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版本:
以《毛诗正义》为底本,辅以其它版本全新精校。收录全305篇。
文字部分:
生僻字、多音字、假借字即时注音,通畅诵读。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骆玉明解注,每诗题解。
注释求简求全,综合历代名家见解而取其优。保留重要异说,提供不同视角的解读。
插图部分:
录日本江户时代细井徇《诗经名物图》全图二百余幅。
插图对应相关诗篇,并结合现代生物学对插图物种作简介说明。
解注:
骆玉明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代表作品:《老庄随谈》《世说新语精读》《南北朝文学》《美丽古典》《诗里特别有禅》
撰绘:
细井徇
号东阳,日本江户时代儒学家,曾为僧为医。
约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组织京都画师,共同编撰绘制《诗经名物图解》。
风卷
周南
关雎葛覃卷耳樛木螽斯桃夭兔罝芣苢汉广汝坟麟之趾
召南
鹊巢采蘩草虫采蘋甘棠行露羔羊殷其靁摽有梅小星江有汜野有死麕何彼襛矣驺虞
邶风
柏舟绿衣燕燕日月终风击鼓凯风雄雉匏有苦叶谷风式微旄丘简兮泉水北门北风静女新台二子乘舟
鄘风
柏舟墙有茨君子偕老桑中鹑之奔奔定之方中蝃蝀相鼠干旄载驰
卫风
淇奥考盘硕人氓竹竿芄兰河广伯兮有狐木瓜
王风
黍离君子于役君子阳阳扬之水中谷有蓷兔爰葛藟采葛大车丘中有麻
郑风
缁衣将仲子叔于田大叔于田清人羔裘遵大路女曰鸡鸣有女同车山有扶苏萚兮狡童褰裳丰东门之墠风雨子衿扬之水出其东门野有蔓草溱洧
齐风
鸡鸣还着东方之日东方未明南山甫田卢令敝笱载驱猗嗟
魏风
葛屦汾沮洳园有桃陟岵十亩之间伐檀硕鼠
唐风
蟋蟀山有枢扬之水椒聊绸缪杕杜羔裘鸨羽无衣有杕之杜葛生采苓
秦风
车邻驷驖小戎蒹葭终南黄鸟晨风无衣渭阳权舆
陈风
宛丘东门之枌衡门东门之池东门之杨墓门防有鹊巢月出株林泽陂
桧风
羔裘素冠隰有苌楚匪风
曹风
蜉蝣候人鸤鸠下泉
豳风
七月|鸱鸮东山破斧伐柯九罭狼跋
雅卷
小雅
鹿鸣四牡皇皇者华常棣伐木天保采薇出车杕杜鱼丽南有嘉鱼南山有台蓼萧湛露彤弓菁菁者莪|六月采芑车攻吉日鸿雁庭燎沔水鹤鸣祈父白驹黄鸟我行其野斯干无羊节南山正月十月之交雨无正小旻小宛小弁巧言何人斯巷伯谷风蓼莪大东四月北山无将大车小明鼓钟楚茨信南山甫田大田瞻彼洛矣裳裳者华桑扈鸳鸯頍弁车舝青蝇宾之初筵鱼藻采菽角弓菀柳都人士采绿黍苗隰桑白华绵蛮瓠叶渐渐之石苕之华何草不黄
大雅
文王大明绵棫朴旱麓思齐皇矣灵台下武文王有声生民行苇既醉凫鹥假乐公刘泂酌卷阿民劳板荡抑桑柔云汉崧高烝民韩奕江汉常武瞻卬召旻
颂卷
周颂
清庙维天之命维清烈文天作昊天有成命我将时迈执竞思文臣工噫嘻振鹭丰年有瞽潜雝载见有客武闵予小子访落敬之小毖载芟良耜丝衣酌桓赉般
鲁颂
駉有駜泮水閟宫
商颂
那烈祖玄鸟长发殷武
《后记》
骆玉明
这是我和果麦一些年轻朋友合作的一个《诗经》读本。虽然作为策划者这些朋友没有在书上署名,但他们做了不少工作。
这个读本的设想,就是满足当今普通读者诵读欣赏的需求,希望它读起来比较轻松,容易理解,又富于美感。《诗经》本就是一部歌谣的集子,虽然有些作品比较庄重,但大多数是富于生活气息的,向我们说着日常的欢喜与忧伤。
在文本处理上,这个本子采用随文注音的方式,让所有的读者都能即时诵读。所谓"读书",本质的需求就是能够读吧。然后每首诗都有题解,让读者明白诗篇的主旨。注释从简,但也求全,并适当保留重要的异说,为读者提供不同视角的解读。同时也不再直译,以免破坏原诗中优美的意境。
二百余幅精美插图则能实现"多识鸟兽草木之名"的目的。
以前我在一个进修班上讲过"《诗经》与中国文化传统"这样一个题目,现在就把讲演纪录加以简化,作为对《诗经》这部书的介绍。它并不全面,但阐述了我认为比较重要的几个问题。
一、《诗经》概况及性质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期(公元前十一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六世纪)约五百年间的诗歌,现存三百零五篇。原名《诗》,后来成为儒家经典,被称为《诗经》。
