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太平經
定價:180.00元
作者:楊寄林
齣版社:中華書局
齣版日期:2013-04-01
ISBN:9787101092165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2.801kg
編輯推薦
1.本套叢書為全本。所收書目是經史子集中*為經典的著作,以版本為核校底本,約請業內專傢進行注釋和翻譯。注釋準確簡明,譯文明白曉暢。本次推齣第八輯,共6種。
2.采用紙麵精裝。全套書的裝幀設計雅正,精緻大方。
3.定價適閤,方便廣大讀者購買收藏。
內容提要
《太平經》十部一百七十捲,據《後漢書》等史料記載為東漢末期道士乾吉等人所傳,是我國道教早期的主要經典之一。此經假托神人(又稱天師)與六方真人問答,演說原始道教教義和方術,捲帙浩繁,內容龐雜。大抵以奉天法道,順應陰陽五行為宗旨,廣述治世之道、倫理準則,以及長壽成仙、治病養生、通神占驗之術。其說雖受漢代讖緯神學影響,宣揚災異祥瑞,善惡報應觀念,“多巫覡雜語”。但亦自成體係,以順天地之法,治政修身,達於天下太平為主旨。有代錶下層民眾反對統治者恃強淩弱,主張自食其力,周窮救急的思想。故為張角等早期民間道教所利用,組織發動農民起義。後世道教各派教義,亦受此書影響。堪稱瞭解中國道教必讀的名典。
本次譯注作者楊寄林教授積數十年研究《太平經》之功力精心注譯全本,注釋詳盡徵引豐富,譯文清晰流暢而不乏生動有趣之處,題解中對各篇思想內容和篇目流傳情況做瞭詳細說明,是幫助廣大讀者閱讀理解這部名著的*讀本之一。
目錄
上冊前言捲一至十七甲部(不分捲)捲十八至三十四乙部(不分捲)捲三十五丙部之一捲三十六丙部之二捲三十七丙部之三捲三十八丙部之四捲三十九丙部之五捲四十丙部之六捲四十一丙部之七捲四十二丙部之八捲四十三丙部之九捲四十四丙部之十捲四十五丙部之十一捲四十六丙部之十二捲四十七丙部之十三捲四十八丙部之十四捲四十九丙部之十五捲五十丙部之十六捲五十一丙部之十七捲五十二丁部之一捲五十三丁部之二捲五十四丁部之三捲五十五丁部之四捲五十六至六十四丁部五至十三捲六十五丁部之十四捲六十六丁部之十五捲六十七丁部之十六捲六十八丁部之十七中冊捲六十九戊部之一捲七十戊部之二捲七十一戊部之三捲七十二戊部之四捲七十三至八十五戊部五至十七捲八十六己部之一捲八十七己部之二捲八十八己部之三捲八十九己部之四捲九十己部之五捲九十一己部之六捲九十二己部之七捲九十三己部之八捲九十四至九十五己部九至十捲九十六己部之十一捲九十七己部之十二捲九十八己部之十三捲九十九己部之十四捲一百己部之十五捲一百一己部之十六捲一百二己部之十七下冊捲一百三庚部之一捲一百四庚部之二捲一百五庚部之三捲一百六庚部之四捲一百七庚部之五捲一百八庚部之六捲一百九庚部之七捲一百十庚部之八捲一百十一庚部之九捲一百十二庚部之十捲一百十三庚部之十一捲一百十四庚部之十二捲一百十五至一百十六庚部十三至十四捲一百十七庚部之十五捲一百十八庚部之十六捲一百十九庚部之十七捲一百二十至一百三十六辛部(不分捲)捲一百三十七至一百五十三壬部(不分捲)捲一百五十四至一百七十癸部(不分捲)附錄附圖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如果用現代的眼光去審視,這本書裏頭的一些觀念無疑是過時的,甚至有些地方顯得過於理想化。但我們閱讀經典,絕非是為瞭尋找一個“完美”的古代模闆,而是為瞭理解人類精神史上那些深刻的印記。《太平經》的價值,或許不在於其所預言的“太平”是否真的實現,而在於它所構建的那套龐大而自洽的倫理和宇宙模型,揭示瞭古代社會如何自我調適、如何試圖在動蕩中尋求永恒的穩定。它像是一部古代的“操作係統”的源代碼,充滿瞭結構性的設定和底層邏輯。我尤其喜歡其中關於“德行”與“氣數”相互影響的論述,那種精密的因果鏈條構建,即便在今天看來,也具有很強的哲學思辨價值。閱讀它,讓我對“曆史的厚重感”有瞭更為具象的體會。它不是一本讓人讀後會心一笑的書,而是讓你讀完後,需要花很長時間來消化、來校準自己世界觀的書。它的力量在於潛移默化,在於挑戰你對“真實”的定義。
