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物資源綜閤利用技術叢書 冶煉廢渣再生利用技術

廢物資源綜閤利用技術叢書 冶煉廢渣再生利用技術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張殿印,高華東,肖春 等 著
圖書標籤:
  • 冶煉廢渣
  • 資源綜閤利用
  • 再生技術
  • 環保技術
  • 工業廢棄物
  • 循環經濟
  • 材料科學
  • 冶金工程
  • 環境工程
  • 廢物處理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化學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22295606
版次:1
商品編碼:12312184
包裝:平裝
叢書名: 廢物資源綜閤利用技術叢書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8-0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55
字數:553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本書是“十三五”國傢重點圖書《廢棄物資源綜閤利用技術叢書》的一個分冊,是一部環境工程實用技術書。
本書係統闡述瞭金屬冶煉固體廢物再生措施與處理利用方法,重點增加瞭冶煉廢物再生處理領域近年齣現的新工藝、新裝備、新成果,以滿足迫切需要解決的冶煉工藝過程廢渣再生利用技術要求,提高廢物治理的理論水平和技術水平。 對治理冶金行業固體廢物問題具有參鑒指導作用。

內容簡介

本書共分8章,分彆介紹冶煉廢渣再生利用原理、煉鐵廢渣再生利用技術、煉鋼廢渣再生利用技術、鐵閤金冶煉廢渣再生利用技術、輕金屬冶煉廢渣再生利用技術、重金屬冶煉廢渣再生利用技術、稀有金屬冶煉廢渣再生利用技術以及冶煉煙塵迴收利用技術。為方便資料查找,附錄中列齣一些常用的數據錶格。
本書可供環境領域從事汙染治理、廢渣資源綜閤利用等的科研人員、工程設計人員和管理人員閱讀,也可供高等學校環境科學與工程、資源循環科學與工程及相關專業師生參考。

作者簡介

張殿印,中冶建築研究總院,高級工程師, 1963年畢業於天津大學暖通專業,分配在冶金部建築研究總院工作。主要從事大氣汙染防治技術的工程設計,科學研究和管理工作。有多項重要科研成果獲奬。如含氟煙氣治理獲科學大會奬、除塵技術獲部級科技進步奬等。有多項大型工程投産運行。如鋼渣水泥除塵工程、寶鋼煉鐵除塵工程、煉鋼除塵工程等。現在仍從事一些谘詢工作。

內頁插圖

目錄

第1章冶煉廢渣再生利用原理
1.1冶煉廢渣來源001
1.1.1鋼鐵冶煉廢渣來源001
1.1.2有色金屬冶煉廢渣來源004
1.1.3冶煉固體廢物的特點005
1.1.4固體廢物的危害006
1.2冶煉廢渣再生基本方法008
1.2.1固體廢物的預處理009
1.2.2物理方法處理技術009
1.2.3化學方法處理技術011
1.2.4生物方法處理技術013
1.3冶煉廢渣綜閤利用途徑013
1.3.1提取各種金屬014
1.3.2生産建築材料014
1.3.3生産農肥015
1.3.4迴收能源015
1.3.5取代某種工業原料015
1.4鋼鐵廢渣處理技術路綫015
1.4.1技術路綫原則015
1.4.2各工序技術路綫016
1.4.3鋼鐵固體廢物綜閤利用發展方嚮019
1.5有色金屬廢渣處理技術路綫020
1.5.1技術路綫總則020
1.5.2重有色金屬廢物處理020
1.5.3鋁工業廢物處理020
1.5.4稀有金屬廢物處理020
參考文獻021

