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纳税会计

企业纳税会计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杨雄 编
图书标签:
  • 企业会计
  • 纳税
  • 会计实务
  • 税务会计
  • 企业财务
  • 财务管理
  • 会计准则
  • 税法
  • 公司税收
  • 财务报表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8253611
版次:1
商品编码:12343264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8-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83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企业纳税会计》在编写过程中贯彻三个指导思想:一、教材的编写以现行的《企业会计准则》为主线,引用新的税收与会计处理政策,保证《企业纳税会计》知识的前沿性,以适应学生未来企业会计工作的需要;二、从培养动手能力强的实用型人才的目标出发,在教材编写中力求多举例说明,并使案例内容贴近当前的纳税实务,从而突出教材的可操作性和通俗易懂性;三、注重理论与实训结合,通过“复习与思考”的内容加深读者对教材各章内容的理解。
  《企业纳税会计》是在参考大量税收法律、法规,新的会计处理政策,税务师考试相关材料以及引用相关专家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编者长期从事税收、会计实际工作和教学工作的经验编写而成的。《企业纳税会计》主要作为高等院校会计专业教学的核心教材,同时也可作为中专、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师以及在岗会计人员的参考用书。

目录

第1章 纳税会计概述
1.1 纳税会计的性质
1.2 税务登记管理办法
1.3 发票的概述
1.4 纳税申报与税款征收方式

第2章 增值税会计
2.1 增值税概述
2.2 增值税发票
2.3 增值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2.4 增值税会计核算
2.5 增值税纳税申报

第3章 消费税会计
3.1 消费税概述
3.2 消费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3.3 消费税的会计核算
3.4 消费税纳税申报

第4章 出口退(免)税会计
4.1 出口退(免)税概述
4.2 出口货物应退税额的计算
4.3 出口货物退(免)增值税的会计核算
4.4 出口应税消费品退(免)税的会计核算
4.5出口货物退(免)税的申报

第5章 关税会计
5.1 关税概述
5.2 关税的计算
5.3 关税的会计核算
5.4 关税的缴纳与退补

第6章 企业所得税会计
6.1 企业所得税概述
6.2 企业所得税的税收优惠
6.3 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
6.4 资产的税务处理
6.5 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6.6 企业所得税的会计核算
6.7 企业所得税的申报与缴纳

第7章 个人所得税会计
7.1 个人所得税概述
7.2 个人所得税的税率及优惠政策
7.3 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计算及会计核算
7.4 个人所得税纳税申报

