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因印刷批次不同,圖書封麵可能與實際展示有所區彆,增值服務也可能會有所不同,以讀者收到實物為準。
《中公版·2018國傢教師資格考試專用教材:化學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高級中學)》是中公教育圖書研發人員根據考試大綱,在深入研究曆年考試真題的基礎上編寫而成。本書具有如下特點:
1.具有針對性
本書是中公教育圖書研發人員根據考試大綱,在深入研究曆年考試真題的基礎上編寫而成,針對性強。
2.具有實用性
本書主體內容采用雙色設計,考試重點用波浪綫進行標記,以幫助考試快速抓住核心考點。考頻考點之後添加真題再現、知識拓展等內容。真題再現為考生呈現瞭曆年有代錶性的真題,幫助考生準確把握考情;知識拓展闆塊對主體內容進行瞭必要補充,便於考生理解和鞏固。此外真題旁邊還配有高清微視頻講解,掃描試題旁邊的二維碼,即可實現在綫視頻學習。實用性強。
購買本書,還可以登陸中公移動自習室,在綫學習,助力備考。
內容簡介
《中公版·2018國傢教師資格考試專用教材:化學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高級中學)》是中公教育圖書研發人員根據考試大綱,在深入研究曆年考試真題的基礎上編寫而成。整本書由學科知識運用、教學設計、教學實施和教學評價四部分構成,其內容與考試大綱要求一緻。本書主體內容采用雙色設計,考試重點用波浪綫進行標記,以幫助考試快速抓住核心考點。考頻考點之後添加真題再現、知識拓展等內容。真題再現為考生呈現瞭曆年有代錶性的真題,幫助考生準確把握考情;知識拓展闆塊對主體內容進行瞭必要補充,便於考生理解和鞏固。
目錄
第一部分學科知識運用
從考試大綱看本章考點(2)
考點聚焦(2)
考點梳理(2)
一、課程性質(2)
二、課程的基本理念(3)
三、課程設計思路(5)
四、課程目標(7)
五、課程內容標準(10)
六、實施建議(22)
七、課程的類型(29)
能力提升訓練(31)
從考試大綱看本章考點(32)
考點聚焦(32)
第一節化學基本概念(32)
考點梳理(32)
一、物質的組成、性質和分類(32)
二、物質的量和物質的量濃度(36)
三、物質的結構與性質(42)
四、元素周期錶與元素周期律(52)
五、氧化還原反應和離子反應(55)
第二節元素及化閤物(62)
考點梳理(62)
一、金屬元素及其化閤物(62)
二、非金屬元素及其化閤物(69)
第三節化學反應原理(77)
考點梳理(77)
一、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77)
二、化學反應速率(80)
三、化學平衡(82)
四、水溶液中的離子平衡(90)
五、電化學(100)
第四節有機化學基礎(106)
考點梳理(106)
一、有機化閤物(106)
二、常見有機化閤物(111)
三、閤成有機高分子化閤物(120)
四、有機反應與有機閤成(123)
第五節生活中的化學(125)
考點梳理(125)
一、化學與生活(125)
二、化學與技術(131)
第六節化學實驗(137)
考點梳理(137)
一、常用儀器及其操作(137)
二、物質的分離和提純(140)
三、常見物質的檢驗(142)
四、常見氣體的實驗室製法(144)
五、物質測定實驗方案的設計(146)
六、實驗探究與實驗評價(147)
能力提升訓練(150)
從考試大綱看本章考點(154)
考點聚焦(154)
第一節化學學科介紹(154)
考點梳理(154)
一、化學科學發展概述(154)
二、化學學科的思維方法(156)
第二節高中化學教學方法及其應用(160)
考點梳理(160)
一、化學教學的基本構成要素(160)
二、教學的理念與原則(161)
三、教學的方法(162)
四、教學的基本環節(165)
五、科學探究在高中化學中的應用(166)
第三節化學教學研究(172)
考點梳理(172)
一、化學教學研究的意義(172)
二、化學教學研究的基本方法(173)
能力提升訓練(177)
第二部分教學設計
從考試大綱看本章考點(180)
考點聚焦(180)
第一節化學教科書的編寫模式(180)
考點梳理(180)
一、國外化學教科書的編寫模式(180)
二、我國化學新課程教科書的編寫模式(181)
三、普通高中化學教科書的特點(181)
第二節化學教材分析(182)
考點梳理(182)
一、分析和理解教材內容(182)
二、把握教材的重點難點(182)
三、挖掘教材內容的教學價值(183)
四、化學教材分析案例(184)
第三節學情分析(184)
考點梳理(184)
一、學情分析(185)
二、學情分析案例(186)
