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国家大地坐标系建立的理论与实践》系统地介绍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历次建立的国家大地坐标系和坐标框架,重点介绍我国地心坐标系——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建立与框架实现,包括200O国家GPS大地控制网平差方法、卫星导航定位连续运行基准站网纳入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方法等。同时针对大地测量框架实现的多源技术手段,介绍了国际空间大地测量观测技术和实现方法、国际ITRF综合处理及实现方法。结合国际地球参考框架的发展趋势,提出了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参考框架动态维持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实现,包括2000国家大地坐标框架点稳定性分析方法、2000国家大地坐标框架的线性动态维持和非线性动态维持方法。
为便于读者理解,《国家大地坐标系建立的理论与实践》引用了大量的天文大地网及GNSS大地测量数据计算、分析及方法比较实例,可作为测绘专业学生、科研人员及相关测绘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要参考书。
内页插图
目录
第1章 绪论
第2章 坐标系和坐标框架
2.1 天球参考系和地球参考系
2.2 参心坐标系和坐标框架
2.3 地心坐标系和坐标框架
2.4 地球参考框架
2.5 地心坐标框架转换
2.6 坐标变换
第3章 我国参心坐标系建立与框架实现
3.1 1954北京坐标系的建立与框架实现
3.2 1980西安坐标系的建立与框架实现
第4章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与框架实现
4.1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定义
4.2 200O国家大地坐标系椭球参数
4.3 2000国家大地坐标框架
4.4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与WGS-84的比较
4.5 国际参考框架与2000国家大地坐标框架的转换方法
第5章 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网纳入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方法
5.1 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网概述
5.2 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网数据处理
5.3 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纳入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方法
第6章 2000国家GPS大地控制网平差
6.1 概述
6.2 平差基准与方法
6.3 基线处理与网平差
第7章 空间大地测量观测技术和实现方法
7.1 GNSS观测技术和实现方法
7.2 VIBL观测和实现方法
7.3 SLR观测和实现方法
7.4 空间大地测量组织
第8章 ITRF综合处理方法
8.1 空间大地测量解集
8.2 数据处理综合模型
8.3 ITRF处理实例
第9章 参考框架的线性动态维持
9.1 ITRF框架维持
9.2 2000国家大地坐标框架的维持
9.3 2000国家大地坐标框架更新影响分析
第10章 2000国家大地坐标框架的非线性动态维持
10.1 非线性框架维持方法
10.2 2000国家大地坐标框架点非线性分析
10.3 CGCS2000非线性预测模型建立方法
10.4 CGCS2000框架站的非线性动态特性分析及建模应用
第11章 2000国家大地坐标框架点稳定性分析
11.1 影响框架点稳定性的因素分析
11.2 框架点坐标时间序列分析方法
11.3 基准点坐标时间序列分析实例
第12章 展望
参考文献
缩略语
附录
前言/序言
大地坐标系是描述地理信息和测制各种比例尺地形图的基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基于当时的先进技术,先后建立了1954北京坐标系和1980西安坐标系,为我国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不可或缺的贡献。步人21世纪,现代空间大地测量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广泛应用,使得地面点位坐标的获取等变得更加方便、快捷,各行各业对地心坐标系的需求非常迫切。因此,我国决定从2008年7月1日起正式启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CGCS2000)作为国家法定的坐标系。
按照国务院要求,从1980西安坐标系过渡到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过渡期为8~10年。在此期间,所有参心系下的测绘成果都需转换到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下。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推广应用过程中,非测绘的各行业部门,尤其是非坐标系应用人员在对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使用方面存在诸多认识、理解上的问题,迫切需要一本关于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专著进行理论和方法上的指导,以促进实际应用。国内目前介绍大地测量的著作以及论文集比较多,介绍坐标系和坐标转换的专著也有一些,但鲜有专门针对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以及指导其实际应用的专著。结合社会对地心坐标系广泛的应用需求,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的科研人员就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推广应用中涉及转换的理论与应用实践问题开展了相关研究与探索,并将多年来的研究成果凝练总结著入本书。
为方便读者全面了解我国国家大地坐标系建立过程,本书介绍了已有测绘成果向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转换的方法,系统、全面地介绍了我国第一代地心坐标系-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定义、坐标系建立的理论与框架实现方法,以及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及国际地球参考框架的动态维持方法等内容。
本书共分12章。第1章绪论,主要介绍不同时期我国国家大地坐标系建立的技术和方法,包括传统技术方法、现代空间大地测量技术与方法、国家大地坐标系建立的历程;第2章详细描述了目前广泛使用的国际地球参考框架,重点介绍了坐标系之间、框架之间的转换方法和模型;第3章主要介绍1954北京坐标系与1980西安坐标系的建立方法和实现手段;第4章介绍了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定义与框架实现,比较了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与WGS-84坐标系的差异,并介绍了与国际地球参考框架的转换方法;第5章介绍了将卫星导航定位连续运行基准站网纳入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方法;第6章介绍了2000国家GPS大地控制网的平差方法;第7章介绍了现代空间大地测量观测技术和实现方法;第8章介绍了国际上广泛使用的ITRF综合处理方法;第9章介绍了目前地球参考框架的线性动态维持方法;第10章介绍了2000国家大地坐标框架的非线性动态维持方法;第11章描述了2000国家大地坐标框架点稳定性分析方法和实例;第12章为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发展展望。
程鹏飞负责本书内容的策划、统稿及编写第1章。成英燕负责编写第2、3、9、10章及第4章部分。秘金钟负责编写第5、6、12章及第7章部分和第11章部分。文汉江负责编写第4章部分和第11章部分。王华负责编写第8章。徐彦田负责编写第7章部分。
本书作者是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科研团队,长期从事有关坐标系的科学研究和应用研究。该书的撰写凝集了作者多年的心血,书中大多方法来自作者在推广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科研与生产成果、实际应用中的方法总结,因此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本书力图较全面地阐述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实施进程中常见的理论与实践方法,但因时间关系及作者水平有限,书中不当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本书中的科研与生产成果得益于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多个大地坐标系项目及国家“863”计划课题“全球动态地心坐标参考框架维持关键技术(2013AA1225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奇异谱分析的我国CGCS2000非线性速度场方法研究(41374014)”的资助,得益于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国土测绘司领导的大力支持。在本书编写过程中,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王虎、许长辉、田慧、陈醒、曹炳强、万军、余新平参与国家级、全国省级CGCS2000框架点数据处理与分析,王晓明、邱荣海参与非线性框架处理与分析,柳根参与本书校对和插图的整编工作,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国家大地坐标系建立的理论与实践 [Theory and Practice for Establishment of National Geodetic Coordinate System]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国家大地坐标系建立的理论与实践 [Theory and Practice for Establishment of National Geodetic Coordinate System]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国家大地坐标系建立的理论与实践 [Theory and Practice for Establishment of National Geodetic Coordinate System]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