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园区废水强化处理技术及工程应用

化工园区废水强化处理技术及工程应用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任洪强 著
图书标签:
  • 化工废水
  • 强化处理
  • 废水处理工程
  • 环境工程
  • 化学工程
  • 工业废水
  • 水污染治理
  • 膜技术
  • 高级氧化技术
  • 生物处理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523891
版次:01
商品编码:12253727
包装:精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7-11-01
页数:28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以技术研究与工程实际相结合,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化工园区废水强化处理技术及工程应用。全书共7章,分别介绍了化工园区废水处理生物强化组合技术及其工程应用,精细化工园区、印染工业园区和制药工业园区废水综合治理成套技术与工程应用,维生素C废水深度处理关键技术与应用工程示范,化工园区废水长效稳定运营机制与智能化控制技术,是本研究项目组十多年从事化工园区废水处理研究的大量成果与工程实践的系统总结。

目录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化工园区废水处理概况及新技术需求
1.2 化工园区废水强化处理技术研究
1.2.1 化学法
1.2.2 物理法
1.2.3 生物处理法
参考文献

第2章 化工园区废水处理生物强化组合技术研究
2.1 UASB-MBBR-絮凝沉淀组合工艺处理甲胺磷废水
2.1.1 UASB-MBBR组合工艺的启动及运行过程
2.1.2 二级絮凝沉淀调试及运行分析
2.2 EGSB-MBBR组合工艺处理高强高模PVA纤维废水
2.2.1 工艺A(维生素C颗粒污泥)处理丁烯醛、聚酯混合废水研究
2.2.2 工艺B(柠檬酸颗粒污泥)处理丁烯醛、聚酯混合废水研究
2.3 A-A-O-MBBR组合工艺处理焦化废水
2.3.1 A1-A2-O-MBBR工艺的启动
2.3.2 A-A-O-MBBR工艺处理焦化废水的工艺参数研究
2.3.3 系统稳定运行实验
2.3.4 A-A-O-MBBR工艺处理过程中特征污染物变化研究
参考文献

第3章 精细化工园区废水综合治理成套技术与工程应用
3.1 项目背景和工艺选择
3.1.1 江苏扬子江国际化工园概况
3.1.2 主要研究内容
3.2 点源废水计算机网络动态监控系统
3.2.1 点源废水信息调查及水质分类
3.2.2 点源废水Bayesian收费机制研究
3.2.3 化工园废水排放在线监控计算机系统
3.3 精细化工园区工业废水预处理优化技术
3.3.1 电解氧化法预处理染料废水
3.3.2 化学絮凝法预处理染料废水
3.3.3 臭氧氧化法预处理染料废水
3.3.4 水解法预处理染料废水
3.4 精细化工园区工业废水生物强化处理技术
3.4.1 高效生物流动床
3.4.2 间歇式曝气生物颗粒床
3.5 精细化工园区工业废水尾水处理技术
3.5.1 工艺流程及尾水水质
3.5.2 土地渗滤系统处理化工园区工业尾水
3.6 工程运行及经济技术分析
3.6.1 张家港保税区废水处理系统的运行结果
3.6.2 经济技术分析
参考文献

第4章 印染工业园区废水综合治理成套技术与应用工程示范
4.1 项目背景和方案选择
4.1.1 项目背景
4.1.2 水质情况
4.1.3 工艺特征和原理
4.2 多重循环协同强化工艺
4.2.1 调节池
4.2.2 厌氧池
4.2.3 缺氧池
4.2.4 好氧池
4.2.5 二沉池
4.2.6 折板絮凝池
4.2.7 物化沉淀池
4.2.8 污泥池
4.3 集中处理的调节作用
4.4 厌氧反应器的处理性能研究
4.4.1 厌氧反应器处理废水性能的研究
4.4.2 厌氧反应器处理性能影响因素
4.4.3 内回流对厌氧反应器污泥性状的影响
4.5 缺氧/好氧反应器的处理性能研究
4.5.1 缺氧/好氧反应器处理有机物性能的研究
4.5.2 好氧生物处理过程控制及污泥性能
4.6 混凝沉淀处理生化出水
4.7 工程运行及经济技术分析
4.7.1 生产运行情况
4.7.2 经济技术分析
参考文献