第2章煉鐵廢渣再生利用技術
2.1高爐煉鐵渣的來源和性能022
2.1.1高爐煉鐵工藝022
2.1.2高爐煉鐵渣來源和分類023
2.1.3高爐渣的性能024
2.2高爐渣的再生方法028
2.2.1高爐渣水淬粒化029
2.2.2高爐渣乾式粒化方法045
2.2.3高爐渣化學粒化法048
2.2.4礦渣膨珠生産049
2.2.5礦渣碎石工藝053
2.3高爐渣的綜閤利用053
2.3.1用作水泥和建築材料053
2.3.2用作農業肥料071
2.3.3含鈦高爐渣的利用073
2.3.4用高爐渣處理廢水077
2.3.5製作礦渣棉078
2.3.6新型材料方麵的應用078
2.3.7高爐渣餘熱迴收利用079
2.3.8高爐渣的其他用途082
2.3.9煉鐵廢渣綜閤利用實例083
參考文獻085

第3章煉鋼廢渣再生利用技術
3.1鋼渣的産生及特徵086
3.1.1轉爐煉鋼工藝086
3.1.2轉爐鋼渣的産生087
3.1.3轉爐鋼渣的組成087
3.1.4鋼渣的産生量089
3.1.5轉爐鋼渣特性089
3.2鋼渣再生方法090
3.2.1鋼渣再生處理流程091
3.2.2鋼渣水淬法再生工藝092
3.2.3熱潑碎石再生工藝104
3.2.4餘熱碎解再生工藝107
3.2.5鋼渣風淬法再生工藝116
3.2.6鋼渣破碎加工工藝117
3.3鋼渣綜閤利用122
3.3.1鋼渣用作冶煉熔劑122
3.3.2鋼渣用作築路和建築材料125
3.3.3鋼渣用作農業肥料131
3.3.4用作鐵水預處理脫磷劑133
3.3.5不銹鋼含鎳廢物綜閤利用135
3.3.6鋼渣用於燒結煙氣脫硫140
3.3.7在廢水處理中應用研究142
3.3.8鋼渣提取金屬鐵146
3.3.9鋼渣熱能迴收147
3.3.10鋼渣處理與資源化利用實例148
參考文獻150

第4章鐵閤金冶煉廢渣再生利用技術
4.1鐵閤金渣的來源和再生151
4.1.1鐵閤金冶煉方法分類151
4.1.2鐵閤金渣的來源152
4.1.3鐵閤金渣的化學組成和産生量152
4.1.4鐵閤金渣再生方法154
4.2鐵閤金渣的綜閤利用156
4.2.1鐵閤金渣的綜閤利用原理156
4.2.2錳渣的綜閤利用159
4.2.3釩渣的綜閤利用160
4.2.4鎢鉬硼渣綜閤利用161
4.3鉻渣綜閤利用技術162
4.3.1鉻渣的組成和危害162
4.3.2鉻渣解毒技術163
4.3.3鉻渣在冶煉中的應用166
4.3.4鉻渣在農肥中的應用171
4.3.5用鉻渣生産建築材料175
參考文獻182

第5章輕金屬冶煉廢渣再生利用技術
5.1輕金屬冶煉工藝流程183
5.1.1輕金屬冶煉方法183
5.1.2鋁金屬冶煉工藝流程184
5.1.3鎂、鈦金屬生産185
5.2赤泥再生利用186
5.2.1赤泥來源和性能186
5.2.2赤泥生産矽酸鹽水泥189
5.2.3赤泥製造煉鋼用保護渣190
5.2.4利用赤泥製造矽鈣肥料和塑料填充劑190
5.2.5利用拜耳法赤泥製作釉麵磚191
5.2.6從赤泥中提取有價金屬193
5.2.7赤泥其他資源化利用196
5.2.8赤泥再生利用動嚮198
5.3電解鋁冶煉廢渣再生利用199
5.3.1電解鋁固態廢棄物及其性質199
5.3.2炭渣迴收利用200
5.3.3鋁灰的再生利用202
5.3.4廢舊陰極利用204
5.3.5鋁電解槽廢炭塊的迴收利用實例206
5.4鈦廢渣的綜閤利用208
5.4.1鈦廢渣來源208
5.4.2利用鈦廢渣生産四氯化鈦208
5.4.3鈦廢渣其他利用209
參考文獻211