能力提升訓練(187)
從考試大綱看本章考點(188)
考點聚焦(188)
第一節化學教學設計概述(188)
考點梳理(188)
一、化學教學設計的基本環節、類型和任務(189)
二、化學教學設計的層次(193)
三、化學教學設計的邏輯發展(194)
第二節教學目標的設計(195)
考點梳理(195)
一、化學教學目標的構成(195)
二、化學教學目標的分類(196)
三、化學教學目標的陳述(196)
第三節教學重點與難點的設計(199)
考點梳理(199)
一、確定教學重點與難點的依據(199)
二、確定教學重點與難點的原則(199)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設計案例(200)
第四節教學過程設計(201)
考點梳理(201)
一、化學教學過程設計的基本形式(201)
二、化學教學過程設計的基本內容(201)
第五節作業與闆書設計(209)
考點梳理(209)
一、化學作業設計(209)
二、闆書設計(210)
第六節教學設計的形式(217)
考點梳理(217)
一、綱要式(217)
二、錶格式(220)
三、圖解式(223)
第七節教學設計案例分析(224)
考點梳理(224)
案例1(224)
案例2(227)
能力提升訓練(231)
第三部分教學實施
從考試大綱看本章考點(238)
考點聚焦(238)
第一節高中生化學學習指導(238)
考點梳理(238)
一、高中生化學學習的心理特點(238)
二、高中化學學科特點(239)
三、化學學習方法(239)
四、化學學習策略(241)
第二節創設化學教學情境(245)
考點梳理(245)
一、教學情境的內涵(245)
二、創設化學教學情境的常用方法(246)
三、教學情境在化學課堂教學中的作用(247)
能力提升訓練(248)
從考試大綱看本章考點(249)
考點聚焦(249)
第一節化學課堂導入技能(249)
考點梳理(249)
一、化學課堂導入的功能、類型和要求(249)
二、化學課堂導入案例(256)
第二節化學課堂組織技能(263)
考點梳理(263)
一、化學課堂組織概述(263)
二、化學課堂組織(化學學習)情境設計(268)
第三節化學課堂提問技能(270)
考點梳理(270)
一、化學課堂提問的功能、類型和要求(271)
二、化學課堂提問設計及反思(275)
第四節化學課堂小結技能(281)
考點梳理(281)
一、化學課堂小結的功能、類型和要求(281)
二、化學課堂小結案例(286)
第五節化學課堂探究教學技能(293)
考點梳理(293)
一、化學課堂探究教學概述(293)
二、化學課堂探究案例(299)
第六節化學實驗教學技能(303)
考點梳理(303)
一、化學實驗的構成(303)
二、化學實驗教學的含義(304)
三、化學實驗的教學功能(304)
四、中學化學實驗的類型(306)
五、化學實驗教學模式(307)
六、化學新課程實驗的改革與創新(308)
第七節現代教育技術在化學教學中的運用(312)
考點梳理(312)
一、化學教學中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的功能、類型和原則(312)
二、常見的中學化學教學應用軟件(318)
三、信息技術在化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319)
四、化學教學中運用現代教育信息技術案例(319)
能力提升訓練(322)
從考試大綱看本章考點(325)
考點聚焦(325)
第一節必修模塊元素化閤物教學策略(325)
考點梳理(325)
一、《化學1》模塊中無機元素化閤物知識的教學策略(325)
二、《化學2》模塊中有機化閤物知識的教學策略(328)
第二節必修模塊概念原理教學策略(330)
考點梳理(330)
一、概念原理教學中的實驗探究(330)
二、問題情境的創設(332)
三、例證的使用(333)
第三節選修模塊教學策略(334)
考點梳理(334)
一、化學反應原理模塊的核心教學策略(334)
二、有機化學基礎模塊的核心教學策略(335)
三、物質結構與性質模塊的核心教學策略(336)
第四節化學課堂教學的調控策略(337)
考點梳理(337)
一、教學調控的類型(337)
二、教學調控應注意的幾個問題(339)
能力提升訓練(339)
第四部分教學評價
從考試大綱看本章考點(342)
考點聚焦(342)
第一節化學教學評價概述(342)
考點梳理(342)
一、化學教學評價的含義和評價目標的確定(342)
二、評價觀念(343)
第二節評價方式(345)
考點梳理(345)
一、即時錶現評價(345)
二、作業評價(346)
三、活動錶現評價(347)
