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名篇,品读经典。 《世说新语(*美国学)》由文心工作室著,台湾*好的国学读本! 台北大学中国语文学系马宝莲副教授强力**! 学名句、读历史、看故事、研究策术,这本书有这么多大面向的好处,几乎是任何年龄层都适合阅读。……所谓口才好会说话,与其说是说话技巧好,还不如说是讲话内容有趣才*重要。所以,小时欠栽培没关系,现在一书在手,恶补也来得及!
《世说新语(*美国学)》精选《世说新语》名 句100则,就该名句的相关语文知识,提供一篇完整 而实用的介绍。每一篇结构统一,包括以下板块:【 名句的诞生】呈现原文,同时节录上下文,有助于理 解与记忆完整段落。【**读懂名句】难字与难词的 意义解释。整段原文的白话语译。【文章背景小常识 】文章创作的背景故事,主旨的说明,或是题解。【 名句的故事】名句本身的名人轶事、字词语的典故故 事、历代的品评。【历久弥新说名句】介绍相关主题 或主旨的古今中外名句,并完整说明故事背景与应用 情境。
《世说新语(*美国学)》由文心工作室编著。
出版缘起 站在文化巨人的肩膀上001
专文** 会心处不必在远004
人生贵得适意尔
——潇洒人生001
一饮一斛,五斗解酲003
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006
胸中垒块,故须酒浇之009
三日仆射012
名士不必须奇才,但使常得无事015
箕山之志018
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021
一手持蟹螯,一手持酒桮,拍浮酒池中,便足了一生024
日莫倒载归,酩酊无所知027
青州从事,平原督邮030
何可一日无此君033
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036
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040
既有凌霄之姿,何肯为人作耳目近玩044
举却阿堵物047
未闻巢、由买山而隐050
天地为栋宇,屋室为裤衣053
枫柳虽合抱,亦何所施056
礼岂为我辈设也059
会心处不必在远062
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
——妙语如珠065
不问马,何由知其数067
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070
战战惶惶,汗出如浆073
我晒书076
山不高则不灵,渊不深则不清079
官本是臭腐;财本是粪土082
郗生可谓入幕宾也085
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088
颠倒衣裳091
惠子其书五车,何以无一言入玄094
若人死有鬼,衣服复有鬼邪097
时无竖刁,故不贻陶公话言100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104
我常自教儿108
臣犹吴牛,见月而喘111
簸之扬之,糠秕在前;洮之汰之,砂砾在后114
管中窥豹,时见一斑117
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120
卿试掷地,要作金石声123
妇有四德,士有百行126
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130
亲卿爱卿,是以卿卿
——情之所钟135
已无延陵之高,岂可有丧明之责137
纯孝之报140
试守孝子144
生纵不得与郗郎同室,死宁不同穴148
亲卿爱卿,是以卿卿;我不卿卿,谁当卿卿151
情之所钟,正在我辈154
肝肠寸断157
慎勿为好160
鼻如广莫长风,眼如悬河决溜163
床下蚁动,谓是牛斗166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169
未知文生于情,情生于文173
潘岳妙有姿容
——容貌形体177
珠玉在侧,觉我形秽179
看杀卫玠182
潘岳妙有姿容185
蜂目已露,豺声未振188
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质,经霜弥茂191
未若柳絮因风起194
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197
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200
宁为兰摧玉折,不作萧敷艾荣
——处事原则203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不以其道得之不处205
焉得登枝而捐其本208
宁为兰摧玉折,不作萧敷艾荣211
虽不言,而四时之气亦备214
明镜疲于屡照,清流惮于惠风217
知邪径之速,不虑失道之迷220
割席分坐224
吾惧董狐将执简而进矣228
犯上难,摄下易231
皮里阳秋234
上人著百尺楼上,儋梯将去237
损有余,补不足,天之道也240
我以**理期卿,卿莫负我243
内举不失其子,外举不失其雠246
以小人之虑,度君子之心250
可以理夺,难以情求254
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258
明府当为黑头公
