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论语
原价:12.80元
作者:《微经典》编委会
出版社: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6-01
ISBN:9787534488290
字数:
页码:19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论语》是一本以记录春秋时思想家兼教育家孔子和其弟子及再传弟子言行为主的汇编,记述了孔子关于哲学、经济、政治、伦理、美学、文学、音乐、道德、教育等方面的言论,是我们研究孔子及儒家学说的主要文献。本书原文均依权威版本进行精校,译文中则融入了历代学者和专家的研究成果,不但给专业研究者提供了若干研究线索,更便于普通读者正确理解《论文》,实为雅俗共赏之佳作。
内容提要
《论语》收录了学而篇第一、为政篇第二、八佾篇第三、里仁篇第四等经典篇目,原文均依权威版本进行精校,必要时配以精准的注释,译文中则融入了历代学者和专家的研究成果,且流畅明白,是了解孔子哲学、政治、教育、伦理、文化主张及其学说的最直接、最可靠的资料。
目录
学而篇第一
为政篇第二
八佾篇第三
里仁篇第四
公冶长篇第五
雍也篇第六
述而篇第七
泰伯篇第八
子罕篇第九
乡党篇第十
先进篇第十一
颜渊篇第十二
子路篇第十三
宪问篇第十四
卫灵公篇第十五
季氏篇第十六
阳货篇第十七
微子篇第十八
子张篇第十九
尧曰篇第二十
作者介绍
文摘
学而篇第一
子曰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②?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
子乎?”
注 释
①子:古时候对男子的尊称。《论语》中的“子”都是指孔子。 ②说(yuè):通“悦”。
译 文
孔子说:“学习后时常温习,不是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开心的事吗?别人不了解我,我也不恼怒,不也是君子吗?”
有子曰①:“其为人也孝弟②,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③!”
注 释
①有子:孔子的弟子,姓有,名若。 ②弟(tì):通“悌”,敬爱兄长。 ③与(yú):通“欤”,表示疑问或反问的语气助词。
译 文
有子说:“为人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却喜欢以下犯上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欢以下犯上却喜欢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致于根本事务,根本建立起来,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敬爱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吧!”
子曰:“巧言令色①,鲜矣仁!”
注 释
① 色:好的面貌,此处指假装和善。令,美好。
译 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而假装和善,这种人是很少会有仁心的。”
曾子曰①:“吾日三省吾身②: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③?”
注 释
①曾子:孔子的弟子,姓曾,名参,字子舆。 ②三省(xǐng):多次反省。 ③传:老师传授的学业。
译 文
曾子说:“我每日里多次自我反省:为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了?与朋友交往是否做到守信了?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否复习了?”
子曰:“道千乘之国①,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注 释
①道(dǎo):通“导”,治理、引导。乘(shèng):指古时候用四匹马拉的兵车。春秋战国时代,常以兵车数量的多寡表示一个国家国力的强弱。
译 文
孔子说:“治理一个拥有千辆战车的大国,要严谨、认真地处理国政,恪守信用,节约开支,同时要爱护臣民,役使百姓要不误农时。”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译 文
孔子说:“年轻人在父母跟前要孝顺,出门在外要恭顺,言行谨慎而讲诚信,博爱众人而亲近仁德之人。做到这些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去学习知识。”
子夏曰①:“贤贤易色②;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③;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注 释
①子夏:孔子的弟子,姓卜,名商,字子夏。 ②贤贤:重视贤德。易色:轻视表面的姿态。 ③致:献出,委弃。
译 文
子夏说:“能够重视贤德而轻视表面姿态;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侍奉君主能够献出自我;同朋友交往能够言而有信。这样的人,即使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也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译 文
孔子说:“君子若是不庄重就没有威信,即使去读书也不牢固。要以忠信为主。不要与那些不如自己的人做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曾子曰:“慎终追远①,民德归厚矣。”
注 释
① :指父母过世,这里引申为父母的丧事。
译 文
