用 本书强调将“废水”视为“未被有效利用的水资源”。 再生水的中水回用技术体系: 详细介绍了膜生物反应器(MBR)、超滤(UF)/反渗透(RO)等技术在生产、景观补水和地下水回灌中的应用标准和运行控制要点,尤其关注再生水水质的长期稳定性和二次污染风险的控制。 雨水集蓄利用的工程化实践: 涵盖了从大型社区、工业园区到单体建筑的雨水收集系统设计,包括初级沉淀、过滤、消毒等关键环节的技术选型和水质达标保障。 污泥资源化与能源化途径: 聚焦于城市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的减量化、稳定化和资源化处理技术,例如好氧发酵、厌氧消化产沼气技术,以及污泥热解、制备建材的路径分析。 第三部分:工程实施中的质量控制与运行维护 3.1 跨学科协作的项目管理模式 认识到水环境工程的复杂性,本书提出了项目生命周期中涉及水文学家、生态学家、土木工程师和景观设计师的集成管理框架。 设计优化与施工偏差控制: 强调在施工阶段对关键生态构筑物(如渗滤层渗透系数、生物滤料装填密度)的现场监测和质量验收标准,以确保设计功能得以实现。 环境监测与反馈调控机制: 介绍了基于SCADA系统对关键工艺参数(如DO、ORP、水力停留时间)的实时采集与分析,并建立了根据水质变化自动调整运行参数的反馈控制流程图。 3.2 设施的长期生态功能维护 区别于传统设施的维护,生态工程对后期运营提出了更高要求。 湿地植被的健康管理: 详细说明了不同季节的植被收割、生物多样性监测以及病虫害防治措施,以维持植物群落的净化能力。 透水材料的再生与养护: 探讨了如何通过高压水枪冲洗、真空吸尘等方法,定期清理透水铺装孔隙中的堵塞物,恢复其入渗性能。 风险事件的应急预案: 针对突发性污染事件(如泄漏、管网破裂)导致的冲击负荷,设计了快速截留、分流导控和生态系统恢复的应急处置流程。 结论: 本书是一本面向工程技术人员、规划师和环保管理者的参考手册,它汇集了理论深度与工程广度,旨在指导读者如何从传统的“末端治理”思维,转向构建人水和谐、具有韧性的现代城市水系统。全书贯穿着对工程安全、生态效益和经济可行性三者平衡的追求。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环境工程设计案例图集》在我手中,与其说是一本纯粹的技术书籍,不如说是一扇通往真实世界环境问题的窗口。我是一名刚入行的工程师,在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之间总感觉隔了一层纱。这本书的出现,就像是有人在关键时刻拉开了这层纱。它没有冗长枯燥的理论铺垫,而是直接将我带入了一个又一个具体的设计场景。我翻看了关于工业废水处理的部分,其中一个案例详细描述了如何根据不同行业的废水特性,设计出差异化的处理工艺,比如针对石化行业的含油废水,如何通过隔油、絮凝、生化等多个环节进行有效治理,并且在图纸上清晰地标注了每个单元设备的关键参数和连接方式。另一个令我眼前一亮的是关于土壤修复的案例,它不仅列出了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种修复技术,更结合了实际地块的污染类型、土壤性质以及周边环境敏感性,给出了最优化的技术组合方案。书中的图纸绘制得非常精细,很多细节的处理都体现了设计师的匠心独运,这对于我学习如何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工程设计至关重要。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用无数鲜活的案例告诉我,环境工程设计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是对现实复杂性深刻理解和巧妙应对的艺术。

