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本典籍丛刊:宋本建康实录(套装共五册) (唐)许嵩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国学基本典籍丛刊:宋本建康实录(套装共五册) (唐)许嵩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唐许嵩 著
图书标签:
  • 国学
  • 史学
  • 宋史
  • 建康实录
  • 许嵩
  • 历史文献
  • 地方志
  • 古籍
  •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 唐朝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墨砚聚客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ISBN:9787501363292
商品编码:27420868237
包装:平装-锁线胶订
出版时间:2017-12-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国学基本典籍丛刊:宋本建康实录(套装共五册)

:100.00元

作者:(唐)许嵩

出版社: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12-01

ISBN:9787501363292

字数:

页码:1144

版次:1

装帧:平装-锁线胶订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目录


建康实录(卷一—六) (唐)许嵩撰 宋刻本 1

建康实录序3

卷一 吴上5

卷二 吴中 55

卷三 吴中下97

卷四 吴下127

卷五 晋上173

卷六 晋上217

第二册

建康实录(卷七—九) (唐)许嵩撰 宋刻本 1

卷七 晋中1

卷八 57

卷九 晋中下123

第三册

建康实录(卷十—十二) (唐)许嵩撰 宋刻本 1

卷十 晋下1

卷十一 宋上87

卷十二 宋中161

第四册

建康实录(卷十三—十六) (唐)许嵩撰 宋刻本 1

卷十三 宋下1

卷十四 宋下39

卷十五 齐上133

卷十六 齐下189

第五册

建康实录(卷十七—二十) (唐)许嵩撰 宋刻本 1

卷十七 梁上1

卷十九 陈上 105

卷二十 陈书下 139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建康实录》:三国故地,六朝风云 内容概要 《建康实录》是由唐代史学家许嵩撰写的一部编年体史书,主要记载了东吴、东晋、刘宋、南齐、南梁、南陈这六个朝代在建康(今南京)建立的政权的历史。全书以建康为中心,详细叙述了建康建都、建都的历程、各朝代的兴衰更替、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艺术以及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其史料价值极高,是研究六朝历史,尤其是建康地区历史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献。 历史背景与成书 建康,这座长江下游的璀璨明珠,自三国时期以来,便是中国南方政权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从孙吴的建立,到东晋的南渡,再到南朝的宋、齐、梁、陈,六个朝代在此建都,近四百年的时间里,这里见证了无数的风云变幻。然而,随着朝代的更迭,曾经辉煌的建康也经历了战乱与破坏,许多历史记录散逸或失传。 唐朝时期,随着统一王朝的建立,国家对历史文献的整理和编纂工作日益重视。许嵩,字士则,作为一名史官,深感前代史籍在记载六朝历史,特别是建康地区历史方面的不足。他广泛搜集散落在各处的史料,如前朝的官方史书、地方志、人物传记、碑刻铭文、甚至民间歌谣,历经数年,终于在贞元(公元785年—805年)年间完成了《建康实录》。 《建康实录》的问世,填补了六朝史研究的重要空白。其特点在于以建康为核心,将六朝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置于这座都城的地理环境中进行叙述,使得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不同时代建康的城市风貌和历史脉络。 核心内容解析 《建康实录》的篇幅虽然不及正史浩瀚,但其内容却极其精炼,围绕建康这座都城,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六朝历史画卷。 1. 建都历程与城市变迁: 本书最为核心的部分之一便是对建康建都历程的详尽记载。从三国时期孙权迁都建业(建康的前身),到东晋的偏安江左,再到南朝各代在此轮番建都,许嵩都一一梳理了各个朝代选择建康的地理优势、战略考量以及在建都过程中进行的城市规划和建设。书中不仅记录了都城的营建、宫殿的修建、城墙的加固,还描绘了建康城内各区域的划分,如皇宫禁苑、官署街市、居民坊里等,生动展现了这座古老都城的城市肌理和发展演变。 