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微草堂笔记(中华经典藏书 升级版) 湖北新华书店

阅微草堂笔记(中华经典藏书 升级版) 湖北新华书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韩希明 著
图书标签:
  • 清代文献
  • 笔记小说
  • 阅微草堂
  • 中华经典藏书
  • 湖北新华书店
  • 文学
  • 历史
  • 文化
  • 古典文学
  • 纪事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湖北新华书店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华书局
ISBN:9787101115482
商品编码:24618755693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6-03-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阅微草堂笔记(中华经典藏书 升级版) 作者 韩希明
定价 24.00元 出版社 中华书局
ISBN 9787101115482 出版日期 2016-03-01
字数 页码
版次 1 装帧 平装-胶订
开本 32开 商品重量 0.4Kg

   内容简介
《阅微草堂笔记》一书为纪昀晚年所作,写于乾隆五十四年(1789)至嘉庆三年(1798)之间。全书共二十四卷,1196则,包括《滦阳消夏录》、《如是我闻》、《槐西杂志》、《姑妄听之》和《滦阳续录》5种。整部作品恬淡古雅,质朴简洁,无论是写人还是叙事,皆着墨不多,不过粗陈梗概,点到为止,但极有章法,颇见情致。其弟子盛时彦对此也有概括:“叙述剪裁,贯穿映带,如云容水态,迥出天机。”鲁迅所言,“立法甚严,举其体要,则在尚质黜,追踪晋宋”。

   作者简介

   目录
卷一 滦阳消夏录一卷二 滦阳消夏录二卷三 滦阳消夏录三卷四 滦阳消夏录四卷五 滦阳消夏录五卷六 滦阳消夏录六卷七 如是我闻一卷八 如是我闻二卷九 如是我闻三卷十 如是我闻四卷十一 槐西杂志一卷十二 槐西杂志二卷十三 槐西杂志三卷十四 槐西杂志四卷十五 姑妄听之一卷十六 姑妄听之二卷十七 姑妄听之三卷十八 姑妄听之四卷十九 滦阳续录一卷二十 滦阳续录二卷二十一 滦阳续录三卷二十二 滦阳续录四卷二十三 滦阳续录五卷二十四 滦阳续录六

