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未来简史: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陷阱与数字化生活

新未来简史: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陷阱与数字化生活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骥 著
图书标签:
  • 区块链
  • 人工智能
  • 大数据
  • 数字化生活
  • 未来科技
  • 科技伦理
  • 社会发展
  • 技术趋势
  • 信息时代
  • 新未来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1336584
版次:1
商品编码:12320833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数字化生活·人工智能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8-04-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56
字数:260000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5大特色

1.极具挑战性:置疑过往80%以上有关未来的推测、论断,抑或构成否决。

2.极接地气: 数以百计的问题,直追“人心深处的焦虑”,且故事性强。

3.极具颠覆性:60多项颠覆性观点,让你脑洞大开。

4.30余门学科、前沿科技:跨界交融,深度思索与推演。

5.刁钻的视角、恢弘的文风:极近事物本原,展示磅礴瑰丽的未来场景。


6大主题


1.如今,你终日劳碌,为何收获不多?原来是社会低效、浪费、不透明与非对称性计酬等吞噬掉了你近90%的价值……未来,区块链等黑科技被深度运用,将会如何替你追算?

2.未来,数量庞大的人类工作、工种将会被淘汰,抑或被机器替代——不过,机遇大于挑战:人类或将开启“让90%的人彻底摆脱无用阶级”的伟大旅程,而绝非沦为“无用”。如何洞悉?

3.未来,互联网或将被替代,世界演变成“超级物联”和“超级虚拟”两大时空(空间+追溯万物时间戳),由此,人类生活方式将会大转换,成为新人类,如何应对?

4.人工智能“非通用”“难破意识”等范式牢笼将会让其长久性地被困限于工具范畴,大数据悖论与误解,以及“万物皆算法”的文学性比喻等,让“生命被算法操控、人类被人工智能、算法战胜或替代”等论断成为臆想。如何理解?

5.未来,当今社会的基本模式、价值观体系将会逐渐崩塌,人们一直认同为重要的,甚至不择手段拼命追逐的东西大多将会被摒弃。政治、经济、文化与生活等内涵将会被改写,甚至被颠覆。如何认知?

6.当然,一切的前提:人类必须正确抉择——因为,如今社会,“三大冲突”映射到未来,两轮崩溃或翻转的人类“生死”大冲击,似乎不可避免,如何解读?


10大独创未来理论


1.大数据悖论:提醒人们需避免陷入“数据主义”“数据宗教”等盲目崇拜的陷阱而失去理智。内涵:当大数据被少数人掌握并使用时,能产生奇效,但是,在竞争性领域,大数据被众人使用后,其效用将大打折扣,甚至引发破坏作用。

2.科技道德定律:科技不发达时,与道德几乎没有关系,一旦飞速发展,科技便与道德紧密关联,交织而进。未来,该定律或将左右人类的进化与存亡。

3.大生态人力论:节奏超快、超级复杂是未来社会的趋势,这必然对人类的数量、多样性与协作、共享、透明性等提出高要求,进而构筑起未来社会的人力大生态。

4.社会分工大悖论:复杂化、分工细化是社会大趋势,然而,工分越细越让人们局限于一域,致使社会越来越分裂。这与复杂化社会必须的合作、共享形成悖论。

5.宏表数据理论:你挥挥手,几个简单的动作是“表数据”,物联网能感知;而深入到分子、细胞与组织内,数以亿计的“宏数据”不能被感知。“表数据”构筑起如今的大数据概念,在此基础之上的物联网、算法与人工智能等,能量非常有限,更不说控制、替代生命与人类了。

6.超复杂超方便论:如今,你只需一点键盘,邮件便能送达万里之外。如此便捷的原因是,举全人类之力,动用了超级复杂的科技,建立起来的超级复杂的互联网使然。以此类推未来的社会与生活。