例如,对于建康的城池范围,书中会根据不同朝代的实际情况进行描述,如东晋时期城池的扩建,南朝时期城市功能的调整等。这些记载对于理解古代城市规划、城市发展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 六朝政治风云与人物画廊: 《建康实录》的核心内容自然离不开对六朝政治的记载。书中详细记录了各朝代的政治制度、官僚体系、朝廷要事、以及重要的政治事件,如权力斗争、政变、改革等。许嵩并非简单地罗列史实,而是通过对事件的梳理和人物的刻画,展现了六朝政治的复杂性和多变性。 书中涌现出众多影响历史进程的人物,从三国时期的孙权、诸葛恪,到东晋的王导、谢安,再到南朝的刘裕、萧衍,以及陈霸先等等。许嵩通过对他们生平事迹的记载,勾勒出他们的政治智慧、军事才能、以及性格特征。他对这些人物的评述,虽然带有一定的主观性,但为后人研究这些历史人物提供了宝贵的史料。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书中对于一些重要的政治斗争和权力交接的描写,往往能够揭示出隐藏在表面之下的深层原因和复杂关系。例如,东晋时期士族与寒门之间的权力博弈,南朝时期权臣篡位、皇权更迭的血腥景象,都在书中有所体现。 3. 经济发展与民生百态: 作为一座繁荣的都城,《建康实录》也必然涉及到建康的经济发展和民生状况。书中会提及建康的农业生产、手工业发展、商业贸易等情况。例如,对于江南地区发达的丝织业、陶瓷业,以及发达的漕运水系如何促进了商业的繁荣,都会有所提及。 同时,书中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景象。从贵族的宴饮游乐,到市井的喧嚣热闹,再到百姓的衣食住行,都有零散的记载。虽然这些描写可能不如正史那样系统,但却为我们了解六朝社会的日常生活提供了生动的细节。书中也会提及当时的社会矛盾,如贫富差距、阶级对立等,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复杂性。 4. 文化艺术与思想潮流: 六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化转型时期,玄学的兴起、佛教的传播、文学艺术的繁荣,都在建康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建康实录》虽然不以文化艺术为主要记载对象,但书中对一些文化现象和文化人物的记载,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 例如,书中可能会提及一些著名的文人雅士在建康的活动,他们创作的诗文,以及当时的文学风气。对于佛教在建康的传播,寺庙的兴建,僧侣的生活等,也可能有所涉及。一些重要的学术思潮,如玄学的流行,虽然难以直接从书中找到系统的论述,但可以通过对当时政治人物和文人言行的记载,间接感受到其影响。 5. 军事冲突与边疆防务: 六朝时期,政权林立,战乱频繁,北方政权的南侵是江南政权始终面临的巨大威胁。《建康实录》中也包含了大量的军事记载,详细叙述了建康及其周边地区发生的军事冲突,以及各朝代在边疆的防御措施。 书中会记录一些重要的战役,如淝水之战,以及各朝代为了抵御北方政权的进攻而进行的战争。对于建康的军事防御体系,如城墙的修建、军队的部署、水陆交通的控制等,也会有所描写。这些军事记载不仅展现了六朝时期战争的残酷性,也反映了江南政权在艰难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的策略。 史料价值与学术意义 《建康实录》的史料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弥补史籍不足: 许多关于六朝历史的记载,在正史中可能不够详尽,甚至有所缺失。《建康实录》以建康为中心,补充了大量珍贵的史料,使我们对六朝历史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地方史研究的基石: 作为一部以地方城市为核心的史书,《建康实录》是研究建康(南京)地方史,以及江南地区历史的首要文献。 认识六朝文化与社会: 通过对建康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的记载,《建康实录》为我们描绘了六朝时期这座南方都城的全貌,有助于我们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结构、价值观念和文化特征。 考证辨伪的重要依据: 对于后世学者研究六朝历史,考证辨伪,校订史籍,《建康实录》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参考资料。 《建康实录》的学术意义在于,它不仅是一部史书,更是一扇窗户,让我们得以窥见中国历史上一个独特而辉煌的时代。它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精炼的笔触,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财富,至今仍激励着后人对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进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