   编辑推荐

   文摘

   序言

《聊斋志异》 一、 作者生平与时代背景 《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1640年—1715年),字留仙,号柳泉居士,清代文学家。他出生于山东淄川的一个书香门第,却一生科举不顺,屡试不第。这种境遇使得他有机会深入民间,体察民情,也让他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蒲松龄生活的时代,正值明清易代之际,社会动荡,民生凋敝。官场的腐败、社会的黑暗、人性的扭曲,都在他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目睹了太多因科举不公而导致的才子失意,因贫富差距而引发的社会矛盾,以及在压抑环境下人性的异化。这些经历和观察,都为他创作《聊斋志异》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和情感基础。 尽管屡次科举失意,蒲松龄却并未放弃对文学的热爱。他将毕生的精力投入到创作中,尤其是在文学创作上,展现了惊人的才华和毅力。《聊斋志异》是他晚年的心血之作,倾注了他对人生的感悟、对社会的批判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二、 作品思想内容 《聊斋志异》是一部集中国古代文言小说之大成的作品,它以鬼狐故事为载体,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批判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爱情、人性善良的赞美和对理想社会的憧憬。 1. 批判封建礼教与科举制度 《聊斋志异》中,有大量作品直接或间接地揭露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压抑和摧残。例如,《婴宁》中,婴宁天真烂漫,不谙世故,却因其“失心”被视为异类,最终也难以完全融入当时的社会。这反映了封建社会对个性的扼杀,以及对所谓“礼教”的僵化推崇。《促织》则生动地描绘了官府为了完成“催租”任务,不惜以孩童的性命为代价,揭示了科举制度下官吏的残暴和搜刮。 2. 揭露官场的黑暗与腐败 蒲松龄对当时的官场有着深刻的洞察。《画皮》中,狐妖能迷惑人心,贪官污吏同样能伪装成衣冠楚楚的君子,欺骗百姓。《劳山道士》中,王生为了求仙问道,不惜贿赂道士,最终被骗得团团转,也揭示了当时社会上存在的迷信和欺诈。这些故事都无不展现了官场的黑暗、贪婪和虚伪。 3. 歌颂真挚的爱情与人性之美 尽管社会黑暗,但在《聊斋志异》中,也不乏对美好爱情和纯洁人性的歌颂。最经典的莫过于《聂小倩》的故事,聂小倩与宁采臣的爱情,经历了生死考验,最终战胜了邪恶,实现了跨越人鬼界限的结合。这表现了作者对超越世俗束缚的真挚感情的向往。《婴宁》中的婴宁,虽然不谙世事,但她的笑容和纯真却能感染他人,也体现了作者对人性中善良和纯真一面的赞美。 4. 寄寓作者的理想与愤懑 《聊斋志异》中的许多鬼怪形象,并非全然是邪恶的。有些鬼魂,如《小翠》,虽然是狐狸,却能帮助张珍解决婚姻难题,体现了一种超出常规的善良和智慧。这或许是作者对现实社会中缺乏的公正和温情的寄托。同时,对于那些被侮辱、被压迫的弱者,作者也通过鬼狐的视角,给予了他们同情和反击的力量,这其中蕴含着作者对社会不公的愤懑和反抗。 三、 艺术特色 《聊斋志异》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古代小说的经典,与其精湛的艺术手法密不可分。 1. 奇幻瑰丽的想象力 蒲松龄以其丰富的想象力,创造了一个光怪陆离、引人入胜的鬼狐世界。他笔下的鬼狐,不再是传统观念中可怖的存在,而是被赋予了人的情感、欲望和思想。他们可以是美丽善良的女子,可以是幽默风趣的伙伴,也可以是睿智洞察的旁观者。这种“鬼狐有情”的设定,使得作品既充满了神秘感,又具有深刻的人性关怀。 2. 寓言式的叙事方式 《聊斋志异》中的许多故事,都带有寓言的色彩。作者通过描写鬼狐的经历,来影射现实社会中的种种现象,达到“借鬼骂人”的目的。这种含蓄而深刻的表达方式,使得作品在读者心中留下更深的思考。例如,《促织》以一个家庭因官府催逼而家破人亡的故事,深刻批判了官逼民反的社会现实。 3. 生动传神的语言 蒲松龄的文笔极其精炼生动,他能够用简洁的文字描绘出鲜活的人物形象和生动的场景。他对人物心理的刻画更是入木三分,无论是被情所困的书生,还是被命运捉弄的女子,都跃然纸上。他善于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得语言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4. 结构严谨,情节曲折 《聊斋志异》中的每一个故事,虽然篇幅不长,但结构都十分严谨,情节曲折,引人入胜。作者善于设置悬念,层层推进,使得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欲罢不能。例如,《画皮》的故事,从一开始的诱惑,到后来的惊悚,再到最终的揭露,环环相扣,扣人心弦。 四、 历史地位与影响 《聊斋志异》是中国古代文言小说史上的巅峰之作,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文学价值 《聊斋志异》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文言小说的杰出代表,更是中国古代市民文学的瑰宝。作品中对人性的探索,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对美好情感的歌颂,都极具现实意义和审美价值。 2. 思想启蒙 《聊斋志异》中的许多故事,都蕴含着对封建礼教和专制统治的质疑和反抗。它所倡导的自由恋爱、平等思想,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启蒙作用,为后来的思想解放运动埋下了伏笔。 3. 语言影响 《聊斋志异》的语言风格,对后世文学语言的形成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其精炼、生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成为后世文人学习的典范。 4. 文化传播 《聊斋志异》不仅在中国广为流传,也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它让世界了解了中国古代的文学魅力和社会文化,成为了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媒介。 结语 《聊斋志异》是一部超越时空的伟大作品。它以其瑰丽的想象、深刻的思想、精湛的艺术,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丰富多彩的鬼狐世界,同时也折射出那个时代的社会百态和人情冷暖。阅读《聊斋志异》,不仅是对中国古代文学的一次深度体验,更是对人性和社会的一次深刻反思。这部作品至今仍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值得我们反复品读和深入研究。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对那种致力于揭示自然界奥秘的科普读物向来情有独钟,尤其喜欢那些能够将深奥的物理学或生物学概念,转化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可感知的体验。这本关于量子力学的入门读物就是这样一本杰作。作者的叙事能力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他没有直接抛出复杂的数学公式,而是通过一系列精妙的比喻和思想实验,引导读者逐步进入那个反直觉的微观世界。我记得其中关于“薛定谔的猫”的阐述,他用了好几页的篇幅,从不同的哲学角度去剖析,而不是简单地给出结论,这极大地激发了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读完这本书,虽然我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物理学家,但至少我对这个世界的运行底层逻辑有了一种全新的、充满敬畏的认知。它带来的震撼感,是一种对未知宇宙的深深着迷。

