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经济研究中心推出的新著《共享经济:中国新故事》,全面解码了中国共享经济发展的总体态势,集中反映了中国制造业产能共享的崛起,多维透视了单车共享、住房共享、医疗共享等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共享现象。全书共分为7章:第1章创时代的共享经济,主要讲中国共享经济的主要特征、发展成就、发展痛点以及未来趋势;第2章崛起中的制造业产能共享,主要反映制造业产能共享的四大模式、发展现状、面临挑战以及发展远景;第3章共享单车“骑”向世界,主要介绍共享单车的发展背景、发展贡献、就业、衍生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第4章稳步发展的住房共享,主要介绍住房共享的发展现状、发展瓶颈以及未来发展图景;第5章“病有所医”的医疗共享模式,主要介绍医疗共享的发展态势、存在难点以及发展趋势;第6章信用为共享经济发展保驾护航,主要从理论与实证的角度阐释信用对共享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第7章共享经济观点集萃,主要介绍对共享经济发展的认识。
“创时代”的中国共享经济
共享经济发端于美国,而将这个故事演绎得最精彩的无疑是中国。中国共享经济发展之快、影响之大,几乎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而如何应对共享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已被视为政府治理创新的“试金石”和“风向标”。
一、共享经济的中国大映像 /002
二、精彩背后的发展痛点 /026
三、未来发展蓝图 /032
CHAPTER 02 崛起中的制造业产能共享
大众消费和服务领域共享经济的发展如火如荼,制造业产能共享也在悄然兴起。在“互联网+制造”热度高涨的大背景下,无论传统制造业企业还是新兴互联网企业,都在积极“试水”产能共享,四种共享模式已初具规模,构建共享经济下的制造新生态已然在路上。
一、认识产能共享 /041
二、产能共享的四大模式 /048
三、崛起中的产能共享 /061
四、产能共享发展之困 /068
五、产能共享大趋势 /071
CHAPTER 03 共享单车“骑”向世界
被称为“新四大发明”之一的共享单车,无疑是当前我国共享经济领域最为火爆也备受争议的焦点。共享单车的兴起唤起了许多人的自行车情结,也让许多外国友人惊叹不已,而因其出现的管理挑战也接踵而至,人们不禁要问,共享单车为什么会“热”起来?它的未来将何去何从?
一、“单车热”的背后 /078
二、小单车的大贡献 /080
三、数说共享单车行业就业 /086
四、共享单车的新问题 /090
五、共享单车向何处去 /094
CHAPTER 04 住房共享的美好时代
人在旅途成为新工作与生活模式的重要场景,人们越来越厌倦量贩式酒店千篇一律的服务。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房间。住房共享是共享经济下不烧钱的从容前行者,行稳致远或是其生动写照。
一、住房也可以共享了 /101
二、住房共享兴起并非偶然 /106
三、住房共享的别样精彩 /109
四、住房共享的发展难点 /123
五、住房共享的未来图景 /126
CHAPTER 05“病有所医”的医疗共享模式
“病有所医”是人们享受美好生活的基本保障。优质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基层群众看病难的问题已困扰我们良久,共享经济的发展让人们对“足不出户看名医”充满了期待。在强调建设健康中国、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新时代,医疗共享前景无限。
一、认识医疗共享 /133
二、医疗共享面面观 /147
三、医疗共享的难点 /156
CHAPTER 06 信用为共享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信用体系是共享经济的基石。共享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我国信用体系不尽完善的问题进一步凸显,社会信用体系急需完善,共享经济发展所积累的数据和技术创新将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供重要支撑,两者的相互促进作用将越发显著。
一、不可或缺的信用 /167
二、共享经济信用保障建设实践 /169
三、数说信用对共享经济的作用 /174
四、更好地发挥信用的作用 /200
CHAPTER 07 观点集萃
一、加快构建适应分享经济发展的价值衡量体系 /206
二、深化分享经济“放管服”改革 /210
三、关于完善社会信用体系促进分享经济发展的
思考与建议 /215
四、如何更快、更好地发展分享经济 /219
五、分享经济监管创新呈现三大趋势——《关于促进
分享经济发展的指导性意见》解读 /222
六、分享经济促进就业创业的全球观瞻
与中国印象 /225
七、分享经济重构社会关系 /231
结语 /243
参考文献 /205
“在这个星球上,没有什么是不能从别人那里分享的。30美元一晚的客房,8美元一天的自行车,9美元一小时的皮卡,10美元一天的停车位,6美元一天的割草机。如果你去参加聚会但是缺一个爱马仕手包,那么花100美元就能用一天;如果你想出海但是没有游艇,那么花300美元就能拥有一天;那出门时没人照看宠物狗怎么办?只需要花5美元就会有人来帮你遛狗……”2013年3月9日出版的《经济学人》杂志封面文章《共享经济》(The Sharing Economy),描述了以上情景。