四、學習檔案評價(348)
五、紙筆測驗(349)
第三節學生自我評價與他人評價(352)
考點梳理(352)
一、學生自我評價(352)
二、他人評價(352)
能力提升訓練(353)
從考試大綱看本章考點(355)
考點聚焦(355)
第一節化學教學評價理論(355)
考點梳理(355)
一、教學評價的概念(355)
二、教學評價的原則(355)
三、教學評價的功能(356)
第二節化學課堂教學評價(357)
考點梳理(357)
一、課堂教學評價的內容(357)
二、課堂教學評價的方法(358)
三、教學反思(359)
第三節化學課堂教學評價案例(362)
考點梳理(362)
案例1(362)
案例2(363)
能力提升訓練(365)
附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367)
全國教師資格證統考輔導課程(372)
中公教育·全國分部一覽錶(375)
精彩書摘
第一部分
學科知識運用
學科知識運用部分是教師資格考試高中化學的內容載體。考試中通常以單項選擇題、簡答題和診斷題的形式齣現,考查考生對化學專業基礎知識及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在教學中靈活運用化學教學基本理論的能力以及運用化學學科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約占總分值的30%。本部分內容共有三章,包括高中化學課程內容及分析、化學學科專業知識和化學學科及其教學方法。其中化學課程性質、基本理念、設計思路和課程目標;模塊結構、內容標準和要求、高中化學教材的編寫理念、編排特點及知識呈現形式;中學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化學學科實驗技能和方法;化學教學理念、教學原則、教學策略及教學方法等是考查的重點。
考生在復習本部分內容時,首先要對《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實驗)》的重要考點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識記;其次要對化學學科專業知識進行梳理整閤,對重點內容進行識記,並注意在解題中的應用;對化學教學知識的相關內容,不僅要理解識記,還要學會在具體教學情境中運用。
1.理解高中化學課程性質、基本理念、設計思路和課程目標以及實施建議。
2.熟悉《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實驗)》所規定的模塊結構、內容標準和要求。
3.理解高中化學教材的編寫理念、編排特點及知識呈現形式,能夠根據學生學習的需要使用教材。
1.本章知識在考試中大多以單項選擇題和簡答題(材料分析題)的形式進行考查。
2.本章重點在於對高中化學課程的性質、基本理念、設計思路和課程目標的理解。
化學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及其應用的一門基礎自然科學,其特徵是研究分子和創造分子。迅猛發展的化學已成為生命科學、材料科學、環境科學、能源科學、信息科學等領域的重要基礎,它在解決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麵臨的有關問題、提高人類的生活質量、促使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等方麵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高中化學課程是科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促進學生全麵發展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為適應21世紀科學技術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培養符閤時代要求的高素質人纔,必須構建新的高中化學課程體係。
一、課程性質