7.跻公交车效应:在社会上升通道中,每一层面,人们挤破脑袋往上钻,一旦上去便阻扰他人再上来。种种心态、举止,构筑起世间百态的大戏场。未来,此理论或将逐渐被改写。

8.社会“三大冲突”理论。

9.大崩溃理论。

10.大翻转理论。

…………


60多项颠覆性观点


1.人工智能最终让人类彻底摆脱无用阶级。

2.区块链、万物账本、时间戳等将追算你超9倍于今的价值。

3.未来,互联网将会越来越不适应人类的发展,逐渐将会被替代。

4.“超级物联”、“超级虚拟”将构筑起未来人类生活、进化的两大时空。

5.未来科技的走向、发展与衰亡,将取决于社会道德水平的高低。

6.未来,社会资本达到某一个临界点,破坏力便会超过其贡献力,且日增月长,或将摧毁科技与人类。

7.隐私是社会落后的产物,当社会高度发达后,隐私将渐渐减少甚至一定程度消亡。

8.“量变引发质变”的哲学规律,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错误的。

…………


30余门学科、科技,跨界推演


以区块链、人工智能、算法、物联网、大数据、数字化、万物可溯、万物账本、时间戳、密码学、虚拟现实、机器(深度、增强、对抗与通用;非监督、监督与半监督)学习、统计学、数据挖掘、云计算、万物智能,范式理论、耗散结构理论,天体物理、量子理论、超弦理论、M理论等前沿科技、理论,联动哲学、社会学、自然科学与经济、金融、资本、人文、历史、战争以及人性驱动下的人类竞争、价值创造等展开深度思索与推演。


内容简介

《新未来简史》旨在颠覆过往绝大多数有关人类未来的预测与推断,最大限度地靠近事物的本原。以特有近乎刁钻的视觉、博杂的知识、激情的文风和严密的逻辑,联动前沿科技(如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黑科技)与社会、自然、经济、金融、人文、历史以及人性驱动下的人类竞争、价值创造等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与推演,展现出"气势恢宏、磅礴瑰丽”的未来价值场景,极具吸引力。其中,本书率先提出"大数据悖论、算法马甲、科技道德定律、资本科技悖论、大生态人力论、分工悖论,互联网将被替代、人工智能让人最终摆脱无用阶级、追算你的9倍价值、未来人类演进9大范式”等独到的观念或理论,极具"颠覆”性,刷新人们的五官。有利于人生、事业的未来布局。

作者简介

王 骥


跨界高产作者,场外金融、资本市场专家。

对社会、人类的未来趋势有着近20年的关注与研究,擅长将前沿科技联动社会、自然、人文、历史、经济、金融、资本与人性驱动下的竞争、价值创造等进行深入思考,常常能从被人忽视的微小端倪中发现、发掘出无限广阔、气势磅礴的价值场景与空间,并能以特殊视角洞悉某些靠近事物本质、本原的东西。

曾创作过50余首诗歌,著有13部金融资本、自然科学与管理类图书,所著图书曾不少于两年半的时间连续稳居京东“新三板”(场外资本市场)类图书销售排行榜首,曾有4部书籍填补国内资本相关行业图书的空白。


目录

PART 1 崩溃与翻转
CHAPTER 1 两步逃离陷阱 / 002
筛子陷阱,智人到神人的九重大范式 / 005
大数据悖论,空想的“主义”与“宗教” / 016
算法“马甲”,误解、失控与智能 / 028
文明的实干与故事的虚无 / 040
资本的曲解,集成与分散 / 044
战争的明暗,替代与孪生 / 049
认知主义的崛起 / 053
CHAPTER 2 滑向崩溃的极点 / 057
人类清除计划的背后 / 060
精英撕裂与中产陷阱 / 069
烈火烹油 / 072
资本劣根与平民魔咒 / 076
CHAPTER 3 翻转未来 / 083
突破围城 / 087
趋势与风暴 / 091
科技道德定律 / 097
大生态人力与分工悖论 / 104
翻转的力量 / 112
经济将不再是一个社会问题 / 115
PART 2 价值与颠覆
CHAPTER 4 你90%的财富是如何被丢失的 / 126
显性魔窟 / 131
隐形魔窟 / 134
套语的背后 / 138
CHAPTER 5 万物可溯与价值追算 / 146
伟大的技术与范式 / 149
世界将会这样被颠覆 / 155
追回你的9倍价值 / 162
透明与隐私的秘密 / 167