时至今日,共享经济已经风靡全球。共享的实践大受欢迎,共享的理念广泛传播,共享的创新探索层出不穷。著名未来学家与经济学家杰里米·里夫金(Jeremy Rifkin)甚至预言,共享经济会在21世纪下半叶成为人类社会主导的经济形态。到那个时候,个人既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通过互联网可以共享物品、信息、能源和服务;生产率极高,边际成本接近零,所有权被使用权所代替,交换价值被共享价值所代替。
共享经济发端于美国,而随后的实践发展表明,将这个故事演绎得最精彩的是中国。国家信息中心研究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共享经济市场交易额约为49205亿元,比上年增长47.2%,在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经济增速正从10%左右的高速增长转向7%左右的中高速增长的大背景下,共享经济这一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态势的确让很多人为之惊叹。
共享经济已经连续三年出现在中国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其受到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有两处明确提到了共享经济:一是在“过去五年工作回顾”部分指出,“高铁网络、电子商务、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等引领世界潮流”;二是在“对2018年政府工作的建议”部分明确提出,要“发展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形成线上线下结合、产学研用协同、大中小企业融合的创新创业格局,打造‘双创’升级版”。两处表述,一方面充分肯定了我国共享经济发展的成就,另一方面为未来共享经济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指导。
对于中国而言,发展共享经济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也有强大而迫切的现实需求。共享经济适应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新要求,是走出发展困境、消除诸多痛点的突破口,也是实现创新驱动、推进供给侧改革的试验场,对建设网络强国、构建信息时代国家竞争新优势将产生深远影响。如火如荼的中国共享经济正在引领世界潮流,一些领域一开始就面向全球推广,一些领域在全球居于领先创新地位,甚至引得其他国家开始“山寨”中国的创新模式。
如果说在2016年之前,我国共享经济以其精彩纷呈的创新成果赢得一片赞美声的话,到了2017年则出现了一场几乎全民参与的讨论甚至争议。尽管许多新事物刚出现时都容易引发讨论和关注,但此次共享经济引发的讨论,关注度之高、观点争议之大,堪称罕见。
探索、创新、模仿甚至跟风、投机等现象不一而足,是引发关注和讨论的直接原因。从较早试水的网约车和短租,到后来迅速崛起的共享单车,再到共享充电宝、雨伞、板凳、篮球等,越来越多的创业项目都希望在这一轮资本狂追共享经济的大潮中分得一杯羹,供分享的对象从原来的“闲置资源”到后来有的企业专门为了分享而增加的供给,典型的例子就是共享单车。有人用“花样分享”形容市场上不断出现的各种“玩法”,于是引发了人们对共享经济的讨论和争议。
目前,分享的物品和服务主要集中于生活和消费领域,与公众日常密切相关。尤其是当企业发展暴露出一些问题时,往往会直接影响消费者的切身利益,甚至人身安全。2017年下半年以来,竞争失败的共享单车逐渐退出市场,用户押金等问题引发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人为那些仍在风口投入的共享经济新模式感到担心。共享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涉及诸多公共资源使用、社会公德与秩序、政府角色期待等公共性话题,容易成为舆论热点。在社会整体处于转型期的大背景下,观点不一致甚至存在争议都是很正常的。
关于共享经济问题的诸多讨论,也在更深层次反映了公众对于政府治理创新的期待。在当前我国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致力于发展新业态、培育新经济增长动能的大背景下,如何在鼓励创新和规范发展两者中把握好平衡,是对政府施政智慧的巨大考验。至少在现阶段,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和解决方法远没有形成共识,甚至国外也没有可供借鉴的现成经验。如何应对共享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已被各界视为政府治理创新的“试金石”和“风向标”,因此必然成为关注焦点。
今天的共享经济裹挟追捧与争议,固然还存在诸多问题,但随着实践的日益成熟,行业内一轮又一轮的市场竞争与洗牌,资本市场的日趋理性,政府治理能力的不断提升,共享经济的未来发展仍然值得期待。