第6章重金屬冶煉廢渣再生利用技術
6.1重金屬冶煉工藝流程212
6.1.1常用重金屬冶煉方法212
6.1.2火法冶煉工藝流程214
6.1.3濕法冶煉工藝流程214
6.2銅冶煉廢渣再生利用218
6.2.1銅冶煉廢渣來源和特點218
6.2.2從冶煉廢渣再生迴收銅220
6.2.3從銅渣迴收有價金屬222
6.2.4銅渣製備建築材料223
6.2.5從銅陽極泥迴收有價金屬225
6.2.6從銅陽極泥迴收稀貴金屬實例230
6.3鉛冶煉廢渣再生利用232
6.3.1鉛冶煉廢渣來源232
6.3.2冶煉鉛爐渣的再生利用234
6.3.3鉛冶煉陽極泥的火法再生利用238
6.3.4鉛冶煉陽極泥的濕法再生利用242
6.3.5從鉛渣中迴收鉛鋅實例243
6.4鋅冶煉廢渣再生利用246
6.4.1鋅冶煉廢渣的來源和特點246
6.4.2鋅冶煉廢渣提取有價金屬248
6.4.3鋅渣水淬後作建築材料254
6.5鎳冶煉廢渣再生利用254
6.5.1鎳冶煉廢渣來源和特點254
6.5.2鎳冶煉渣提取金屬256
6.5.3鎳冶煉廢渣的綜閤利用258
6.6锡銻渣的綜閤利用260
6.6.1锡銻渣化學全分析260
6.6.2锡銻渣綜閤利用實例260
參考文獻261

第7章稀有金屬冶煉廢渣再生利用技術
7.1稀有金屬冶煉廢渣來源263
7.1.1生産工藝流程263
7.1.2稀有金屬廢渣來源266
7.1.3稀有金屬廢渣成分266
7.2稀有金屬廢渣再生利用技術267
7.2.1濕法再生技術267
7.2.2火法再生技術268
7.2.3焙燒-濕法再生技術268
7.2.4浮選法再生技術268
7.2.5稀有金屬廢渣利用技術269
7.2.6銀鉍渣再生利用試驗研究269
7.3稀有金屬廢渣再生利用實例272
7.3.1鎢渣的綜閤利用實例272
7.3.2鉬渣的綜閤利用實例275
7.3.3磷砷渣的綜閤利用實例278
7.3.4從礬渣中迴收鈹及銨明礬實例281
7.3.5從含鈧爐渣中提取氧化鈧實例284
參考文獻289

第8章冶煉煙塵迴收利用技術
8.1煉鐵塵泥迴收利用技術290
8.1.1高爐含鐵塵泥來源與特徵290
8.1.2煉鐵塵泥迴收利用技術292
8.1.3高爐瓦斯泥(灰)中迴收鋅工程實例295
8.2煉鋼塵泥迴收利用技術297
8.2.1轉爐含鐵塵泥來源與特徵297
8.2.2煉鋼粉塵迴收利用途徑299
8.2.3轉爐塵泥迴收利用301
8.2.4電爐粉塵迴收利用304
8.2.5轉爐塵泥製作造渣劑工程實例310
8.3鐵閤金粉塵迴收利用技術311
8.3.1鐵閤金煙塵來源與性質311
8.3.2二氧化矽微粉的利用技術312
8.3.3鉬鐵塵的綜閤利用313
8.3.4用錳鐵高爐煙塵製磁性材料313
8.3.5鉻塵的綜閤利用313
8.3.6鐵閤金廠冷凝矽粉迴收利用實例314
8.3.7鉬鐵粉塵的迴收利用實例318
8.4輕金屬冶煉煙塵迴收利用319
8.4.1鋁冶煉粉塵迴收利用319
8.4.2從鈦鐵礦氯化爐粉塵中迴收氧化鐵320
8.5重有色金屬冶煉煙塵迴收利用技術322
8.5.1銅冶煉煙塵迴收利用322
8.5.2鉛冶煉煙塵迴收利用324
8.5.3鋅冶煉煙塵迴收利用328
8.5.4重金屬煙塵中迴收砷330
8.5.5從含鎘煙塵中提取鎘與鉈331
8.5.6從锡反射爐煙塵中提銦334
8.5.7銅轉爐煙塵的綜閤利用實例334
8.6稀有金屬煙塵迴收利用技術339
8.6.1含鍺氧化鋅煙氣提鍺339
8.6.2鼓風爐煙塵迴收硒341
參考文獻342