对于《诗经》的性质,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阐述:
一是《诗经》收录了我国现存古老的诗歌,是中国诗歌的正源,也是中国文学的总源头。从这一点上来说,它对我们民族文化有非常高的意义,这本书里,我们能体会我们先人的人生态度、生活方式、情感特征。
其次,在后来的两千多年里,它又是儒家的经典,从儒家的立场上来看,理想的政治、理想的社会,以及君子应该具有的修养是什么样子,可以通过《诗经》来认识。儒者为了宣扬他们主张的政治理想和伦理哲学,会对《诗经》的作品加上额外的解释,这种解释不一定是《诗经》本义,而是儒学家们会把他们认为重要的内容加入到《诗经》中,借阐发经典来宣扬他们的主张。因此,儒家的解经之说会跟《诗经》原义发生偏离。但不管怎样,《诗经》作为儒家经典,承载了很重要的文化讯息。
再进一步说,《诗经》也不仅仅是儒家的经典,因为它产生的年代远远早于儒家发展成为一个学派的时候。如果把孔子当作儒家创始人,他就是用《诗经》作教材教育学生,对孔子来说,《诗经》已经是很古老的东西了,这些诗当然不可能按照儒家的思想学说来形成。所以从第三个层面说,它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元典"。
"元典"就是一个民族在它的文化特征形成的时期出现的具有标志性的经典,可能这些元典本身非常简单,但后人在学习、阐释、研究这些书时会不断加入一些内容,实际上就是把本民族的核心价值灌注在一些经典当中,这就成为塑造一个民族的文化面貌,塑造一个民族精神和灵魂的东西。因此它体现着一个民族文化基本的价值观、人生态度,或者说关于民族文化一些重要的特质。元典影响了一个民族漫长的发展过程,具有特别崇高的价值。所以我们不能将《诗经》与一般的诗歌总集等同而论。只有从这个角度去认识《诗经》,才能把它的意义和价值看清楚。
二、《诗经》的用途及文化特点
《诗经》收录的这些诗,来源和应用场所各有不同。比如《颂》是专门用于宗庙祭祀的音乐;《雅》的成分就比较复杂一点,它既有宗庙祭祀的乐歌,也有在高层政治场合,比如君主会见群臣这种场合时使用的一种具有礼仪性质的诗歌,也有普通的歌谣。"雅"这个概念本来是一个地名,指西周的王畿,就是都城和都城周围的地区,这样的地方叫做雅。在这个地方产生的诗歌统称为《雅》。那么《大雅》《小雅》可能在用途和音乐特征上有些不同吧;至于《风》就是各个地区的歌谣,《风》里面的作品,民间性会比较强一点。
《诗经》里的作品,在古代都是可以歌唱的,简单来说都是古代的歌词。可以诵,可以唱,可以配舞蹈。是不是三百篇都可以配舞蹈,现代学者的看法不一,但是这三百零五篇的诗歌在古代和音乐舞蹈的关系都非常密切。
这些诗,在古代大体上有三个用途:一是各种礼仪以及各种祭祀场合专用的一些乐歌,如祭祖先、祭神,丰收之后祭天等一类活动,或者是一些重要的政治场合,如朝会之类专门典礼上使用的诗歌,这种诗歌当然都是属于社会上层的。其二,另有相当一部分诗歌是社会统治阶级当中的一些重要人物,他们对于社会问题及政治问题所表达的一种看法,对于社会政治的不满或对君主的不满,可以通过诗歌表现出来,这种诗歌具有政治批评的性质。第三,则是娱乐性的诗歌,所谓娱乐性的诗歌就是表现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抒发感情,这类诗歌在《诗经》中占据大多数的篇幅。
后来《诗经》又渐渐成为贵族教育当中的文化教材,学习《诗经》是贵族人士必须具有的文化素养。如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不学《诗经》就不会用典雅的方式来说话,就不能很好地管理政务。作为一个外交使者,也必须懂得《诗经》。再如"《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就是说通过读《诗经》能触发人的感动,可以了解社会,可以使人相互亲近,可以用来进行政治批评,懂得怎样对待长辈,如何对待君主,还可以认识、关注大自然的各种生物。