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是與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化學》或《科學》相銜接的基礎教育課程。課程強調學生的主體性,在保證基礎的前提下為學生提供多樣的、可供選擇的課程模塊,為學生未來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高中化學課程應有助於學生主動構建自身發展所需的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進一步瞭解化學學科的特點,加深對物質世界的認識;有利於學生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學習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加深對科學本質的認識,增強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利於學生形成科學的自然觀和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更深刻地認識科學、技術和社會之間的相互關係,逐步樹立可持續發展的思想。
二、課程的基本理念
課程的基本理念具體內容如下:
(1)立足於學生適應現代生活和未來發展的需要,著眼於提高21世紀公民的科學素養,構建“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相融閤的高中化學課程目標體係。
(2)設置多樣化的化學課程模塊,努力開發課程資源,拓展學生選擇的空間,以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
(3)結閤人類探索物質及其變化的曆史與化學科學發展的趨勢,引導學生進一步學習化學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形成科學的世界觀。
(4)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和將要經曆的社會生活實際齣發,幫助學生認識化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關係,關注人類麵臨的與化學相關的社會問題,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參與意識和決策能力。
(5)通過以化學實驗為主的多種探究活動,使學生體驗科學研究的過程,激發學習化學的興趣,強化科學探究的意識,促進學習方式的轉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6)在人類文化背景下構建高中化學課程體係,充分體現化學課程的人文內涵,發揮化學課程對培養學生人文精神的積極作用。
(7)積極倡導學生自我評價、活動錶現評價等多種評價方式,關注學生個性的發展,激勵每一個學生走嚮成功。
(8)為化學教師創造性地進行教學和研究提供更多的機會,在課程改革的實踐中引導教師不斷反思,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
三、課程設計思路
1.設計思路
高中化學課程以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為宗旨,著眼於學生未來的發展,體現時代性、基礎性和選擇性,兼顧學生誌趣和潛能的差異和發展的需要。
為充分體現普通高中化學課程的基礎性,設置兩個必修課程模塊,注重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麵為學生科學素養的發展和高中階段後續課程的學習打下必備的基礎。在內容選擇上,力求反映現代化學研究的成果和發展趨勢,積極關注21世紀與化學相關的社會現實問題,幫助學生形成可持續發展的觀念,強化終身學習的意識,更好地體現化學課程的時代特色。
同時,考慮到學生個性發展的多樣化需要,更好地實現課程的選擇性,設置具有不同特點的選修課程模塊。在設置選修課程模塊時應充分反映現代化學發展和應用的趨勢,以物質的組成、結構和反應為主綫,重視反映化學、技術與社會的相互聯係。
2.課程結構
高中化學課程由若乾課程模塊構成,分為必修、選修兩類。其中,必修包括2個模塊;選修包括6個模塊,是必修課程的進一步拓展和延伸。每個課程模塊2學分,36學時。
各課程模塊之間的關係如圖1-1-1所示。
圖1-1-1
3.各課程模塊的目標和內容簡介
化學1、化學2:認識常見的化學物質,學習重要的化學概念,形成基本的化學觀念和科學探究能力,認識化學對人類生活和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及其相互影響,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學習內容主題包括“認識化學科學”“化學實驗基礎”“常見無機物及其應用”“物質結構基礎”“化學反應與能量”“化學與可持續發展”等。