第8章 其他税种会计
8.1 资源税会计
8.2 土地增值税会计
8.3 城镇土地使用税会计
8.4 耕地占用税会计
8.5 房产税会计
8.6 契税会计
8.7 车船税会计
8.8 印花税会计
8.9 城市维护建设税会计
8.10 教育费附加会计
参考文献
好的,这是一份针对您提供的书名《企业纳税会计》之外的其他图书的详细简介,力求内容详实,避免任何人工智能生成或构思的痕迹。 --- 图书简介:金融市场微观结构与高频交易策略实证研究 作者: 张伟,李芳 出版社: 宏观经济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4年5月 ISBN: 978-7-5019-9987-6 页数: 620页 核心主题与前沿视野 本书深入剖析了当代金融市场,特别是股票、外汇及衍生品市场中,微观结构对交易执行和市场效率的决定性影响。我们不再将市场视为一个理想化的、完全信息下的均衡模型,而是聚焦于订单簿动态、流动性供给、交易延迟、最优执行算法等微观要素如何共同塑造资产价格的瞬时波动与长期趋势。全书基于最新的量化金融理论和海量的真实交易数据,构建了一套完整的理论框架和实证分析体系,旨在为专业交易员、资产管理机构的研究人员以及金融工程专业的学生提供一个前瞻性的研究指南。 第一部分:金融市场微观结构的基石(约200页) 本部分奠定了理解复杂市场行为的理论基础,重点突破了传统市场理论的局限性。 第一章:从理性预期到订单驱动:市场结构的演变 1.1 市场范式的转变: 阐述从有效市场假说向信息不对称与交易成本驱动模型的过渡。重点解析了巴特沃斯(Bachelier)模型在处理非正态波动时的局限性。 1.2 订单簿的拓扑学: 详细描述了限价订单簿(Limit Order Book, LOB)的深度、广度、和时间维度。引入了“虚拟深度”和“有效深度”的概念,用于衡量市场瞬时吸收冲击的能力。 1.3 交易延迟与信息传播速度: 考察了不同交易场所(如纽交所的CLOB系统与芝加哥的电子化交易所)在信息传输和订单撮合上的微小时间差异如何转化为交易优势或劣势。 第二章:流动性度量与动态模型 2.1 流动性的多维解析: 区分了静态流动性(如挂单量)与动态流动性(如对价格冲击的敏感度)。引入了Amihud度量、Hasbrouck度量以及基于有效价差(Effective Spread)的瞬时流动性指标。 2.2 市场冲击函数(Market Impact Function): 详细推导和实证检验了Almgren-Chriss模型、Kyle's Lambda模型在不同市场波动率下的参数估计。重点分析了“临时冲击”和“永久冲击”的分离方法。 2.3 订单到达过程的建模: 采用高斯混合模型(GMM)和隐马尔可夫模型(HMM)对订单流的到达速率进行建模,重点关注“集群效应”(Clustering Effect)和“自回归性”。 第二部分:高频交易策略的理论与实证(约250页) 本部分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可操作的策略框架,并对几种主流的高频策略进行深入剖析。 第三章:最优执行理论(Optimal Execution Theory) 3.1 风险与成本的权衡: 详细阐述了如何利用随机控制理论(Stochastic Control Theory)解决在预设时间窗口内最小化市场冲击成本和错失机会成本的难题。引入了波动率风险预算框架。 3.2 路径依赖型执行算法: 系统介绍了VWAP(成交量加权平均价格)、TWAP(时间加权平均价格)的改进版本,特别是基于马尔可夫决策过程(MDP)的动态定价执行算法。 3.3 机器学习在执行中的应用: 探讨了如何利用强化学习(Reinforcement Learning),特别是Actor-Critic框架,训练智能体在实时LOB变化中学习最优的挂单速度和价格层选择。 第四章:套利机会的捕捉与量化 4.1 延迟套利(Latency Arbitrage): 深入分析了微秒级延迟在跨交易所或相关资产间的价差套利中的作用。讨论了“先行者优势”的经济学含义。 4.2 统计套利与高频重返均值(Mean Reversion): 关注于微观结构下的配对交易(Pairs Trading)。我们发现,传统的协整检验在噪音过大的高频数据中失效,并提出了基于小波分析(Wavelet Analysis)的去噪方法来识别真实的长期均衡关系。 4.3 做市商策略(Market Making): 详尽分析了如何通过设置买卖价差来获取“信息风险”补偿。引入了期权定价模型(Black-Scholes的修正版)来校准最优的价差宽度,以应对库存风险和逆向选择风险。 第三部分:数据、技术与风险管理(约170页) 本部分侧重于实际操作中的技术挑战、数据处理规范以及风险控制。 第五章:高频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技术 5.1 数据的清洗与同步: 针对Tick-by-Tick数据的时钟漂移(Clock Skew)问题,介绍了基于GPS或原子钟的精确时间戳对齐技术。处理了数据缺失、重复报价和无效交易的处理流程。 5.2 频率转换与特征工程: 讨论了如何从原始Tick数据构建高频特征,包括异动指标(Volatility Jumps)、订单压力指标(Order Flow Imbalance)以及基于高频波动的GARCH模型的构建。 5.3 性能优化: 简要介绍了C++和CUDA编程在内存管理和并行计算中对超低延迟交易系统的支撑作用。 第六章:系统风险与监管应对 6.1 “闪电崩盘”的微观成因分析: 详细回顾了2010年美股闪电崩盘的订单流事件,剖析了算法反馈回路和清算所机制在放大冲击中的作用。 6.2 交易算法的稳健性测试: 强调了压力测试(Stress Testing)的重要性,包括但不限于“幽灵流动性测试”和“黑天鹅事件”的参数敏感性分析。 6.3 监管框架与合规: 梳理了MiFID II、Dodd-Frank法案中对高频交易活动的报告和透明度要求,特别是关于“杀戮开关”(Kill Switch)的设计与应用。 附录与工具箱 本书包含丰富的数学推导(如随机微积分在最优执行中的应用)、软件实现代码片段(Python/R语言示例)以及一个详细的术语表,帮助读者快速掌握复杂的量化概念。 --- 本书特点: 1. 实证驱动: 所有理论模型均辅以真实市场数据(如纳斯达克和LSE的Level 2/Level 3数据)进行回测和验证。 2. 跨学科融合: 结合了金融学、应用数学、计算机科学与计量经济学的最新成果。 3. 前沿聚焦: 对人工智能在订单簿预测中的应用进行了批判性探讨,而非盲目推崇。 本书适合金融工程硕士及博士研究生、量化基金的研究员、高级交易策略师,以及渴望深入理解现代金融市场运作机制的专业人士阅读。

用户评价

评分

《企业纳税会计》:一份宝贵的经验积累 我想说,《企业纳税会计》这本书,更像是一份多年经验的浓缩精华。作者在书中分享的那些关于税务处理的“潜规则”和“独门秘籍”,是那些只看表面条文的书籍所无法比拟的。他能够结合大量的实务经验,将那些隐藏在复杂法规背后的逻辑讲得清清楚楚。比如,书中关于如何应对税务稽查的章节,简直是干货满满,让我学会了如何在合规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作者并没有简单地罗列各种风险点,而是从税务机关的角度出发,分析他们会关注哪些方面,从而让我们能够提前做好准备,化解潜在的危机。我特别欣赏的是,书中并没有夸大某些风险,也没有煽动不必要的恐慌,而是以一种平和、理性的态度,教会我们如何正确地认识和应对税务风险。它让我明白,税务工作并非一项简单的算术题,而是需要智慧、经验和对政策的深刻理解。这本书让我感觉,我不仅仅是在阅读一本教科书,更是在向一位资深税务专家学习,汲取他宝贵的实战经验。