简化来看,孔子说读《诗经》的主要作用,大概有三方面:一是把它当作语文课本来看,学会高雅的语言;二是把它当作政治和道德性的教材;三是可以增长自然知识,就是当作自然教材来用。
在孔子看来,《诗经》具有一种庄重文雅的情调,有利于人的修养。确实,我们读《诗经》也能感受到,它的情绪总体来说是温和的,所谓"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并不是说古人没有写过感情强烈的诗,这与《诗经》的流传过程有一定关系。从公元前十一世纪到公元前六世纪产生了巨量作品,后来由周王室的人把它们收集起来,主要在贵族社会和上层社会流传,逐渐把那些不符合贵族修养和趣味的诗淘汰了,成为现在保存下来的样子(据说现存终版本是经过孔子的编纂)。可以使人温和敦厚的,处于克制而比较安宁的情感状态。如果说《诗经》的三百篇要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孔子所言"思无邪",也就是说它的情感表现都是正当的,没有偏邪的东西。
但在后人看来,《诗经》的东西也不是都那么严肃,宋代的学者认为《诗经》还有很多淫诗,这大概就是宋朝学者和孔子的区别。先秦时代还没有过于僵化的礼教束缚,学者们心胸更开阔一些,眼界也大一些,宽容一些,在孔子看来男孩女孩在一起嘻嘻哈哈做一点越礼的事,也没有什么了不起,但在朱熹看起来就很不好。这也说明在儒学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心胸比较狭隘的人,让人活得不快乐。
简单来说,《诗经》显示了中华民族形成时期的文化特点,以及在它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对这个民族的塑造作用。以前在讨论《诗经》时,更多地说它反映的是一种阶级斗争,这个解说方法是不符合《诗经》本身特点的,它主要流传于贵族社会,是贵族文化的教材,是贵族修养的依据。当然,我们如今再读这本书的时候,不一定是想做贵族,但其中的韵味、情调、感情还是让人觉得很美好。
三、《诗经》的内容要点
上帝与祖先
《诗经》中多次出现"上帝"这个概念,它有时也被称为"天",指的是高居于人类之上的具有主宰力量的神。但是从中国文化发展过程来看,宗教意识渐渐淡薄,因此"上帝"的力量也在逐渐削弱。从《诗经》的描述来看,那时候是两种力量并存,一个是祖先,特别是周的开国君主周文王,文王死了之后他的灵魂是跟上帝在一起,跟上帝共同主持人间的事务;另外一个当然是"上帝"(或谓"天")。而如果从祖先的亡灵与天帝共处来看,人们更信赖的一方不是"上帝",而是祖先之灵。
……
初读《诗经》,总觉得它隔着千山万水,那些古老的辞藻,那些淳朴的情感,仿佛只存在于历史的尘埃中。直到捧起这套书,那些似乎遥不可及的画面瞬间变得鲜活起来。骆玉明的解读,如同一位温润的长者,耐心地为我拨开层层迷雾,他不仅解释了词语的含义,更触及了诗句背后的文化根源和作者心境。我尤其喜欢那些细井徇先生的画作,每一幅都仿佛是从古老的卷轴中缓缓展开,将诗中描绘的场景、人物、动植物都栩栩如生地呈现在眼前。看着图,读着诗,再对照着注音,我仿佛能听到周朝的歌谣在耳边回响,感受到先民们质朴的生活气息。那些关于农事、祭祀、战争、爱情的诗篇,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有了温度,有了血肉。随文注音的设计更是让我这个音律不太敏感的人也能轻松跟读,甚至尝试着哼唱几句,那种古朴的韵律,竟然有种奇妙的治愈感。这套书不仅是一本工具书,更是一扇窗,让我得以窥见那个遥远的、充满诗意的时代。
评分作为一名文学爱好者,我一直对《诗经》充满了好奇,但苦于古文功底不足,常常在阅读时感到力不从心。这套《诗经(全三册注音插图版)》的出现,无疑解决了我的难题。骆玉明先生的解读,如同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用清晰的语言解释了每一首诗的背景、寓意和情感。他并没有简单地罗列词语的解释,而是深入分析了诗句的遣词造句,以及背后所蕴含的社会文化信息。这让我不仅仅是“懂”了诗,更是“悟”了诗。而最让我惊艳的是细井徇先生的插图。这些插画不仅精美绝伦,更重要的是,它们准确地描绘了诗经中提及的各种名物,无论是植物、动物,还是器物、建筑,都力求还原历史原貌。每当我看到一幅插图,就仿佛穿越回了那个古老的时代,亲身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生活场景。随文注音的设计,更是让我在阅读的同时,也能跟着轻声诵读,体会诗歌的音韵美。这套书的整体风格非常大气,编排也很合理,让我觉得学习《诗经》不再是一件枯燥的事情,而是一种享受。
