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名稱: 智-中華傳統五德修身文化-(二) | 齣版社: 中央編譯齣版社北京圖書發行部 | 齣版時間:2017-12-01 |
| 作者:熊春錦 | 譯者: | 開本: 32開 |
| 定價: 68.00 | 頁數: | 印次: 1 |
| ISBN號:9787511734488 | 商品類型:圖書 | 版次: 1 |
《中華傳統五德修身文化:智》係統介紹瞭智德的修身內涵和治事與治世意義。智德作為仁、義、禮、智、信五德的子係統之一,本質屬性是一種德性能量,既具有品格性,也具有能量性,是構成萬物生命活力的先天之本。智德屬於一種天陽能量,畜養心識而産生後天智識。
《中華傳統五德修身文化:智》分為“智德”、“培智”、“益智”、“明智”四個部分,重點對智德修身的基本理論,老子上善治水的思想以及方法,進行全麵的介紹和論述。通過談文論字,對智字的本義、釋用和分類,智德的定義、內涵以及智慧與愚昧的關係等進行瞭深入的研究和解析。對智德的廉、恥、檢、勤四個子係統進行瞭深入淺齣的解析,闡釋瞭如何培智進賢。詳細講解瞭智德修身的內在生理機製,並解析瞭益智的方法,以及如何通過耳識的正善治促進智德修身。後通過幾則明智故事,深刻闡釋瞭智德在民族文化復興中的重要作用。
熊春錦,1948年生,湖北麻城人。現任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理事,教育部戰略研究培育基地“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開放經濟與國際科技閤作戰略研究中心”研究員,北京中醫藥大學客座教授。2009年被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中華傳統文化誦讀工程”授予“中華國學公益形象大使”稱號。2014年,先後被中國未來研究會教育分會等機構主辦的第十一屆教育傢大會、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中國網)主辦的2014中國教育傢年會授予“教育創新先進個人”和“2014年度中國教育領袖人物”榮譽稱號。
主要著作:帛書《老子·德道經》校注、帛書《黃帝四經》(注音版)、《中華傳統五德修身文化·信》、《簡帛<五行經>釋解》、《中華傳統節氣修身文化·要略》、《中華傳統節氣修身文化·四時之春》、《中華傳統節氣修身文化·四時之夏》、《中華傳統節氣修身文化·四時之鞦》、《中華傳統節氣修身文化·四時之鼕》、《東方治理學》、《中華國學道德根》、《國學道德經典導讀》、《道德復興論修身》、《道德教育貴修身》、《德慧智慧性圖文思維教育》、《龍文化的文明與教育》、《老子人法地思想揭秘》、《道醫學》、《太極修身》、《幼兒教育概論》等專著,以及《黃帝四經·道法》、《老子思想在當代》、《五德益智養生》等音像作品。
主編著作:《德道行天下》(叢書)、《德慧智經典誦讀教材》(上下冊)、《小篆入門指導》、《小學經典讀本6+1》、《德慧智經典誦讀操作指導手冊》、《德慧智教育輔導答疑匯編》、《中華德慧智教育方法與實例匯編》、《中華德慧智教育·幼兒經典讀本》、《中華德慧智經典楷篆對照本》,中華德慧智教育經典讀本係列等。
第一章 智德
第一節 談文論字說智
一、智的文與字衍變
(一)甲骨文“智”的內涵
(二)金文“智”的內涵
(三)篆文“智”的內涵
二、古聖先賢論智
(一)《黃帝四經》論知(智)
(二)老子《德道經》論智
(三)楚簡《五行經》論智
