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衷濛學堂字課圖說(綫裝本、全八冊) (清)劉樹屏,(清)吳子城 繪

澄衷濛學堂字課圖說(綫裝本、全八冊) (清)劉樹屏,(清)吳子城 繪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清] 劉樹屏 編,[清] 吳子城 繪
圖書標籤:
  • 濛學
  • 字課
  • 清代文獻
  • 劉樹屏
  • 吳子城
  • 綫裝本
  • 古籍
  • 教育
  • 書法
  • 傳統文化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耕讀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中國和平齣版社
ISBN:9787513707985
商品編碼:21366978097
包裝:綫裝

具體描述

內容介紹《澄衷濛學堂字課圖說》“是文明史的重要標誌之一”。八冊內列“檢字、類字、字課圖說”等內容。字課圖說分成簡說與詳說,簡說為十歲以下的學生而說,詳說為十一歲以上的學生而說;注音、釋義各有側重;以常用字為主,生僻者不載;字義分詳簡二類,識字之序分淺深二級,先淺後深。可見,此書既是一部小型的百科全書,又是一部小學字典,同時,還是一部解釋字根意義、正本清源的《說文解字》。諸多知名人士如鬍適、竺可楨、茅盾等都是以此書作為童年的啓濛教材。鬍適到上海造訪澄衷學堂舊識時曾說:“中國自有學校以來,*部教科書,就是《澄衷濛學堂啓濛讀本》(即本書),這一部讀本在中國教育史上,有著曆史性的價值。”

                    作者簡介劉樹屏(1857-1917),字葆良,江蘇常州人。光緒十六年(1890年)庚寅恩科第三甲進士。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1]。光緒十八年五月,散館,授翰林院檢討。甲午戰爭後,提倡教育改革。調任安徽候補道,創辦皖南中學。不久,代理南洋公學監督。清光緒二十八年鼕南洋公學發生“墨水瓶事件”後,劉齣任公學總理。他根據盛宣懷的指示和自己辦學的經驗,公布瞭《整頓學堂條陳十則》,同時又改監院為齋務長,下設監學官、檢查官,加強瞭對學生的管理。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經盛宣懷保薦,任津浦鐵路南段總辦。民國後隱居不齣。民國六年(1917年)卒。工詩。"目錄澄衷濛學堂字課圖說(凡例、檢字、類字)澄衷濛學堂字課圖說(捲一)澄衷濛學堂字課圖說(捲二)澄衷濛學堂字課圖說(捲三)澄衷濛學堂字課圖說(捲四 )CONTENTS*章農工商業1第二章財産51第三章錢幣89第四章飲食121第五章衣服147第六章宮室201第七章婚姻235第八章宗族273第九章國體309第十章政體337第十一章戶籍371第十二章賦役397第十三章徵榷447第十四章官製487第十五章選舉529第十六章兵製575第十七章刑法613索引649

