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部释放传统中医原创思维的中医基础读物,讲述古代中医先辈们流传至今的中医经典故事,阐明真正的中医是什么样的,《黄帝内经》时代的中医是什么样的。作者出于对现今中医大量丢失中医原创思维的惋惜,结合自己几十年行医的临床经验和思考,写成本书,是希望人们回到以“神”为主导、以“食”为枢机、以“摄养”为保障的中医原创思维。
中医原创提倡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身,上工治未病的预防,形神合一的生命运动,以天然物质为基础,药食同源的营养,主动避邪,顺应时令、地宜,以神为主体、心神相关、心身一体,以脊椎为中心的导引吐纳、意识催眠冥想、心理行为重建等传统医学思想。
卢传牧医生,资深中医专家,1943年出生中医世家,17岁随父学医,为中国首批师承中医人才。现任重庆侨东美实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技术总监;重庆市垫江县中医院仙草园医养基地首席医养专家,重庆市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首席健康教育专家,重庆工业职业学院化学与制药学院兼职教授。
01 中医的另一半
那么,除了本草医学这一半,中医的另一半是什么呢?显然就是“心理医学”“环境医学”和“营养医学”了。这一半原本是最能代表中医人文特征的。中医的“心神学体系”在《黄帝内经》时代就进入心理医学的高度了。中医的“养生学体系”在《黄帝内经》前都进入“环境医学”的境界了,而早在周代就有“营养师”了。
中国自古就有“上医治国、中医治人、下医治病”的人文医学思想。其实这句话的真实意义是,要解决人民的疾病和健康问题,最上乘的方法是精神文明建设,保护环境,加强国民的健康素养,提高国民的健康生活意识,卫生保健意识和疾病预防意识,创造一个健康的大环境、大氛围;中乘的方法是改善人心,启发人们对健康的觉悟,自觉参与卫生保健、疾病预防的行动;下乘的方法才是当疾病发生后去针对病症治疗或控制。其实这也是治未病思想。显然,“心理医学”“环境医学”“营养医学”属于上、中乘的健康策略,而疾病治疗仅属于不得已而为之的下下之策了。
到目前为止,中医仍停留在古朴的“本草医学”上,还是老样让患者每天喝苦水。21世纪是个生物世纪,正是中医大有作为的世纪。中医药的配方原则,君、臣、佐、使,都上升到构效、组效、量效关系了。以活性多糖为代表的天然药物研究已经进入微配方时代了。
第一,医学科技总是要发展的,中医自然也要与时俱进。中医文化那么伟大,虽然古朴,但底蕴深厚,现在看起来,还很有前瞻性特征。今后世界医学会派生出什么样的医学模式,就看中医自己的觉悟了。第二,目前的中医,四象不全哟,都把原本最最重要的一半弄丢了,而且还把余下的一半也弄了个面目全非。
因此,中医剩下的这一半急需创新,另一半也得找回来,发挥它的积极作用。
算起来,这本书从开始动笔到现在,大概经历了6年时间。最初,只想利用退休后宽松的时间,把先辈们的经验及自己几十年的临床心得和对传统中医的一些思考与见解,用博客的方式放在网上,供同行或是中医爱好者参考。为了让一般人都看得懂,同时也为了对同行们有个抛砖引玉的作用,所以基本采用杂文的形式,讲一些传统中医故事和自己临床中的经历与思考。
没想到,一动笔便停不下来。冥冥中,深感内心受到一种无形力量的驱动。慢慢我才明白,这种动力来自对中医学发展的担忧和由于时代变迁先辈们在医学思想与愿望达成方面留下的遗憾,以及对现今中医大量丢失传统中医学原始创新的惋惜。
这种萌发于内心深处的原始动机,原本就是一种人类经验中共存的“完型”特性。这种特性注定我们经验的原始组织会以知觉主体按一定的形式把经验材料组织成有意义的整体。这是我祖辈几代人悬壶经验和愿望积淀以基因形式储藏在潜意识的一些印痕无意被思考激活的结果。正如恩格斯所说:“思维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与其说我在写作,其实是通过敲打电脑键盘欣赏中医原创思维花朵而已,自得妙不可言的乐趣!天意原来如此,传承原来还有如此的神机!是它使得我们人类文明得以薪火相传,永不熄灭。
现在我才明白先父为什么还在我襁褓时,便给我取了一个字号“瑞麟”。原来老人家希望我能把几辈人的医事经验和未实现之心愿完成,而且还要有所发现和创新。
我就是这样把这本书写了下来的。不为功利,也没有目的,几易其稿,一次一次把我思考到的东西变成了文字,只为顺便讲些故事给人们听听,因为我相信世间自有各人的鉴别能力。
这本书原本没打算命名,书名也是自然生成的。因为这本书的所有内容,几乎都是现今很多中医所不屑,而按祖辈们的心愿和经验及我个人的临床习惯,又是决不可忽视的。原本中医就不应该只是现在这个样子,因此大胆命名为《找回中医的另一半》。如此而已!