化學與生活:瞭解日常生活中常見物質的性質,探討生活中常見的化學現象,體會化學對提高生活質量和保護環境的積極作用,形成閤理使用化學品的意識,以及運用化學知識解決有關問題的能力。
化學與技術:瞭解化學在資源利用、材料製造、工農業生産中的具體應用,在更加廣闊的視野下,認識化學科學與技術進步和社會發展的關係,培養社會責任感和創新精神。
物質結構與性質:瞭解人類探索物質結構的重要意義和基本方法,研究物質構成的奧秘,認識物質結構與性質之間的關係,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化學反應原理:學習化學反應的基本原理,認識化學反應中能量轉化的基本規律,瞭解化學反應原理在生産、生活和科學研究中的應用。
有機化學基礎:探討有機化閤物的組成、結構、性質及應用,學習有機化學研究的基本方法,瞭解有機化學對現代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的貢獻。
實驗化學:通過實驗探究活動,掌握基本的化學實驗技能和方法,進一步體驗實驗探究的基本過程,認識實驗在化學科學研究和化學學習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化學實驗能力。
上述課程模塊從不同的層麵和視角建構內容體係,有關科學探究能力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麵的目標在各模塊中都應有所體現。
4.課程模塊選擇建議
學生在高中階段修滿6學分,即在學完化學1、化學2之後,再從選修課程中選學一個模塊,並獲得學分,可達到高中化學課程學習的畢業要求。
鼓勵學生尤其是對化學感興趣的學生在修滿6個學分後,選學更多的課程模塊,以拓寬知識麵,提高化學素養。建議有理工類專業發展傾嚮的學生,可修至8個學分;有誌於嚮化學及其相關專業方嚮發展的學生,可修至12個學分。
化學課程標準是普通高校招生化學考試的命題依據。化學1、化學2課程模塊的內容是高校招生化學考試內容的基本組成部分。普通高校招生化學考試內容應對報考不同專業的學生有不同的要求:報考人文學科或社會科學專業的學生,最多不超過3個模塊;報考理工類專業的學生,最多不超過4個模塊;報考化學及其相關專業的學生,最多不超過6個模塊。
《化學奇旅:從分子世界到教學殿堂》 這本書將帶你踏上一段探索化學奧秘的奇妙旅程,從微觀的原子分子世界,到宏觀的化學現象,再到教育的殿堂。它不僅是一本為你揭示化學學科知識精髓的指南,更是一本為你點亮化學教學智慧的燈塔。我們將一同深入化學的每一個角落,感受它的魅力,理解它的邏輯,並最終將這份熱愛與知識傳遞給下一代。 第一篇:化學的基石——物質的構成與性質 我們將從最基礎的概念入手,為你構建紮實的化學知識體係。 原子與分子:微觀世界的舞者 原子結構與原子核: 深入瞭解原子的構成,質子、中子、電子的分布,以及原子核的穩定性。我們會探討原子序數、質量數、同位素等概念,理解它們如何決定元素的身份。 元素周期錶:化學的宇宙地圖: 學習元素周期錶的排列規律,理解同族、同周期元素的性質遞變趨勢,掌握預測元素性質的方法。我們將分析金屬、非金屬、稀有氣體的典型性質,以及它們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 化學鍵的奧秘: 探索離子鍵、共價鍵、金屬鍵的形成原因和特點。理解極性共價鍵與非極性共價鍵的區彆,學習判斷分子極性的方法。我們將通過實例分析,展示化學鍵如何決定物質的結構和性質。 分子結構與晶體結構: 學習VSEPR理論,預測分子的空間構型,理解共價鍵的雜化理論。我們將區分離子晶體、原子晶體、分子晶體和金屬晶體的結構特點,並分析不同晶體結構對物質宏觀性質的影響。 物質的分類與命名:認識多樣的化學世界 物質的分類: 學習按照純淨物、混閤物,單質、化閤物,酸、堿、鹽、氧化物等不同標準對物質進行分類。理解這些分類的意義和依據。 化學物質的命名: 掌握無機物和有機物的命名原則。對於無機物,我們將學習 IUPAC 命名法和常用命名法,包括氧化物、酸、堿、鹽的命名。對於有機物,我們將重點講解烷烴、烯烴、炔烴、芳香烴、醇、醛、酮、羧酸、酯等的命名規則,培養你識彆和命名復雜有機分子的能力。 化學反應的規律:探尋物質轉化的奧秘 化學反應的類型: 梳理化閤反應、分解反應、置換反應、復分解反應等基本反應類型,並學習如何通過反應物和生成物的特點進行判斷。 氧化還原反應: 深入理解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電子的轉移。學習用化閤價升降法、得失電子法配平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我們將分析常見的氧化劑和還原劑,以及它們在化學反應中的作用。 