附錄
附錄1鋼鐵冶煉清潔生産指標343
附錄2鐵閤金冶煉清潔生産指標346
附錄3有色金屬冶煉清潔生産指標349

索引

前言/序言

固體廢物綜閤利用是貫徹落實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和安全生産的基本國策。我國的工業固體廢物綜閤利用是節能環保和戰略性新興産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為工業又好又快發展提供資源保障的重要途徑,也是解決工業固體廢物環境汙染和安全隱患的治本之策。大宗工業固體廢物的再生利用既是當前實現工業轉型升級的重要舉措,更是確保我國工業可持續發展的一項長遠的戰略方針。2015年我國冶煉渣産生量約4.4×108t,約占大宗工業固體廢物的14%,冶煉渣綜閤利用率僅70%左右,要做到冶煉渣的全部治理,達到零排放的目標,任重而道遠。
本書是《廢物資源綜閤利用技術叢書》中的一個分冊,也是一本專門闡述冶煉廢渣再生利用的圖書,內容包括冶煉廢渣再生利用原理,煉鐵廢渣再生利用技術,煉鋼廢渣再生利用技術,鐵閤金冶煉廢渣再生利用技術,輕金屬冶煉廢渣再生利用技術,重金屬冶煉廢渣再生利用技術,稀有金屬冶煉廢渣再生利用技術以及冶煉煙塵迴收利用技術。本書在編著中特彆注意瞭內容的全麵性、技術的實用性和知識的新穎性,並突齣瞭冶煉廢渣各種再生方法和利用技術的要點。本書特點如下。
(1)內容全麵。針對冶煉廢渣再生利用技術書籍的分散和零散狀態,本書較全麵、係統、完整地闡述瞭冶煉廢渣的來源、危害、性質,突齣介紹瞭廢渣的各種再生措施和利用技術,工藝設備和整個迴收係統的設計方法以及種種技術措施。
(2)聯係實際。全書許多技術都是筆者和同行多年的科研與實踐成果,闡述內容有理論、有工藝、有技術、有方法。對敘述內容盡可能結閤實際,對重要工藝過程和基本方法予以詳細介紹,對再生利用技術列舉瞭許多工程應用實例,頗具參考藉鑒價值。
(3)技術新穎。編著用新規範、新標準、新術語,把一些新齣現且經實踐證明可行的新工藝、新方法、新技術、新設備、新材料盡可能編著書中,如近年開發的鋼渣提鐵利用新方法等。適應建設資源節約型、環保友好型社會的需要,書中結閤瞭綜閤利用、發展循環經濟的內容,便於讀者高層次地統籌、設計冶煉廢渣再生利用工程,並能開發冶煉廢渣治理新途徑。
(4)重點突齣。從工程實際需要齣發,全書突齣瞭廢渣再生利用技術、工藝和設備,把廢渣處理新工藝和新方法細緻、深入、透徹地進行瞭敘述,特彆是突齣瞭同類書籍中沒有但又十分重要的工藝、設備等內容。
本書主要由張殿印、高華東、肖春編著;董悅、焦禮靜、安登飛、莊劍恒、王琿、王爽、王宇鵬、田瑋、白洪娟、劉、任旭、陳媛、陳玲、李鵬飛、李昆、周然、周廣文、羅宏晶、孟婧、趙原林、徐飛、郭會越、顧曉光、章敬泉、魏淑娟也參加部分內容的編著工作。
另外,楊景玲教授、李驚濤教授、彭教授對本書進行瞭總審核。本書在編著、審閱和齣版過程中得到瞭硃曉華、王海濤、王冠等多位知名專傢的鼎力相助,在此一並深緻謝忱。
本書編撰過程中參考和引用瞭一些科研、設計、教學和生産工作同行撰寫的著作、論文手冊、教材、樣本和學術會議文集等,在此對所有作者錶示衷心感謝。
由於編著者學識和編著時間所限,書中疏漏和不妥之處在所難免,殷切希望讀者朋友批評指正。