CHAPTER 6 互联网将会这样被替代 / 170
互联网的未来危机 / 172
三维虚拟开始替代互联网 / 177
这样炼成超级虚拟网络时空 / 181
打造超级物联空间 / 189
科技还有多远 / 193
PART 3 智能与永生
CHAPTER 7 从比喻到文化,再到恐怖崇拜 / 198
一个美丽的比喻 / 202
什么都没做的传统人工智能 / 206
“深蓝”的背后 / 212
炫技“狗”的秘密 / 217
共谋一种文化 / 225
制造恐怖崇拜 / 229
CHAPTER 8 几何级数的差别 / 235
从浅层到深层 / 239
对猪的辨认 / 244
感知成为分水岭 / 249
增强与对抗的局限 / 254
黑箱的困惑 / 258
三岁智力、文明与几何极差 / 262
CHAPTER 9 不可触碰的星河 / 270
量子大脑与量子意识 / 275
第二大脑也有意识 / 280
诡异的脑外意识 / 285
疯狂的实验 / 289
试图触碰意识 / 292
CHAPTER 10 人工智能最终让人摆脱无用阶级 / 298
特别逻辑与少数派报告 / 302
技术冲击的另一个视角 / 308
如何摆脱无用阶级 / 318
更具价值的事情正在等你 / 324
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 332
过渡期的责任与担当 / 335
注释 / 338

精彩书摘

伟大的技术与范式

怎样才能追回社会侵蚀掉的你应得的至少90%的财富,即如何才能给你追加如今收入的9倍报酬呢?这要谈到一个重要而又备受争议的技术与思维,那就是区块链。当我们把这一技术、思维与如今各类重要社会模式联动起来讲述,并分析它的价值与未来社会可能存在的重大改变前景之后,你或许就明白其中的道理了。

我们认为,区块链技术虽然还不是很完善,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是它绝对是一项颠覆未来的伟大技术。或许在数百年之后,人们在写人类发展史的时候会这样描述:

“人类为何突破生死瓶颈,迎来如此辉煌的大时代?是因为在资本朝向少数人急剧聚集,严重撕裂整个人类社会,特别是‘私欲、缺德、邪恶与不择手段’病入膏肓般地严重侵蚀、摧毁了人们包括精英‘心智’最后致使精英阶层内讧、相互显性或隐性屠杀而非残杀(政治、经济、商业或文化等各类方式),进而导致人类大崩溃直至灭亡的关键时期,一项颠覆了延续了上万年围绕精英中心、金字塔模式的价值观体系的伟大技术诞生了。它的诞生不仅在于那个依然还问题重重,较长时期内与旧有模式缠斗甚至被利欲熏心的人们利用而被摧残、诋毁得体无完肤的技术本身,也在于它的伟大意义与其之后所引发的连锁价值与反应。由此,我们新人类的伟大历史的开篇确实应该从‘区块链’入手写起……有趣的是,经考证,那个时代有一个最具影响力的诺贝尔奖,居然还没把‘经济、物理与和平’这三项奖同时授予这项有关未来伟大思想、理念与社会模式的技术发明者们。”

区块链是如今时髦而引发无限争议的数字货币的先行者——比特币的底层技术。虽然该技术来自于一位自称为中本聪的开创性的构思与设计,但是,它的诞生离不开一个重要的自发性组织:密码朋克(CypherPunk)。