曾子说:“慎重对待父母的丧事,缅怀追祭久远的祖先,老百姓就会逐渐变得忠厚老实了。”
……
序言
(一) 刚开始读这本书,就被它那朴实无华的语言风格深深吸引。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故弄玄虚的理论,仿佛就是一位智者在与你促膝长谈,娓娓道来人生的道理。每一章都像一颗颗璀璨的珍珠,串联起为人处世的智慧。尤其是一些关于学习、关于交友的论述,读来让人豁然开朗。书中对君子品德的描绘,更是激励人心,让人在浮躁的社会中,也能找到安顿心灵的港湾。作者似乎有着洞察人心的能力,寥寥数语便能点破人性的微妙之处。有时候,读到某个段落,会突然惊觉:“啊,原来是这样!”那种领悟的感觉,是读书过程中最美妙的时刻。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仁”的探讨,虽然抽象,但通过一个个具体的场景和对话,能够感受到那种发自内心的关怀和对他人的尊重。这种品质,在当今社会显得尤为珍贵。总而言之,这本书就像一本生活指南,虽然古老,但其中的智慧却从未过时,值得反复品读,细细体会。
评分(二) 这本书带给我的冲击,绝非一星半点。它像是开启了我思维的另一扇门,让我得以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审视那些习以为常的事物。我曾以为孔子的思想只是古代的陈迹,与现代生活格格不入,但深入阅读后才发现,其思想的深邃与前瞻性,远超我的想象。书中的许多观点,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考。我尤其对其中关于“礼”的阐述印象深刻,这不仅仅是外在的规矩,更是内在的修养和对他人的尊重。在当下这个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得越来越功利和表面化,而书中反复强调的“克己复礼”,对于我们反思自身行为,重拾人与人之间应有的敬意,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作者的叙述方式也颇为巧妙,没有生硬的论断,而是通过大量的对话和故事,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领悟其中的道理。每次读完,都会有一种被洗涤心灵的感觉,对世界的看法也变得更加平和与理性。
评分(四) 这本书的阅读过程,与其说是在“读”,不如说是一种“悟”。我发现这本书最迷人的地方在于,它很少直接给出结论,而是通过提问、比喻,或者引用他人的话语,引导读者自己去思考,去发现。这让我觉得,每一次阅读都是一次全新的体验,因为我的理解会随着我的阅历增长而变化。特别是书中的一些关于“德”的讨论,抽象而又至关重要。我曾经认为“德”是一种虚无缥缈的东西,但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才明白,“德”并非遥不可及,而是可以通过日常的点滴行为去践行的。书中关于“君子”的形象塑造,也让我对人格的完善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我喜欢那些看似简单的道理,比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耳熟能详的话,在书中被赋予了更深的内涵和实践意义。它不仅仅是一种道德约束,更是一种对他人的同理心和尊重。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很多人生中的困惑,其实都可以在这些古老的智慧中找到答案。
评分(五) 我一直认为,真正好的书,是可以陪伴人一生的。这本书无疑就是这样的一本书。我并非一次性地从头读到尾,而是经常会翻开它,随手翻到某一页,然后便沉浸其中。每次阅读,都会有不同的感悟,仿佛书中隐藏着无穷无尽的宝藏,只待我去发掘。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学”的论述,它并非仅仅强调知识的获取,更重要的是学习的态度和学习的过程。书中所展现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让我对教育的本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常常会将书中的一些道理,与我自己的生活经历进行对比,然后发现,那些古老的智慧,竟然如此契合当下的现实。例如,书中关于“交友”的见解,让我反思了自己在人际关系中的一些不足,并学到了如何去辨别真挚的朋友,以及如何去维护健康的友谊。这本书没有给我灌输任何特定的观点,而是提供了一种看待世界、理解人生的视角,让我能够更加从容地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
评分(三) 我不得不说,这本书的书写方式实在是太独特了。它不像我之前读过的任何一本学术著作,更不像一本通俗的励志读物。它更像是在记录一场场充满智慧的对话,那些片段式的记录,却有着惊人的连贯性和思想的深度。我最欣赏的是其中关于“政”的论述,虽然篇幅不多,但寥寥几笔,勾勒出了一个理想的统治者应有的品德和执政理念。这些理念,对于理解古代的政治格局,乃至对当今社会治理,都提供了宝贵的启示。我常常会在阅读过程中停下来,反复咀嚼某个词句,然后去联想它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作者当时的心境。这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让我感觉自己仿佛穿越了时空,与一位伟大的思想家进行着跨越千年的对话。书中的许多细节,比如关于“孝”、“悌”的强调,也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家庭和人伦在社会结构中的重要性。这本书没有给我直接的答案,而是提供了一种思考的方式,一种看待问题的方法,这才是其最宝贵的价值所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