评分

我最近迷上了一套关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系列丛书,这套书的特点是极其注重思想的源流和不同学派之间的辩证关系,完全不是那种走马观花的导论性质。我尤其欣赏作者在阐述“道家”思想时,那种抽丝剥茧般的严谨性,他没有简单地把老庄并列,而是细致地剖析了他们思想体系中的细微差别,以及这些差别是如何影响了后世的政治实践和个体生命哲学的。阅读的过程中,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高水平的学术研讨会中,作者不断地提出问题,然后用极其扎实的史料和逻辑链条来论证自己的观点。虽然有些章节的论述深度要求读者有一定的预备知识,但正是这种“挑战性”,让我更有动力去深入思考那些看似宏大却又与现实息息相关的哲学命题。读完之后,我发现自己看问题的角度变得更加立体和多维了,不再满足于表面的结论,而是开始探究事物背后的根本逻辑。

评分

最近入手了一本关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史的权威著作,这本书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其跨学科的研究视野上。它不仅仅是简单地介绍达芬奇或米开朗基罗的作品,而是将艺术的演进置于当时的社会结构、经济基础,甚至是新兴的科学思潮之中进行考察。比如,书中有一章专门分析了透视法在绘画中的应用,如何与当时的几何学和光学研究相互促进,这让我豁然开朗,明白了艺术创新从来不是孤立存在的。更棒的是,书中配有大量高清的彩色插图,并且排版设计非常专业,即便是对专业术语的解释,也处理得非常得体,让非专业背景的读者也能大致跟上作者的论述节奏。它培养的不是一种“欣赏能力”,而是一种“理解能力”,即理解艺术作品是如何作为特定历史阶段的文化结晶而诞生的。

评分

拿到这本《唐诗宋词鉴赏辞典》时,首先被它典雅的封面设计吸引住了,那种沉稳的色调和精致的排版,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不是一本寻常的普及读物。我本来就对古典诗词怀有深厚的感情,但总觉得自己的知识体系有些零散,很多名篇佳句的背景、作者的心境,以及格律上的精妙之处,都停留在模糊的印象中。翻开内页,那种纸张的质感和清晰的字号,阅读起来非常舒适,即便是长时间沉浸其中也不会感到疲惫。这本书的编排结构清晰明了,不只是简单地罗列作品,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详尽的注释和深入的赏析。特别是对于一些拗口或生僻的字词,解释得非常到位,完全消除了阅读障碍。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对一些经典作品的赏析角度非常独到,不再是教科书上千篇一律的解读,而是引入了更多的历史语境和艺术比较,一下子让那些熟悉的诗句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

评分

我对历史类书籍的偏爱,往往在于那些能够重现“人”的复杂性的作品,而非堆砌事件和年代的流水账。这本《明代士大夫的日常生活》恰好满足了我的需求。它没有聚焦于朝堂上的风云变幻,而是将镜头对准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衣食住行、人情往来、以及他们内心深处的挣扎与追求。作者的笔触细腻入微,从他们如何对待一顿午餐,如何选择一处书斋的方位,到他们与门生、友人的书信往来中的微妙权力平衡,都描绘得栩栩如生。通过这些琐碎的细节,我看到了一个活生生的群体,他们既有高洁的文人风骨,也有难以避免的世俗烦恼。读这本书,最大的乐趣在于“代入感”,仿佛透过作者搭建的场景,我能真切地感受到那个时代特有的文化氛围和生活节奏,这比单纯记忆历史事件要有趣得多。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