评分我一直认为,要真正理解一本古籍,除了文字本身,还需要有辅助性的读物,帮助我们跨越时空的鸿沟。《诗经(全三册注音插图版)》恰恰做到了这一点。骆玉明先生的解注,我认为是他多年研究的结晶,既有学术的严谨,又不失人文的关怀。他能将那些晦涩的古词古义,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讲解清楚,让我不再因为“不懂字”而放弃对诗歌的探索。我尤其喜欢他在解读一些描写劳动场景和民俗风情的诗篇时,所展现出的深厚功底,让我仿佛置身于那个古老的时代,亲历他们的生活。细井徇先生的插图,更是为这套书增添了独特的魅力。这些插画,我只能用“传神”二字来形容,它们精准地描绘了《诗经》中出现的各种人物、动物、植物、器物,让我对诗歌中的许多意象有了具象化的认知,仿佛在脑海中构建了一个立体的“诗经世界”。随文注音的设计,让我在阅读时,能够更方便地跟读,感受诗歌的旋律感,这对于提升阅读体验至关重要。这套书无疑是现代读者走近《诗经》的一条绝佳途径。
评分在我看来,许多《诗经》的版本,要么过于学术化,让普通读者望而却步;要么过于通俗化,丢失了原有的韵味。这套“诗经(全三册注音插图版)”则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平衡点。骆玉明先生的解注,既有学术研究的深度,又保持了平易近人的风格。他能抓住诗歌的灵魂,将那些看似古老的情感和生活方式,用现代人的视角重新解读,让我能深深地共鸣。我尤其欣赏他对诗歌中情感的细腻捕捉,那些关于思念、爱恋、别离、忧愁的诗篇,在他的笔下,都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而细井徇先生的插图,更是为这套书增添了无与伦比的艺术价值。这些画作,不只是简单的配图,而是对诗歌意境的二次创作,它们用视觉语言,将文字中的想象具象化,让读者更容易沉浸其中。特别是那些细致入微的名物图,让我对古代的生产生活有了更直观的了解,也对先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充满了敬意。随文注音的功能,更是为我这样的朗读爱好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让我可以更自然地去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评分我一直对古代文学情有独钟,尤其《诗经》作为中国诗歌的源头,更是我想要深入了解的对象。市面上《诗经》的版本众多,但真正能打动我的却不多。这套“诗经(全三册注音插图版)”则给了我极大的惊喜。骆玉明先生的解读,没有故弄玄虚,也没有过度解读,而是站在读者的角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诗经》的精髓娓娓道来。他的注,既有学术的严谨,又不失文学的温度,让我对那些看似生涩的诗句有了全新的认识。而细井徇先生的插图,更是点睛之笔。这些古朴而精美的图画,与文字相得益彰,将《诗经》中的风物、人物、场景一一还原,仿佛一幅幅流动的画卷,让我在阅读中获得了视觉上的享受。我尤其喜欢书中对名物图的细致描绘,那些古代的农具、车马、服饰、植物,都展现出那个时代的独特风貌。随文注音的设计,更是方便了我的诵读,让我能够更流畅地体味诗歌的韵律和情感。这套书让我觉得《诗经》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经典,而是可以走进生活,融入情感的艺术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