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全书( 皮面精装全套16开6册)

四库全书( 皮面精装全套16开6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四库全书
  • 古籍
  • 珍本
  • 清代
  • 历史
  • 文化
  • 文献
  • 经史子集
  • 皮面精装
  • 16开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子午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书店
ISBN:9787801066359
商品编码:15344221290
包装:皮面精装
开本:16
套装数量:6

具体描述




四库全书》文白对照/注释

主编:徐寒

出版社:中国书店

开本:16开/全6卷

定价:1560元

内容介绍:

《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官修书,也是中国古代的一部丛书。据文津阁藏本,该书共收录古籍3503种、79337卷。“四库”之名,源于初唐,初唐官方藏书分为经、史、子、集四个书库,号称“四部库书”,或“四库之书”。经史子集四分法是古代图书分类的主要方法,它基本上囊括了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
清代乾隆初年,学者周水年提出“儒藏说”,主张把儒家著作集中在一起,供人借阅。此说得到社会的广泛响应,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十一月,安徽学政朱筠提出《永乐大典》的辑佚问题,得到乾隆皇帝的认可,接着便诏令将所辑佚书与“各省所采及武英殿所有官刻诸书”,汇编在一起,名曰《四库全书》。
《四库全书》的编纂过程共分四步:
步是征集图书。征书工作从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开始,至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结束,历时七年之久。为了表彰进书者,清廷还制定了奖书、题咏、记名等奖励办法:“奖书”即凡进书500种以上者,赐《古今图书集成》一部;进书100种以上者,赐《佩文韵府》一部。“题咏”,即凡进书百种以上者,择一精醇之本,由乾隆皇帝题咏简端,以示恩宠。“记名”即在提要中注明采进者或藏书家姓名。在地方政府的大力协助和藏书家的积极响应下,征书工作进展顺利,共征集图书12237种。
第二步是整理图书。《四库全书》的底本有四个来源:一是内府藏书,二是清廷官修书,三是从各地征集的图书,四是从《水乐大典》中辑出的佚书。四库馆臣对以上各书提出应抄、应刻、应存的具体意见。应抄之书是认为合格的著作,可以抄入《四库全书》。应刻之书是认为好的著作,这些著作不仅抄入《四库全书》,而且还应另行刻印,以广流传。应存之书是认为不合格的著作,不能抄入《四库全书》,而在《四库全书总目》中仅存其名,列入存目。对于应抄、应刻的著作,要比较同书异本的差异,选择较好的本子作为底本。一种图书一旦定为四库底本,还要进行一系列加工,飞签、眉批就是加工的产物。飞签也叫夹签,是分校官改正错字、书写初审意见的纸条。这种纸条往往贴于卷内,送呈纂修官复审。纂修官认可者,可用朱笔径改原文,否则不作改动。然后送呈总纂官三审,总纂官经过分析之后,可以不同意纂修官的复审意见,而采用分校官的初审意见。三审之后,送呈御览。
第三步是抄写底本。抄写人员初由保举而来,后来,发现这种方法有行贿、受贿等弊病,又改为考查的办法,具体做法是:在需要增加抄写人员时,先出告示,应征者报名后,令当场写字数行,品其字迹端正与否,择优录取。考查法虽比保举法优越,但也有不便之处,因此后又改为从乡试落第生徒中挑选,择其试卷字迹匀净者予以录用。这样,先后选拔了3826人担任抄写工作,保证了抄写《四库全书》的需要。为了保证进度,还规定了抄写定额:每人每天抄写1000字,每年抄写33万字,5年限抄180万字。五年期满,抄写200万字者,列为一等;抄写165万字者,列为二等。按照等级,分别授予州同、州判、县丞、主簿等四项官职。发现字体不工整者,记过一次,罚多写10000字。由于措施得力,赏罚分明,所以《四库全书》的抄写工作进展顺利,每天都有600人从鲁 垂ぷ鳎 辽倏沙?0余万字。