该组织于1992年底由埃里克·休斯、蒂莫西·C. 梅和约翰·吉尔莫尔 三人发起,是由一群密码天才们建立起来的松散性联盟。他们认为,在互联网这个开放的电子信息时代,不要指望通过政府、公司或者其他组织对个人隐私进行保护,他们有必要行动起来,通过自己编程来保护个人隐私。“这场斗争的结果可能决定我们的社会将在21世纪赋予我们多少自由。对于朋克成员来说,自由是一个值得冒险的问题。” 这个组织在全球只有一千多人,唯一的联络方式,就是通过电子邮件,匿名分享自己的技术思想。其中,维基解密的创始人阿桑奇就是密码朋克的重要成员之一。维基解密这一颠覆传统、展示未来社会模式之一的重大创造是在密码朋克成立8年后的2001年1月15日正式诞生的,其中最主要的运营思想和模式都或多或少地受到这一极客成员已实现的技术与思想交流等的影响。

很多事实证明,区块链的灵感与构思来自密码朋克成员过往的发明或不经意知识、经验分享中碰撞出来的火花,是这群天才们共享思想与创新的成果。

在比特币产生之前的2004年,密码朋克联盟早期的重要成员哈尔·芬尼(Hal Finney)便发明了数字货币,其中采用了可重复使用的工作量证明机制(RPOW)为比特币借用。而且哈尔·芬尼(身患绝症于2014年去世)还是2009年比特币产生后第一笔转账的接受者。在比特币发展的早期,中本聪与他有过大量互动与交流。注意,上述RPOW中的工作量证明机制(proof of work),即比特币区块链的一个核心要素,是由另一位朋克成员英国密码学家亚当·贝克(Adam Back)于1997年发明的,它的成果为哈希现金(hashcash) ,其机制原型主要用于解决互联网垃圾信息的问题 。

另外,与中本聪还有很多邮件交流的另一位重要朋克成员名叫戴伟(W Dai),他是一位兴趣广泛的密码学专家。戴伟于1998年发明了B-money ,虽然B-money通过每台计算机尝试单独书写交易记录,这样容易造成系统账本的不一致,但其点对点的交易和不可更改交易记录的模型,为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与交易记录不可更改等核心构件提供了重要的思路与雏形。其中,戴伟还设计了复杂的奖惩机制以防止交易作弊,虽然没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但是也成就了通过“挖矿奖励”的方式解决了比特币发行的重大问题。

除此之外,另外两个朋克成员哈伯和斯托尼塔(Haber and Stornetta)还在1997年提出了一个用时间戳的方法保证数字文件安全的协议 ,这个协议后来成为比特币区块链重要协议的原型。这个时间戳的问题很重要,后文将要详细展开叙述。



