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不同的问题。政府分文不收拥堵费,与收取足够高的拥堵费后把收入全部均分给全体市民,这两种做法虽然都能阻止政府增加收入,但对治理拥堵的效果是**不同的。广州地铁试行免费乘车的经验,是*好的旁证。假如对地铁这种私用品**不收费,那么哪怕是需求很低的人也都会涌来;相反,收费后把收入返还给居民,需求低的乘客就会主动回避高峰。北京的道路不是“到处始终”拥堵,而是“某时某地”拥堵,治堵的办法没有比“按时按段收费”*精准了。越接近这个原则的治堵方案就越**,越远离这个原则的治堵方案就越无效。例如,提高燃油费就难以**治堵。这个办法不但会让在非繁忙时段行车的车主吃亏,同时还鼓励了已经缴纳了高额燃油费的车主,去争用本来已经稀缺的道路时段。人们可能还会到周边地区购买汽油,并由此引发管制带来的无谓浪费。不公平加剧了,拥堵则并没有减少。相似地,企图通过提高牌照费的办法来治堵,也是隔靴搔痒,没抓到要害。管制者没有理由推断外地车对北京道路的需求低于本地车。相反,一般愿意老远开来的汽车,反而应该比在本地的汽车,有*急迫的事情要办。然而,管制者如果不对外地车牌采取歧视性的限制,提高北京车牌牌照费的做法就难以收到任何治堵的效果。由此看来,通过提高牌照费的办法来治堵,造成的问题恐怕要比解决的问题*多。再有,之前颁布实施的“摇号发牌”的办法,无论其优劣,无论人们是否会形成一个地下市场来冲抵它的作用,都与“按时按段收费”的办法不沾边。所谓“治堵”,是说现在京城的某些时间某些路段已经太堵了,而不是将来可能堵。即使从此停止发牌,也无助于解决目前的拥堵。除此以外,我们还能听到各式各样的治堵建议,包括“优化道路规划”“发展公共交通设施”“缩小城乡差别”“公布政府机构购车用车的详情”,甚至是“让政府部门搬迁到五环外的郊区”,等等。客气地说,远水救不了近火;不客气地说,建议者根本就不想在可见的将来看到北京的拥堵得到改善。为什么?建议者们忘掉了“治堵”的目标,那就是确保对使用道路的需求为*高的车辆顺利通过;相反,他们把“治堵”理解为“治理社会”,把许多其他的愿望和目标,都与治堵等同起来,甚至置于治堵之上了。这是说,大家不妨讨论如何优化这些外界条件,讨论如何改道、如何发展公交、如何限制公权力,但这些问题本身不是治堵的目标。我们不能先放弃“按时间路段收费”这一直接达到目标的办法,退而指望去改变那些间接的因素来治堵。同样的道理,大家不难理解,只要食物供不应求,那么餐厅就应该实施“按质按量”收费办法,而不是指望**改善了公款吃喝的现象后才让餐厅收费;鸡肉紧俏了,鸡肉就应该贵,而不是漫无边际地讨论如何增加牛肉的供应,进而讨论如何建设一个理想社会以致顺带使得鸡肉不用
.........
薛兆丰,北京大学**发展研究院教授、北京大学法律经济学研究中心联席主任。曾为美国西北大学法学院(NorthwesternUniversitySchoolofLaw)博士后研究员,美国乔治·梅森大学(GeorgeMasonUniversity)经济学博士。薛兆丰教授对法律、管制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具有独特见解,长期关注信息技术创新与互联网商业在中国的发展,著有《经济学通识》和《商业无边界——反垄断法的经济学革命》。
第五章 经济学随想
  1.经济学的态度和观念
  经济学的免责声明
  斯密的道德观和市场观
  行善的困难
  企业家须回报社会吗?