第四步是校订。这是后一道关*性工序。为了保证校订工作的顺利进行,四库全书馆制定了《功过处分条例》,其中规定:所错之字如系原本讹误者,免其记过;如原本无讹,确系誊录致误者,每错一字记过一次;如能查出原本,签请改正者,每一处记功一次。各册之后,一律开列校订人员衔名,以明其责。一书经分校,复校两关之后,再经总裁抽阅,后装潢进呈。分校、复校、总裁等各司其职,对于保证《四库全书》的质量确实起了重要作用。
《四库全书》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按照内容分类,包括4部44类66属。
经部包括易类、书类、诗类、礼类、春秋类、孝经类、五经总义类、四书类、乐类、小学类等10个大类,其中礼类又分周礼、仪礼、礼记、三礼总义、通礼、杂礼书6属,小学类又分训诂、字书、韵书3属。
史部包括正史类、编年类、纪事本末类、杂史类、别史类、诏令奏议类、传记类、史钞类、载记类、时令类、地理类、职官类、政书类、目录类、史评类等15个大类,其中诏令奏议类又分诏令、奏议2属,传记类又分圣贤、名人、总录、杂录、别录5属,地理类又分宫殿疏、总志、都会郡县、河渠、边防、山川、古迹、杂记、游记、外记10属,职官类又分官制、官箴2属,政书类又分通制、典礼、邦计、军政、法令、考工6属,目录类又分经籍、金石2属。
子部包括儒家类、兵家类、法家类、农家类、医家类、天文算法类、术数类、艺术类、谱录类、杂家类、类书类、小说家类、释家类、道家类等14大类,其中天文算法类又分推步、算书2属,术数类又分数学、占侯、相宅相墓、占卜、命书相书、阴阳五行、杂技术7属,艺术类又分书画、琴谱、篆刻、杂技4属,谱录类又分器物、食谱、草木鸟兽虫鱼3属,杂家类又分杂学、杂考、杂说、杂品、杂纂、杂编6属,小说家类又分杂事、异闻、琐语3属。
集部包括楚辞、别集、总集、诗文评、词曲等5个大类,其中词曲类又分词集、词选、词话、词谱词韵、南北曲5属。除了章回小说、戏剧著作之外,以上门类基本上包括了社会上流布的图书。就著者而言,包括妇女,僧人、道家、宦官、军人、、外国人等在内的各类人物的著作。
抄写7部《四库全书》分贮文渊阁、文溯阁、文源阁、文津阁珍藏,这就是所谓“北四阁”贮于江南文宗阁,文汇阁和文澜阁珍藏,这就是所谓“南三阁”。七阁之书都钤有玺印,如文渊阁藏本册首钤“文渊阁宝”朱文方印,卷尾钤“乾隆御览之宝”朱文方印。每部《四库全书》装订为36300册,6752函。总字数为九亿九千七百余万。全书共二百三十万页,连结在一起,足够绕地球赤道一圈有余。
《四库全书》规模如此宏大,卷帙繁多,其昂贵的价格又使人望而却步,世人难得一见。为保存和弘扬中华五千年文化,使这部巨著走入寻常百姓之家,使之成为人们案头常备的资料,同时满足人们收藏的愿望,我们精选《四库全书》中数千年道术学艺文章之精华,编撰了这部《四库全书精华》。
《四库全书精华》仍旧按经、史、子、集四部编排,在各部之中,基本上做到不遗漏各家代表作。如经部收载《诗经》、《尚书》、《礼记》、《周易》、《论语》、《孟子》、《春秋左传》,而且所收均为的注释本。史部以“史家绝唱”《史记》为首,《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国语》、《战国策》均汇入本书。子部收书更为丰富,诸子百家中的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兵家、医家、术数家的代表作基本网罗其中,如《老子》、《庄子》、《墨子》、《荀子》、《韩非子》、《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商君书》、《管子》、《盐铁论》、《论衡》等等。集部所收诸书,基本上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学的梗概,包括《昭明文选》、《陶渊明集》、《李太白集》、《杜子美工部集》、《白香山集》、《陆放翁剑南诗集》、《韩退之昌黎集》、《柳子厚柳州集》、《欧阳永叔文忠集》、《苏明允老泉集》、《苏子瞻东坡集》、《苏子由栾城集》、《曾子固南丰集》、《王介甫临川集》、《归熙甫震川集》、《侯朝宗壮悔堂集》、《魏冰叔叔子集》、《汪苕文尧峰集》、《方灵皋望溪集》、《姚姬传惜抱轩集》、《恽子居大云山房集》、《龚定盦集》等等。

