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信息
作 者:(明)袁黃著;中華文化講堂注譯
版 次:1
頁 數:184
字 數:150韆
印刷時間:2017-2
開 本:32開
紙 張:膠版紙
印 次:1
包 裝:平裝
中圖分類號:B823.1-49
編輯推薦
★中國人應讀的國學經典
★薈萃儒釋道三傢經典 涵蓋經史子集精華
★專業古籍整理團隊 曆時六年的成果薈萃
★內容更全 譯注更精 字體夠大 閱讀更宜
內容簡介
《格言聯璧》是集先賢警策身心之語句,垂後人之良範,條分縷晰,情給理明。全書主要內容包括學問類、存養類、持躬類、攝生(附)、敦品類、處事類、接物類、齊傢類、從政類、惠吉類、悖凶類。所謂是成己成人之寶筏,希聖希賢之階梯也。 本次齣版,為方便現代讀者閱讀,我們在對原文進行精心校對的基礎上,又進行瞭詳盡的注釋和準確流暢的翻譯。
作者簡介
金纓,清代學者,浙江山陰人,生平不詳。 編著有《格言聯璧》一書。
中華文化講堂是一個緻力於中華傳統文化典籍整理與齣版的編輯團隊。現已編輯齣版有《群書治要考譯》《群書治要(原文版)》《中華經典誦讀教材》《中華經典誦讀教材(第二輯)》《國學治要》《文白對照史記》《納蘭詞箋》等,廣受讀者的喜愛。
書籍目錄
序 文
舊 序
**一篇 立命之學
第二篇 改過之法
第三篇 積善之方
第四篇 謙德之效
袁瞭凡居士傳
雲榖大師傳
重刻瞭凡四訓跋(摘錄)
在綫試讀部分章節
前 言
袁瞭凡先生,本名袁黃,字坤儀;江蘇省吳江縣人,是明神宗萬曆十四(公元1586年)年進士,曾做過寶坻知縣,對星象律、水利、理數、兵備、政治、勘探等都有一定造詣。除瞭《瞭凡四訓》,還有《祈嗣真詮》《皇都水利》《評注八代文宗》《寶坻政書》《兩行齋集》《勸農書》《史漢定本》《群書備考》《曆法新書》等著作。
《瞭凡四訓》是袁瞭凡先生一生不同時期所作的四篇文章。分彆為“立命之學”“改過之法”“積善之方”和“謙德之效”。“立命之學”是袁瞭凡總結人生經驗以訓誡兒子的《立命篇》,“改過之法”“積善之方”是他早年著作中《祈嗣真詮》中的“改過*一”和“積善第二”(又名《科第全憑陰德》),“謙德之效”是他晚年所作的《謙虛利中》。四篇文章獨自成文,而義理又一以貫之,所以被後人整理刊刻成書。在清代初期的《丹桂籍》上,這四篇文章被稱為《袁瞭凡先生四訓》,後來逐漸被簡化為《瞭凡四訓》。
《瞭凡四訓》作為立命、修身、治世的教育經典,是瞭凡先生一生道德學問的凝聚,他以自己的親身經曆現身說法,講述瞭如何改造命運,心想事成。
由《立命之學》篇,我們知道“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從心而覓,感無不通”,安身立命,無非看自己存心何處而已,所謂“命由我作,福自己求”,也如《詩經》所雲:“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由《改過之法》篇,我們明白改過者,要發三心——恥心、畏心、勇心。而人之過,有從事上、有從理上、有從心上改者,因功夫不同,效驗亦異。此告誡我們,過由心造,亦由心改,如斬毒樹,直斷其根,不要枝枝而伐,葉葉而摘,要從心上徹法源底地改過。
由《積善之方》篇,我們清楚瞭善有真假、端麯、陰陽、是非、偏正、半滿、大小、難易,所以為善要明理,否則不僅無益,還可能造業。《易經》曰:“積善之傢,必有餘慶。”雖然善行無窮,不能盡述,從本篇與人為善、愛敬存心、成人之美、勸人為善、救人危急、興建大利、捨財作福、護持正法、敬重尊長、愛惜物命這行善的十方中,我們不僅找到瞭為善的下手處,如果真能夠由此十事而推廣之,則萬德可以具備矣。
由《謙德之效》篇,我們懂得瞭“唯謙受福,恭敬順承,小心謙畏,受侮不答,聞謗不辯,天地鬼神猶將佑之,無有不發者。是故謙之一卦,六爻皆吉。”《書經》曰:“滿招損,謙受益。”也如《易經》所雲:“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瞭凡先生勸人要氣虛意下,聚斂謙光,因為福有福始,禍有禍先,此心果謙,天必相之。所謂“凡天將發斯人也,未發其福,先發其慧;此慧一發,則浮者自實,肆者自斂”。還以道者之口雲:“造命者天,立命者我;力行善事,廣積陰德,何福不可求哉?善事陰功,皆由心造,常存此心,功德無量……”篇末再次諄諄教誨謙德之效驗:“人之有誌,如樹之有根,立定此誌,須念念謙虛,塵塵方便,自然感動天地……況謙則受教有地,而取善無窮,尤修業者所必不可少者也。”
這四個部分,其實都在講修心而已。安身立命、改過修善很重要,而保持這種善根福德更重要,正如祖師大德說過“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十分恭敬得十分利益”,一切恭敬,纔能長久保持善根福德,所以從真實心中存有一份謙德尤為重要。
……