(四)孔子論智
(五)《墨子》論智
(六)《莊子》論智
(七)《化書》論智
第二節 智德的概念解析
一、三元(源)論簡介
二、智德的定義
(一)五行屬水
(二)腎臟為載體
(三)腎炁
(四)內在元素
三、智識
四、智德為先天之本
(一)其本貴在於腎炁
(二)腎為人之根
(三)腎炁之海
第三節 智慧與愚昧
一、智慧與心、脾、大腦的關係
二、智與慧的關係
(一)生命治理和社會治理中的智與慧
(二)智識與慧識的陰陽特性
(三)智轉慧
(四)智與愚的關係
三、智儀
第四節 智的釋用與分類
一、聖治對智的定義釋用
(一)什麼是聖治
(二)老子為什麼提齣“絕聖棄智”
(三)符閤聖治的智識
(四)聖治之智的釋用
二、王治對智的定義釋用
(一)王治對智的分類定義
(二)王治對智的層級分類
三、霸治對智的釋用
四、智識的強弱分類
五、智識的不足與邪惡分類
(一)智識的不足與異常分類
(二)醜惡邪假類的智識
六、解決智德丟失的總體原則
第二章 培智
第一節 智德的廉恥檢勤
一、字析廉恥檢勤
二、詳析智德之廉
(一)“廉”在修身內求中的應用
(二)“廉”在做人治事中的應用
三、詳析智德之恥
(一)“禮義廉恥”四維思想的局限性
(二)“恥”在做人治事中的應用
(三)“恥”在修身求真中的應用
(四)國恥與個人之恥
(五)“不恥”與恥的變異現象
四、詳析智德之檢
(一)“檢”的方式和標準以及分類
(二)內聖外王修身的六“檢”標準
(三)檢的屬性分類
(四)“檢”在修身治事中的應用
(五)失檢現象分析
五、詳析智德之勤
(一)天道酬勤
(二)勤能補拙
(三)勤實為本
(四)精勤專一
(五)罰懶立勤
(六)上勤下順
第二節 培智進賢
一、退愚
二、識智
三、進賢
第三章 益智
第一節 智德的內在修身生理機製
一、智德具備的綜閤體現
二、智德缺失的綜閤體現
三、智德的內在生理機製
(一)腎智與心智的關係
(二)心智與腎炁(氣)的關係
(三)腎藏智的善用與泄漏
第二節 益智的方法
一、智者樂水
二、智者治水
(一)上善治水
(二)水善利萬物而有靜
(三)居眾之所惡,故幾於道矣
(四)居善地,心善潚
(五)予善信,正善治
(六)事善能,蹱善時
(七)夫唯不爭,故無尤
三、治水培智貴精
(一)開源
(二)節流
第三節 耳識的正善治
一、耳識對於智德修身的意義
(一)腎開竅於耳
(二)“聽”字解析
(三)傾聽的意義
二、耳識的有為而治
(一)“聽而不聞”現象說明瞭什麼
(二)耳識“正善治”的方法
第四章 明智
第一節 古代明智故事
一、汴梁斜塔
二、不可思議的善數技藝
三、榮方問陳子
(一)道術與算術
(二)“思”與“通類”
(三)“智類之明”與明智
(四)賢人之智與聖人之智
第二節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一、水土治理時不我待
二、揚長避短必定中興
參考文獻
這本書給我帶來的影響是長期的、潛移默化的,它已經開始影響我觀察世界的方式。在閱讀之前,我對一些傳統觀念的理解或許還停留在錶層,帶有一定的刻闆印象。但是,通過這本書的深入解讀,我開始用一種更具批判性和曆史感的眼光去重新審視這些概念。它促使我去思考,在快速變化的當代社會中,這些古老的智慧如何進行創造性的轉化和應用,而不是僵硬地照搬。更重要的是,它在潛移默化中塑造瞭一種積極嚮上的生命態度,鼓勵人在麵對挫摺時,能夠迴歸到內心的力量和原則上來尋找支撐。這本書的價值,不在於它能告訴你所有問題的答案,而在於它能教會你如何帶著一份從容和遠見,去麵對生活中的所有“不確定性”。它讓我對未來充滿瞭期待,因為我知道自己多瞭一份可以隨時取用的精神資源。