在中医界,我实在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不过,小人物自有小人物的优势,那就是只管把心里想说的话说出来,留给别人去评说,全无患得患失之虑,因此格外自由与自在。著名哲学家拉普拉斯说:“认识一位天才的研究方法,对科学的进步……并不比发现本身更少用处,科学研究方法经常是极富兴趣的部分。”本书所传达的内容,虽不敢妄言研究方法,而极富兴趣还真如是。或许这些言语能让人们静思感悟一点生命的道理,没准弄出一点中医药学创新发展的创意,则已足矣。
瑞麟传牧
于中华仙草园瑞麟养生工作室
前?言
鸦片战争之后的近两百年,中国人无不寄托着通过发展科学技术以求改变中国落后面貌的渴望。科学救国思潮让所有人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了西方文明。国人渐渐被文化不自信的阴影笼罩,中医也在近代史中无数次遭受厄运。坚守中医阵地的学人们,内心五味杂陈,饱尝难言之隐。
在中央台举办的一次中医养生节目中,一位老外的提问让我震惊!“你们现代中医为什么总拿老祖先的东西说事?”一句话把中医问题直接引到跨世纪“李约瑟难题”——“为什么只有欧洲文明中发展出了近代科学,而中国(或印度)文明没有发展出这样的近代科学?”难道让广大中医学人内心痛楚的不正是这口苦水?
我没水平评价近两百年间科学救国是否确切。我们只隐约感受到西方文明带给国人持久的压力。这种压力的最大危害是让国人忘记了祖宗们曾经拥有的辉煌。老祖先们的原创被早早地封存,以至让国人失去了自信。
在还原论为主流的学术环境下,中医学发展面临对中医的科学性认识不一问题。中医界内部分化,理论体系离散、异化,不适应科学发展节奏;更不适应制度性医学教研模式,实践能力萎缩,临床、产业、教学与理论脱节。
正如卫生部王国强先生在2010年第十二届中国科协年会上所言:“近年来,中医药学原创思维的内涵挖掘和发展不够,以中医药学原创思维为基础的理论和技术方法创新不够,没有取得重大突破;中医药学术发展滞后,利用现代科技成果创新发展不够,即使利用了一些现代科技,但遵循中医药的原创思维能力、把握中医药的本质也不够。”因此,他强调中医药学的发展要坚持中医药学的原创思维,在中医药学的创新发展中,把自身的原创思维作为理论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前提,达到真正的中医药创新。
显然,中医药学不注重科学的原始创新,仅靠引进吸收创新和集成创新,根本无法释放中医学人的智慧,也展现不了中华文明对世界科学的贡献和引领科技创新的能力。发展中医理论,致力于中医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传承创新;注重重大疾病防治规律与理论提升的应用创新和以自由探索为主体的先导创新,以实际成果回答“李约瑟难题”,是中医学人的必须选择。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哲学史学会名誉会长方克立先生认为:“中医是受中国传统哲学影响最深的一门具体学科,它的基本理论和思维方法可以说与中国哲学都有不解之缘,中医学是中国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没有中医学,中国哲学是不完整的。了解中国哲学思维方式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就是了解中医思维。”
传统中医的原创思维,对世界医学发展的先导作用逐渐被国际科学界所肯定。中医原创性的医养诊治思想与方法,其作用一旦释放,能量将不可估量。因为,生命科学在近代人类史中转了一大圈,不得不又转回到中华文明原创生命观的境地。
中医原创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身的养生保健医学思想;上工治未病的预防医学思想;形神合一的生命运动疾病康复思想;以天然物质为基础,药食同源的营养医学思想;主动避邪,顺应时令、地宜的环境医学思想;神为主体,心神相关的心理医学思想;心身一体的物理刺激康复思想;以脊椎为中心的导引吐纳,意识引领催眠冥想,心理行为重建的行为医学思想;以毒攻毒的种痘免疫实用技术及调节过敏体质的医疗思想;秦汉时代治疗脚气病技术等。如果放在现代,都是应该获得诺贝尔奖的。可就是因为描述、表达医学的语言不符合“科学”胃口而遭不屑。这些原创医学思想和实用技术被永久忽略。