由此可见《四库全书精华》收录的典籍均为传世珍藏,是中华文化的精粹。学者倘寻此路径而反复熟读,则于国学,皆能得其门径,由是精进,不难收整理国故之宏功;新学之人,舍此途则无窥其堂奥;即便以此为止境,开卷下笔之际,亦能沛然豁然。   

《中国文学大系》 精装典藏版,共十八卷,三十六册 一部宏伟的中华文学史诗,一次穿越时空的思想之旅 《中国文学大系》是一部集历代文学精华,包罗万象的巨著。它以宏大的视野、严谨的态度,为读者呈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中国文学发展长卷。从先秦的古朴雅韵,到唐诗的盛世华章,再到宋词的婉约豪放,直至明清小说的跌宕起伏,这部大系无不涵盖,无不精选。它不仅仅是一套书,更是一扇窗,透过它,我们可以窥见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化脉络、精神内核以及审美情趣的演变。 编纂宗旨与特色: 本套《中国文学大系》的编纂,旨在系统梳理和展示中国文学自古至今的辉煌成就,使其成为一部权威、全面、具有学术价值和收藏价值的文学经典。我们坚持以下编纂原则: 1. 广度与深度并重: 涵盖文学体裁广泛,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赋、论著等;深度挖掘作品的艺术价值、思想内涵和历史意义,力求精益求精。 2. 时代划分清晰,脉络分明: 按照历史时期将文学作品进行科学划分,从上古到近现代,每个时代的作品都代表了当时文学发展的最高成就和鲜明特色,使读者能够清晰地把握中国文学发展的演进轨迹。 3. 名家名作荟萃,遗珠不漏: 遴选历代最具代表性的文学家及其最经典的作品,既有家喻户晓的大家风范,也尽可能搜罗被埋没的、具有特殊价值的作家和作品,力求全面客观。 4. 文本考订精审,注释详明: 每一篇作品都经过严谨的文本校勘,力求还原作品的真貌。附带的注释深入浅出,不仅解释字词,更阐释典故、背景、文学手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 5. 装帧典雅,材质优良: 采用进口特种纸印刷,纸质柔韧,墨色饱满,久藏不褪。封面采用仿古皮面设计,精工装订,配以烫金书名,整体风格古朴庄重,尽显皇家气派与文人风骨,极具收藏价值。16开的开本,字迹舒朗,阅读舒适,即使是内容繁复的经典,也能轻松翻阅。 内容梗概(十八卷,三十六册,每卷约两册): 卷一至卷二:先秦诸子文学 囊括《诗经》中的三百篇,展现了早期中国人民的生活场景、情感抒发与社会风貌。 收录《楚辞》的瑰丽篇章,领略屈原浪漫主义的壮丽想象和深沉爱国情怀。 精选先秦诸子散文,如《论语》的智慧、《道德经》的哲思、《庄子》的逍遥、《孟子》的仁政、《韩非子》的法度等,是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活水。 卷三至卷四:两汉文学 包括汉赋的铺陈与藻丽,如司马相如、扬雄的传世之作。 收录乐府民歌,展现汉代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和人民的情感呼声。 两汉散文,如司马迁《史记》的史诗性叙事,班固《汉书》的严谨纪传,以及其他散文大家的作品。 卷五至卷六:魏晋南北朝文学 曹魏建安风骨的代表作,如曹操、曹植、王粲等人的诗歌,气势磅礴,慷慨激昂。 “三曹”及“建安七子”以外的优秀诗歌,展现了乱世中文人的心声。 玄言诗、宫体诗的演变,以及陶渊明田园诗的清新自然。 南北朝民歌的丰富多彩,如《木兰诗》、《西洲曲》等。 南北朝散文与文学批评,如刘勰《文心雕龙》的文学理论。 卷七至卷八:唐代诗歌 唐诗是中国文学的巅峰之一,本卷精选唐代各时期、各流派的代表诗歌。