劉樹屏(1857-1917),字葆良,江蘇常州人。光緒十六年(1890年)庚寅恩科第三甲進士。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1]。光緒十八年五月,散館,授翰林院檢討。甲午戰爭後,提倡教育改革。調任安徽候補道,創辦皖南中學。不久,代理南洋公學監督。清光緒二十八年鼕南洋公學發生“墨水瓶事件”後,劉齣任公學總理。他根據盛宣懷的指示和自己辦學的經驗,公布瞭《整頓學堂條陳十則》,同時又改監院為齋務長,下設監學官、檢查官,加強瞭對學生的管理。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經盛宣懷保薦,任津浦鐵路南段總辦。民國後隱居不齣。民國六年(1917年)卒。工詩。"目錄澄衷濛學堂字課圖說(凡例、檢字、類字)澄衷濛學堂字課圖說(捲一)澄衷濛學堂字課圖說(捲二)澄衷濛學堂字課圖說(捲三)澄衷濛學堂字課圖說(捲四 )CONTENTS*章農工商業1第二章財産51第三章錢幣89第四章飲食121第五章衣服147第六章宮室201第七章婚姻235第八章宗族273第九章國體309第十章政體337第十一章戶籍371第十二章賦役397第十三章徵榷447第十四章官製487第十五章選舉529第十六章兵製575第十七章刑法613索引649
《澄衷濛學堂字課圖說》是一部在中國近代教育史上具有裏程碑意義的濛學讀物。這部著作由劉樹屏、吳子城等人編繪,以其科學的編排、精美的插圖和通俗易懂的語言,極大地推動瞭當時兒童啓濛教育的發展。 成書背景與編撰理念 《澄衷濛學堂字課圖說》的誕生,與晚清社會變革的大背景息息相關。隨著西方教育思潮的湧入,中國傳統的濛學教育模式開始受到挑戰。傳統的濛學讀物,如《三字經》、《百傢姓》、《韆字文》等,雖然經典,但在內容和形式上已難以滿足新時代對兒童教育的要求。它們往往偏重於記誦和道德說教,缺乏對事物本身的認知和科學知識的普及。 正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一批有識之士開始緻力於編撰更加科學、實用的濛學教材。《澄衷濛學堂字課圖說》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其編撰者深刻認識到,兒童的早期教育應當以認識世界、認識文字為基礎,並且要符閤兒童的認知規律。因此,他們拋棄瞭傳統濛學讀物中脫離現實的文言內容,轉而采用更為貼近生活、貼近自然的白話文,並輔以大量的插圖,旨在讓兒童在識字的同時,也能對周圍的世界有一個初步的瞭解。 “澄衷”二字,寓意澄淨心地,滌蕩初心,這正是編撰者希望通過這套教材達到的教育目標——培養兒童純真善良的品德和求知若渴的精神。 內容編排與特點 《澄衷濛學堂字課圖說》全書共八冊,每一冊都經過精心設計,循序漸進,結構嚴謹。其內容編排充分考慮瞭兒童的學習特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識字為主,兼顧認知: 全書的核心在於識字。每一課都選取一組與日常生活緊密相關的字詞,並配以生動形象的插圖。這些插圖不僅幫助兒童理解字詞的含義,更重要的是,它們將抽象的文字與具體的事物聯係起來,大大降低瞭識字的難度。例如,學習“山”字時,會配以連綿的山巒圖;學習“水”字時,則會齣現蜿蜒的河流或波濤。這種“圖文並茂”的方式,使兒童在識字過程中,如同進行一次次生動的百科知識普及。 主題分類,係統性強: 書中的字詞並非隨意羅列,而是按照一定的邏輯進行分類。例如,第一冊可能從最基礎的“人”、“口”、“手”等開始,然後逐步過渡到傢庭成員、身體部位;第二冊可能涉及生活用品、傢具;再往後則會擴展到動植物、自然景物、交通工具、學校生活、節日習俗、社會職業等等。這種分類教學法,使得兒童能夠在一個個主題下,係統地認識和記憶相關的詞語,形成初步的知識網絡。 圖文並茂,形象生動: 《澄衷濛學堂字課圖說》最突齣的特色之一便是其精美的插圖。這些插圖由當時的優秀畫師繪製,綫條流暢,色彩柔和,造型準確,栩栩如生,充滿瞭生活氣息。無論是描繪花鳥魚蟲,還是呈現器具建築,亦或是錶現人物活動,都力求真實再現,讓兒童通過視覺直接感受,從而加深對字詞和所代錶事物的印象。插圖的齣現,打破瞭傳統濛學讀物僅依靠文字的單調模式,極大地激發瞭兒童的學習興趣。 白話語言,易於理解: 與古代濛學讀物不同,《澄衷濛學堂字課圖說》大量使用當時流行的白話文進行解釋和說明。這種通俗易懂的語言,符閤兒童的口語習慣,便於他們理解和接受。這種語言上的革新,是近代教育教材與時俱進的一個重要體現。 注重德育,潛移默化: 在識字和認知內容之外,《澄衷濛學堂字課圖說》也潛移默化地滲透著一定的道德教育。例如,在介紹傢庭成員時,會引導兒童尊敬長輩;在介紹學校生活時,會強調勤奮好學;在介紹社會百態時,也會涉及一些基本的社會規範和倫理道德。這種將德育融入日常識字過程的做法,使其具有更深遠的教育意義。 對近代教育的影響 《澄衷濛學堂字課圖說》的齣現,對中國近代濛學教育産生瞭深遠的影響,主要體現在: 引領瞭濛學教育的革新方嚮: 它打破瞭舊式濛學讀物陳陳相因的局麵,為新型濛學教材的編撰提供瞭成功的範例。其科學的編排、生動的插圖和白話的語言,成為後來濛學讀物效仿的對象。 提升瞭兒童的學習興趣和效率: 圖文並茂、淺顯易懂的教學方式,大大提高瞭兒童的學習興趣,使原本枯燥的識字過程變得有趣起來。這使得兒童能夠更快地掌握基本的漢字,為他們後續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普及瞭基礎的科學和生活知識: 通過識字和插圖,《澄衷濛學堂字課圖說》嚮兒童介紹瞭大量與自然、生活、社會相關的知識,拓寬瞭他們的視野,培養瞭他們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促進瞭漢字在民間的普及: 《澄衷濛學堂字課圖說》的易讀性和趣味性,使其在民間廣為流傳,成為許多傢庭和私塾的首選教材,對提高國民的識字率起到瞭積極作用。 版本與傳承 《澄衷濛學堂字課圖說》因其重要的價值,在齣版後被不斷重印和流傳。綫裝本,全八冊,是其經典的版本形式,保留瞭古籍的韻味。如今,這部經典的濛學讀物依然被收藏傢和研究者視為珍寶,也為後人瞭解近代教育發展史提供瞭寶貴的實物資料。 結語 《澄衷濛學堂字課圖說》不僅僅是一套識字課本,它更是近代中國教育思想的一次重要實踐。它以兒童為中心,以啓濛為己任,將知識的傳遞與品德的培養相結閤,用生動形象的方式,為一代又一代的中國兒童打開瞭認識世界的大門。它的精神和價值,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啓示意義。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和內容,共同營造瞭一種肅穆而又充滿生命力的氛圍。它讓我想起過去私塾裏的光景,想象著先生手持戒尺,學生們伏案苦讀的場景。這種曆史的厚重感,讓人不敢有絲毫懈怠。更重要的是,它提醒著我們,文化傳承不是一蹴而就的錶演,而是需要一代代人腳踏實地、一絲不苟地去維護和發揚光大。看著這八冊書,我看到的不僅僅是過去的遺存,更是一種對未來教育方式的深刻反思和期許。它用無聲的語言,教導著如何做一個有根有底的人。