第5章 制药工业园区废水综合治理成套技术与应用工程示范
5.1 项目背景和方案选择
5.1.1 项目背景
5.1.2 水质情况
5.1.3 工艺流程
5.2 废水水质的不确定性研究
5.2.1 确定原始序列的概率分布
5.2.2 马氏链的模拟
5.2.3 模拟序列的确定
5.3 水解酸化预处理技术
5.4 MBBR生物强化处理
5.5 水解酸化-MBBR-氧化沟组合工艺
5.5.1 工艺运行情况
5.5.2 种群多样性分析
5.6 经济技术分析
参考文献

第6章 维生素C废水深度处理关键技术与应用工程示范
6.1 项目背景和方案选择
6.1.1 项目背景
6.1.2 水质情况
6.1.3 方案选择
6.2 维生素C废水电解氧化预处理研究
6.2.1 实验材料和方法
6.2.2 实验结果
6.2.3 小结
6.3 维生素C废水UBF-MBBR生物强化一体化反应器深度处理研究
6.3.1 实验材料和方法
6.3.2 结果与讨论
6.3.3 小结
6.4 维生素C废水深度处理工业化示范装置研究
6.4.1 材料及方法
6.4.2 结果及讨论
6.4.3 小结
参考文献

第7章 化工园区废水长效稳定运营机制与智能化控制技术研究
7.1 概述
7.2 工业废水处理工艺设计专家系统的构建
7.2.1 工业废水处理系统数据库的构建
7.2.2 信息获取与工艺初选
7.2.3 带权邻接矩阵与工艺评估
7.2.4 工业废水处理工程图输出
7.2.5 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7.2.6 小结
7.3 基于不确定原理的工业园区废水系统处理技术研究
7.3.1 工业园区废水水质的不确定性研究
7.3.2 工业园区废水处理工艺选择与优化的不确定性研究
7.3.3 工业园区排污收费模型及不确定性研究
7.3.4 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综合评价模型的不确定性研究
7.3.5 工业园区废水处理智能化管理系统的构建
7.3.6 小结
参考文献
好的,这里有一份关于不同主题的图书简介,内容涵盖了多个专业领域,但不涉及“化工园区废水强化处理技术及工程应用”这一主题。 --- 《现代材料科学导论:从微观结构到宏观性能》 图书简介 本书是一本全面深入探讨现代材料科学基础理论与前沿应用的综合性教材与参考手册。内容涵盖了从原子结构、晶体学到材料性能、制备工艺的全过程,旨在为材料科学、工程学以及相关交叉学科的学生和研究人员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广阔的视野。 第一部分:材料基础与结构 本部分重点介绍了材料的基本分类及其微观结构。从固体物理学的角度出发,详细阐述了晶体结构、晶格缺陷对材料宏观性能的影响。内容包括晶体衍射技术(如X射线衍射)在结构分析中的应用,以及非晶态材料的结构特征。同时,深入讨论了不同类型的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范德华力)如何决定材料的电子结构和基本物理特性。对高分子材料的链结构、构象与拓扑结构进行了详尽的分析,为后续的性能探讨奠定基础。 第二部分:金属材料的演变与应用 金属材料是现代工程的基石。本书系统梳理了钢铁材料的相变、热处理工艺及其对力学性能的调控。重点介绍了合金化原理,包括固溶强化、析出强化、晶界强化等机制。此外,还涵盖了先进金属材料,如高熵合金、形状记忆合金以及金属间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和独特性能。对于腐蚀与防护,本书不仅解释了电化学腐蚀的机理,还介绍了先进的缓蚀剂和表面改性技术。 第三部分:陶瓷与无机非金属材料 本部分聚焦于高性能陶瓷材料。内容包括氧化物、氮化物、碳化物等结构陶瓷的制备技术,如粉末冶金、烧结理论。深入探讨了陶瓷的优异耐高温性、硬度和化学惰性背后的微观机制。特别地,本书详细介绍了功能陶瓷,如压电陶瓷、铁电陶瓷和半导体陶瓷,它们在传感器、存储器和能源器件中的关键作用。对于玻璃材料,则侧重于其粘度和转变温度的研究及其在光学和建筑领域的应用。 第四部分:高分子材料的合成与改性 高分子材料因其轻质、易加工和可设计性强而受到广泛关注。