——当代**263
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265
明府当为黑头公268
后来**有裴秀271
山涛不学孙吴,而暗与之理会274
时月不见黄叔度,则鄙吝之心已复生矣277
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群280
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283
言谈之林薮286
荀君清识难尚,钟君至德可师289
烂若披锦;排沙简金292
生儿不当如王夷甫邪295
桂树焉知泰山之高,渊泉之深298
东山之志
——仕途实践303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305
既不能流芳后世,亦不足复遗臭万载邪309
东山之志313
夜光之珠,不必出于孟津之河316
以尔为柱石之臣,莫倾人栋梁319
驽马有逸足之用,驽牛可以负重致远322
穷猿奔林,岂暇择木325
罪同胥靡,不能发明王之梦328
风景不殊,举目有山河之异331
这本厚厚的典籍,捧在手里沉甸甸的,封面设计得古朴典雅,透着一股子历史的沧桑感。我原本以为,这种传统的国学读物,读起来肯定会枯燥乏味,充满了艰涩的文言文和深奥的哲理,让人望而却步。然而,当我翻开第一页,被里面的内容深深吸引住了。它不像我以往接触过的那些严肃的学术著作,而是像一位睿智的老者,娓娓道来,用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勾勒出那个时代士大夫的风貌和他们对于生活、对于人性的独特见解。那些零散的轶闻,看似随意,实则暗藏玄机,读完后总能让人回味良久,思考良久。我尤其欣赏作者捕捉人物神韵的笔法,寥寥数语,便能勾勒出一个鲜活的形象,让人仿佛身临其境,与那些魏晋风流人物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这本书无疑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了解古代文人精神世界的窗户,它所传递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
评分我通常对文史类书籍的耐心有限,很容易被冗长的铺陈和重复的观点劝退。但这本书的节奏感把握得极好,每一个小故事都像一颗饱满的果实,即摘即食,汁水充沛。它没有固定的逻辑线索去强迫读者去接受一个宏大的理论体系,而是提供了一种开放式的体验。我甚至会把其中一些精妙的对白和机智的应对,偷偷记在笔记本上,留着在日常交往中偶尔引用。这套书的价值,就在于它为现代人提供了一种“雅致的参照系”。在充斥着快餐文化和浮躁情绪的今天,这种对“慢生活”和“精神自洽”的追寻,显得尤为珍贵。它像一股清泉,洗涤了眼前的喧嚣,让人重新审视“真性情”与“假面具”之间的微妙界限。
评分初读此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其语言的精妙和叙事的灵动。它完全颠覆了我对“古籍”的刻板印象。那种信手拈来的优雅,那种看似信笔涂鸦却又字字珠玑的功力,着实令人叹服。那些片段式的记载,如同散落的珍珠,被巧妙地串联起来,形成了一幅幅色彩斑斓的画卷。我发现自己完全不需要查阅大量的注释,就能大致领会其中蕴含的雅趣和机锋。书中对人物言谈举止的描摹,细致入微,充满了人情味,让人不禁莞尔。比如某段对饮酒论禅的描写,那种潇洒不羁与内心挣扎的交织,展现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复杂而迷人的精神内核。这种轻松愉悦的阅读体验,让我觉得学习传统文化并非是一件苦差事,反而成了一种享受。它极大地激发了我对古代社会风俗和士人交际方式的好奇心。
评分经过一段时间的持续阅读,我得出一个结论:这本书与其说是史料汇编,不如说是一本“情商与风度教科书”。它没有直接告诉你该怎么做,而是通过展示那些顶尖人物的处世哲学,让你自己去琢磨其中的奥妙。书中对“清谈”的描写尤为精彩,那种在看似闲散的对话中进行的思想交锋,那种对言辞的分寸拿捏,是现代社交中急需学习的技巧。阅读过程中,我经常会停下来,想象自己是当时在场的某位听众,去感受那种氛围的张力。对于那些渴望提升个人气质、想要在人群中展现出独特魅力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的价值无可替代。它教会我们如何优雅地表达、如何得体地退场,如何在世俗中保持一份不被污染的本真。
评分说实话,我购入这本书的初衷,主要是为了应对一些学术上的要求,带着“做功课”的心态开始阅读的。然而,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发现自己完全沉浸其中,无法自拔。它成功地将那些高高在上的“文化遗产”,转化成了触手可及的“生活片段”。书中的许多情节,虽然发生在遥远的过去,却折射出今天依然存在的某些社会现象和人性弱点,这种穿越时空的共鸣感非常强烈。作者的叙述视角非常独特,时而高屋建瓴,时而又贴近个体的情感波动。我特别留意了其中关于“名士风度”的论述,它不仅仅是关于外在的装束或言谈,更关乎内在的操守与气节。这本书提供的,是一种对“如何做一个有格调的人”的潜移默化的引导,其教育意义深远而含蓄,绝非说教式的灌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