须知,后于中医的西方种牛痘的詹纳,推广接种疫苗的巴斯德,都没有见到致病微生物,更没有揭秘免疫原理。即便是之后见到了炭疽杆菌的德国博士罗伯特·科赫,见到了白喉杆菌的其他细菌学家,也没有能够阐明免疫原理。何况对于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原理的认识,是近代才有的事。这有赖于电子显微镜技术的进步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可是直到今天,免疫原理、免疫调节的分子机制,也仅仅是认识了一个大概,而不是全部的机理。“科学”因此也就没理由批评传统中医学在两千多年前提出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类免疫学原理。
传统中医学能够达到的水平,应该达到的水平,不能用现实的水平去评价。中医学现实的衰落,只是评价方法误导、原创失落、传承创新断代的结果。我们应该看到中国医学发展的未来。
世界已进入生物世纪,中医学的原始创新到了必然释放的历史时刻。到了中国人自己不干,别人也会干的时刻。中医学人没理由老站在祖先的肩膀上故步自封,还自为得意。
暂时,我们还得总拿老祖先的东西说事,“崇古而不泥古”是老祖先留下释放原创的规矩。我们只须找回自信的心和胆大包天的识。让中国人回答“李约瑟难题”从中医药创新开始!我们中医学人,义不容辞。
高明的医术,总是伴随巧妙的思维。释放中医药学原创思维,带来的一定是一场新的医学科学革命。通过本书中的点点滴滴或是小小故事,或许能让所有读者碰撞出对自身生命的认识与把握,以及对中医学发展的一点点小小火花。而星星之火,却可以燎原。
瑞麟传牧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带着一种古朴而又充满力量的视觉冲击,仿佛一下子将人拉回了那个充满智慧与疗愈的时代。拿到手上,沉甸甸的质感,油墨的清香,都让我对即将展开的阅读充满了期待。我一直对中医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总觉得它仿佛缺失了什么,就像拼图少了一块,难以窥见全貌。这本书的书名“找回中医的另一半”,恰好触动了我心中最深的那份好奇与渴望。我迫切地想知道,这一半缺失的内容究竟是什么?它隐藏在何处?又将如何帮助我们重新认识和理解中医的博大精深?是那些失传的医方,是那些被遗忘的针灸手法,还是对人体更深层次的认知?我脑海中已经涌现出无数的可能性,每一种都让我心潮澎湃。我相信,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知识普及,更可能是一次颠覆性的认知刷新,它将引领我踏上一段寻觅中医失落瑰宝的旅程,去揭开那些隐藏在历史尘埃下的真相,去触摸那份属于中医最本真的灵魂。我准备好了,要在这本书里,寻找那失落的另一半,让我对中医的理解,变得完整而深刻。
评分我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从一位资深中医爱好者的推荐中得知了这本书。当时他只说了几个字,却让我瞬间来了兴趣:“这本书,让你看到中医不一样的面向。”这句话像一颗种子,在我心里迅速发芽,让我对“不一样”这三个字产生了无限的遐想。我好奇,究竟是怎样的“不一样”?是突破了传统的理论框架,还是引入了新的研究方法?亦或是将中医的智慧与现代科学前沿相结合?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很多传统文化都在被重新解读和审视,中医自然也不例外。然而,很多时候,这种解读显得过于碎片化,要么是过度的神化,要么是被简单地归结为安慰剂效应。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带来一种更为理性、更为深入的解读,它既能保留中医的精髓,又能展现其在当代社会的价值和可能性。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关于中医那些被忽视的、鲜为人知的侧面,去理解中医为何能够经历千年而不衰,又如何在现代社会焕发新的生机。我希望作者能够以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带领我进行一次思维的探索,去发现中医“另一半”的魅力所在。