本书详细介绍了聚合反应的类型(加聚与缩聚)、反应动力学与控制。在结构方面,深入剖析了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微观形貌、结晶度对材料力学、热学性能的影响。高分子改性技术,如增塑、共混、交联,是本章的重点,旨在说明如何通过分子层面的设计来提升材料的耐热性、阻燃性和生物相容性。 第五部分:功能性与复合材料 本部分展望了材料科学的前沿领域。复合材料部分,重点分析了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如碳纤维、玻璃纤维)的界面行为和力学性能预测模型。对于功能材料,本书详细阐述了半导体材料的能带理论、掺杂效应及其在电子器件中的应用。磁性材料(硬磁与软磁)的磁化过程、磁畴理论也是重点内容。此外,对新能源材料如锂离子电池电解质、电极材料以及太阳能电池中的光电转换材料进行了前沿介绍。 本书内容逻辑严谨,图表丰富,兼具理论深度与工程实用性,是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的理想教学用书,也是工程师和科研人员快速了解或深入研究某一材料分支领域的权威参考。 --- 《环境化学:污染、分析与生态毒理学》 图书简介 《环境化学:污染、分析与生态毒理学》是一本全面覆盖环境污染物的行为、环境过程、监测分析方法以及对生态系统影响的专业著作。本书旨在建立一个清晰的框架,解释污染物如何在环境介质(水、气、土)中迁移转化,并阐述现代分析技术如何精确地识别和量化这些物质。 第一部分:环境污染物的行为与归趋 本部分从化学热力学和动力学的角度,探讨了大气、水体和土壤中常见污染物的基本性质。内容包括:气相中自由基反应与二次污染物(如臭氧、颗粒物前体物)的生成;水相中污染物的溶解度、分配系数(如亨利定律常数、辛醇-水分配系数)及其在不同相态间的迁移规律。重点分析了污染物在环境介质中的主要转化途径,如水解、光解、氧化还原反应,以及微生物降解过程的化学基础。对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本书详细分析了其生物富集和长距离传输的化学机制。 第二部分:环境监测与分析技术 精准的环境监测是控制污染的前提。本书系统介绍了各类环境样品的前处理技术,包括萃取、浓缩和分离方法,以应对复杂的环境基质。核心内容聚焦于现代分析仪器在环境化学中的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在有机微量污染物分析中的高灵敏度与选择性;原子吸收光谱法(AAS)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MS)在无机污染物,特别是重金属分析中的应用。此外,对新型在线监测技术和现场快速检测方法也进行了介绍。 第三部分:生态毒理学基础与风险评估 本部分深入探讨了污染物对生物体的毒性效应。从分子水平阐述了污染物进入生物体后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ADME)过程。内容包括急性毒性、慢性毒性、内分泌干扰物的作用机制以及遗传毒性。本书详细介绍了生物效应测试方法,如OECD测试指南的应用,以及基于细胞、组织和生物体水平的毒性评估策略。风险评估部分,结合暴露评估和毒性效应数据,教授读者如何量化环境风险,并为制定环境质量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第四部分:新兴污染物与高级氧化技术 随着社会发展,新型污染物(如药物残留、个人护理品、微塑料)的监测与控制日益重要。本书特别设立章节讨论这些新兴污染物的来源、环境浓度及其潜在风险。针对难降解污染物,本书系统梳理了高级氧化技术(AOPs),包括臭氧氧化、芬顿反应、光催化降解等。重点分析了这些技术中活性物种(如羟基自由基)的生成机理、反应效率以及在实际废水处理中的工程化应用瓶颈。 本书内容紧跟环境科学发展前沿,理论与实践并重,是环境科学、化学、生态学及相关工程领域研究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必备参考书。 --- 《高级计算流体力学(CFD)建模与仿真》 图书简介 《高级计算流体力学(CFD)建模与仿真》是一部深入探讨现代CFD技术理论基础、数值方法与工业化应用的前沿专著。本书超越了基础流体力学介绍,重点关注复杂流动问题的数值求解策略、模型选择的合理性以及高精度仿真结果的后处理与验证。 第一部分:数值方法与离散化基础 本部分奠定了CFD算法的数学根基。内容详述了Navier-Stokes方程的守恒型与非守恒型表达,并着重介绍了有限体积法(FVM)在处理质量、动量和能量守恒方面的优势。关键内容包括对流项的离散化方案,如迎风格式、中心差分以及高分辨率格式(如MUSCL、ENO/WENO)在处理激波和梯度剧烈变化时的性能对比。对于不可压缩流体,本书详细阐述了SIMPLE、PISO等压力-速度耦合算法的迭代过程与收敛策略。 第二部分:湍流建模的精细化处理 湍流是流体力学中最具挑战性的领域之一。本书对湍流建模技术进行了深入剖析:雷诺平均Navier-Stokes(RANS)模型是核心,详细比较了$k-epsilon$、SST $k-omega$ 以及剪切应力输运(LSDT)模型在不同流动场景(如壁面剪切层、分离流)下的适用性与局限性。在此基础上,本书还引入了更精细的模拟方法,如大涡模拟(LES)中的亚格子应力模型(如Smagorinksy模型、动态模型)的理论推导和数值实现,以及直接数值模拟(DNS)的基本思想。 第三部分:复杂物理问题的耦合建模 现代工程问题往往涉及多物理场耦合。本章重点介绍如何构建和求解耦合方程组。包括:流固耦合(FSI)——涉及流体压力载荷与结构变形的迭代求解策略;传热传质问题——如何精确捕捉相变过程、多孔介质中的流动与扩散;以及化学反应流——如燃烧过程中的反应动力学嵌入与网格处理。对于动网格技术,书中详细阐述了网格重构(Remeshing)与网格变形(Mesh Morphing)的算法原理。 第四部分:网格生成与仿真后处理 高质量的计算网格是准确仿真的前提。本书系统介绍了结构化、非结构化网格的生成技术,以及边界层网格的最佳化策略。对于复杂几何体,重点讨论了启发式和代数方法在生成高质量网格中的应用。仿真结果的后处理是提取工程信息的关键:内容涵盖了流线、涡量、压力等值面可视化技术,以及先进的统计分析方法,如Proper Orthogonal Decomposition(POD)用于降维和识别主要的流动模态。 第五部分:工程应用与验证规范 本书的最后部分将理论应用于实际工程案例,如航空器外形优化、换热器设计、涡轮机械内部流动分析。特别强调了CFD仿真的可信度评估(Verification and Validation, V&V)。内容包括网格收敛性测试(Grid Convergence Index, GCI)的计算方法、与实验数据的对比标准以及不确定性量化(Uncertainty Quantification)的初步方法。 本书是研究生和高级工程师深入掌握CFD技术,并能独立解决复杂工程流体力学问题的专业参考书。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仿佛一座知识的宝库,为我们揭示了现代食品添加剂的神秘世界。它不仅仅罗列了各种添加剂的名称和功能,更深入地探究了它们的化学结构、合成方法以及在食品加工中的具体应用。例如,在讲述增稠剂时,作者详细介绍了不同多糖类增稠剂(如黄原胶、瓜尔胶、羧甲基纤维素钠)的分子结构特点、增稠机理以及它们在不同食品体系(如乳制品、酱料、冷冻食品)中的最佳使用条件和协同效应。书中还对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评估、法规标准以及消费者接受度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这对于食品行业的从业人员、研究者乃至关心食品安全的普通读者都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书中丰富的案例分析,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紧密结合,让读者能够更直观地理解添加剂的作用和潜在影响。