編著者
2017年6月於北京
綠色未來:麵嚮可持續發展的循環經濟實踐與前沿技術 圖書簡介 本書旨在深入探討當前全球麵臨的資源短缺、環境汙染和能源危機等重大挑戰背景下,如何通過構建和實踐高效、創新的循環經濟模式,實現可持續發展。全書聚焦於宏觀戰略規劃、關鍵技術突破、跨領域應用示範以及政策法規構建這四大核心支柱,構建瞭一幅全麵、立體的綠色轉型藍圖。 第一部分:循環經濟的理論基石與戰略框架 本部分首先從理論層麵梳理瞭循環經濟(Circular Economy, CE)與傳統綫性經濟模式的根本區彆。詳細闡述瞭“搖籃到搖籃”(Cradle-to-Cradle)設計理念、工業共生(Industrial Symbiosis)的生態學原理及其在經濟係統中的應用。 1.1 循環經濟的全球化趨勢與本土化路徑: 分析瞭歐盟的《新循環經濟行動計劃》、中國的“雙碳”目標下循環經濟的頂層設計,以及發展中國傢在資源稀缺壓力下發展循環經濟的緊迫性。重點對比瞭不同國傢和地區在法律框架、激勵機製和基礎設施建設方麵的差異與共性。 1.2 資源效率最大化與價值鏈重塑: 探討瞭如何將“廢物”視為“放錯位置的資源”。內容涵蓋瞭産品全生命周期評估(LCA)方法論的深化應用,旨在識彆價值鏈中的資源浪費熱點。深入剖析瞭商業模式創新,例如産品服務化(Product-as-a-Service, PaaS)、延長産品使用壽命的維修與再製造服務體係的構建。 1.3 數字化賦能循環經濟: 闡述瞭信息技術(IT)和運營技術(OT)在推動循環經濟中的關鍵作用。重點介紹瞭物聯網(IoT)、區塊鏈(Blockchain)和人工智能(AI)如何應用於廢棄物分揀的自動化、供應鏈的可追溯性管理以及預測性維護以延長設備壽命。通過案例分析,展示瞭“數字護照”如何記錄産品材料成分和維修曆史,為後續迴收提供數據支持。 第二部分:關鍵資源的高效迴收與高值化利用技術 本部分是本書的技術核心,專注於突破性的迴收、分離和升級再造技術,著重於傳統迴收體係難以處理的復雜廢棄物流。 2.1 塑料廢棄物的高級迴收技術: 詳細對比瞭機械迴收、化學迴收和物理化學法在處理混閤塑料、多層復閤材料方麵的局限與潛力。深入講解瞭熱解(Pyrolysis)、氣化(Gasification)和解聚(Depolymerization)技術,如何將難降解塑料轉化為基礎化學原料或燃料油。探討瞭生物酶解技術在降解特定聚閤物(如PET)中的最新進展。 2.2 電子廢棄物(E-waste)的精準拆解與稀有金屬梯級迴收: 聚焦於復雜電子産品中貴金屬(如金、鈀、鉑)和關鍵戰略金屬(如稀土元素、鈷、鋰)的高效提取。內容涵蓋瞭濕法冶金(酸浸、溶劑萃取)技術的優化,以減少化學試劑消耗和二次汙染;同時介紹瞭選擇性吸附材料在痕量金屬富集中的應用。 2.3 建築垃圾(C&D Waste)的結構化利用: 探討瞭如何將混凝土、磚石、木材等大宗建築廢棄物,通過先進破碎、篩分和光學分選技術,轉化為高性能的再生骨料(RA)。詳細分析瞭再生骨料在混凝土、道路基礎材料中替代天然骨料的性能驗證標準和應用案例,強調瞭對再生骨料吸水性、早期強度和長期耐久性的控製技術。 2.4 城市汙泥與生物質的高效能源化與資源化: 關注城市有機廢棄物處理的瓶頸問題。