  环保思想家和经济实干家
  2.经济学的误用和纠正
  需求曲线必定向下
  “价值”观的谬误
  知数据不知情况
  “看得见的”与“看不见的”
  3.经济学巨匠的成就和纪念
  法律经济学从科斯开始
  如何纪念科斯
  官员不是天使——纪念宪政经济学先驱布坎南教授
  因纯真而深刻——纪念经济学家阿尔钦
  纪念贝克尔
这是一本真正意义上的“通识”读物,它成功地将经济学的核心思想融入了一个易于理解的叙事框架中。《经济学通识(第二版)》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是罗列概念,更重要的是教会读者如何去“思考”经济学。作者善于运用类比和故事,将复杂的经济模型具象化,例如在解释“供给与需求”时,他会从一个水果摊的生意讲起,生动地描绘出价格如何根据供需关系而波动。这种方式极大地降低了经济学入门的门槛,让读者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潜移默化地掌握经济学的基本逻辑。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产权”和“外部性”等概念的深入剖析,这些往往是理解许多社会问题根源的关键。作者并没有回避现实世界的复杂性,而是鼓励读者从经济学的视角去审视这些问题,从而形成自己独立的判断。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是,经济学并非是一门孤立的学科,它与政治、社会、文化等方方面面都紧密相连,理解经济学,就是理解我们所处的世界。
评分作为一名对社会科学有浓厚兴趣的读者,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系统性地梳理经济学脉络,同时又能兼具可读性的读物。《经济学通识(第二版)》完全满足了我的需求。这本书在结构上设计得非常巧妙,从最基础的个体选择出发,逐步深入到市场运行、宏观调控等更广阔的领域,逻辑层层递进,非常有助于建立完整的经济学认知框架。作者的笔触严谨而不失幽默,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他能够用非常生动形象的比喻来解释,让即便是初学者也能轻松理解。我尤其赞赏书中对于“理性经济人”假设的探讨,以及如何将其应用于理解各种经济行为。此外,书中还涉及了对不同经济学流派的梳理和比较,这让我对经济学发展史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理解了为什么在解释同一现象时,不同的经济学家会有不同的观点。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在经历一次思维的洗礼,让我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以及政府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它不仅仅是一本教科书,更像是一部帮助我们理解世界运行机制的指南。
评分我曾一度认为经济学是属于专业人士的领域,充斥着我无法理解的理论和模型。然而,这本《经济学通识(第二版)》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它以一种非常友好的姿态,将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融入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作者的写作风格非常吸引人,他不是简单地罗列事实,而是通过讲述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和案例,来阐释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例如,当他解释“沉没成本”时,会用一个看电影的例子,让你瞬间明白为什么不应该为已经付出的成本而继续错下去。这种贴近生活的叙述方式,让我觉得经济学不再是冰冷的理论,而是充满了智慧和启示。书中的内容设计非常周全,从个人决策到企业竞争,再到宏观经济的波动,都一一涵盖。我特别喜欢作者在讨论“信息不对称”时,举的二手车交易的例子,这让我更深刻地理解了市场中存在的普遍问题。读完这本书,感觉自己像是一个初窥门径的学徒,对经济世界有了全新的认识,并且充满了进一步探索的兴趣。
评分这本《经济学通识》真的颠覆了我对经济学枯燥乏味的刻板印象!我一直觉得经济学离生活很遥远,充斥着各种晦涩的公式和图表,但这本书完全不同。作者用一种非常亲切、接地气的方式,将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核心概念娓娓道来。读第一遍的时候,我简直是惊为天人,感觉好多之前不理解的社会现象,比如通货膨胀、失业率,甚至是为什么超市里的商品价格会有波动,突然就变得豁然开朗。作者的语言很有画面感,常常用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例子来解释复杂的经济原理,比如他会讲到“机会成本”的时候,会用选择吃什么午餐来类比,一下子就能抓住重点。而且,这本书不是那种填鸭式的教学,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在和你聊天,引导你去思考,去发现经济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影子。我尤其喜欢作者在解释一些争议性经济话题时,能够提供多角度的分析,让你自己去判断,而不是直接告诉你“什么是对的”。读完这本书,感觉自己的思维方式都跟着发生了变化,看新闻、看社会事件,都有了一种新的解读角度,不再是人云亦云,而是能自己去分析背后的经济逻辑。这本书绝对是经济学入门的绝佳选择,强烈推荐给所有对经济学感到好奇但又望而却步的朋友们!
评分最近读了这本《经济学通识(第二版)》,感觉像是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我一直觉得经济学听起来就很高深,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平实,就像和朋友聊天一样,没有那些让人头晕的专业术语,即使是复杂的概念,作者也能用生活中的例子讲得明明白白。比如,关于“稀缺性”的讨论,作者就结合了我们日常生活中想要的东西总是比拥有的多的普遍感受,一下子就让人感同身受。读这本书的时候,我经常会不自觉地把自己代入到书中描述的场景,思考“如果是我,会怎么做?”,这种互动式的阅读体验让我感觉自己不是在被动接受知识,而是在积极参与到经济学的思考过程中。而且,作者对一些经济学现象的解读,常常能触及问题的本质,让我反思很多习以为常的事情。我特别喜欢他分析“激励机制”的部分,解释了为什么人会因为奖励或惩罚而改变行为,这对于理解工作、学习乃至社会现象都非常有启发。这本书真的让我觉得经济学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学科,而是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的“生活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