《新未来简史: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陷阱与数字化生活》 内容简介 在这个飞速变革的时代,科技如同潘多拉的魔盒,不断释放出令人目眩神迷的未来图景。我们正身处一场前所未有的数字革命浪潮之中,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进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重塑着社会结构、经济模式乃至人类自身的认知。然而,在这片看似光明无限的数字大陆背后,也潜藏着诸多不为人知的挑战与陷阱。 《新未来简史: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陷阱与数字化生活》并非一本空洞的理论堆砌,也非对未来进行危言耸听的预测。它是一次深入的探索,一次对我们脚下这片数字土壤的细致勘察,旨在帮助读者拨开科技繁荣的迷雾,洞察其背后的深层逻辑、潜在风险,并提供一条通往更清晰、更安全、更具掌控力的数字化生活的路径。 本书将从一个宏大的历史视角出发,审视技术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联系。我们并非孤立地看待区块链、人工智能或大数据,而是将其置于人类文明演进的长河中,理解它们是如何在前人的基础上生长,又将如何引领我们走向新的纪元。 第一篇:数字基石的重塑——区块链的颠覆与新生 我们将首先深入探讨区块链技术。它究竟是什么?它不仅仅是比特币的“账本”,而是一种全新的分布式信任机制。本书将层层剥离区块链的神秘面纱,从其核心的分布式账本、加密算法、共识机制等技术原理入手,用清晰易懂的语言阐述其运作方式。 信任的去中心化: 传统世界依赖中心化的权威机构建立信任,例如银行、政府、公证处。区块链的出现,通过数学和密码学,将信任的建立过程去中心化。这意味着,交易的验证和记录不再依赖单一实体,而是由网络中的所有参与者共同完成。我们将探讨这种去中心化信任模式对金融、供应链、版权保护等领域带来的颠覆性影响。 智能合约的无限可能: 智能合约是区块链上自动执行的协议。一旦满足预设条件,合约便会自动执行,无需人工干预。这为自动化、高效的商业流程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本书将详细解析智能合约的应用场景,从简单的支付、转账,到复杂的金融衍生品、物联网设备的自动化交互,展现其在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方面的巨大潜力。 加密经济与数字资产: 加密货币只是区块链庞大生态中的一小部分。本书将更广阔地探讨加密经济的概念,包括各种代币、NFT(非同质化代币)的出现。我们将分析NFT如何赋予数字资产独特性和所有权,以及其在艺术品、收藏品、游戏道具等领域的应用前景,同时也会审视其潜在的泡沫风险和监管挑战。 区块链的挑战与未来: 尽管前景光明,区块链技术仍面临性能瓶颈、能耗问题、监管不确定性以及安全漏洞等诸多挑战。本书将客观分析这些难题,并探讨Layer 2扩展方案、跨链技术、零知识证明等前沿技术如何努力解决这些问题,以及区块链在政务、医疗、教育等领域的长期发展潜力。 第二篇:智慧的涌现——人工智能的机遇与伦理困境 人工智能(AI)是当今科技领域最炙手可热的话题之一。本书将带您深入了解AI的演进历程、核心技术以及其对人类社会产生的深刻影响。 从感知到认知: 我们将从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核心概念出发,解释AI如何通过数据训练来“学习”和“感知”世界。本书将细致阐述AI在图像识别、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的突破性进展,以及这些技术如何转化为实际应用,例如智能客服、自动驾驶、医疗诊断等。 AI的“思维”与创造力: 随着生成式AI的兴起,AI在内容创作、艺术设计、科学研究等领域的“创造力”开始显现。我们将探讨大语言模型(LLMs)的工作原理,分析其生成文本、代码、图像的背后逻辑,并深入讨论AI在辅助人类创意工作、加速科学发现方面的潜力。 AI的伦理与社会冲击: AI的发展并非没有代价。本书将重点关注AI可能带来的伦理困境,包括算法偏见、隐私侵犯、失业风险、以及对人类主体性的挑战。