深入分析瞭好氧/厭氧消化技術在沼氣産齣率提升方麵的工程優化;介紹瞭汙泥的乾化、熱解技術以實現無害化和能源迴收。同時,探討瞭利用生物質炭化技術(Biochar)對土壤改良的潛力。 第三部分:跨領域整閤與産業生態係統構建 本部分將技術應用置於具體的産業生態係統中進行考量,強調係統集成與協同效應。 3.1 工業副産物與伴生資源的綜閤利用: 在不涉及傳統冶煉廢渣的具體技術細節的前提下,本章聚焦於其他高價值工業副産物的處理。例如,火力發電廠的粉煤灰(Fly Ash)在水泥、地質材料中的大規模應用機理,以及高爐礦渣(非冶煉廢渣)在建築材料和道路工程中的替代方案。強調通過耦閤不同工業過程,實現物質流和能量流的閉路循環。 3.2 農業與食品加工廢棄物的零排放路徑: 探討瞭秸稈、畜禽糞便、食品加工殘渣等農業廢棄物的高值化利用。內容包括生物煉製(Biorefinery)概念在農業領域的應用,即如何從生物質中分步提取縴維素、半縴維素、木質素等,生産生物基化學品、生物燃料和功能性食品添加劑。 3.3 供應鏈中的逆嚮物流與分銷網絡設計: 針對如何高效地將使用後的産品/材料迴收至處理環節,本書構建瞭優化的逆嚮物流模型。分析瞭分布式迴收中心與集中式處理設施的最佳布局,以及激勵消費者參與産品迴收的經濟模型設計。 第四部分:政策保障、經濟激勵與風險管理 成功的循環經濟轉型離不開強有力的政策引導和有效的市場機製。 4.1 生産者延伸責任製(EPR)的深化與實施: 詳細分析瞭EPR製度在不同産品類彆(如包裝物、輪胎、電池)中的具體設計要點,包括費率製定、迴收目標設定以及第三方認證機製的建立。 4.2 市場激勵工具與綠色金融: 探討瞭稅收優惠、政府采購的綠色標準、碳交易市場對循環經濟項目的激勵作用。介紹瞭綠色債券、影響力投資在支持高資本投入的迴收處理基礎設施建設中的角色。 4.3 法規協調與標準統一: 強調瞭製定清晰、科學的“廢棄物/再生材料”認定標準的重要性,以消除市場對再生材料性能和安全性的疑慮。討論瞭跨國界、跨區域的再生材料貿易所需的法規協調機製。 全書融閤瞭工程技術、經濟學、環境科學和管理學等多學科視角,旨在為政策製定者、産業管理者、科研人員及環保工程師提供一套係統化、前瞻性的理論指導和實用的解決方案,共同推動全球資源利用模式嚮更加高效、清潔和可持續的方嚮邁進。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冶煉廢渣再生利用技術》讀起來簡直就是一本深入淺齣的技術寶典,作者的知識儲備令人驚嘆。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於不同類型冶煉廢渣的分類和處理策略的詳盡闡述。比如,書中對含鐵廢渣和含鋅廢渣的處理流程,不僅給齣瞭詳細的工藝參數,還深入剖析瞭每一步反應機理,這對於我們一綫工程師來說,簡直是太實用瞭。我記得有一章專門講瞭濕法冶金技術在處理復雜廢渣中的應用,裏麵的電解槽設計和溶劑萃取分離的平衡計算,寫得非常透徹,連一些教科書上都一帶而過的細節都交代得清清楚楚。這本書真正做到瞭理論與實踐的完美結閤,讓我對如何提高資源迴收率有瞭全新的認識,特彆是關於那些傳統上被認為是“無用”的二次産齣物的價值挖掘,書中提供瞭不少令人眼前一亮的思路。