评分

作为一名对环境科学充满好奇心的爱好者,我一直在寻找能够帮助我更深入理解环境问题及其解决方案的书籍。这本《环境工程设计案例图集》可以说满足了我大部分的期望。它以一种非常直观的方式,将抽象的环保理念转化为具体的工程实践。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工业园区环境综合整治的案例,它不仅仅是针对单一污染源进行治理,而是从整个园区的角度出发,对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以及噪声进行系统性的评估和规划。书中详细描述了如何通过源头减排、过程控制和末端治理相结合的方式,来达到整体的环境改善目标,并且还考虑了能源的梯级利用和资源的循环再生。此外,关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设计案例也让我受益匪浅。它详细讲解了如何根据农村地区的特点,如分散居住、经济条件差异等,来选择经济适用、易于维护的处理技术,并且如何将处理后的尾水进行再利用,例如用于农田灌溉或景观用水。这本书就像一本百科全书,用实际案例为我揭示了环境保护工程的巨大潜力和无限可能,让我对未来绿色发展充满了信心。

评分

我一直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方面的事情抱有浓厚兴趣,虽然我不是专业人士,但总想了解更多关于环境保护是如何在实际工程中落地的。这本《环境工程设计案例图集》在我看来,无疑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切入点。我最喜欢的地方在于,它并没有回避工程设计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挑战,而是将这些挑战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案都一一呈现出来。例如,在关于噪声污染控制的设计案例中,它不仅介绍了隔声屏障的设置,还详细阐述了如何根据噪声源的特性、传播路径以及受声点的敏感程度,来优化屏障的高度、长度和材质选择,甚至还考虑了景观融合和维护的便利性。另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案例是关于海绵城市建设中雨水收集与利用的设计,书中不仅展示了雨水花园、透水铺装等技术,还结合了不同地域的降雨量、地表径流情况以及地下水位等因素,给出了具体的工程实践方案。这种贴近实际、解决问题的设计思路,让我感觉这些理论知识不再是空中楼阁,而是真正能够落地生根,并且产生积极影响的。这本书让我看到了环境保护工程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也让我对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形态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评分

我是一名对社会工程学和城市规划略有了解的普通读者。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我接触到了这本《环境工程设计案例图集》。这本书带给我的感受是,环境保护工程的设计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考量,更是对社会、经济、人文等多方面因素综合权衡的结果。我仔细阅读了关于老旧小区雨污分流改造的设计案例,它不仅仅是简单的管道铺设,而是需要考虑居民的日常生活干扰、施工成本、历史建筑的保护以及长期的运行维护等诸多因素。书中详细描绘了在实际改造过程中,如何与社区居民进行沟通,如何选择合适的施工时机,以及如何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另一个让我深受触动的案例是关于湿地公园的生态修复设计。它不仅仅是为了美化环境,更是为了恢复生物多样性,提高水体自净能力,并且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书中对湿地植物的选择、水体流速的设计、以及栖息地的营造等都进行了细致的讲解,让我看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能性。这本书让我深刻地理解到,成功的环境工程设计,是技术创新与人文关怀相结合的典范。

评分

我最近在书店偶然翻到一本关于环境工程设计方面的书籍,虽然我不是这个专业的,但被它庞大的案例量深深吸引。书中涵盖的领域非常广泛,从污水处理厂的设计到固废处理设施的选址,再到大气污染防治工程的实施,几乎囊括了我们日常生活中能够接触到的各种环境问题。每一章节都配有大量的图纸和流程图,让我这个门外汉也能大概理解设计思路和技术要点。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案例,而是深入剖析了每个案例的背景、设计原则、技术选择以及遇到的难点和解决方案。比如,在讲到某城市的生活污水处理厂设计时,它不仅列出了各种处理工艺的优缺点,还详细介绍了当地的水文地质条件、土地利用规划以及当地居民对环保的接受程度等因素如何影响最终的设计方案。这种“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讲解方式,让我对环境工程设计的复杂性和科学性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虽然有些技术细节我可能无法完全消化,但光是这丰富的案例和严谨的分析,就已经足够让我受益匪浅。这本书就像一个宝库,里面藏着无数智慧的结晶,对于任何对环境工程感兴趣的人来说,都是一本值得深入研究的读物。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