評分這本厚重的典籍,甫一捧在手中,便能感受到它沉甸甸的曆史分量。紙張的質感,泛著一種溫潤的、曆經歲月洗禮的微黃,墨跡的暈染,仿佛還能嗅到韆年之前,在某間古老的書齋裏,抄寫者屏息凝神的氣息。它不像時下流行的那些輕薄快餐讀物,隨便翻翻就能得個大概。這部作品要求的是一種近乎虔誠的投入,每一次翻頁,都像是在撥開層層迷霧,試圖觸及那個古老時代最核心的智慧與信仰。閱讀它,更像是一場漫長而艱辛的考古挖掘工作,你得耐心地對照不同的引文,去辨識那些晦澀的術語和繁復的象徵意義。我尤其欣賞中華書局的這次整理,注釋詳實而審慎,沒有過度解讀的痕跡,而是力求忠實地呈現原貌,這對於深入理解此類經典至關重要。它不是一本可以讓你輕鬆獲得“成功秘訣”的指南,而更像是一麵鏡子,映照齣古代人如何理解天地運行、社會秩序以及個體在宇宙中的位置。讀完一章,往往需要閤上書本,久久思索,那種被深邃的思想觸動的感覺,是其他讀物難以比擬的。它考驗的不是閱讀速度,而是理解的深度和對曆史語境的敏感度。
評分不得不提的是,這本書的體量和內容的密度,足以讓任何一個非專業讀者望而卻步。但支撐我一直讀下去的,反倒是它那種近乎“天人閤一”的宏大願景。在那個時代,人們對於“太平”的追求,是如此純粹而具有實踐性,它不僅僅是政治上的安定,更是宇宙層麵的和諧。書中對陰陽五行、星辰軌跡的論述,看似迷信,實則反映瞭一種試圖將人類行為納入自然律法體係的努力。這種努力本身就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每次讀到關於如何“感應天道”的部分,我都會停下來思考,現代人追求的“效率”和“進步”是否讓我們與這種更廣闊的連接感漸行漸遠瞭?中華書局的排版非常大氣,留白得當,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瞭文本帶來的壓迫感。它允許讀者在密集的理論中,找到片刻喘息的空間,進行自己的思緒梳理。這是一部需要“慢讀”的作品,心急吃不瞭熱豆腐,也悟不齣其中真諦。
評分我有個習慣,每當讀到一部重要的古代典籍,總會想象一下當時的閱讀環境。對於這本,我甚至會嘗試去模仿那種“隔著一層紗”的閱讀體驗。楊寄林的這個版本,在學術嚴謹性上無可挑剔,但其內容本身,對於習慣瞭現代白話文邏輯的我們來說,無疑是存在挑戰的。它的錶達方式是高度凝練和象徵性的,很多章節讀起來像是某種加密的代碼,需要讀者具備相當的跨文化、跨時空背景知識纔能勉強窺見其門徑。我並非曆史或宗教學的科班齣身,所以閱讀時常常感到力不從心,需要反復迴溯,甚至做一些旁騖的研究,比如去查閱同時期的其他文獻以作對照。但正是這種“對抗性”,反而激發瞭我的探索欲。它不提供現成的答案,隻提供精密的綫索。讀完之後,你不會覺得自己“學會”瞭什麼,而是覺得自己“理解”瞭更多關於古代社會精神層麵的運行機製。這就像是在攀登一座險峻的山峰,雖然過程異常辛苦,但站在山頂迴望時,那種視野的開闊感是無與倫比的。
評分說實話,初次麵對這本書時,我內心是充滿敬畏,但也夾雜著一絲對枯燥的擔憂。畢竟,涉及到“太平”二字,很容易讓人聯想到那些教條式的、宏大的敘事框架。然而,一旦真正沉浸進去,我發現它的內在邏輯構建得極其精妙且富有韌性。它並非單綫條地宣講某一固定教義,而是鋪陳開一個巨大的思想網絡,各種看似不相關的概念——從天文星象到人事治理,從個體修行到災異警示——都被巧妙地編織在一起。這種整體觀,在現代社會碎片化的信息流中顯得尤為珍貴。它迫使我們跳齣日常的綫性思維,去接受一種多維度、循環往復的宇宙觀。閱讀過程中,我常常需要藉助配套的工具書,去理解那些古代特有的地域名詞和官製稱謂。每一次成功破譯一個關鍵的概念,那種豁然開朗的喜悅,絕對是閱讀過程中的一大樂趣。作者對細節的把握,那種對“秩序”近乎偏執的追求,讓人不得不佩服古人構建復雜理論體係的能力。它不是一本用來“消磨時間”的書,它更像是一份邀請函,邀請你參與一場關於永恒秩序的嚴肅對話。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