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真是獨具匠心,那種古樸典雅的氣質撲麵而來,讓人立刻聯想到深厚的曆史底蘊。我記得當時在書店裏,目光就是被它吸引過去的,那種沉穩的色調和精緻的字體搭配,讓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翻開扉頁,內頁的排版和用紙質感也相當齣色,看得齣齣版方在細節上是下瞭真功夫的。整體裝幀給人的感覺就是:這是一本值得珍藏的經典。我本身對中國傳統文化一直抱有濃厚的興趣,總覺得現代社會裏,我們似乎丟瞭一些非常寶貴的東西,而這本書的齣現,就像是為我們提供瞭一把鑰匙,去重新開啓那扇通往古代智慧的大門。光是捧在手裏,就能感受到一種寜靜的力量,它不是那種嘩眾取寵的暢銷書,而更像是一位智者在靜靜地等待知音的開啓。我最欣賞的是它在視覺上傳達齣的那種莊重感,完全沒有現代浮躁氣息的乾擾,讓人能更心無旁騖地投入到閱讀之中。
評分這本書的文字功底深厚得令人敬佩,簡直是一場文字的盛宴。作者的遣詞造句,老練卻不失靈動,既有文言的凝練之美,又保持瞭現代人能夠理解的流暢性。閱讀過程中,我數次停下來,默默地迴味某些句子,那些句子像打磨過的玉石,溫潤而光潔,每一個詞語似乎都在最恰當的位置上。我尤其欣賞作者如何將復雜的哲學思想,用極富畫麵感的語言錶達齣來。舉個例子,當他描述某種高尚情操時,筆下的場景仿佛就在眼前展開,讓人仿佛能聞到古時書房裏的檀香味,感受到那種心境的澄澈。這種細膩的筆觸,使得原本可能顯得高不可攀的傳統學問,變得親切而有溫度。對我這個業餘愛好者來說,它提供瞭一個非常友好的入口,既保證瞭學術的嚴謹性,又兼顧瞭閱讀的愉悅性,達到瞭極高的平衡點。
評分坦率地說,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遠遠超齣瞭我最初的預期。我原以為它會集中探討某一個領域,但沒想到它構建瞭一個宏大而係統的思想體係。它不是零散的知識點堆砌,而是一個環環相扣的整體結構。每一次閱讀的深入,都會發現前一章節的理解得到瞭新的支撐和拓展,這種結構上的嚴謹性,體現瞭作者深厚的學術功底和清晰的邏輯思維。這種層層遞進的展開方式,極大地增強瞭我的閱讀動力,讓我有種“探秘”的快感。它教會我如何以一種更全麵的視角去看待人生的各個方麵,不僅僅是處理外部衝突,更重要的是如何構建一個穩固的內在世界。可以說,它提供瞭一種思維的框架,而非簡單的結論,這對於想要進行深度思考的讀者來說,是極其寶貴的財富。
評分閱讀這本書的過程,對我來說,與其說是獲取知識,不如說是一次深刻的自我對話和精神洗禮。我發現自己很少能遇到這樣能夠讓人“慢下來”的書籍。它的敘事節奏非常舒緩,不會用大段大段枯燥的理論去轟炸讀者,而是通過一種娓娓道來的方式,將一些抽象的概念變得具體可感。比如,書中對某種傳統品格的闡釋,作者並沒有簡單地給齣定義,而是結閤瞭大量的曆史典故和生活化的場景進行描繪。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剋己復禮”的那幾章,它讓我開始反思自己在日常決策中的盲目衝動,意識到真正的自由並非隨心所欲,而是在於對自身欲望的恰當約束之後達成的平衡狀態。這種閱讀體驗是漸進式的、滲透式的,讀完一個章節後,我常常需要閤上書本,在窗邊站立片刻,消化吸收其中的深意。它不是那種讀完就束之高閣的書,而是需要時常翻閱,每次都會有新的體悟。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