读到这本书的名字,我脑子里立刻涌现出许多画面。我想到的是那些穿梭在大街小巷的共享单车,是深夜里依旧忙碌的网约车司机,是旅途中为我提供温暖落脚点的民宿主人。共享经济听起来很新潮,但其实它已经悄悄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中国新故事”这几个字,则让我感觉这本书不仅仅是在讲一个经济概念,更是在讲述我们这个时代、我们这个国家正在发生的故事。我好奇作者会如何将这些零散的个体体验串联起来,用一种叙事性的方式,展现出中国共享经济发展的脉络和深度。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不一样的东西,不仅仅是冰冷的数字和理论,而是有温度的文字,有血有肉的人物,让我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共享经济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所激荡出的巨大能量。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立刻抓住了我的眼球,因为它结合了两个我一直都很感兴趣的领域。我对“共享经济”的理解,更多地来自于日常的体验,比如打车、共享单车、住宿共享等等,但我知道这仅仅是冰山一角。我渴望更深入地了解这个概念背后的逻辑,它如何颠覆传统的商业模式,又如何重塑我们的消费习惯。而“中国新故事”这个说法,则让我联想到中国近年来飞速发展的经济和社会变革。我迫切想知道,在这场变革中,共享经济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它是否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给我一个宏观的视角,让我看到共享经济在中国是如何与中国特有的国情相结合,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我也期待书中能够出现一些鲜活的人物和故事,通过他们的视角来展现共享经济给普通人带来的改变,甚至是挑战。
评分我最近正在寻找一些能帮助我理解当下社会变迁的书籍,尤其是那些能够解释我们身边的各种新现象的。当我看到这本书的名字时,就觉得它很有可能满足我的需求。我一直对“共享经济”这个概念很感兴趣,但又觉得它有点虚泛,我希望能有更具体的解释,比如它到底是如何运作的,它为社会带来了哪些实质性的变化。而“中国新故事”这个副标题更是激发了我的好奇心,因为我生活在中国,我对中国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有着天然的关注。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能通过生动的案例,展现出共享经济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所孕育出的独特模式和发展轨迹。我期待这本书能帮助我梳理清楚,为什么共享经济在中国会发展得如此迅速,它又给中国的经济和社会结构带来了哪些深刻的影响。我希望它能解答我心中的一些疑问,比如共享经济在解决就业、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等方面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又或者它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的不平等问题。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很有意思,不是那种常见的学术风格,而是更偏向一种生活化的、充满活力的感觉。色彩运用大胆,字体也很有创意,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共享”的那种连接和流动。我一开始是被这个封面吸引的,它给我的第一印象是这本书肯定不是一本枯燥乏味的理论书,而是能触及我们日常生活,甚至可能是一些新鲜事物。我平时对经济类书籍的接触不多,总觉得那些东西离我比较远,但这本书的封面给我的感觉是,它试图打破这种隔阂,用一种更容易理解的方式来讲述经济学。我很好奇它会如何将“共享经济”这样一个相对现代的概念,与“中国新故事”这样一个带有叙事性和本土特色的主题结合起来。我想象中的“中国新故事”可能是关于转型、关于崛起,而“共享经济”则是一种新的生产和消费模式。这两者放在一起,就像是两块看似独立的拼图,但封面设计又暗示着它们能够完美契合,共同描绘出一幅新的图景。我尤其期待它能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让我看到共享经济在中国是如何落地生根,又如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评分我对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趋势非常关注,尤其是那些能够反映中国社会深层变化的现象。当我看到这本书的标题时,我立刻产生了一种强烈的阅读冲动。我一直觉得“共享经济”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潜力的领域,但它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中,肯定有着与西方国家不尽相同的特点。这本书的“中国新故事”这个副标题,让我认为它会深入挖掘中国在共享经济领域所独有的经验和探索。我非常想知道,在中国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共享经济是如何打破传统壁垒,如何利用技术创新,又如何影响了中国的就业、消费、甚至城市发展。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权威的分析和深刻的洞察,帮助我理解共享经济在中国这个庞大而复杂的经济体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它对中国未来发展可能产生的深远影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