我们将探讨如何构建公平、透明、可解释的AI系统,如何应对AI可能加剧的社会不平等,以及人类应如何与日益强大的AI协同共存。 AGI的远景与隐忧: 当我们谈论通用人工智能(AGI)时,我们触及的是AI的终极目标——拥有与人类相当甚至超越人类的智能。本书将审慎探讨AGI的可能路径、潜在影响,以及我们应如何为这种可能发生的“奇点”做好准备,包括对AI安全、对齐(alignment)问题的深入思考。 第三篇:数字的陷阱——大数据时代的隐私迷局与信息茧房 大数据是驱动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燃料,但其收集、分析和应用过程也伴随着巨大的风险。本书将揭示大数据时代我们面临的隐形挑战。 数据的力量与边界: 大数据分析能够洞察消费者行为、预测市场趋势、优化社会治理。本书将介绍大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以及其在精准营销、个性化推荐、智慧城市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但同时,我们将强调数据收集的边界,探讨个人信息如何被收集、存储、分析,以及这些数据拥有何种潜在的“力量”。 隐私的“隐形”侵蚀: 在享受大数据带来的便利时,我们的隐私也在悄然流失。本书将详细解析各种数据泄露、滥用、以及“数据画像”的形成过程。我们将探讨用户在数据收集过程中的知情权、同意权以及数据保护的法律和技术手段。 信息茧房与认知固化: 个性化推荐算法在为我们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可能将我们困在“信息茧房”之中。本书将深入分析信息茧房的形成机制,探讨它如何限制我们的视野、加剧观点极化、甚至影响民主进程。我们将提供打破信息茧房、重塑开放视野的思考和方法。 算法的操控与“算法歧视”: 算法并非中立。当算法被用于招聘、信贷、司法等关键领域时,其潜在的偏见可能导致“算法歧视”,对特定群体造成不公。本书将揭示算法决策过程中的不透明性,以及如何加强对算法的审计和监管,确保其公平性和公正性。 第四篇:数字化生活的重塑——挣脱枷锁,拥抱主动 在理解了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各自的潜力和风险后,本书将回归到个体层面,探讨我们如何在数字化时代保持清醒、掌控生活,并找到属于自己的平衡。 数字素养的重塑: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辨别真伪、批判性思考是必备的技能。本书将提供提升数字素养的实用建议,帮助读者更有效地获取、评估和利用信息。 隐私保护的实用策略: 我们将分享一系列实用的隐私保护技巧,从密码管理、社交媒体设置,到使用VPN、加密通信工具,帮助读者在数字世界中更好地保护个人信息。 智能设备的理性使用: 智能家居、智能穿戴设备等带来了生活便利,但也可能成为数据收集的“触角”。本书将引导读者理性看待智能设备,理解其数据采集机制,并学会如何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 数字经济下的价值创造: 区块链、AI等技术正在催生新的经济模式。本书将探讨个体如何在这些新模式下创造价值,例如通过去中心化自治组织(DAO)参与治理,通过NFT创作和交易数字艺术,以及利用AI工具提升自身工作效率。 拥抱人机协同的未来: AI并非取代人类,而是与人类协同工作。本书将强调培养“AI+”技能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发挥人类独特的创造力、同理心和批判性思维,与AI共同构建更美好的未来。 《新未来简史: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陷阱与数字化生活》是一本献给所有对未来感到好奇、对技术充满探索欲,同时又对潜在风险保持警惕的读者的书籍。它不是一本简单的科普读物,也不是一本教你如何“玩转”技术的指南,而是一次深刻的思想启迪,一场关于我们在数字时代如何安身立命的集体反思。通过本书,您将能够以更全面、更深刻的视角理解我们所处的时代,并为迎接更加光明、但同时也充满挑战的未来,做好充分的准备。