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初露锋芒。 盛唐气象:李白的豪放飘逸,杜甫的沉郁顿挫,王维的山水田园,孟浩然的闲适淡泊。 中唐创新:白居易的新乐府运动,韩愈、柳宗元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李贺的鬼才。 晚唐的悲情与婉约:杜牧的俊爽,李商隐的朦胧,温庭筠的华美。 卷九:唐代古文与传奇 韩愈、柳宗元等人的散文名篇,推动了古文运动的兴盛。 唐传奇的兴起与发展,如《莺莺传》、《虬髯客传》、《无双传》等,是中国小说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卷十至卷十一:宋代诗词 宋诗的议论性与散文化,苏轼的豪放旷达,黄庭坚的尚意,陆游的爱国悲愤,梅尧臣的冷隽。 宋词是中国文学的另一座高峰,特别是婉约派与豪放派的代表。 柳永的铺叙,李清照的凄婉,辛弃疾的慷慨,苏轼的旷达,陆游的忠诚,等等。 卷十二:宋代散文与元曲 宋代散文大家的作品,如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等。 元杂剧的代表作,如关汉卿的《窦娥冤》、王实甫的《西厢记》、马致远的《汉宫秋》等,展现了元代戏剧艺术的辉煌。 元散曲的风格与代表作家,如张可久、马致远、乔吉等。 卷十三至卷十四:明代散文与小说 明代散文的复古与创新,如归有光、袁宏道、李贽等。 明代小说的繁荣:《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等四大名著的经典篇章与节选,以及其他优秀小说。 卷十五至卷十六:清代诗文与戏剧 清代诗歌的创新与延续,如黄遵宪、王国维等。 清代散文的流派与代表作家,如桐城派、前后七子等。 清代戏曲的代表作,如《长生殿》、《桃花扇》等,展现了中国古典戏剧的最高成就。 卷十七至卷十八:清代小说与近现代文学 晚清小说的成熟与转型:《红楼梦》、《儒林外史》、《聊斋志异》等经典作品的节选与精要。 近现代文学的开端与发展,包括晚清的改良文学、民国时期的新文学运动,以及20世纪上半叶的文学巨匠作品,如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沈从文等,涵盖了从现实主义到现代主义的多种风格。 收藏价值: 《中国文学大系》不仅是阅读的宝库,更是传世的珍品。其精良的制作工艺,庄重典雅的外观,都使其成为书架上一道亮丽的风景。对于文学爱好者、研究者、收藏家而言,这套大系无疑是不可多得的珍藏。它能让你在指尖触摸到中华文化的厚重,在阅读中感受古圣先贤的智慧,在品味中领略中华民族独特的美学风韵。 适用人群: 文学研究者: 全面而权威的资料,是进行学术研究的必备工具。 文学爱好者: 深入了解中国文学发展脉络,欣赏历代文学精品。 学生: 学习和掌握中国文学史知识,提高文学素养。 文化收藏家: 珍贵的文化瑰宝,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 希望了解中国文化精髓的读者: 通过文学作品,深入理解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 结语: 《中国文学大系》是一次文化的盛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它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记忆和不朽的精神光辉。拥有这套大系,便如同拥有了一座中国文学的宝库,随时随地可以开启一段与伟大灵魂对话的旅程,让智慧的火花在心中点燃,让文化的根脉在血液中流淌。 立即收藏,开启您的中华文学探索之旅!