评分

《企业纳税会计》:一本值得反复品读的实践指南 对于我这种常年在一线从事财务工作的人来说,选择一本真正实用的书籍比什么都重要。《企业纳税会计》恰恰就满足了我的需求。它不是那种纸上谈兵的书,而是真正站在实务工作者的角度,切切实实地解决了我们日常工作中会遇到的各种税务难题。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的章节,作者不仅详细介绍了税收政策的最新变化,更重要的是,他提供了大量具有指导意义的操作技巧。比如,书中关于如何合理规避税务风险的建议,让我受益匪浅。他不是简单地告诉你“不能这么做”,而是从法律法规的角度,结合实际操作,给出了一系列“可以这么做”的替代方案,并且详细分析了每种方案的优劣。我喜欢书中那种“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学方式,它教会了我如何独立思考,如何分析问题,而不是简单地照搬模板。而且,这本书的更新速度也相当快,能够及时反映税收政策的变动,这一点对于我们这些需要紧跟政策变化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我把它当作一本工具书,在工作中遇到不确定的问题时,总能从中找到答案,而且每次翻阅,都能有新的体会和发现。

评分

初识《企业纳税会计》:一份意外的收获 说实话,一开始拿到这本《企业纳税会计》,我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我一直认为,会计方面的书籍大多枯燥乏味,充斥着各种晦涩的专业术语和繁复的计算公式,读起来像是在啃一块硬邦邦的石头。然而,《企业纳税会计》却给了我一个不小的惊喜。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异常流畅,作者用一种非常亲切、接地气的方式,将原本复杂的纳税概念娓娓道来。我尤其喜欢书中大量的案例分析,每一个案例都选取自实际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场景,而且讲解得非常细致,从发生什么经济业务,到如何进行纳税申报,每一步都清晰可见。不像我之前看的某些书,只给出一个结论,让你自己去琢磨过程。这本书的图文并茂也帮了我大忙,那些流程图和表格,就像给我的大脑安装了一张导航图,让我不再迷失在密密麻麻的条文中。我特别欣赏的是,书中并没有一味地强调“怎么做”,而是深入浅出地解释了“为什么这么做”,这种对底层逻辑的阐释,让我不仅能按部就班地操作,更能理解背后的原理,从而举一反三,应对更复杂的税务问题。读这本书,我感觉就像是在和一位经验丰富的税务师面对面交流,他耐心解答我的每一个疑惑,指引我少走弯路。

评分

《企业纳税会计》:一次思维方式的重塑 我一直觉得,学习税务知识,不仅仅是记住一堆规则,更重要的是培养一种税务思维。《企业纳税会计》在这方面做得尤为出色。它并没有局限于罗列各种税种和计算方法,而是通过大量的案例和深入的分析,引导读者去理解税务政策背后的逻辑和意图。我之前对纳税总有一种“应付”的心态,认为只要把税交了就万事大吉。但读了这本书之后,我开始意识到,税务规划并不是为了偷税漏税,而是在合规的前提下,通过合理的安排,最大程度地优化企业的税负,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作者在书中提出的“以终为始”的税务规划思路,让我眼前一亮。他教我们如何从企业的战略目标出发,反向推导税务筹划方案,而不是被动地去适应税务政策。这种思维方式的转变,对我来说意义重大,它让我从一个被动的执行者,变成了一个主动的参与者,能够更好地为企业贡献价值。这本书让我明白,纳税会计不仅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一门关于如何在规则框架内实现价值最大化的艺术。

评分

《企业纳税会计》:一部严谨而不失温度的著作 我一直认为,一本好的学术著作,应该在严谨性上做到极致,同时又能兼顾读者的阅读体验。《企业纳税会计》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到位。书中引用的法律法规和税收政策都非常准确,并且标明了出处,这让我能够随时去查证,增加了书籍的可信度。同时,作者在讲解过程中,并没有使用过于生硬的学术语言,而是穿插了许多生活化的比喻和通俗易懂的解释,使得原本枯燥的税法条文变得生动有趣。我尤其喜欢书中那些“点拨”性的文字,它能在关键时刻,用一两句话点破核心,让你茅塞顿开。比如,在讲解某项复杂的税务处理时,作者会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来帮助我们理解,这种细致入微的关怀,让我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了作者的用心。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它是一部真正为读者着想的书,它不仅仅是传递知识,更是希望能够帮助读者真正掌握和运用这些知识。它不像某些理论书籍那样高高在上,而是充满了人文关怀,让我觉得,作者就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带着我一步步走进税法的殿堂。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