用户评价

评分

这套书的装帧和印刷质量真是没得挑,纸张厚实,触感温润,字迹清晰锐利,即便是像《宋本建康实录》这种典籍,也能感受到出版社的用心。打开书页,那油墨的香气混合着纸张特有的味道,仿佛一下子就把人拉回到了那个历史的现场。虽然我手头这套是现代影印本,但那种厚重的历史感和装帧的考究,完全可以媲美那些珍藏的古籍善本。光是把这几册书摆在书架上,就觉得空间里都多了一份文化积淀的气息。特别是对于我们这些喜欢研究地方史、对宋代历史有特殊情结的读者来说,能够收藏到这样一套装帧精良的丛刊,简直是一种享受。细节之处见真章,比如封面设计上的古朴雅致,内页的排版布局,都让人在使用和阅读的过程中感到非常舒适和敬重,这对于长时间的研读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体验,远非那些廉价的影印本所能比拟,确实物有所值。

评分

这套书的价值,在我看来,已经超越了单纯的“阅读材料”,而更像是一套具有学术研究深度的工具箱。我特别关注其中关于建康城防体系和漕运体系的记载,这部分内容对于理解宋代江南地区的经济生命线至关重要。作者许嵩作为亲历者或近距离观察者,其记录的准确性和细节的翔实度,为后来的历史学家提供了多少宝贵的坐标点。我发现其中某些关于某一特定桥梁或寺庙的历史沿革记载,与我之前查阅的其他文献存在细微的差异,这种交叉印证和辨析,正是我进行深入研究时最需要的那种“出土文物”般的实证。对于任何一位致力于宋史研究的学者来说,它几乎是案头必备的参考书目,其索引和篇章的划分也十分有利于快速检索特定信息。

评分

如果非要说一个侧面感受,那就是这套书带来的“时空错位感”非常强烈。想象一下,在古代的某一刻,一位文人正伏案疾书,记录着他眼前的城池和生活,而如今,我——一个身处千年之后的现代人——正通过这几册泛黄的纸张与他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这种感觉是极其奇妙的,它使得历史不再是冷冰冰的文字排列,而是充满了人情味的鲜活叙事。每当翻到关于节日庆典或市井生活的描写时,我仿佛能听到当时的喧嚣和叫卖声。这套书没有刻意去“美化”或“简化”历史,它只是忠实地记录了,而这份忠实,恰恰是让我们得以窥见那个时代灵魂的最直接途径,读起来既沉重又充满敬畏。

评分

说实在的,阅读这种原汁原味的史籍,对读者的古文功底要求不低,我承认中间有许多晦涩难懂的词句,初读时多少需要借助一些工具书和现代注疏的辅助。但正是在这种“啃硬骨头”的过程中,才更能体会到亲手触摸历史原貌的成就感。它不像经过过度现代化的解读文本,而是将那个时代最原始的语感和思维方式直接呈现在眼前。那种对语境的反复揣摩,对特定历史用语的辨析,反而成了一种智力上的挑战与满足。读完一章,关上书本,脑海中浮现的不再是教科书上的简单线条,而是由一个个具体的史料碎片拼凑而成的立体画面,这种深度的参与感,是其他通俗历史读物无法给予的。

评分

初次翻阅这部记载金陵往事的鸿篇巨制,那种扑面而来的历史细节的丰富程度,实在令人叹为观止。它不像那种宏观叙事的大部头,而是像一个极其细致的本地记录员,将建康城池的变迁、风俗的演替、甚至某一年的某场具体的事件,都描摹得井井有条。阅读过程中,我常常需要对照着地图和当时的史料来理解作者许嵩的记述,那种抽丝剥茧、层层深入的求证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乐趣。尤其是一些关于宋代士人生活片段的描绘,生动得仿佛昨日重现,让我对那个时代的社会肌理有了更鲜活、更具象的认识。对于那些想跳出传统“正史”框架,从地方志的角度去观察宋代历史脉络的同好们而言,这套书无疑是一把开启全新视角的钥匙,其史料价值是无可替代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