评分坦白说,我最初接触到这本书的书名时,内心是有些许疑虑的。总觉得“找回另一半”这样的说法,似乎带了点浪漫主义的色彩,担心内容会过于空泛或者情绪化。然而,在我翻阅了这本书的目录和一些简介后,这种疑虑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我注意到书中涉及了一些我从未深入了解过的中医理论分支,甚至是一些关于中医哲学思想的探讨,这让我觉得这本书的野心很大,它不仅仅是想浅尝辄止,而是想深入挖掘中医的根基。我一直认为,真正的中医,绝不仅仅是几味草药、几个穴位那么简单,它背后蕴含着一套独特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一套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哲学。如果这本书能够触及到这些更深层次的东西,那么它所说的“另一半”,就不仅仅是技术的缺失,更是思想和哲学的断层。我渴望在这本书中,看到作者如何将那些古老而深刻的智慧,用一种现代人能够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呈现出来,让我能够真正感受到中医的灵魂,理解它为何能成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又如何能为当下社会带来新的启示。
评分作为一名对传统文化抱有敬畏之心的人,我一直对中医的传承和发展感到忧虑。在我看来,中医的很多精髓,正在随着时代的变迁而逐渐流失,这是一种令人痛心的损失。这本书的书名“找回中医的另一半”,恰恰击中了我的这种忧虑。我很好奇,这个“另一半”具体指的是什么?是那些被历史湮没的经典疗法?是那些对疾病本质更深刻的洞察?还是关于中医的实践智慧与理论根基的失衡?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令人信服的论证和史料,去揭示中医在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断层和演变。我希望作者能够以一种严谨的学术态度,同时又不失文学的感染力,去探讨中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我期待这本书能为我们勾勒出中医完整的图景,让我们知道,我们所看到的,可能只是冰山一角,而那隐藏在水面之下的“另一半”,才是支撑中医体系不可或缺的基石。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对中医的价值和意义有更深刻的认识,并为它的传承和发展贡献一份微薄的力量。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简洁却极具穿透力,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对中医长期以来的一些困惑。我常常在思考,为什么在现代医学如此发达的今天,中医依然拥有如此广泛的群众基础,它的疗效和影响力不容忽视。但同时,我也能感受到,在很多时候,中医的解释体系和现代医学有着巨大的鸿沟,这种鸿沟导致了很多误解和偏见。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扮演一个桥梁的角色,将中医那些“隐藏”的、不为人所熟知的内在逻辑和原理,清晰地呈现出来。我期待作者能够站在一个客观且深入的角度,去剖析中医的理论体系,去解读那些看似晦涩的经典,从而揭示出中医“另一半”的真实面貌。我希望我能在这本书中,找到关于中医,关于人体,关于健康的,一种全新的视角,一种能够让我更全面、更科学地理解中医的视角。我期待这本书能带来一种“豁然开朗”的阅读体验,让我能够摆脱一些固有的思维定势,真正领略到中医那独特而深邃的智慧。
评分很好的,价格实惠,很不错。
评分很好的,价格实惠,很不错。
评分收到
评分实用的书,辩证看
评分很好的,价格实惠,很不错。
评分好
评分很好的,价格实惠,很不错。
评分不错。
评分不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