用户评价

评分

最近翻阅的一本欧洲巴洛克建筑理论的专著,其内容之精妙,简直令人叹为观止。它并非简单罗列了教堂或宫殿的图片,而是深入探讨了光线、阴影、动感以及情感表达在那个时代建筑美学中的核心地位。作者对贝尔尼尼和波罗米尼的对比分析尤其精彩,揭示了他们如何利用错觉和曲线来挑战和超越文艺复兴的理性框架。书中对“无限”与“戏剧性”的阐释,让我开始重新审视那些华丽外表下隐藏的神学和政治意图。更为难得的是,书中还收录了许多建筑草图和手稿的高清复刻件,这对于理解建筑师的创作思维至关重要。读完后,我再去看任何一座巴洛克风格的建筑,都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澎湃的生命力和对超越尘世的渴望。

评分

手头正在阅读一本关于古代丝绸之路沿线民间信仰变迁的考古报告汇编。这份资料的价值在于它极大地拓宽了我们对历史的认知边界,不再仅仅聚焦于帝王将相的宏大叙事,而是深入到普通行商、部族牧民的日常精神世界中去。报告详实地记录了不同时期、不同地段出土的小型祭祀品、护身符以及壁画残片,通过对这些“微小证据”的分析,构建出了跨文化交流中信仰元素的混合与适应过程。比如,某个佛教洞窟中发现的波斯萨珊王朝风格的纹饰,又如何与本土的萨满信仰元素悄然融合,形成一种独特的地域性表达。这种自下而上、基于物质遗存的重建,使得历史图景变得更加立体而富有烟火气,极大地满足了我对“活的历史”的探求欲。

评分

我刚刚读完了一部十九世纪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巅峰之作(并非指那些众所周知的名著,而是一部相对冷门但极具洞察力的作品)。这部小说的魅力在于其对人性幽暗面的毫不留情地剖析。故事围绕一个偏远贵族家庭的衰亡展开,通过几代人之间扭曲的情感关系、无休止的财产纠纷和精神上的极度空虚,展现了农奴制解体前后社会结构松动时期,贵族阶层精神贵族的破产。作者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带着一种冷峻的讽刺和近乎病态的细腻,将人物内心深处那些连自己都不愿承认的嫉妒、怯懦和自我欺骗展现得淋漓尽致。它不仅仅是一个故事,更像是一份详尽的社会心理病理分析报告,读来让人感到压抑,却又不得不承认其深刻的真实性。

评分

这套书的装帧实在让人眼前一亮,光是触摸那皮面精装的质感,就仿佛穿越回了那个讲究工艺的年代。每一册都沉甸甸的,拿在手里分量十足,能感觉到制作者的用心。16开的开本也恰到好处,既保证了字体的舒展和版面的大气,又不会过于笨重,放在书架上,那种沉稳厚重的古典美瞬间就提升了整个书房的格调。我尤其欣赏它在细节上的处理,边角的烫金工艺,虽然低调却透着一股不凡的书卷气。翻开扉页,那油墨的芬芳混合着皮革的微涩,简直是一种感官上的享受。当然,这样的装帧也意味着它需要被小心翼翼地对待,它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而不是可以随意翻阅的快餐读物。我常花时间摩挲这些封面,想象着当年文人墨客对着这样的典籍沉思的样子,这种物质载体带来的历史厚重感,是任何电子设备都无法替代的。

评分

我最近购入的一本关于近代中国思想史的著作,简直是思想的饕餮盛宴。作者以极其细腻的笔触,梳理了从晚清到民国时期,知识分子群体在面对西方冲击时所经历的精神挣扎与文化重塑。书中对严复、梁启超等人的思想流变进行了深入剖析,尤其是在“中体西用”和全盘西化这两极拉扯下的理论构建与实践困境,作者的论述逻辑严密,旁征博引,毫不拖泥带水。读完后,我对当时复杂变局下的精英阶层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那些激烈的辩论和深刻的见解,至今读来仍有振聋发聩的力量。这本书的学术深度毋庸置疑,但作者的叙事技巧也很高明,使得即便是一些艰深的哲学概念,也能被清晰地阐释出来,对于任何想探究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精神内核的读者来说,都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宝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