化學反應速率: 探究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如溫度、濃度、壓強、催化劑等。學習如何定性或定量地描述反應速率,理解活化能的概念。 化學平衡:動態的和諧 化學平衡的建立與特徵: 理解可逆反應和化學平衡的概念,掌握勒夏特列原理,學習如何預測改變條件對平衡移動的影響。 酸堿理論與電離平衡: 學習阿倫尼烏斯、布朗斯特-勞裏、路易斯酸堿理論,理解強酸、強堿、弱酸、弱堿的電離性質。掌握pH值的計算,以及緩衝溶液的原理與應用。 沉澱溶解平衡: 理解難溶電解質的溶解度概念,掌握溶度積(Ksp)的應用,學習如何判斷沉澱的生成與溶解。 第二篇:化學的實踐——實驗與分析 理論與實踐並重,我們將聚焦化學實驗,提升你的動手能力和分析能力。 化學實驗的基本技能:安全與規範 常用儀器及使用: 詳細介紹常見玻璃儀器、加熱儀器、量取儀器、過濾儀器等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 基本操作: 講解藥品的取用、溶解、加熱、蒸餾、萃取、過濾、洗滌、乾燥等基本實驗操作步驟和要領。 實驗安全: 強調實驗過程中的安全事項,如易燃易爆、腐蝕性、有毒性物質的處理,緊急情況的應對等。 常見物質的製備與性質檢驗:動手驗證理論 氣體(如H₂、O₂、CO₂、NH₃等)的實驗室製備: 掌握不同氣體的製備原理、裝置選擇、收集方法及驗純方法。 常見無機物(如某些鹽、酸、堿)的製備: 學習如何通過復分解反應、氧化還原反應等方法製備特定物質,並進行提純。 物質的定性分析: 學習常見離子的檢驗方法(如金屬離子、鹵素離子、SO₄²⁻、CO₃²⁻等),掌握沉澱法、焰色反應、氣體檢驗等常用技術。 物質的定量分析: 瞭解滴定分析的基本原理,包括酸堿滴定、氧化還原滴定等,學習如何進行滴定操作和數據處理。 有機化學實驗:探索有機分子的世界 有機物的分離與提純: 學習蒸餾、重結晶、色譜法等有機物分離提純技術。 官能團的檢驗: 掌握如何利用特定試劑檢驗有機物中的官能團,如羥基、醛基、酮基、羧基、酯基、鹵原子等。 簡單有機物的閤成: 學習一些基礎的有機閤成反應,如酯化反應、醇的氧化反應、烴的鹵代反應等。 第三篇:化學的未來——教學與創新 將化學知識轉化為教學智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科學素養。 化學教學的理論基礎:理解教育規律 學習理論在化學教學中的應用: 探討建構主義、認知主義、行為主義等學習理論如何指導化學教學設計。 教學方法與策略: 學習講授法、演示法、實驗法、討論法、閤作學習等多種教學方法的特點與運用。 教學設計與評價: 掌握如何製定教學目標、選擇教學內容、設計教學過程、評估教學效果。 中學化學教學內容解讀:化繁為簡 初中化學重點難點分析: 針對初中階段學生認知特點,梳理物質的宏觀性質與微觀本質、化學用語、化學方程式、質量守恒定律等核心概念。 高中化學知識體係構建: 詳細解讀高中化學必修和選修模塊的知識要點,如元素周期律、氧化還原反應、化學反應與能量、有機化學、電化學、化學與技術等,並解析它們之間的內在聯係。 教學中的常見誤區與對策: 識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容易産生的錯誤認知,並提供有效的糾正方法。 化學教學的實踐與創新:點燃學生的求知欲 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運用生動有趣的語言、生活實例、科學史故事、化學實驗演示等多種手段,讓化學知識“活”起來。 如何有效開展化學實驗教學: 強調實驗的探究性、趣味性和安全性,引導學生主動觀察、思考、總結。 如何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設計開放性問題,鼓勵學生提齣假設、設計實驗、分析數據、得齣結論,培養學生的質疑精神和創新意識。 信息技術在化學教學中的應用: 探索多媒體課件、虛擬仿真實驗、在綫學習平颱等在化學教學中的應用,提升教學的現代化水平。 化學教育的價值與意義: 強調化學在現代社會中的重要作用,培養學生科學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引導學生關注化學與社會、科技、環境的聯係。 本書的編寫旨在為你提供一個全麵、係統、深入的化學知識與教學能力提升平颱。無論你是初學者,還是有經驗的教師,都能從中汲取養分,不斷充實自己,成為一名優秀的化學教育者,用化學的智慧點亮學生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