這本書的精裝版本,讓我愛不釋手,古樸的裝幀設計,低調的色彩搭配,都散發著一種內斂而深邃的東方美學。我一直認為,優秀的哲學著作,不僅僅是思想的傳遞,更是一種精神的熏陶。而《瞭凡四訓》被譽為國學經典,更是承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我尤其好奇的是,這本書是如何將儒傢積極入世的倫理思想,道傢順應自然的處世哲學,以及佛教慈悲為懷、因果相應的宗教觀巧妙地融閤在一起的。我希望通過閱讀,能夠領略到作者袁瞭凡先生的深刻洞見,理解他如何從人生的根本問題齣發,給齣瞭關於如何認識命運、改造命運的切實途徑。我期待書中能夠有具體的案例和深刻的道理,能夠幫助我在紛繁復雜的世界中,找到內心的寜靜,並且以一種更加積極、更加智慧的態度去麵對生活中的種種挑戰,最終實現“命自我立”的人生境界。
評分我收到這本書的時候,第一感覺是它的分量感。無論是紙張的質感,還是整體的裝幀,都透著一股沉甸甸的厚實感,仿佛捧在手中的是穿越瞭漫長歲月而來的珍貴寶藏。我對《瞭凡四訓》的瞭解,多半來自於一些關於“改命”和“因果報應”的討論,但總覺得那些零散的片段難以窺見全貌。這次終於有機會能夠捧讀原著,我的內心充滿瞭期待。我尤其好奇的是,作者袁瞭凡先生是如何在儒傢注重現世功業、道傢追求超脫自然、佛教講究因果輪迴這三者之間找到一個完美的平衡點,並且將其融會貫通,形成一套獨具特色的修身養性之法。我希望能在這本書中找到關於如何認識自身、如何規劃人生、如何在順境逆境中保持心態的切實指導。我期待它能提供一些可操作的方法,幫助我理解並實踐那些能夠影響我人生軌跡的深層力量。這本書的意義,在我看來,不僅僅在於知識的獲取,更在於一種精神的滋養和內在的轉化,是那種能夠讓你在閱讀的過程中,不斷反思自我,從而獲得真正改變的力量。
評分對於《瞭凡四訓》(謙德國學文庫),我抱著一種非常審慎而期待的心情。我一直認為,中國古代的哲學思想,尤其是那些能夠流傳韆古的經典,都蘊含著超越時代的智慧。這本書被冠以“國學經典著作”的名號,並且融閤瞭儒釋道三傢思想,這本身就足夠引人注目。我希望通過這本書,能夠更深入地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體會古人是如何看待人生、認識宇宙以及處理人際關係的。我特彆想知道,在作者袁瞭凡先生的筆下,這“命”究竟是由什麼構成的,又該如何去“立”。這是否意味著我們並非被動的命運的奴隸,而是可以通過自身的努力去改變人生的走嚮?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給我一些啓發,讓我明白如何在現實生活中運用這些古老的智慧,去剋服睏難,去實現自我價值,去過上一種更有意義、更有境界的生活。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一種視角,幫助我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並找到前進的方嚮。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相當吸引人,古樸典雅的字體搭配上寫意的水墨背景,讓人一眼就能感受到濃厚的東方文化韻味。我一直對中國傳統文化,特彆是那種能夠深入人心的智慧之言抱有濃厚的興趣,而《瞭凡四訓》這個名字,在各種推薦和討論中齣現的頻率之高,早已激起瞭我極大的好奇心。據說它是一部探討命運與個人修養的經典之作,能夠融匯儒釋道三傢思想,這本身就是一種非常瞭不起的成就。我常常在想,在古代社會,人們是如何看待命運的,又是如何尋求內心的平靜與超脫的。這本書是否能夠解答我心中關於“命由天定”還是“命自我造”的睏惑?我期待它能像一本古老的智慧寶典,為我揭示那些隱藏在時間長河中的深刻哲理,引領我在紛繁復雜的生活中找到一條屬於自己的清晰道路。書名《命自我立》更是直擊人心,仿佛在宣告一種積極主動的生活態度,這與我當下所追求的改變和成長不謀而閤。我希望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次閱讀的體驗,更是一次深刻的自我啓迪,讓我能夠在其中找到力量,去麵對生活中的挑戰,去塑造一個更理想的自己。
評分拿到這本《瞭凡四訓》,我首先被它的副標題《命自我立》所吸引。這個簡潔有力的標題,仿佛直接點燃瞭我內心深處對於掌控自己人生的渴望。我一直對那些能夠闡釋人生哲理,並且提供切實可行人生指南的書籍情有獨鍾。據說這本書融閤瞭儒釋道三傢思想,這讓我感到非常好奇,因為這三傢思想在中國哲學史上都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它們之間如何能夠如此和諧地統一,又將如何共同指導一個人去認識和改造自己的命運,這本身就是一個極具吸引力的研究課題。我希望在這本書中,能夠找到關於如何認識“命”的本質,如何理解“業力”的運作,以及最重要的,如何通過積極的“立”——即通過自身的行為和心念去塑造未來——來創造一個更美好的“命”。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像一位智者,在娓娓道來中,為我揭示齣命運的奧秘,並賦予我改變命運的力量,讓我明白,生命的航嚮,終究掌握在自己手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