用户评价

评分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对我来说是一场思想的盛宴。作者以一种宏观的视角,将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这些高深的科技概念,以一种清晰且引人入胜的方式呈现出来。我尤其赞赏作者在描述“数字化生活”时所展现出的细腻笔触,仿佛能让我亲身感受到未来生活的种种变化。从智能推荐的便捷,到虚拟现实的沉浸,再到人机交互的自然流畅,这本书让我对未来生活有了更具体的想象。然而,标题中的“大数据陷阱”几个字,也像一记警钟,提醒着我们,在享受技术红利的同时,也必须警惕其潜在的风险。我希望书中能够深入剖析这些风险,例如隐私的边界在哪里?算法的 bias 如何影响我们的判断?以及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的数字身份?这些都是非常现实且重要的问题。总而言之,这本书不仅是一次关于未来科技的探索,更是一次关于人类如何与技术共存的深刻反思,它让我对即将到来的新时代充满了期待,也充满了审慎的思考。

评分

拿到这本《新未来简史》的时候,我立刻就被它所传递出的信息所吸引。我一直觉得,我们生活在一个转瞬即逝的时代,科技发展的速度之快,常常让人应接不暇。这本书,从“区块链”到“人工智能”,再到“大数据”,似乎把那些我们日常听闻却又深感神秘的技术,以一种梳理和整合的方式呈现出来。我尤其对“大数据陷阱”这一部分感到好奇,因为在我看来,我们现在的生活已经离不开大数据了,从个性化推荐到城市管理,它无处不在。但“陷阱”这个词,让我警觉起来,它意味着在使用这些数据的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不为人知的风险,比如隐私泄露、信息茧房,甚至是被算法操纵的可能性。这本书的名字虽然叫做“简史”,但我预感其中所包含的内容绝不简单,它可能是在为我们揭示一个正在发生的故事,一个关于人类社会如何被技术重塑的宏大叙事。我希望作者能够以一种客观而深刻的视角,探讨这些技术带来的双刃剑效应,让我们在享受数字化生活带来的便利时,也能对潜在的危机有所认知,并学会如何应对。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足够吸引人,深邃的蓝色背景仿佛蕴含着无尽的科技奥秘,而“新未来简史”几个大字则直接点明了主题——关于我们即将步入的那个充满变革的新时代。我一直对科技发展的前沿话题抱有浓厚的兴趣,特别是那些能够深刻影响我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这本书的名字正好触及了我最关注的几个领域,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这些词汇本身就充满了想象空间。我很好奇作者会如何将这些相对独立的领域串联起来,描绘出一幅完整的未来图景。更让我期待的是“大数据陷阱”和“数字化生活”这两个副标题,它们似乎预示着这场技术革命并非全然光明,其中也潜藏着不容忽视的挑战和风险。作为一名普通读者,我希望这本书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这些复杂的技术概念,让我这个非专业人士也能有所理解。同时,我也期待作者能够深入剖析这些技术对社会结构、个人隐私、伦理道德等方面可能带来的深远影响,引导读者思考如何在拥抱技术便利的同时,保持警惕,做出明智的选择。这本书的出现,无疑是为那些渴望了解未来、准备迎接变化的读者们提供了一个绝佳的阅读机会。

评分

我非常欣赏这本书的选题角度,它精准地捕捉到了当下最热门、也最令人遐想的科技趋势。在我看来,“区块链”不仅仅是一种加密货币的技术,它更是一种去中心化的信任机制,可能会颠覆我们现有的金融、社交乃至治理模式。而“人工智能”,这个曾经只存在于科幻小说中的概念,如今已然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智能家居到自动驾驶,它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改变着世界。这本书将这些看似分散的技术汇集在一起,探讨它们的共性与联系,并引申到“数字化生活”这一更加贴近个体体验的层面,我觉得非常有意义。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深入剖析“大数据陷阱”这个话题,因为我们每天都在不知不觉中产生和贡献着海量的数据,而这些数据如何被收集、分析和利用,直接关系到我们的个人权益和社会的公平。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理解这些技术背后的逻辑,以及它们将如何深刻地影响我们的未来,让我们能够以更加清醒的头脑去拥抱这个充满无限可能又暗藏挑战的新时代。

评分

这本书所探讨的议题,恰恰是我近期一直在思考的核心问题。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这些词汇在我看来,不仅仅是技术名词,它们更代表着一种全新的社会范式和生活方式的诞生。我特别喜欢作者在“数字化生活”这个维度上的展开,它让我能够将抽象的技术概念,转化为具体的生活场景,例如更加个性化的教育、更高效的医疗服务、以及更便捷的城市交通等等。然而,正如书名中所暗示的,“大数据陷阱”的存在,让我在憧憬美好未来的同时,也心存一丝疑虑。我希望作者能够深入地分析,这些被大量收集和分析的数据,究竟会如何影响我们的决策过程?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又该如何辨别真伪,避免被误导?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为我们提供一种批判性的视角,让我们在拥抱科技进步的同时,也能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被技术的洪流所裹挟。这本书无疑为我提供了一个思考未来、审视当下、并准备迎接变革的绝佳窗口。

评分

好。。。好。。。。好。。。。。好。。。

评分

知道合伙人认证行家 2017-08-30

评分

“万象挂空明,秋欲三更。

评分

刚看了个开头,作者的思维很吸引我。逻辑性想象非常强大!

评分

在京东买不少书了,多读书,爱学习,勤思考!

评分

??疯传:让你的产品、思想、行为像病毒一样入侵(全新修订版)??疯传:让你的产品、思想、行为像病毒一样入侵(全新修订版)

评分

忙着买书,还未看书,先给好评!

评分

价格优惠,东西不错,京东物流就是快。

评分

价格性价比超高,是正版。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