评分

这是一本关于精密机械加工技术的百科全书式读物,其内容之广、之深,令人叹为观止。从基础的金属材料切削原理,到各种先进的加工方法,如数控车削、铣削、磨削、电火花加工,乃至激光切割、水射流切割等,书中都给出了详尽的阐释。特别是在数控加工部分,作者详细介绍了刀具路径的生成、G代码与M代码的编写、进给量和切削速度的优化选择,以及夹具设计与定位等关键技术。书中还重点探讨了工件表面粗糙度、尺寸精度、形位公差等关键质量指标的控制方法,并列举了大量实际加工案例,通过对不同材料、不同形状零件的加工过程进行分析,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如何通过合理的工艺参数和设备选型,达到所需的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这本书是机械制造领域专业人士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料。

评分

这本书详细阐述了高性能聚合物材料的合成、表征与应用,内容涵盖了从单体选择、聚合方法到材料性能优化和实际应用开发的整个链条。书中对不同类型的聚合物,如聚酰胺、聚酯、聚氨酯、聚碳酸酯等,进行了深入的介绍,不仅讲解了它们的分子结构、聚合机理,还详细分析了它们的物理化学性质,如热稳定性、力学性能、耐化学腐蚀性等。在表征部分,作者详细介绍了多种分析技术,如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差示扫描量热法、热重分析等,并指导如何利用这些技术来评估聚合物的分子量、组成、结晶度、玻璃化转变温度等关键参数。书中还穿插了大量关于聚合物在航空航天、汽车、电子、医疗器械等领域的实际应用案例,展示了这些高性能材料的巨大潜力。

评分

我最近翻阅了一本关于石油炼制与化工过程控制的巨著,简直让人大开眼界。这本书的内容涵盖了原油的性质分析、脱盐脱水、常减压蒸馏、催化裂化、加氢裂化等一系列核心炼油工艺。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对于每个工艺环节的控制策略都进行了细致入微的阐述。例如,在常减压蒸馏塔的控制部分,书中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调整进料流量、回流比、蒸汽量以及塔顶、塔底温度等关键参数,来优化汽油、柴油、重油等馏分的产率和质量。同时,书中还大量引入了PID控制、模型预测控制等先进的自动控制理论和技术,并结合实际的DCS/PLC系统,对炼油厂的自动化控制流程进行了生动的模拟和讲解。这本书对于化工过程的理解、优化和安全运行,提供了系统而深刻的指导。

评分

一本关于工业化肥生产的权威著作,深入剖析了不同类型化肥(如尿素、磷肥、钾肥)的合成工艺、反应机理以及所需的关键设备。书中详细介绍了从原料预处理、催化剂选择、反应条件控制到产品分离纯化的全过程,并配有大量实际生产流程图和设备模型,为读者构建了清晰的生产脉络。作者在设备部分尤其考究,不仅列举了国内外主流的反应器、换热器、分离塔等设备,还就其设计原理、选型依据、操作要点和维护保养给出了详尽指导。对于新手而言,这是一份宝贵的入门指南;对于经验丰富的工程师,书中关于工艺优化、节能降耗以及安全生产的探讨,也能带来不少启发。全书语言严谨,数据详实,理论与实践结合得恰到好处,是一本值得反复研读的实用参考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