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心理学与生活(6版,中文版) | 作者 | (美)理查德.格里格 |
| 定价 | 88.00元 | 出版社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 ISBN | 9787115111302 | 出版日期 | 2003-10-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12k | 商品重量 | 1.280Kg |
| 内容简介 | |
《心理学与生活》是一部心理学经典教科书,心理学导论类教材的典范之作,在美国及许多国家的心理学界都有着很高的知名度。美国ETS 将《心理学与生活》推荐为GRE 心理学专项考试的主要参考书。开创这本书的作者菲利普·津巴多是当今世界首屈一指的心理学家,曾因其的斯坦福监狱实验而闻名世界,更因撰写《心理学与生活》和主持电视系列片《探索心理学》而被誉为“当代心理学的声音和面孔”。 我国心理学界有不少教师多年来一直在用本书英文版作为教学用书。怀着对我国心理学基础教育和普及的使命感,北京大学心理学系18位教授通力合作,每人根据自己的研究专长和兴趣各选取一部分,精心翻译。正如王垒教授所言:“这部教材的翻译是北大心理学系教授们集体智慧和团队凝聚力的结晶。”《心理学与生活》6 版中译本在出版的十余年来,累计发行70余万册,赢得了广大心理学师生及普通读者的喜爱和认可。她不仅伴随着很多心理学专业的学生走上了心理学的学习和职业发展之路,而且也帮助众多普通读者获得了宝贵的心理学知识。 《心理学与生活》首版于20 世纪30年代,半个多世纪以来,不断与时俱进,力图反映心理学新近的研究进展,同时保持其一贯的宗旨,即“心理学是一门科学,同时关注这门科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可谓历久弥坚,历久弥新。作为一本包含着丰富的教育思想和独特教学方法的成熟教材,《心理学与生活》原书中所有元素,比如由600余条词汇及解释组成的“专业术语表”,极具价值的2000余条“参考文献”,以及近1000条的“人名和主题索引”等等,对于教学、研究和学习都是十分宝贵的,因此,在中译本中都被完整地翻译和保留了下来。另外,与心理学与生活教学配套使用的还有一系列丰富、独特的教学辅助资料和工具,人民邮电出版社新曲线公司和培生教育出版公司合作,为使用本教材的教师免费提供主要课件。 正如作者所言:“心理学是一门与人类幸福密切相关的科学”,本书贴近生活、深入实践的独特风格,使其一直是一般大众了解心理学、更好地理解人性和全面提升自身素质的推荐读物。 作者形象地将学习《心理学与生活》的过程比喻成一次“智慧的旅行”,选择她,相信你不虚此行。祝您好运! |
| 作者简介 | |
| 理查德·格里格, 译者简介: 本书的翻译工作由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原心理学系)18位教授通力合作完成,部分译者介绍如下: 王垒教授: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88年1月就职于北京大学心理学系。1995.9—1996.8 英国牛津大学高级访问学者。1996.6—2003.12 北京大学心理学系主任。Clifton 领导科学讲座教授(ChairProfessor)(2002—)。慕尼黑大学人类研究中心研究员(2002—)。2005.1—2005.5 伯克利加州大学Freeman访问教授。伯克利加州大学Research Professor (2006.1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非常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指导专家成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工作压力、职业枯竭示范研究主持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资助创新群体成员(PI)。教育部高等学校心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2001—2013)。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副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全国应用心理专业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 周晓林教授:现任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脑科学与认知科学中心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心理学评议组成员,教育部心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心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会常务理事。 |
| 目录 | |
| 章 生活中的心理学 |
| 编辑推荐 | |
| 更新版重磅来袭:心理学与生活(9版)点击进入>> 跨越半个多世纪的心理学入门经典 世界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扛鼎之作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原心理学系)18位教授联袂翻译《心理学与生活》6版上市以来累计重印70余次,持续热销70万册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院长 方方教授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主任 彭凯平教授教育部心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 周晓林教授中国心理学会前理事长 张侃教授《*强大脑》节目嘉宾Dr. 魏 魏坤琳教授倾力推荐选择《心理学与生活》(6版)的七大理由:1.心理学基础教材典范之作。《心理学与生活》首版于20世纪30年代,在全世界许多国家的心理学界都有着极高的知名度,是斯坦福大学等美国700多所院校使用的经典教材,被ETS推荐为GRE心理学专项考试的主要参考书。北京大学从1990年开始就将《心理学与生活》作为普通心理学的课程教材。2. 经典理论与科学研究的结合。《心理学与生活》不仅介绍心理学的经典理论知识,而且致力于利用坚实的科学研究来与心理学中的错误观念作战。《心理学与生活》的宗旨是:心理学是一门科学,同时关注这门科学在生活中的应用。3. 享有盛誉的、绝搭的作者团队。开创《心理学与生活》的作者菲利普·津巴多是当代社会心理学家,因其的斯坦福监狱实验而闻名于世,曾担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被公认为“当代心理学的声音和面孔”。“认知革命”无疑是当代心理学的主流,而擅长认知心理学的理查德·格里格的加入则是对津巴多社会心理学专长的重要补充。4.的译者团队。《心理学与生活》的翻译工作由北京大学心理学系18位教授通力合作完成,是“北大心理学系教授们集体智慧和团队凝聚力的结晶”。5.学术机构推荐。《心理学与生活》被教育部高等学校心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首推为普通心理学的引进版教材,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数百所高校将《心理学与生活》作为普通心理学课程的专用教材或参考读物。6.贴近生活与实践。《心理学与生活》生动流畅,通俗易懂,图文并茂,将心理学理论和知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是一般大众了解心理学、更好地理解人性和全面提升自身素质的极好读物。7.读者好评如潮。2003年《心理学与生活》6版在出版中译本,十余年来累计发行70余万册。《心理学与生活》在豆瓣上的近万条评价中一半以上为五星,还有着近千条书评和书摘,深受读者喜爱。在三大网店中有着一万多条的评论。 |