評分

我特彆欣賞這套書在編排上所體現齣的那種對啓濛教育的極緻用心。它不是簡單地羅列字形,而是將文字與圖像緊密結閤,構建瞭一個完整的認知體係。這對於理解那個時代人們是如何構建世界觀和知識圖譜的,提供瞭絕佳的視角。每一幅圖畫,雖然受限於當時的製版技術,顯得略微粗糙,但其內涵卻極其豐富,蘊含著深刻的哲學思考和生活哲學的影子。它教導的不僅是“認字”,更是“明理”,是教人如何在天地之間找到自己的位置。這種由錶及裏的教育理念,在今天看來,依然閃耀著智慧的光芒,值得我們深思。

評分

說實話,我入手這套書,很大程度上是被它的“原汁原味”所吸引。如今市麵上太多經過過度“現代化”處理的古籍影印本,色彩鮮艷到失真,排版也為瞭迎閤現代閱讀習慣做瞭大刀闊斧的改動。但這套書,保留瞭清末民初那種樸拙而嚴謹的風格,字裏行間透著一股不容置疑的權威感。在快速消費信息的時代,能夠靜下心來,對著這種略顯晦澀卻又充滿力量的文字和圖版進行解讀,本身就是一種修行。它強迫你慢下來,去揣摩每一個筆畫的起承轉閤,去體會那種建立在深厚學養之上的錶達方式。這種閱讀體驗,是任何電子設備都無法替代的,它提供瞭一種與古人對話的真實通道。

評分

翻開這本綫裝古籍,撲麵而來的是一股濃鬱的書捲氣,紙張的泛黃和細微的褶皺,無聲地訴說著歲月的滄桑。它的裝幀本身就是一種藝術,帶著舊時匠人的心血與智慧,每一頁的摺痕都像是曆史留下的指紋。觸摸著那些泛黃的紙麵,仿佛能感受到當年抄書人或繪圖者指尖的溫度。這樣的書籍,擺在書架上,本身就是一種精神的依托,它不僅僅是知識的載體,更是一件可以被珍藏和世代相傳的物件。現在的印刷品固然清晰便捷,卻少瞭這種獨有的厚重感和人情味。光是看著這八冊書安靜地躺在那裏,就覺得心靈得到瞭某種程度的安撫,那是一種對於傳統文化深沉的敬畏與親近。

評分

說句實在話,剛開始翻閱時,確實需要極大的耐心去適應。古人的敘事節奏和用詞習慣,與我們現在的語言習慣存在著顯著的代溝。很多詞語的引申義和特定的語境,需要反復查閱資料纔能領會其真意。但這恰恰是樂趣所在——每一次成功“破譯”一個難點,都會帶來巨大的成就感。這套書就像一座需要耐心攀登的山峰,頂峰的風景絕對值得為此付齣汗水。它篩選瞭那些真正願意沉浸其中的讀者,那些隻求速成的人,恐怕很快就會望而卻步。對我而言,這種“挑戰性”正是它永恒的魅力所在。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