評分

這本書的深度遠遠超齣瞭我最初的預期,它顯然是為那些希望在冶金固廢領域深耕的專業人士準備的。書中涉及瞭大量的先進分析測試方法,比如X射綫衍射(XRD)、掃描電子顯微鏡(SEM)配閤能譜分析(EDS)在廢渣微觀結構和相態分析中的應用,細節描述得非常到位,甚至提到瞭如何通過這些手段來優化燒結過程中的礦物學轉化。更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對國內外最新專利技術的梳理和評述,這使得全書內容始終站在行業前沿。閱讀過程中,我需要時不時停下來查閱一些高分子化學和無機材料學的相關知識點,足以見得其內容的廣度和專業性,它迫使讀者進行跨學科的學習和思考,拓寬瞭視野。

評分

從一個注重成本控製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價值簡直是無可估量。它沒有停留在理論的美好憧憬上,而是非常務實地探討瞭經濟性評估的關鍵要素。書中有一章專門對比瞭不同再生工藝路綫的資本支齣(CAPEX)和運營支齣(OPEX),並引入瞭生命周期評價(LCA)的初步概念,這對我們決策層至關重要。書中對副産物價值的估算模型,考慮瞭市場波動因素,提供瞭一個相對穩健的評估框架。坦率地說,過去我們總是在追求技術上的“最優”,而這本書教會我們如何在“技術可行性、環境友好性與經濟閤理性”之間找到那個黃金平衡點,這種實操層麵的指導,比空泛的口號要有價值得多。

評分

我得說,這本書的排版和邏輯結構設計得非常有匠心。它不像那些晦澀難懂的純學術論文集,而更像是一本經過精心編排的工藝流程手冊。從廢渣的初步錶徵分析,到物理富集、化學轉化,再到最終産品的質量控製,整個鏈條的銜接非常自然流暢。翻閱此書時,我注意到作者在描述一些關鍵技術難點時,總是會穿插一些實際工程案例進行佐證,這極大地增強瞭可信度和實用性。比如,在談到高溫熔融處理技術時,它不僅描述瞭爐型結構,還對比瞭不同助熔劑對能耗和汙染物排放的影響,這種多維度對比分析,對於我們進行項目可行性研究時,簡直是如虎添翼。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不是簡單地羅列技術,而是教你如何係統性地思考和解決實際問題。

評分

這本書的敘事風格非常嚴謹,用詞精準,充滿瞭工程師特有的邏輯美感。作者在處理技術細節時,始終保持著一種冷靜而客觀的筆調,絕不含糊。我特彆喜歡其中對於“汙染物固化穩定化”那一章節的處理方式。它不僅僅是介紹固化劑的種類,而是深入分析瞭不同固化産物的長期浸齣毒性測試結果,以及影響穩定性的環境因素(如pH值和氧化還原電位)。這種對長期安全性和環境影響的負責任態度,體現瞭作者深厚的行業責任感。總而言之,這本書就像是一份詳盡的、經過多重驗證的工業操作指南,對於任何一傢緻力於實現“零廢棄物”目標的冶煉企業來說,都是一份不可或缺的案頭必備工具書。

評分

書本的質量很好,很厚一本

評分

送貨速度快,知識就是力量

評分

東西很不錯,確實物有所值。

評分

書本包裝的好,快遞很快。

評分

書的價格閤理,隻是京東包裝的質量太差,袋子已破損

評分

送貨速度快,知識就是力量

評分

東西很不錯,確實物有所值。

評分

書本的質量很好,很厚一本

評分

不錯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