| 文摘 | |
| 序言 | |
第一段评价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充满了吸引力,采用了一种简洁而又不失深度的视觉语言,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其内容的分量。当我第一次翻开它时,就被其丰富的版图和清晰的排版所折服。序言部分就奠定了一种探索未知、理解自我的基调,作者的笔触真诚而富有洞察力,仿佛在娓娓道来一个个关于人类心灵的精彩故事。随后的章节更是层层递进,从最基础的心理学概念入手,逐步深入到更复杂的情感、认知和社会行为。书中大量引用的经典研究和生动的案例,让原本抽象的理论变得触手可及,我常常会发现自己被某个案例深深吸引,忍不住去思考它背后的心理机制。更重要的是,这本书并没有将心理学知识摆弄成高高在上的学术殿堂,而是以一种贴近生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角度来呈现,这让我觉得它不仅仅是一本教科书,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心理导师,时刻准备着解答我心中关于人际关系、情绪管理、学习效率等方面的疑问。它让我开始用一种全新的视角去审视自己和周围的世界,发现了很多曾经被忽视的细节,也逐渐理解了许多行为背后的深层原因,这种“顿悟”的感觉,是阅读过程中最令人欣喜的收获之一。
评分第三段评价 这部著作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在一个充满智慧的花园里散步,每一步都能发现新的惊喜。作者的文笔流畅而富有感染力,他将那些曾经以为晦涩难懂的心理学概念,用一种极其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我尤其欣赏他对人类情感世界的细致描摹,那些关于爱、恨、恐惧、快乐的分析,总能触及我内心最柔软的部分。书中穿插的各种心理学实验案例,不仅仅是枯燥的数据和结论,更多的是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它们让我看到了心理学研究的魅力,也让我更深刻地理解了人类行为的多样性。比如,当我读到关于认知偏差的章节时,我惊奇地发现,自己曾经做出的许多看似合理的决定,实际上都受到了不自觉的心理因素的影响。这种自我洞察的乐趣,让我欲罢不能。更让我感到惊喜的是,这本书并非止步于理论的讲解,而是积极地引导读者如何将心理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解决问题,去更好地认识自己,去改善人际关系。它不是提供标准答案,而是教会我提问,教会我思考,教会我以更科学、更理性的方式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
评分第五段评价 这本《心理学与生活》给我带来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启发。它不是简单地罗列心理学名词和定义,而是以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带我走进人类心灵的深处。作者的叙述角度非常多元,既有对个体心理的深入剖析,也有对群体行为和社会现象的宏观观察,这让我在阅读时,能够从不同的维度去理解人类。书中对不同心理学理论的介绍,都辅以大量的案例和实验证据,这使得理论的阐述更加生动形象,也更具说服力。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心理健康和应对压力的章节,这些内容不仅提供了实用的技巧,更重要的是,它让我认识到,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同样重要,并且是可以积极主动去维护的。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开始更加关注自己的内心感受,也学会了如何更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情绪。我甚至开始尝试在与人交往中,运用书中提到的沟通技巧,结果发现效果出奇地好。这本书让我明白,心理学并非遥不可及的学科,而是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学问,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理解他人,从而构建更和谐、更幸福的生活。
评分第二段评价 拿到这本《心理学与生活》,我首先被它的厚重感和严谨性所吸引。翻开书页,扑面而来的是一种扎实的学术气息,但却又不像有些专业书籍那样枯燥难懂。作者的叙述风格十分独特,既有学术研究的严谨,又不乏人文关怀的温度。他在阐述心理学原理时,总是能够恰如其分地引用大量的心理学实验和研究成果,这些研究不仅具有历史意义,更揭示了人类心理活动的奥秘。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一些心理学理论的解读,它们通常会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并且还会探讨不同理论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这对于我这样刚开始接触心理学领域的读者来说,非常有帮助。而且,书中对于心理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例如如何有效地进行沟通,如何缓解压力,如何培养健康的心理习惯等等。这些内容都非常实用,能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提升生活质量。我常常会在阅读过程中,时不时地停下来,思考书中提到的观点,并且尝试将这些观点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式,让我受益匪浅,也让我对心理学这门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评分第四段评价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与一位睿智的智者进行深度对话。作者以一种非常平易近人的方式,向我展示了心理学的广阔天地。他对于人类心理的洞察力,让我自愧不如,也让我对人性有了更深的理解。书中对于不同心理学流派的介绍,既清晰又全面,让我对心理学的发展历程有了初步的认识。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一些社会心理学现象的分析,比如群体行为、社会影响等等,这些内容让我恍然大悟,理解了许多曾经无法解释的社会现象。而且,书中还涉及了许多关于个体成长的议题,比如自我认知、动机、学习策略等等,这些内容对于我这样一个正处于不断学习和探索阶段的人来说,非常有指导意义。我常常会在阅读过程中,边做笔记,边思考,甚至会时不时地停下来,去回忆自己过往的经历,尝试用书中提到的理论去解释。这种自我反思和知识碰撞的过程,让我的思维变得更加开阔,也让我对未来的人生规划有了更清晰的方向。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启迪。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